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區僅2名!南華大學學子獲首屆核領域瑪麗·居裡獎學金!

2021-01-12 中國教育在線

  近日,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公布了首屆核領域的瑪麗∙居裡獎學金(Marie Skłodowska-Curie Fellowship Programme, MSCFP)資助名單,南華大學核科學技術學院核工程與核技術系的2019屆本科畢業生李玉雯和2020屆本科畢業生劉奕路成功獲得,是中國地區僅有的2名獲得者,這是學校核科學與技術學科開展「三全」育人工作取得優異成績的又一突出體現。

核工系2019屆畢業生李玉雯

  李玉雯,南華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2019屆本科畢業生,現於東華理工大學核科學與工程學院攻讀核科學與技術專業碩士學位,本科期間,連續三年獲得校獎學金,參加全國高等學校安全科學與工程專業實踐創新作品大賽獲得優勝獎,目前正於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成都基地進行聯培學習。

核工系2020屆畢業生劉奕路

  劉奕路,南華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2020屆本科畢業生,現於哈爾濱工程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攻讀能源動力專業碩士學位。曾獲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與南華大學2020屆優秀畢業生、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2018年湖南賽區本科組一等獎。榮獲南華大學2018–2019年度二等獎學金。本科期間,曾擔任我校化學化工學院團委學生會辦公室主任、核科學技術學院團委學生會考研就業服務中心副主任。

獲獎證書

  IAEA-MSCFP獎學金是由IAEA總幹事Rafael Mariano Grossi於2020年3月發起的項目,以放射物理學先驅、諾貝爾獎得主瑪麗∙居裡命名,旨在鼓勵和支持年輕女性從事核科學與技術、核安全與安保以及核不擴散等領域的工作,每年資助IAEA成員國中不超過100位優秀女性碩士研究生用以完成學位,申請者必須是已被錄取或正在攻讀的碩士研究生,且學習成績高於75或GPA>3/4,受資助者每年可從IAEA獲得不高於10000歐元的學費減免,且每年享有10000歐元的生活補助,資助期2年,另外還將有機會前往與自己研究領域一致的IAEA相關研究機構開展一年以內的實習。

  今年是IAEA發起MSCFP獎學金項目的第一年,共收到來自超過90個國家的550餘位優秀學生申請。IAEA-MSCFP技術選拔委員會根據入學要求、學科背景、前期成績、申請動機以及獎學金對申請者的職業追求和社會服務影響等因素,在考慮地理位置、專業領域、語言種類和以前是否受過IAEA資助等條件後,最終遴選出了來自全球71個國家的100名受資助者。

(來源:南華大學)

相關焦點

  • 偉大的科學家瑪麗·居裡夫人
    導語:瑪麗·居裡夫人第一位獲得科學博士學位的女性;第一位法國大學的女性教授;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第一位兩度獲得諾貝爾獎的得獎人;第一位母女皆獲得諾貝爾獎的母親……01 瑪麗·居裡的初戀——凱希米·佐洛斯基
  • 歐盟「瑪麗居裡」博士申請
    「瑪麗居裡」項目全稱為Marie Skłodowska-Curie Actions,簡稱 MSCA,命名于波蘭裔法國科學家瑪麗居裡博士,由隸屬於歐洲議會(European Commission, EC)的歐洲研究會(European Research Council, ERC)主管。
  • 武威一中學子張翔榮獲郭沫若獎學金
    中國甘肅網4月2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 4月1日,自武威市傳來喜訊,武威一中2015屆畢業生張翔獲「郭沫若獎學金」,他是唯一獲此殊榮的一名甘肅籍學生。  38年,共有850名本科生獲得「郭沫若獎學金」  「郭沫若獎學金」是國務院批准設立的新中國第一獎學金,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首任校長郭沫若先生捐出稿費設立,是我國大學本科生的最高榮譽獎學金。38年來,共有850名本科生獲得「郭沫若獎學金」,他們在教育、學術、科技、金融、管理等領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績,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
  • 去年約5萬名本專科學生獲國家獎學金,百名優秀代表公布
    在他們身上,體現了當代青年勇於擔當、奉獻國家的愛國情懷,求真務實、知行合一的嚴謹作風,自強不息、奮鬥不止的意志品格,彰顯了廣大青年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勝信心。以下100名學生,是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各高校推薦評選出的本專科國家獎學金獲獎學生中的優秀代表。
  • 14個瑪麗居裡博士職位
    「瑪麗居裡」項目全稱為Marie Skłodowska-Curie Actions,簡稱 MSCA,命名于波蘭裔法國科學家瑪麗居裡博士,由隸屬於歐洲議會(European Commission, EC)的歐洲研究會(European Research Council, ERC)主管。
  • 長沙理工大學土木學院教師獲「瑪麗•居裡學者計劃」項目資助
    長沙理工大學土木學院教師獲「瑪麗•居裡學者計劃」項目資助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2019-05-15 21:51:13
  • 「大智之星」濰坊學子獎學金頒獎儀式舉行!
    8月8日,由共青團濰坊市委、濰坊市學生聯合會、大智教育集團主辦的「大智之星」濰坊學子獎學金頒獎儀式舉行,共青團濰坊市委副書記孫在前,共青團濰坊市委學少部長、四級調研員王海燕,各縣市區團委學少部部長、大智教育集團代表及濰坊學子獎學金獲獎學生等出席活動。
  • 科學英雄:瑪麗·居裡
    瑪麗原名瑪麗亞·斯克洛多夫斯卡,1867年11月7日出生于波蘭華沙。她開始向她的父親學習,她的父親是數學和物理領域的老師。早年,她以驚人的記憶力而聞名,16歲時,她成功地完成了在俄羅斯中學的學業。不幸的是,由於她的父親在失敗的投資中損失了很多錢,她後來被迫在這個國家自由但民族主義的大學裡從事教學工作。
  • 湖南地區高校排名,中南大學位居第一,南華大學進入前十
    湖北有2所985高校、5所211高校,而湖南更是有驚人的3所985高校,學校數量和質量同樣不遑多讓。前不久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公布了全國大學排名,湖南地區有多所高校入選,並且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盤點一下湖南地區高校排名,也可以為眾多高考學子提供一些報考的參考。排名第一的是中南大學,全國排名第25名。
  • 元素大爆炸|瑪麗·居裡
    瑪麗·居裡,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蘭王國華沙市一個中學教師的家庭。父親烏拉狄斯拉夫·斯可羅多夫斯基是中學的數學教師,母親布羅尼斯洛娃·柏古斯卡·斯可羅多夫斯卡是女子寄宿學校校長。幼名瑪麗亞·斯可羅多夫斯卡。家人對其的愛稱為「瑪妮雅」。瑪麗亞行五,上有三姐一兄,即蘇菲、布羅尼施拉娃、海倫娜和哥哥約瑟夫。瑪麗在索邦結識了一名講師,皮埃爾·居裡, 也就是她後來的丈夫。
  • 我校學子榮獲2019年「大智之星」齊魯學子獎學金
    近日,由團省委、省學聯、大智教育集團聯合設立的「大智之星」齊魯學子獎學金2019年評選結果揭曉,我校數學與系統科學學院劉國棟榮獲大學組·榜樣獎暨山東省「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土木工程與建築學院王軼涵榮獲大學組·提名獎。劉國棟,數學與系統科學學院計算數學專業研究生,現擔任團委助管、研究生會主席及心理健康聯絡員。
  • 居裡夫人:她11歲喪母,40歲失伴侶後孤身奮戰,母女均獲諾獎
    01青春因奮鬥而美好1867年11月7日,瑪麗生于波蘭的一個小地主家庭,祖父管理著一所省立中學,閒暇時還回家幹些農活,父親曾留學俄國聖彼得堡大學,畢業後回華沙擔任大學預科學校的物理和數學老師。母親是華沙一所女子學校的校長。父母情投意合,共育有5個子女,瑪麗是最小的女兒,倍受父母疼愛。
  • 三名科學家因黑洞相關研究獲諾獎
    彭羅斯1931年出生於英國,現為牛津大學教授;根策爾1952年生於德國,現任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所長,併兼任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蓋茲1965年出生於美國,現為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蓋茲也是迄今第四位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科學家。三位科學家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12萬美元)獎金,彭羅斯獲得其中一半,根策爾和蓋茲共享另外一半。
  • 瑪麗-居裡家族獲得5個諾貝爾獎,是歷史上得獎最多的家族!
    瑪麗的諾貝爾獎備受爭議她是法國第一位獲得博士學位的女性。索邦大學第一位女教授。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第一個獲得不止一次諾貝爾獎的人(至今也是唯一一個獲得一次以上的女性)。也是第一個在多個科學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人。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認為瑪麗理應與她的男性同事分享科學舞臺。
  • 全國僅10名 溫江區光華實驗幼兒園園長何煦入選「首屆李吉林卓越...
    來自全國不同地區的10位入選「首屆李吉林卓越教師支持計劃」的教師、10位獲得「首屆李吉林獎學金」的華東師大研究生、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李吉林老師的家人和華東師大教師教育學院全體在校研究生共計200餘人參加了本次活動,活動由華東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副研究員王美主持。成都市溫江區光華實驗幼兒園園長何煦有幸成為全國10位入選的教師之一參加了此次頒獎典禮。
  • 女科學家瑪麗·居裡發現鐳卻死於鐳,生前窮困潦倒,情路坎坷
    她的名字很樸素、很聖潔,她的名字就是瑪麗.居裡,這是一個不是隨便可以說說道道的,甚至「瑪麗.居裡」會讓人不禁想到了「空前絕後」這個詞。距離她的時代已經很遠了,所以,我相信只有瑪麗.居裡才能達到如此舉世罕見的偉女子所擁有的海拔高度。
  • 南華大學
    化學化工學院  南華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已有50多年的辦學歷程,2000年由創建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末的衡陽礦冶學院(中南工學院)化工系和衡陽醫學院化學教研室合併組建,2002年原核工業部第六研究所化工室併入學院。
  • 學霸故事分享:她從南華大學保研復旦大學,分享這些經驗、心得!
    徐琳珊:南華大學十佳優秀畢業生南華大學電氣工程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科生畢業去向:保研復旦大學放射生物研究所如果天才是1%的機遇加99%的汗水。那麼99%的孜孜不輟,只是為迎接1%的成功機遇。獲獎經歷2015-2016南華大學「三好學生」南華大學二等獎學金2016-2017南華大學「三好學生」南華大學「優秀共青團幹」南華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先進個人電氣工程學院青奕獎學金南華大學一等獎學金2017-2018南華大學「三好學生標兵」南華大學「三好學生」國家勵志獎學金南華大學一等獎學金研究經歷《基於SPCE061A單片機的嵌入式語音識別系統的研究
  • 南航青年教師榮獲歐盟「瑪麗·居裡學者」項目資助
    近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能源與動力學院周標副教授收到歐洲研究委員會通知,成功獲得歐盟「地平線-2020」(Horizon 2020)研究與創新框架下「瑪麗·居裡學者」基金的資助,將赴義大利都靈理工大學
  • 2名基因編輯科學家獲諾貝爾化學獎
    35歲諾貝爾化學獎最年輕的得主是弗雷德裡克·約裡奧-居裡。1935年,他與妻子伊雷娜·約裡奧-居裡一同獲獎,當時他年僅35歲。1934年,弗雷德裡克·約裡奧-居裡和妻子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一篇名為《一種新型放射性元素的人工產生》的論文。憑藉這篇論文,他們夫妻二人榮獲了1935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家族居裡夫婦一家是最成功的「諾獎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