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以其較強的傳染性和不易治癒使人們對它印象深刻,甚至害怕非常。所以大多數人都常常聽到B肝的消息。但實際上病毒性肝病可不止B肝這一種,按照引起發病的病毒不同可以分為甲、乙、丙、丁、戊5種病毒性肝病。
這5種病毒性肝病發病時,基本都會有乏力、食慾減退、肝功能異常等表現。所以光看症狀你還真難辨別出是哪一型肝病。所以不要出現這些症狀,就直接和B肝聯繫起來。及時就醫檢查,才能做針對性治療!
A肝:來得快去得快
甲型肝病病毒,簡稱HAV,也具有較強的傳染性,而且發病率較高。因為A肝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為糞口傳播。因此與地區流行情況和衛生狀況有密切關係。
一般來說, 發病者多為兒童及青少年,常因飲食不潔,飲用生水,生吃貝類等被感染。但此病不會慢性化,基本幾周即可恢復,也極少引起急性重型肝炎。且多數急性A型肝炎一般無需特殊治療,經適當休息、合理的營養及藥物輔助治療,病程大多可以自限。而隨著A肝疫苗的使用,A型肝炎的流行已經得到有效控制。
B肝:難纏得很
乙型肝病病毒,簡稱HBV。因其發病率高,傳染性強,容易慢性化,且不易治癒,而常常使人「談B肝色變」。B肝的主要傳播途徑為血液傳播及母嬰傳播。也就是說正常的生活接觸是沒有影響的,只要注意避免B肝病毒攜帶者與易感者的血液暴露及血液接觸即可。例如不要共用指甲刀、刮鬍刀、牙刷等。而且B肝疫苗的普及也讓我們更安全。同時B肝疫苗在阻斷B肝病毒母嬰傳播中更是功不可沒,只要在嬰兒出生24小時內接種B肝疫苗及B肝免疫球蛋白,其保護率可達95%。但仍有極少數發生宮內感染的情況,目前還沒法阻斷。
C肝:危害大,早治療
丙型肝病病毒,簡稱HCV。主要是通過輸血、針刺、靜脈注射毒品、性傳播、母嬰傳播等途徑傳染。C肝也非常容易慢性化,而且易向肝硬化及肝癌轉變。有研究表明,C肝一旦發展成肝硬化,10年內生存率約80%,如出現失代償,10年內生存率僅為25%,肝細胞癌的年發生率為1%-7%。因此未來與HCV感染相關的死亡率將持續增加,成為嚴重的社會及公共衛生問題。
而且C肝極不容易被發現,感染C肝病毒後,可能很多年後出現不適症狀時才發現。因此體檢很重要,可及早發現病毒感染,進行治療。防止其向肝硬化及肝癌的轉化。
丁肝:B肝的共生兄弟
丁型肝病病毒,簡稱HDV。主要以顆粒形式存在於某些B肝病人的血清中,它是一種有缺陷的病毒,與B肝是一種共生關係。只有感染了B肝病毒的人才可能感染上丁肝病毒。換句話說就是有B肝並不一定有丁肝,但是有丁肝就一定有B肝。
B肝病人感染丁肝病毒,往往意味著病程加重。而且常出現爆發性肝病,病死率較高。
戊肝:孕婦要注意
戊型肝病病毒,簡稱HEV。戊肝各方面都與A肝類似,通過糞口傳播,多為急性。但病情一般較A肝重。在發病人群上,成年人比兒童及老年人高發,且孕婦一旦感染戊肝病毒,可發生嚴重黃疸,且病死率相對較高。因此,孕婦尤其需要注意。
無論何種病毒性肝病,均因其傳染性而增加社會及公共衛生的負擔。因此對於病毒性肝病的預防,應該從生活中的各方面做起,具備常識,嚴格預防,是對自身及家人的保護,也為社會減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