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的停飛潮,航空公司買了飛機能不能不要或者退貨?

2020-08-27 航空教授


據統計目前全球近40萬民航從業人士都已經或即將面臨失業風險。由此想到一個問題,對於航司成本最為關鍵的兩大部分,人工和飛機。隨著機組的大量遣散與裁員,停飛中的飛機要想重上藍天,可能更加遙遙無期。

人可以通過裁員節約成本,而飛機以及與其相關聯的各類長期協議想要止損可能將是個非常棘手的法律問題。對於眾多已生效正履約的飛機相關協議,航司又能做些什麼?其中又涉及了什麼樣的法律風險。

01

疫情下飛機合約的執行困境

面對大量的飛機停飛,航司不但無法取得經營收入,而且還要向銀行或者飛機租賃企業支付每月的約定租金以及維持飛機的適航性。對於未來的訂單,由於市場宏觀環境的急轉直下,可能3-5年都不能有新運力的需求。這些計劃中的新飛機,目前看來卻可能給航司帶來新的成本增加。此外,飛機所涉及的年度保險合約、維修協議以及航油協議等長期性協議的執行都遭到了巨大的風險挑戰。

因疫情所導致的履約困境或許將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各國航空業的一大爭議焦點。在此情形下,原本在各類商業合約中屬於並不起眼的「不可抗力」一時間卻成為了各方關注的重點。今年3月,德國漢莎航空就以「不可抗力」為由向其航油供應商主張終止合作協議。從目前的趨勢看,類似的案件,相信未來還將在業內不斷上演。

目前,涉及飛機的融資以及租賃性質的協議,很少會約定不可抗力條款,但在購機協議、航油套期保值協議以及其他供應合約中還是經常能看到此條款的身影。面對合約的執行困境,疫情能否成為航司有理有據的不履行抗辯主張?

02

英美法下的「不可抗力」條款要件

一般而言,英美合同法秉持合同雙方「締約自由」的原則,並沒有通過法條或者判例的形式,明確規定商業合同適用不可抗力(Force Majeure)主張。因此,在合同嚴格履行的原則下,法院基本會尊重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如果合同中並沒有明確規定有不可抗力條款,合同任意方通常不能以此為由對不履約行為進行抗辯。

在不可抗力情形的適用上,也要完全依照雙方的合約與意思自治原則。是否能夠觸發不可抗力將完全視乎合約條款的文字內容是否涵蓋目前的特殊情形。不可抗力條款必須包括受影響方聲稱導致其無法履行合同義務的特定事件。常見的可視為不可抗力的情形包括自然災害,如颱風、洪水、地震等,政府行為,社會事件,例如罷工、騷亂等。

03

不可抗力事件需具有不可預見性

即使在不可抗力條款中明確列明了某類事件為不可抗力事件,如果該事件在合同的履行過程中成為了可預見的事件,同樣也有可能在認定的效力上大打折扣。實踐中,為了能夠使用不可抗力條款成為不履行協議的藉口,所涉事件必須超出合同方的控制範圍,並且該合同方沒有過錯或過失。

一個事件在發生第一次時,可能可以被準確描述為不可預見,但之後隨著該事件發生得更頻繁,該描述將不再適用。因此,分析可預見性時可能需要綜合考慮在合同履約期間的實際情況。

04

新冠疫情能否構成「不可抗力」?

關於當前的疫情,以下主要從「流行病」和疫情防控導致的「政府禁令」兩個角度來分析下主張不可抗力的可行性。

以前在一般通用條款中,流行病其實一直很少會被列舉成為不可抗力事件。2003年的非典疫情之後,越來越多的合同在條款草擬時開始關注到流行病以及傳染病爆發的因素。由於今年3月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宣布本次的疫情為「全球性流行病」,如果雙方協議條款明確指明「流行性傳染病爆發」、「流行病」屬於不可抗力事件,那麼一方主張適用不可抗力可能就有了較為堅實的基礎。

當然,目前也有觀點從不可預見性角度出發,認為03年的非典疫情後,傳染性流行病已經成為了合同當事人在合作時所應預見,可能發生的事件,因而不能作為有效的「不可抗力」抗辯,但該觀點並不是目前的主流意見。

除了「流行病」角度外,政府禁令也是一個可行的切入口。由於疫情防控,各國都發布了形式各異的旅遊、出行禁令,這些禁令也可能會產生觸發不可抗力事件的效果。

總之,在英美合同法下,從雙方約定的條款文本出發,再結合事件的影響因素才能得到有效的判斷。希望能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標準,在目前來看還是十分困難的。

05

其他可能的救濟主張:合同落空

除了不可抗力,在英美合同法下,還有另一個可以使用的「武器」:合同落空原則(Doctrine of frustration, 也有翻譯為「合同受挫失效」)。

根據該原則,如果合同訂立後出現的與當事人的過錯無關的某種情形改變使得合同訂立時所追求的目的無法達到,或訂立合同所基於的理由已不復存在,那麼義務人即可以不履行其合同義務,儘管這種履行仍屬可能。

與不可抗力條款必須包括在合同中不同,合同落空不需要在合同中提及或包含,任何一方都可能援引。合同落空的結果是合同當事雙方都解除了原合同下的權利義務。

該原則有點像大陸法系中的「情勢變更」,但跟不可抗力相比,有著更高的適用門檻,法院的審查也更為謹慎與苛刻。對此,在香港法律有明確規定,不得僅僅為了擺脫糟糕的商業約定,或在雙方曾預見到相關事件的情況下援引合同受挫失效。

06

風險分配機制的背後的一點思考

通過分析,合同當事人想要通過主張不可抗力或者合同落空來拒絕履行合同,實際上難度還是很大的。法院在審理此類案件時也偏向對這些救濟方式作出狹義和較為謹慎的解釋。這其實在背後一個很重要的合同法原則就是促成雙方交易和維護現有合約的效力和穩定性。

現實生活中,發生類似本次疫情這樣無法預見的意外事件時,不可抗力條款的作用其實是一種損失的再平衡與風險的再分配。在這個原則的適用上很可能會產生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

試想下,如果每一家航司都可以以不可抗力解除正在執行的飛機租賃協議,飛機租賃公司再以此解除向銀行的還款義務,在一環扣一環的交易鏈條之下,很可能就會造成整個系統的危機。最終受影響的還是這個產業鏈條上的每一方。

目前來看,航空業最為理想的解決之道很可能是合同各方的「抱團取暖,共渡寒冬」。根據新情況,重新商討現履行的飛機協議,或者擬定損失分擔協議,各讓一步,平衡風險。這樣的做法其實比將全部精力寄托在如何利用不可抗力的合同救濟條款上,更為務實。

相關焦點

  • 面對疫情的停飛潮,航司可否依據不可抗力條款變更或者解除飛機協議?
    由此想到一個問題,對於航司成本最為關鍵的兩大部分,人工和飛機。隨著機組的大量遣散與裁員,停飛中的飛機要想重上藍天,可能更加遙遙無期。  人可以通過裁員節約成本,而飛機以及與其相關聯的各類長期協議想要止損可能將是個非常棘手的法律問題。對於眾多已生效正履約的飛機相關協議,航司又能做些什麼?其中又涉及了什麼樣的法律風險。
  • 疫情蔓延導致曠世客機停飛潮,百年老店哥倫比亞航空申請破產!
    其中排名第一的是荷蘭皇家航空公司,它在2019年7月3日迎來了百歲壽誕。現在,它驕傲地在所有飛機的機身上張貼了大大的「100」的標誌,以絕對的「革命老幹部」資格傲視全球。五個月之後,2019年12月5日,全球第二家「百年老店」也迎來了百年誕辰——是誰?可能你猜不到。
  • 退貨!又一家航空公司取消波音737max訂單
    協議的條款還沒有公布,所以我們不知道盧安達國家航空公司取消這些飛機訂單花了多少錢。考慮到737 MAX存在的問題,波音與空客之間的協議可能會有所不同。然而,空中巴士公司剛剛從Starlux航空公司獲得了8架a330 -900neo的新訂單。
  • 科普:疫情期間坐飛機還安全嗎?哪些疫情防控用品不能帶上飛機?
    科普:疫情期間坐飛機還安全嗎?哪些疫情防控用品不能帶上飛機?金羊網  作者:唐珩 蕭嘉寧 南宣  2020-02-07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否會在飛機上擴散?哪些疫情防控用品不能帶上飛機?
  • 疫情之下,旅客和航空公司們分別在想什麼?
    航空業未來的發展仍然充滿不確定性,各家航空公司還在尋求政府援助,希望能在CARES救助法案失效時,能夠減少裁員和停飛。以下是《紐約時報》對航空業當前形勢的分析。繼續空置中間座位受疫情影響,全球四大航空公司的三家,美國航空、達美航空和西南航空,承諾停售航班上的中間座位,以保持飛機上的社交距離。美聯航是其中唯一一家未作出讓步的航空公司。
  • 疫情重創民航業 巴拿馬航空公司出售安博威機隊
    【南美僑報網李艾爾編譯】近日,巴拿馬航空公司(Copa Airlines)宣布向澳大利亞聯盟航空公司(Alliance Airlines)出售其全部 「安博威190型」(Embraer 190)飛機,本次交易被視為是疫情嚴重衝擊巴拿馬民航業的顯著標誌。
  • 疫情下,14家航空公司已破產
    疫情爆發以來,全球航空業受到嚴重衝擊,航空公司生存舉步維艱。國際航協預測,2020年全球航空客運收入損失將達到3140億元,同比下降55%。全球航空業要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預估至少需要三年時間,航空公司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 綁上波音,遇上疫情,印度第三大航空公司經營難續
    印度昨天摔了一架飛機,那是印度第二大航空公司:國有印度航空旗下的「印度快運」。但實際上,印度不止「第二大」有麻煩,他家的「第三大」也快要撐不住了。「香料航空」是印度的第三大航空公司,擁有112架飛機和200多條航線。它在上月剛剛接受了外包公司的審計,結果被指出財務問題嚴重,經營可能「難以持續」。
  • 花25萬買了張無限次機票,卻遭人嘲笑,20年後被航空公司收回
    —— 薩克雷古時候,人們最快速的交通方式,大概就是騎馬了,但是如今,時代早已經改變,社會經濟發展越來越好,科技越來越發達,汽車、火車、飛機、輪船等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在2008年的時候,美國有一名乘客花了25萬元買了一張無限次的機票,曾經還受到了人們的嘲笑,但是20年過去了,他的無限次機票被航空收回,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疫情期間遇到飛機停飛 退改有門道
    面對此狀況,一方面航空公司緊急推出各種自救措施,應對目前的經營困難,另一方面,從乘客角度來說,也會影響到未來的出行,涉及到退款退票的相關問題也需要注意。  現狀:航司停飛 全球運力縮減  由於受目前出入境政策調整等影響,航空公司紛紛調整航班計劃,不少航線停飛。
  • 2020年疫情下,少數航空公司扭虧為盈「偷偷發財」,其秘訣是
    受疫情影響,旅客出行需求持續低迷,不少航空公司紛紛裁員或者「無薪休假」。然而,即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今年仍有少數航空公司設法扭虧為盈,在疫情爆發時迅速調整了工作重點。那麼,哪些航空公司選擇「逆勢而上」呢?
  • 當遇到空難時,為何航空公司情願賠付幾十億,也不要讓乘客跳傘?
    其實從現在的數據來看,飛機發生事故的可能性還是非常低的,比傳統的交通工具要低得多的多,不過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必然會帶來巨大的傷亡。那麼,在遇到空難時,為何航空公司情願賠付幾十億,也不要讓乘客跳傘?發生車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比如酒駕或者危險駕駛都有可能造成車禍。飛機的話可不一定,飛機駕駛與副駕駛的飲食都是不同的同時也堅決不能飲酒,對他們來說,如果不是遇到了不明的攻擊,幾乎不大可能會出現飛機失事。
  • 航空公司飛機退租攻略:飛機結構篇
    ,也是航空公司降低固定投入、又可以不斷擴大飛機數量、不斷引進最新型飛機的最有效的途徑,所以世界上有很多大財團從飛機製造廠購買大量的飛機,然後租賃給各個航空公司使用,不負責飛機的任何適航和營運的責任,僅僅收取租金。
  • 終於被疫情擊垮,西半球最大航空公司破產,「百年老店」轟然倒塌
    據悉,哥倫比亞航空公司是拉丁美洲第二大的航空公司,是哥倫比亞最大的航空公司,也是全世界繼荷航後歷史最悠久的航空公司。據公司的聲明,由於疫情的影響,哥倫比亞航空從3月起取消了全部國際商客運航班,這導致整個公司收入減少了80%,資金流動出現困難,公司的多數員工被迫無薪停工。
  • 60元薅光航空公司羊毛?想太多!隨心飛到處是坑
    甚至連60元說飛就飛的旅行不再是奢望,數十家的航空公司以及平臺已經推出了不同特點的同類產品。 然而60元,真能隨心飛嗎?航空公司會給我們發餡餅?每個航空公司的產品都被美化成「隨心飛」,然而到底能多隨心呢?
  • 航空公司推的第一批包年機票已到期 用戶是覺得撿了便宜還是後悔了...
    都市快報訊 從2020年開始至今,疫情帶給民航業的陰雲仍未消散。但在去年下半年,隨著國內疫情好轉和國內遊的復甦,各大航空公司推出的飛行套餐「隨心飛」曾紅極一時。花3000多元就能實現飛遍全國的理想,促進了國內旅遊內循環,也為民航業帶來了提振的作用。現在,第一批「隨心飛」產品已經到期。這到底是「賠本賺吆喝」還是「套路深」?
  • 部分六月航線取消,中國新增直飛航線,疫情改籤或退票細則來了
    Q:不太可能正常飛行,可航空公司依舊在售票,出票呢?美國三大航以及加航中國大陸航班停航到什麼時候?A:美聯航UA現在系統排班停航到6月底。6月航班已經取消或者鎖住,之後應該會繼續停航下去。達美DL系統排班停航到6月底,6月的航班已經取消或者鎖住,之後應該會繼續停航下去。
  • 為何遇到空難,航空公司寧願賠償幾十億,也不給飛機配備降落傘?
    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戰勝不幸,因為人有著驚人的潛力,只要立志發揮它,就一定能渡過難關。,航空公司寧願賠償幾十億,也不給飛機配備降落傘?,甚至有一些降落傘愛好者也會去體驗,可以說降落傘就是高空逃生的必備佳品了,但是在空難之中幾乎沒有人通過降落傘逃生過,而航空公司也並沒有給飛機配備降落傘是什麼原因呢。
  • 空客更改飛機交付方式 新冠肺炎疫情下 靈活變通推進業務恢復
    自2020年新年伊始,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範圍肆虐,對世界經濟和諸多產業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其中,航空業是受到影響最嚴重的行業之一。隨著部分地區的疫情逐步好轉,如何積極恢復業務推進復甦成了各大公司面臨的挑戰。面對此次史無前例的危機,空中巴士採取了多項措施予以應對,其中一項便是飛機的靈活交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