開爾文波:厄爾尼諾發生的前兆?

2020-12-04 中國氣象局

在旋轉球上的流體(如大氣和海洋),存在一類沿著地形邊界傳播或者沿赤道傳播的大尺度重力波動,稱為開爾文波,它受科氏力影響。

開爾文波的特點是單向傳播及非彌散性。也就是說,波峰的相速度與波能的群速度在所有頻率時均相等,這意味著它在沿岸方向能始終保持原有的形狀。在北半球,開爾文波沿西邊界向赤道傳播或沿東邊界向極地傳播,或者沿封閉邊界逆時針旋轉傳播;在南半球則順時針旋轉傳播;在赤道處,開爾文波總是向東傳播。

大氣及大洋的赤道開爾文波均會將西邊界中的擾動傳至東太平洋,這種作用在厄爾尼諾-南方濤動的動力條件中扮演重要角色。

一般來說,判斷厄爾尼諾現象是否出現,主要看是否有很強的西風產生與爆發,而連續的西風爆發事件會激發一系列開爾文波,使暖水異常向東移動,形成中東太平洋的暖海溫。因此,西邊界暖水異常及開爾文波被視作厄爾尼諾發生的前兆。

正常條件下,赤道太平洋的東風會令海水在赤道西太平洋堆積,但西風爆發會減弱這一向西的輸送,將暖水推向太平洋中部或者東部,促使當地的海水溫度上升。而且,信風減弱會使得赤道西太平洋堆積的海水向東傾斜,迫使東西太平洋的斜溫層(海水溫度有明顯差別的層面)變平。於是,這種過程會使整個降水區域向東移。

降水區的移動,導致原本擁有豐富降水的澳洲北部及印尼一帶發生乾旱,另一方面卻又會為原本比較乾旱的南美洲西部帶來大量雨水,導致秘魯及厄瓜多一帶出現水災,山洪暴發,即發生厄爾尼諾現象。

不過,影響厄爾尼諾的原因錯綜複雜,單憑開爾文波似乎無法對厄爾尼諾進行準確預測——2014年年初出現的一次強烈的海洋開爾文波,使得當時國際上多家模式和預報中心都認為會有一次相當強的厄爾尼諾事件發生,甚至有科學家認為這會改變整個太平洋地區海表溫度的年代際模態。不過,科學家沒有預料到當時只是一次孤立的強開爾文波信號,再沒有後續強信號,因此大部分預測模式都高估了來年厄爾尼諾的強度。

這次厄爾尼諾和西風爆發的關係也再一次證明了開爾文波和熱帶太平洋年際異常的動力和熱力關係。可以肯定的是,深入研究開爾文波對厄爾尼諾的激發與影響機理,有助於提高厄爾尼諾定量和概率預報準確率。

目前已有的研究發現開爾文波不僅存在地域差異,而且在周期上具有可分性。開爾文波分為海岸開爾文波和赤道開爾文波兩種基本類型。在固定水深的成層大洋中,自由波沿海岸邊界以尺度為30千米的開爾文內波形式傳播,這種波動稱為海岸開爾文波;在赤道附近,由於赤道帶的波導管作用,開爾文波被限制在赤道附近,並且向東傳播而不發生彌散,定義為赤道開爾文波,而且赤道開爾文波會導致熱帶海洋出現一些異常現象,如風壓異常、海洋20℃等溫線和混合層等。 但這兩種波存在一定聯繫,當赤道開爾文波撞擊「東部邊界」,部分能量以羅斯貝波及重力波的形式反射回去,剩餘部分能量則以海岸開爾文波的形式向兩極傳輸。此過程表明,開爾文波在赤道區域傳輸過程中將損失部分能量,且有部分能量將傳輸至兩極區域。

根據周期的不同,也可以把開爾文波分為三類:開爾文慢波(周期大概為10~20天)、快速開爾文波(周期大概為6~10天)、超快速開爾文波(周期大概為3~6天)。

這其中,由於超快速開爾文波具有較短周期和相對較長的垂直波長,其在傳播過程中耗散較少,能夠到達中間層頂、低熱層甚至更高的高度。這也使得超快速開爾文波對於中性大氣和電離層的耦合非常重要,進而影響空間天氣。超快速開爾文波常年都會發生,頻率約為20~60天。研究發現,中間層頂的超快速開爾文波調製了日落時分的粒子垂直漂移,進而對電離層進行調製。數值模擬表明,超快速開爾文波在350千米高度處能夠引起10%的中性密度波動。

相關焦點

  • 厄爾尼諾現象頻發,是否為世界末日前兆,NASA出面解釋!
    厄爾尼諾現象頻發,是否為世界末日前兆2011年是比較特殊的一年
  • 數據告訴你,這次厄爾尼諾著實有點「怪」
    厄爾尼諾特指發生在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的海水大範圍持續異常偏暖現象在厄爾尼諾影響期間海洋溫度的微小變化都會使大氣溫度發生很大變化通常每隔2~7年出現一次影響期間可能造成全球天氣氣候異常如1998年長江中下遊地區的洪澇災害
  • 今年的厄爾尼諾,有些「怪」?
    前期全國高溫、強降水以及今年初颱風偏晚都是厄爾尼諾導致的嗎?什麼是厄爾尼諾?厄爾尼諾是西班牙語「聖嬰」的意思,特指發生在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的海水大範圍持續異常偏暖現象。「此次厄爾尼諾非常奇怪。」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羅京佳教授指出,「厄爾尼諾強度相對較弱,導致ENSO預測比較困難。」ENSO循環本身是拉尼娜事件向厄爾尼諾事件方向發展。一般典型的厄爾尼諾從冬春季開始,隨著季風爆發,開爾文波被激發,季節內的信號疊加在大尺度ENSO發展機制上,使得ENSO持續時間會比較長,觀測信號比較強。
  • 厄爾尼諾現象將持續整個夏季
    5月份CPC/NCEP/NWS/IRI 觀測及預報產品,4月期間赤道太平洋大部分地區的海表溫度(SSTs)高於同期平均水平(圖1),反映了正在進行的厄爾尼諾現象。除了Nio-1+2指數為+0.3℃外,所有最新的Nio指數都接近+0.8℃。
  • 厄爾尼諾 發生時間或延後
    基於厄爾尼諾天氣的預期,棕櫚油、白糖前期獲得了較高的天氣升水和資金人氣,棕櫚油走勢也強於其他油脂品種,但目前天氣炒作出現退潮。  6月30日公布的美國農業部報告表示,美國大豆種植面積大幅上調4%。「當前美國產區天氣利於大豆生長,美豆優良率處於歷史較高水平。
  • 談談與厄爾尼諾相關的那些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羅京佳教授指出,「厄爾尼諾強度相對較弱,導致ENSO預測比較困難。」ENSO循環本身是拉尼娜事件向厄爾尼諾事件方向發展。一般典型的厄爾尼諾從冬春季開始,隨著季風爆發,開爾文波被激發,季節內的信號疊加在大尺度ENSO發展機制上,使得ENSO持續時間會比較長,觀測信號比較強。但是從2019年開始,ENSO本身的發展機制不利於厄爾尼諾事件的發展。
  • 專家:今年極端天氣並非厄爾尼諾現象所致
    不少機構預測今年太平洋地區或將面臨厄爾尼諾現象,遭遇洪水、風暴和乾旱侵襲。也有人認為席捲全球的極端氣候是厄爾尼諾現象造成的。全球氣候災害頻發的罪魁禍首真的是厄爾尼諾現象嗎?今年是否會出現厄爾尼諾現象?強度如何?我們應該如何應對來勢洶洶的極端天氣?世界氣象組織日前發布公報稱,鑑於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溫度已達到出現厄爾尼諾前兆的程度,今年中期可能出現厄爾尼諾現象。
  • 繼厄爾尼諾現象之後,又出現拉尼娜現象,會給地球帶來哪些變化?
    繼厄爾尼諾現象之後,又出現拉尼娜現象,會給地球帶來哪些變化?2020年對我們來說確實是不平凡的一年,因為一系列事件發生讓我們陷入了危機當中,然而最近一條新聞又再次刷爆了朋友圈,厄爾尼諾會再次來襲。在近幾年的時間內,確實全世界都受到了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在2014年的時候,室內外的世界氣象組織發現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的水溫度正在逐步的升高,這是厄爾尼諾暖流來臨的前兆。
  • 中強度厄爾尼諾現象可能發生
    農業部6月30日發文提醒各級農業部門:中國氣象局預測今年可能會發生中等以上強度厄爾尼諾現象,抗災奪豐收任務艱巨。厄爾尼諾簡單來說是一種氣候現象,它是發生在熱帶太平洋上海溫異常增暖的現象,大範圍熱帶太平洋增暖,會造成全球氣候的變化。
  • 厄爾尼諾70%將至!2019年春節天氣如何?專家分析:多半「暖冬」
    隨後,據國家氣象局提供的氣象數據顯示,厄爾尼諾關鍵區的海水溫度也在日益升高,這預示這「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各個有可能受到「厄爾尼諾現象」影響的國家及地區,已經開始做出防備工作,而根據目前情況分析我國冬季出現「厄爾尼諾現象」的可能性有百分之七十之多,並且「厄爾尼諾現象」將會影響我國冬季氣候呈「暖冬」。
  • 厄爾尼諾發生概率提升至80%!或持續整個冬季
    來源/視覺中國新民晚報訊(記者 馬丹)今年10月以來,熱帶太平洋中東部地區的海表溫度一直處於較弱的厄爾尼諾水平。世界氣象組織(WMO)最新預測結果表明,未來三個月,發生成熟厄爾尼諾現象的概率提升至了75%至80%,且約有60%的概率將在2019年2月至4月期間持續發生。本次事件中等強度厄爾尼諾,是一種發生在赤道中東太平洋地區的大範圍水溫異常升高的現象,通常每隔幾年發生一次。
  • 厄爾尼諾現象和拉尼娜現象發生頻率加快
    東方網1月23日消息:美國宇航局和馬裡蘭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厄爾尼諾現象和拉尼娜現象在以往21年中的發生頻率加快,這使地球出現大旱或大澇的次數增加。在美國氣象學會2001年年會上,馬裡蘭大學的斯科特·卡特茲和美國宇航局戈達德航天飛行中心的羅伯特·阿德勒聯合發表了一篇論文。
  • 海大揭秘極端厄爾尼諾現象 發生頻率為過去兩倍
    在全球變暖場景下,極端厄爾尼諾事件的發生頻率是過去20世紀氣候場景下的兩倍,而未來極端厄爾尼諾事件發生頻率的增加將導致災難性天氣事件更加頻繁地發生。    本報訊 日前,國際著名期刊《NatureClimateChange》在線發表了題為《全球變暖導致極端厄爾尼諾事件發生頻率增加》的研究文章。
  • 科學家:依照往年規律推算,下個月或發生厄爾尼諾現象
    文/行走天涯科學家:依照往年規律推算,下個月或發生厄爾尼諾現象馬上春節就要來臨了,相信很多人依舊迷失在暖暖的冬日陽光中,無法自拔,似乎覺得自己度過了一個假的冬天,的確,今年的冬日看起來格外的溫暖,倘若不是穿上厚厚的棉服,就是為了抵擋有可能隨時到來的低溫的話,這個冬天看起來更像是春天
  • 今冬發生厄爾尼諾現象可能性高達80%,華北霧霾或有所增多
    日前,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全球季節性氣候最新信息》和《厄爾尼諾最新情況》稱,今年12月到明年2月,發生厄爾尼諾現象的可能性為75%至80%,預計不會發生強事件。世界氣象組織官員表示,預計此次事件強度低於2015年至2016年的厄爾尼諾事件。
  • 超強厄爾尼諾或攪動商品市場 兩主線掘金概念股
    這股悄然而至、不固定的洋流被稱之為「厄爾尼諾暖流」。  厄爾尼諾是一種周期性的自然現象,大約每隔7年出現一次。在厄爾尼諾年,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南亞次大陸和巴西東北部均出現乾旱,而從赤道中太平洋到南美西岸則多雨。而總部位於日內瓦的世界氣象組織2014年4月15日發布新聞公報稱,鑑於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溫度已達到出現厄爾尼諾前兆的程度,今年中期可能出現厄爾尼諾現象。
  • 什麼是厄爾尼諾現象 厄爾尼諾什麼意思
    近年來出現的異常自然現象中,有一個叫做「厄爾尼諾現象」。那麼,什麼是厄爾尼諾現象呢?一起來看看吧!  什麼是厄爾尼諾現象  厄爾尼諾現象,是指發生在熱帶太平洋海溫異常增暖的一種氣候現象。同時,在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後,拉尼娜現象有時會跟著出現。  厄爾尼諾又分為厄爾尼諾現象和厄爾尼諾事件,厄爾尼諾現象是發生在熱帶太平洋海溫異常增暖的一種氣候現象,大範圍熱帶太平洋增暖。這個狀態維持3個月以上,才認定是厄爾尼諾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