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省份已發布塑料汙染治理相關實施方案或行動計劃——
「禁塑令」落地,你準備好了嗎
本報記者熊麗
隨著「禁塑令」正式落地,全國各地商超、外賣等塑料使用「大戶」紛紛開始推出減塑舉措和過渡辦法。專家表示,塑料汙染治理涉及方方面面,可降解塑膠袋的回收和處置都要有相應的配套系統,需要一定適應時間,應先抓好重點品類、重點場所,形成一定經驗再進行逐步推廣,才能有序推進塑料汙染治理。
2020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分2020年、2022年、2025年三個時間段,明確了加強塑料汙染治理分階段的任務目標。到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2020年9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訂的固廢法也加強了塑料汙染治理相關要求,並明確了相關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
今年1月1日起,「禁塑令」落地,各方準備好了嗎?
商超改用可降解塑膠袋
記者梳理發現,目前有31個省份發布了塑料汙染治理相關實施方案或行動計劃。以北京市為例,《北京市塑料汙染治理行動計劃(2020—2025年)》聚焦餐飲、外賣平臺、批發零售、電商快遞、住宿會展、農業生產六大重點行業,強化減塑力度。其中,對餐飲行業,要求到2020年底,全市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建成區外賣(含堂食打包)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建成區、景區景點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自2021年1月1日起,我超市所售購物袋均為可降解購物袋,大號袋1.2元一個,小號袋6角一個,如有需要請在收銀處購買。」1月5日,記者來到北京市西城區安德路美廉美超市,該超市廣播正滾動播放有關提示信息。超市收銀臺和自助掃碼結帳區均放有可降解塑膠袋,並標明價格。在結帳的30餘名顧客中,大部分使用自帶無紡布購物袋,還有顧客將商品推至超市出口,再裝入購物小拖車。
「近年來,許多顧客都有了使用可循環購物袋的習慣。」物美集團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物美集團在北京、天津的所有門店和外送都已換成可降解塑膠袋。從近幾天的實施情況來看,收費塑膠袋的銷售量較過去有所下降,但尚不明顯。
記者在位於北京市宣武門附近的沃爾瑪超市看到,收銀臺和自助收銀處同樣備有可降解購物袋。收銀臺前還貼有醒目標語,號召顧客拿上環保袋,做「減塑」行動派。
值得注意的是,餐飲外賣領域也在推動限塑。美團外賣有關負責人表示,美團將發揮連接商戶和用戶優勢,整合行業資源,協同產業上下遊共同助推行業環保化發展。在包裝減量方面,除了上線「無需餐具」選項外,美團外賣在商家端服務市場下架了普通塑料打包袋和吸管,並設立環保專區,引入多樣化環保包裝供應商,持續擴充環保包裝產品供給。
可降解吸管訂單大幅增長
2020年底,全國範圍內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以後還能愉快地喝飲料嗎?
北京麥當勞公關部負責人王建暉告訴記者,2020年6月30日以來,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的近千家麥當勞餐廳,消費者就已經可以通過新型杯蓋直接飲用不含固形物的冷飲。目前,北京麥當勞餐廳已落實相關政策要求,停用所有塑料吸管,飲料打包袋更換為可降解塑膠袋,堂食一次性餐具使用木製刀叉勺。
除了直飲杯蓋的解決方案外,目前市場上普遍推廣的可降解吸管主要有兩類:一種是紙吸管;還有一種為聚乳酸(PLA)吸管,這種吸管一般由澱粉基材料乳化而成,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此外,不鏽鋼吸管、竹吸管等也是可選的替代產品。
記者在走訪瑞幸咖啡、星巴克、一點點奶茶等品牌飲品店時發現,一次性塑料吸管均已不再提供,而是更換為紙質吸管或可降解塑料吸管。
1月4日晚,記者在採訪浙江義烏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二橋時,他正在忙著協調吸管類產品的產能。作為吸管行業龍頭企業,雙童公司目前可以為國內外客戶提供聚乳酸吸管、紙吸管、不鏽鋼吸管等多種產品。
「最近工廠接到的訂單量呈現爆發式增長,訂單已經排到了四月份。」李二橋表示,此次「禁塑令」落地前,儘管雙童對客戶進行了提示,但許多客戶處於觀望狀態,提前備貨不足,導致現在訂單「撞車」。「目前,公司大部分產能都已投入可降解吸管的生產,部分從事普通塑料吸管生產的員工已被調整到可降解產品生產線上,從而擴大設備開機量。」
「目前我們每天能供應可降解產品30噸左右,未來會繼續擴大產能。」李二橋表示,春節將近,許多客戶要提前備貨,預計未來一段時間訂單還會持續增加。
有序推進塑料減量消費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替代產品的成本和使用體驗已成為企業選用的重要考量因素。以吸管為例,普通塑料吸管原材料價格約為每噸8000元,聚乳酸吸管原材料每噸近4萬元,紙質吸管原材料每噸約2.2萬元,折算下來價格相當於塑料吸管的兩倍到三倍。
在使用體驗上,紙質吸管不易扎進封口膜,不經泡;有的甚至還有紙漿味或膠水味,嚴重影響飲品本身的味道。聚乳酸吸管則因為易分解,產品生命周期相對較短。
李二橋表示,從客戶需求看,餐飲市場選擇聚乳酸吸管的比較多,使用體驗比較好。渠道市場選擇紙吸管的多一些,因為保質期更長。
「現階段,可降解塑料的成本會更高一些,但仍在可接受範圍內。」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表示,隨著可降解塑料產品產能擴大和技術水平提升,未來在形成規模化生產後,生產成本將有所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禁塑令」突出了系統性、協同性和有序性等特點,分步驟、分領域地推進。例如,對集貿市場是規範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而非禁止使用。記者在走訪時了解到,一些菜市場、街邊早餐店、小超市等,使用的依然是普通塑膠袋。
超市生鮮蔬菜區常見的連卷袋也不在此次禁止之列。「隨著普通塑膠袋被禁,我們正持續觀察連卷袋的浪費情況是否會比以前明顯增加,後續會進行相應調整。」物美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連卷袋仍開放使用,尚未發現明顯浪費現象。
劉建國表示,塑料汙染治理涉及方方面面,可降解塑膠袋的回收和處置都要有相應的配套系統,需要一定適應時間。因此,先抓好重點品類、重點場所,形成一定經驗再進行逐步推廣,才能有序推進塑料汙染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