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鋒
近期,「藍色香蔥」被媒體廣泛關注。這些藍色物質究竟是農藥殘留還是有毒有害物質,令廣大消費者十分困惑。為解除消費者的疑慮,1月12日,記者向貴州省市場監管局求證,官方給出解釋:市民可放心購買、食用香蔥。當地監管部門給出的理由是,「藍色香蔥」危害風險較低——香蔥上的藍色物質是波爾多液殘留物,抽檢結果顯示,「藍色香蔥」的銅含量與人體對銅的每日最大耐受值相差甚遠,且硫酸銅易被水洗掉,不會給健康帶來問題。
誠然,貴陽市場近期出現「藍色香蔥」並引發社會關注之後,當地市場監管、農業、衛生健康等部門以及相關檢測技術單位高度重視,快速反應和行動,積極組織對市場上的20個香蔥樣品進行檢測,在很大程度上回應了公眾的關切和質疑。
但需要指出的是,「危害風險低」不該是「藍色香蔥」事件的監管句號,監管部門還有必要再多做一些「功課」。首先,貴州省檢測技術研究應用中心根據《WS/T 578.3-2017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第3部分:微量元素》的建議,採用了銅的每日最大耐受限值,並計算出了「藍色香蔥」的安全食用上限。其實,上述標準只是營養學上的一個標準,且屬於「建議」性質,放到食品安全監管視野中,雖不乏參考價值,但不宜直接拿來作為監管的標準,畢竟,食品安全標準應該比營養攝入標準更嚴苛。因此,有必要給出(或制定)硫酸銅類農藥的最低殘留值標準,並據此判斷果菜是否達標、安全,這樣,才更有權威性和公信力。
此外,媒體也曾報導過其他地方的藍色蔬菜或藍色水果問題,可知,使用波爾多液並非個別現象。貴陽市不僅應該對「藍色香蔥」進行排查,對其他蔬菜、水果也應加強抽檢、完善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嚴格把關。其他地方也應把波爾多液「藍色殘留」納入監管視野,建立從種植、加工到銷售的全鏈條長效監管和風險排除機制。
實際上,波爾多液是一種由硫酸銅、生石灰和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低毒殺菌劑,在全世界範圍內已經有100多年的使用歷史,也在我國允許使用的農藥範圍之內,殘留物確實易被洗掉。如果按照標準使用,其危害風險是完全可控的。監管部門完全可以聯合有關技術單位,結合一些案例或投訴舉報,對市場上出現的「藍色蔬菜」「藍色水果」等進行「解剖」,對波爾多液殘留進行詳細科普,讓民眾對其危害風險心中有數,並告知消費者清除波爾多液殘留的正確方式,引導民眾理性消費和維權。
民眾對食品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對「藍色香蔥」等異於常態的食品安全現象也非常敏感,這就需要監管部門瞄準民眾的疑惑,把工作做得更實、更細、更到位,全面深入梳理排查食品安全風險點,給出更科學、更標準、更完善的風險排除方案。如此,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才能更規範,更有質量,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才能讓民眾更放心、更滿意。
投稿郵箱:qilupinglun@sina.com
本稿件所含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
齊魯晚報
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