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脈通導讀 本項納入6項系統綜述、共68項觀察性研究的傘狀回顧顯示,使用抗精神病藥與肺炎風險升高的相關性最為確鑿,其次為髖部骨折及靜脈血栓栓塞;卒中、心原性猝死及心肌梗死風險與抗精神病藥的相關性較弱。 具體而言,上述軀體事件相對風險的升高幅度從卒中的45%至心原性猝死的124%不等,需治數(NNT)從肺炎的87到心原性猝死的1,800不等。 然而,發生上述軀體事件的絕對風險總體很低,且抗精神病藥針對特定適應證(如精神分裂症)的治療獲益已得到充分的論證。臨床中宜加強針對性的監測,不應因噎廢食。 |
————————
醫脈通編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抗精神病藥的主要適應證為精神分裂症及心境障礙,但臨床中也常超說明書治療其他一系列臨床狀況,如焦慮障礙、失眠、激越、痴呆相關症狀等。此類藥物的副作用影響著治療的收益風險比:除錐體外系反應、代謝副作用等「常規」副作用外,一些可能危及生命的嚴重軀體事件,如靜脈血栓栓塞、卒中、心肌梗死等也偶有發生,尤其是老年患者。
然而,針對後一類嚴重軀體事件,隨機對照研究(RCT)往往無法提供足夠的信息;另有觀察性研究及系統綜述對這一課題進行了探討,但所得到的結果衝突很大,呈高度片段化,且無法真正協助臨床定量評估風險。此外,現有meta分析的質量也可能存在問題。
研究簡介
日前,義大利維羅納大學等機構的研究者合作開展了一項針對觀察性研究的傘狀回顧(umbrella review),旨在定量評估使用抗精神病藥時發生六大致命軀體事件——髖部骨折、靜脈血栓栓塞、卒中、心肌梗死、肺炎及心原性猝死的相對風險。本項研究於7月2日在線發表於Acta Psychiatr Scand.。
傘狀回顧即針對多項系統綜述及meta分析的再評價,被視為目前等級最高的循證學證據類別之一,對於政策制定及臨床決策尤其具有價值。
研究者系統檢索了Medline、Embase、PsychINFO 2018年7月30日前收錄的針對觀察性研究的相關系統綜述,使用16項AMSTAR(A Measurement Tool to Assess Systematic Reviews)-2評估了系統綜述的質量,使用定量傘狀回顧標準(URC)評估了上述致命軀體事件與使用抗精神病藥相關性的強度,該標準基於P值、個案數量、研究異質性、置信區間等方維度將相關性強度分為「有說服力」(convincing,class I)、「高度提示性」(highly suggestive,class II)、「提示性」(suggestive,class III)或「關係微弱」(weak)。具體研究設計及統計學方法詳見原文。
研究結果
研究者從1584條題錄中篩選出6項符合入組標準的系統綜述,共包含68項原始研究;每項系統綜述納入了6-24項研究,個案數量均>1000例(4,906-159,283)。68項原始研究中,26項(38%)為隊列研究,42項(62%)採用病例對照設計,64項(94%)研究提供了調整後風險估計值。受試者診斷包括精神分裂症、痴呆、神經系統疾病等,女性佔多數(58.2 ± 3.6%),年齡總體偏大(55.7 ± 6歲)。
簡言之,六大致命軀體事件與抗精神病藥暴露的相關性強度可分為以下三檔:
一、「有說服力」:
▲ 肺炎(URC=class I; GRADE=證據質量低; 比值比 [OR]=1.84, 95% 置信區間 [CI]=1.62-2.09; 樣本量=28,726; 年齡=76.2±12.3歲)
二、「高度提示性」:
▲ 髖部骨折(URC=class II; GRADE=證據質量低; OR=1.57, 95% 置信區間 [CI]=1.42-1.74; 樣本量=5,288,118; 年齡=55.4±12.5歲)
▲ 靜脈血栓栓塞(URC=class II; GRADE=證據質量很低; OR=1.55, 95% 置信區間 [CI]=1.31-1.83; 樣本量=31,417,175; 年齡=55.4±12.5歲)
三、「提示性」:
▲ 卒中(URC=class III; GRADE=證據質量很低; OR=1.45, 95% 置信區間 [CI]=1.24-1.70; 樣本量=65,700; 年齡=68.7±13.8歲)
▲ 心原性猝死(URC=class III; GRADE=證據質量很低; OR=2.24, 95% 置信區間 [CI]=1.45-3.46; 樣本量=77,488; 年齡=52.2±6.2歲)
▲ 心肌梗死(URC=class III; GRADE=證據質量很低; OR=2.21, 95% 置信區間 [CI]=1.41-3.46; 樣本量=399,868; 年齡=74.1±9.3歲)
總體而言,相比於不使用抗精神病藥,使用抗精神病藥與全部六種致命軀體事件風險的升高顯著相關,結果均具有統計學意義。然而,若使用p ≤10-6作為統計學意義的閾值,針對卒中、心原性猝死及心肌梗死則未得到陽性結果。
敏感性分析的結果與主要分析基本一致。
結論
本項研究可能是首項探討使用抗精神病藥與多種致命軀體事件風險相關性的傘狀回顧。結果顯示,使用抗精神病藥與肺炎風險升高的相關性最為確鑿,其次為髖部骨折及靜脈血栓栓塞;至於卒中、心原性猝死及心肌梗死,與使用抗精神病藥的相關性則較弱。具體而言,不同軀體事件風險升高的幅度從卒中的45%至心原性猝死的124%不等,需治數(NNT)從肺炎的87到心原性猝死的1,800不等。
考慮到原始研究所採用的觀察性設計的局限性,某些混雜因素可能對結果造成影響;研究人群方面,不同研究的異質性很高;由於信息有限,本項研究的分析未能精確到抗精神病藥種類或具體藥物。然而儘管存在上述局限性,基於現有結果,使用抗精神病藥與肺炎、髖部骨折及靜脈血栓栓塞風險升高的相關性較為確鑿。上述發現或具有臨床及公共衛生價值。
文獻索引:Papola D, Ostuzzi G, Gastaldon C, et al. Antipsychotic use and risk of life-threatening medical events: umbrella review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Acta Psychiatr Scand. 2019 Jul 2. doi: 10.1111/acps.13066. [Epub ahead of print]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