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咪說:知識就是力量
按照順序今天應該講最美物理實驗第五名了,但是這個實驗咱們之前講過,就是託馬斯楊的光的雙縫幹涉實驗,包括這份排名中的第一名,電子的幹涉實驗,咱們在之前的雙縫幹涉專輯中專門介紹過,所以這兩個實驗就不贅述了,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翻閱一下之前的視頻,那好,今天咱們講第四名——牛頓的光的色散實驗。注意哦,是色散實驗,不是大家簡單的理解那樣,說牛頓把光通過三稜鏡就OK了,既然是實驗就一定有嚴謹的邏輯過程。好,今天咱們就來談一談貌似是常識的色散現象,真的有那麼簡單嗎?
先來說說牛頓吧,1643年1月4日出生在英格蘭,這絕對是大神級的人物了,光是萬有引力定律和三大運動定律就折磨了多少人,這也奠定了在此之後三個世紀裡力學和天文學的基礎,這僅僅是他力學貢獻的一部分,在數學上對於微積分的貢獻,雖然和萊布尼茨有一些爭論,但這不重要,因為除此之外牛頓還證明了廣義二項式定理,還有解方程的「牛頓法」等等,太多了。但是咱們今天要說的是牛頓在光學上的貢獻,1661年牛頓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1665年畢業之後本來打算繼續攻讀研究生,結果趕上了倫敦大瘟疫,就是在1665年到1666年期間,倫敦因為鼠疫死了10萬多人,人口直接少了五分之一,所以學校在這期間就關閉了,牛頓就只好回到家中自己專研數學、力學和光學,就是在這期間才有的微積分和萬有引力定律,這時候牛頓才二十二三歲啊,這些成就都是後來發表出來的,牛頓就自己在家研究,具體研究啥別人也不知道,那對於光學的研究是什麼時候被別人知道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