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強度厄爾尼諾現象可能發生

2021-01-12 鳳凰網

農業部6月30日發文提醒各級農業部門:中國氣象局預測今年可能會發生中等以上強度厄爾尼諾現象,抗災奪豐收任務艱巨。

厄爾尼諾簡單來說是一種氣候現象,它是發生在熱帶太平洋上海溫異常增暖的現象,大範圍熱帶太平洋增暖,會造成全球氣候的變化。

專家指出,我國主糧對外依存度不高,糧食自給率達95%以上,因此,厄爾尼諾現象對食品價格的壓力不會很大。此外,價格的變化受多方因素作用,公眾不必因此而感到恐慌。以玉米為例,有研究表明,厄爾尼諾期間,國際玉米價格平均漲幅在1%左右,其對我國玉米價格和CPI推動作用幾乎為零。

從7月1日開始,我國全面進入主汛期。根據預測,1日至2日,江淮、江南北部、西南大部持續多日的強降雨過程強度將再次加大,京津冀地區將有大到暴雨。對此,國家防總進一步安排部署主汛期防汛抗洪工作。

相關焦點

  • 厄爾尼諾現象
    一般來說,當厄爾尼諾現象出現時,赤道太平洋中東部地區降雨量會大大增加,造成洪澇災害,而澳大利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太平洋西部地區則乾旱無雨。據不完全統計,本世紀以來出現的厄爾尼諾現象已有17 次(包括最新一輪1997~1998年的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季節並不固定,持續時間短的為半年,長的一兩年。
  • 今冬發生厄爾尼諾現象可能性高達80%,華北霧霾或有所增多
    日前,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全球季節性氣候最新信息》和《厄爾尼諾最新情況》稱,今年12月到明年2月,發生厄爾尼諾現象的可能性為75%至80%,預計不會發生強事件。世界氣象組織官員表示,預計此次事件強度低於2015年至2016年的厄爾尼諾事件。
  • 厄爾尼諾現象和拉尼娜現象發生頻率加快
    東方網1月23日消息:美國宇航局和馬裡蘭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厄爾尼諾現象和拉尼娜現象在以往21年中的發生頻率加快,這使地球出現大旱或大澇的次數增加。在美國氣象學會2001年年會上,馬裡蘭大學的斯科特·卡特茲和美國宇航局戈達德航天飛行中心的羅伯特·阿德勒聯合發表了一篇論文。
  • 厄爾尼諾現象再抬頭 對中國影響幾何待觀察
    在7月下旬發布的監測信息中,國家氣候中心作出預測分析:「4月以後,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一致維持暖水狀態,7月份該區域平均的海表溫度距平已達到0.6℃,次表層海水溫度增暖迅速並向表面抬升,表明了熱帶太平洋進入厄爾尼諾狀態。根據監測,並參考國內外動力統計模式預測,預計2012年下半年,厄爾尼諾狀態將繼續發展,可能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厄爾尼諾事件。」
  • 2020年真的是厄爾尼諾年嗎?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具有不確定性
    厄爾尼諾現象最初是指南美洲秘魯西側沿海太平洋海域的異常升溫現象,該海域受秘魯寒流影響,水溫通常較低,而有些年份在聖誕節前後會出現異常的水溫盛行現象,導致海洋魚類的大量死亡,所以命名為厄爾尼諾(聖嬰)現象。
  • 與厄爾尼諾現象有關的土壤水分減少可能引發大規模的熱帶植物死亡
    新的研究發現,厄爾尼諾現象往往與世界上一些更脆弱的熱帶地區的乾旱有關。與東太平洋高於平均海洋溫度有關的厄爾尼諾現象反過來會影響全球氣候模式和熱帶降水,如果其他極端因素也在起作用,這些變化可能會導致大量植物死亡。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計算地球科學小組的研究水文學家庫爾特·索蘭德說:「就厄爾尼諾對天氣和地表水資源的影響而言,我們對它了解很多。
  • 厄爾尼諾 發生時間或延後
    基於厄爾尼諾天氣的預期,棕櫚油、白糖前期獲得了較高的天氣升水和資金人氣,棕櫚油走勢也強於其他油脂品種,但目前天氣炒作出現退潮。  6月30日公布的美國農業部報告表示,美國大豆種植面積大幅上調4%。「當前美國產區天氣利於大豆生長,美豆優良率處於歷史較高水平。
  • 厄爾尼諾現象已出現 深度分析其影響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發布的最新公告,2015年厄爾尼諾發生的概率在60%—70%。NOAA去年二季度就預測厄爾尼諾將發生,市場曾經出現較大程度的炒作,但由於厄爾尼諾的強度較弱,對農產品(000061,股吧)的影響未及預期,農產品價格延續探底走勢。
  • 科學家:依照往年規律推算,下個月或發生厄爾尼諾現象
    文/行走天涯科學家:依照往年規律推算,下個月或發生厄爾尼諾現象馬上春節就要來臨了,相信很多人依舊迷失在暖暖的冬日陽光中,無法自拔,似乎覺得自己度過了一個假的冬天,的確,今年的冬日看起來格外的溫暖,倘若不是穿上厚厚的棉服,就是為了抵擋有可能隨時到來的低溫的話,這個冬天看起來更像是春天
  • 厄爾尼諾發生概率提升至80%!或持續整個冬季
    來源/視覺中國新民晚報訊(記者 馬丹)今年10月以來,熱帶太平洋中東部地區的海表溫度一直處於較弱的厄爾尼諾水平。世界氣象組織(WMO)最新預測結果表明,未來三個月,發生成熟厄爾尼諾現象的概率提升至了75%至80%,且約有60%的概率將在2019年2月至4月期間持續發生。本次事件中等強度厄爾尼諾,是一種發生在赤道中東太平洋地區的大範圍水溫異常升高的現象,通常每隔幾年發生一次。
  • 氣候變化是因為厄爾尼諾現象,厄爾尼諾現象是啥?
    不幸的是,人類的活動卻打亂了這種穩定,反常氣候的頻繁出現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例如厄爾尼諾現象。厄爾尼諾是&34;的意思,在歷史上,對厄爾尼諾最早的記載可以追溯到1541年。很早以前,秘魯沿岸的漁民就發現了這種奇異的天氣。本來,在聖誕節前後,應該有一股冷洋流出現,結果卻出現了暖洋流,攪亂了他們打漁的規律,當地人把這個現象叫做&34;。
  • 厄爾尼諾現象逼近史上最強 擾亂全球天氣中國將迎暖冬
    世界銀行稱,厄爾尼諾造成的乾旱已經威脅到印尼稻米作物,如果厄爾尼諾持續,稻米產量可能減少約210萬噸或2.9%,大米價格可能上漲10.2%。米價上漲對貧困家庭的影響最大,因為比起富裕人家,窮人把更大部分的收入花在購買糧食。世界銀行的報告也指出,厄爾尼諾若加劇,印尼可能須要進口大米。
  • 什麼是厄爾尼諾現象 厄爾尼諾什麼意思
    在日常生活中,這些年的天氣變化越來越大,並且惡劣天氣也越來越多,這都主要與我們人類的生產活動有關。我們在不斷生產發展的同時,也在消耗著大自然的資源,縮短地球的壽命。近年來出現的異常自然現象中,有一個叫做「厄爾尼諾現象」。那麼,什麼是厄爾尼諾現象呢?一起來看看吧!
  • 沃克環流與厄爾尼諾(拉尼娜)現象(附專題設計)
    當厄爾尼諾發生時,由於海洋溫度分布發生巨大變化,大氣也會進行相應的調整。中、東太平洋氣壓隨著海溫的上升而下降(高壓減弱、氣壓降低),西太平洋氣壓隨著海溫的下降而上升(低壓減弱、氣壓升高),熱帶太平洋兩側氣壓差值變小,導致赤道東風減弱和向東撤退,沃克環流也會被削弱。
  • 拉尼娜與厄爾尼諾相反的現象
    從去年春季開始,太平洋上出現了本世紀最嚴重的厄爾尼諾現象,造成了大氣環流異常,給全球帶來了嚴重災害。但最近,氣象專家預測:今年7月—9月,太平洋上可能發生與厄爾尼諾相反的拉尼娜(LaNina)現象。  什麼是拉尼娜現象?
  • 一次更大的厄爾尼諾現象在醞釀?美國科學家:太陽黑子數或超預期
    眾所周知,第24個太陽周期僅有116個太陽黑子產生,2019年太陽出現的「無塵天」甚至還達到了281個,佔比一年中7,7%,創造了近百年來太陽黑子間隔時間最長的一次。在去年9月前後,當時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和NASA曾聯合表示,大家暫時不用擔心地球會進入小冰河時期,第25個太陽周期可能已經開始,而且,從太陽物理學模型預測來看,這個太陽活動周期可能也只有相對較少的太陽黑子出現。
  • 厄爾尼諾將持續到春季延續時間最長 強度暫居第二
    已持續21個月,強度僅次於1997/1998年超強厄爾尼諾  厄爾尼諾是指赤道太平洋中東部海洋表面溫度持續異常增溫的現象,一般2—7年發生一次,上一次出現在2009年至2010年。  「厄爾尼諾事件是海洋和大氣相互作用的結果。」
  • 開爾文波:厄爾尼諾發生的前兆?
    大氣及大洋的赤道開爾文波均會將西邊界中的擾動傳至東太平洋,這種作用在厄爾尼諾-南方濤動的動力條件中扮演重要角色。一般來說,判斷厄爾尼諾現象是否出現,主要看是否有很強的西風產生與爆發,而連續的西風爆發事件會激發一系列開爾文波,使暖水異常向東移動,形成中東太平洋的暖海溫。
  • 厄爾尼諾現象對全球漁業和水產養殖業產生重要影響
    報告確定了厄爾尼諾與南方濤動現象的五大類型:極端厄爾尼諾、中度東太平洋厄爾尼諾、中度中太平洋厄爾尼諾、沿海厄爾尼諾和強拉尼娜。負責協調報告編寫工作的法國國家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海洋生態學家伯特蘭表示,了解厄爾尼諾與南方濤動現象多樣性是提高預測和準備能力的關鍵, 每個厄爾尼諾與南方濤動現象事件的信號、強度和持續時間,以及產生的影響都有所不同。報告同時指出,這五大類型並非恆定不變。
  • 地理學科知識——厄爾尼諾現象
    厄爾尼諾,主要指太平洋中東部的熱帶海洋的海水異常地持續升溫,使整個世界氣候模式發生變化,造成一些地區乾旱而另一些地區又降雨量過多的異常氣候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