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諸多農產品迎來一隻「黑天鵝」——美國農業部報告數據調整。基於厄爾尼諾天氣的預期,棕櫚油、白糖前期獲得了較高的天氣升水和資金人氣,棕櫚油走勢也強於其他油脂品種,但目前天氣炒作出現退潮。
6月30日公布的美國農業部報告表示,美國大豆種植面積大幅上調4%。「當前美國產區天氣利於大豆生長,美豆優良率處於歷史較高水平。按照美豆當前種植面積和高單產的情況,新季美豆產量將比上年增加16%,豐收預期導致外盤豆類油脂市場暴跌,從而波及國內油脂及粕類市場。」廣發期貨分析師鮑紅波指出,7月以來,豆油期價下跌6.57%,豆粕期價下跌14.17%,棕櫚油、菜油、菜粕也紛紛大跌。
「下跌反映了農產品市場供需關係發生較大轉向。基於庫存緊張、消費推動的農產品上漲行情發生激變,後期國內市場將處於消化庫存階段,國內的通脹壓力也縮小。」鮑紅波說。
不過,深蹲也許是為了跳得更高更遠。目前農產品相對於其他板塊已是估值窪地。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四季度屬於農產品的消費旺季,農產品價格通常有一定幅度的回升,但庫存高企將制約價格反彈的高度。短期內如果厄爾尼諾真的來臨,則將造就一批品種的重大投資機遇。
但當時間進入7月的時候,厄爾尼諾似乎漸行漸遠。當前天氣變化趨勢到底如何?世界氣象組織、美國大氣與海洋管理局、澳大利亞氣象局近期都發布了相關報告。
世界氣象組織6月26日發布的一份報告中稱,熱帶太平洋地區的溫度已經達到發生弱厄爾尼諾的閥值,但相關大氣條件仍處於中性狀態。概率上看,6-8月份始發厄爾尼諾概率是60%,而10-12月發生的概率為80%。發生程度上,很可能是一次中等強度厄爾尼諾,並很可能跟2009年至2010年發生的厄爾尼諾類似。
澳大利亞氣象局7月1日發布的最新報告表明,2014年7-11月仍有發生厄爾尼諾的可能,有半數模型表明厄爾尼諾的始發機率在9月開始增強,而大多數模型的預測均顯示南半球春季將會有厄爾尼諾的展開。但目前各種監測數據顯示尚未出現厄爾尼諾現象。
美國大氣與海洋管理局最新月報(數據截至2014年6月5日)顯示,厄爾尼諾在北半球夏季發生的概率仍為70%,而秋冬季節發生厄爾尼諾的概率則升至80%。發布於7月7日的最新周報表示,厄爾尼諾預警顯示目前依然處於中性狀態。
整體看,權威機構仍然認為厄爾尼諾將會發生,但時間上或推移至秋冬季節。業內人士建議,屆時可關注橡膠、棕櫚油、白糖、玉米、小麥等供應受到影響品種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