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經典的物理實驗
正如我們所知道的,物理是是一門以實驗和觀察為基礎的自然科學。人們一直都好奇這個世界的運轉方式,也提出各種各樣的想法嘗試去解釋。其中就產生了一些經典物理實驗,讓我們看看有哪些吧!
雙縫實驗
著名光學實驗
雙縫實驗,把一支蠟燭放在一張開了一個小孔的紙前面,這樣就形成了一個點光源。現在在紙後面再放一張紙,不同的是第二張紙上開了兩道平行的狹縫。從小孔中射出的光穿過兩道狹縫投到屏幕上,就會形成一系列明、暗交替的條紋,即雙縫幹涉條紋。
自由落體實驗
最美物理實驗
自由落體實驗,在地球引力作用下由靜止狀態開始下落的物體。地球表面附近的上空可看作是恆定的重力場。如不考慮大氣阻力,在該區域內的自由落體運動是勻加速直線運動。伽利略的高明之處就在於憑藉數學的推理,將落體實驗轉化成斜面實驗,從而有可能精確地測量路程和時間的關係,作出判決性的實驗結論。
油滴實驗
測量單一電子的電荷的物理實驗
油滴實驗,是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學家羅伯特·安德魯·密立根及其學生哈維·福萊柴爾在1909年所進行的一項物理學實驗。 此實驗的目的是要測量單一電子的電荷,方法主要是平衡重力與電力,使油滴懸浮於兩片金屬電極之間。並根據已知的電場強度,計算出整顆油滴的總電荷量。
牛頓色散實驗
操作最簡單的實驗
牛頓色散實驗,牛頓所做的將太陽光分解成各單色光及將各單色光複合成白光的光學實驗。表明白光是由各單色光以一定比例的複合,不同色光有不同的折射性能,為顏色理論奠定了基礎。
扭秤實驗
測量微弱的作用
扭秤實驗可以測量微弱的作用,關鍵在於它把微弱的作用效果經過了兩次放大:一方面微小的力通過較長的力臂可以產生較大的力矩,使懸絲產生一定角度的扭轉;另一方面在懸絲上固定一平面鏡,它可以把入射光線反射到距離平面鏡較遠的刻度尺上,從反射光線射到刻度尺上的光點的移動,就可以把懸絲的微小扭轉顯現出來。
測量地球圓周
「十大經典物理實驗」之一
測量地球圓周,在夏至日那天,分別在兩地同時觀察太陽的位置,並根據地物陰影的長度之差異,加以研究分析,從而總結出計算地球圓周的科學方法。埃拉託色尼巧妙地將天文學與測地學結合起來,精確地測量出地球周長的精確數值。
α粒子散射實驗
著名物理實驗
α粒子散射實驗,這個實驗推翻了J.J.湯姆森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的葡萄乾圓麵包模型,認為原子的正電荷和質量聯繫在一起均勻連續分布於原子範圍,電子鑲嵌在其中,可以在其平衡位置作微小振動,為建立現代原子核理論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