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蔥是大家日常生活中做菜必不可少的一種調料,無論是下個粉吃個面,還是做個湯炒個菜啥的,總會放點香蔥來調味或裝飾。但是,如果買來的香蔥掉色,你還敢放心吃嗎?
1月4日,貴陽市雲巖區中天花園多名住戶反映,自己剛買的香蔥不對勁,用紙巾一擦,紙巾上出現了不明藍色痕跡。1月5日,未來方舟也有多名住戶反映,買到了同樣的「藍色」香蔥。不光是貴陽,遵義、安順等地都有類似的情況出現。藍色物質究竟是什麼?是否符合食用標準?對人體有沒有危害?許多疑惑有待解決,「藍色香蔥」事件受到市民的廣泛關注。
「相關媒體報導後,市場監管部門迅速組織全系統對『藍色香蔥』進行排查,並責令立即暫停銷售,同時委託省檢測技術研究應用中心,並在雲巖區、觀山湖區等農貿市場,花溪物流園、修文扎佐物流園及貴陽市各類批發市場抽取20個香蔥樣品,送監測機構進行專項檢測。」貴陽市市場監管局有關負責人張妮說。
1月10日貴州省檢測技術研究應用中心提交了分析報告,貴陽市食安辦立即組織召開食品安全風險分析研判會議,對附著在香蔥上的藍色物質存在原因及危害風險進行分析,與會專家研判分析認為,「藍色香蔥」危害風險較低,市民不用談「蔥」色變。
貴州省檢測技術研究應用中心檢測專家李佔彬介紹:
「經檢測,藍色物質是波爾多液殘留物。波爾多液是應用歷史最長的一種保護性殺菌劑,1885年開始在法國波爾多地區的葡萄酒莊投入使用,由熟石灰和硫酸銅溶液混合配製而成。波爾多液本身沒有殺菌作用,當它噴灑在植物表面後,植物新陳代謝過程中分泌的酸性液體、細菌入侵植物細胞時產生的酸性物質,會使其中的鹼式硫酸銅轉化為可溶性硫酸銅,讓細菌死亡。由於其具有殺菌譜廣、持效期長、病菌不會產生抗性、對人和畜低毒、能促使作物葉色濃綠、生長健壯等特點,100多年來在世界廣泛應用於防治蔬菜、果樹、棉、麻等的多種病害。」
根據《WS/T 578.3-2017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第3部分:微量元素》建議,銅的攝入量最大耐受限8.0mg/d,此次送檢的20個香蔥樣品按每日銅含量來源只從香蔥中攝入計算,需食用2.17公斤香蔥才能超出銅的每日最大耐受限值,與實際消費和日常食用量相差甚遠。李佔彬表示,硫酸銅易溶於水,市民只要將香蔥用自來水衝洗兩三遍,就能去掉殘留物,不會給健康帶來問題。
美國食品技術協會高級會員、科學松鼠會成員雲無心在檢測結果出來之前也曾在微博表示這種藍粉很有可能是波爾多液,這種農藥安全性很高,需要考慮的是正常清洗後銅殘留量的多少,「長期食用對身體有害」的說法也非常不嚴謹。
不過也有許多網友對官網結果表示質疑,對于波爾多液裡的硫酸銅的毒性表示擔憂。還有網友表示自己家買的倒還好,但是許多餐館食堂大量購入並不會仔細清洗,危害身體健康。畢竟是吃進嘴裡的東西,小蔥雖小但事不小,民眾擔憂也是情理之中。
所以說,無論有害無害,對於大眾來說,最安心的方式就是要學會辨別,避免買到噴灑波爾多液的香蔥。
那麼我們在購買時要如何挑選,需要注意些什麼呢?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研究員何麗接受央視採訪時曾給出以下建議:
01 在購買時觀察小蔥、韭菜的根部,如果根部發藍、發青,則要謹慎選擇了。因為天然的可能根白處有一點點翠綠、一點點藍是正常的,但是特別地藍、特別地翠就需要引起注意;
02 觀察葉子,如果葉子特別地綠,也要引起重視;
03 一聞一吸,如果有銅鏽味,那麼也就可能有添加,要避免購買
食品安全重於泰山,民生問題不是小事。希望市場監管部門進一步完善食用農產品市場準入準出制度,強化食用農產品從種植、加工到銷售的全鏈條監管,督促落實食用農產品各環節的企業主體責任,強化執法打擊力度,讓廣大市民群眾買的放心、吃得安心。同時,相關部門也應更加重視食品安全知識科普,科學才能抵擋謠言,消除疑惑。當大家獲取了科學知識,這樣面對食品安全相關問題時才能不恐慌,避免人云亦云,做到理性對待,正確判斷!
【資料來源:貴州市場監管、央視網、貴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