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蓬安:大學生「被精神病」遭灌藥電擊,太可怕了

2021-01-10 周蓬安

30歲那年,劉剛(化名)領到了洛陽師範學院的畢業證。然而對他來說,這曾經夢寐以求的畢業證,似乎是用一段極不光彩的經歷換來的——入學第二年,在學校宿舍,他被強行送至洛陽市精神衛生中心。在「不給開證明就出不了院、畢不了業」的說法下,他在這裡呆了134天,經歷被灌藥、電擊治療、毆打等事件,最終在護士站撥通電話自救。(10月13日《東方今報(鄭州)》)

真不能拿學院團總支書記不當幹部。一個精神原本好端端的大學生,就因為洛陽師範學院外國語學院團總支書記陳貫安的一句話,就成了精神病患者,並被送去精神病醫院接受「治療」,這實在是太可怕了。

陳貫安蓄意將劉剛「被精神病」,應該不是因為「小過節」。文章雖沒有做交代,但筆者從字裡行間中得出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劉剛兩次換宿舍,一次是新宿舍家具有氣味,自己體弱忍受不了刺激;一次是坐班車上課不便,申請搬回新校區。按說,這些都是正常合理的要求,學校批准不批准那又是另一碼事。如果這點小事令陳貫安震怒,並對其下毒手,似乎解釋不通。另一種可能是,劉剛所在的班共49人,除了他本人其餘都是不到二十歲的女生,這會不會犯了陳貫安的「忌」,從而對劉剛痛下狠手。

陳貫安做出如此惡行的時候,自己也應該知道違法。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第三十條規定「精神障礙的住院治療實行自願原則」。即使對「已經發生危害他人安全的行為」的患者,經其監護人同意,醫療機構應當對患者實施住院治療;監護人不同意的,醫療機構不得對患者實施住院治療。監護人應當對在家居住的患者做好看護管理。

新浪微博認證資料為「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教育博主 頭條文章作者」的(@舞動生涯林楠)給我留言:一是這輔導員師德人品溝通能力明顯有問題,二是學校醫院就更有問題了,心理中心要通過心理測評確定學生是有心理疾病才能送去精神病院的,精神病院也是要通過測評和醫生症狀診斷才能確診是不是心理病的,三是學校把輔導員調離原崗位就是根本沒想處理那個老師,換個部門繼續工作而已,這根本不算處罰!

洛陽市精神衛生中心應該屬於事業單位,可他們不僅僅將治病救人當作「生意」,而且是當作「黑生意」來做了。一個原本沒有精神病的小夥子,硬是經過你們「嚴格」的診斷後,而奇蹟般地變成了精神病人,進來第一天就強行灌治療抑鬱和分裂症的藥,還煞有介事地施行強制電擊治療。如果不是醫護人員失誤,讓他打通了院長的電話;如果院長與當事醫生一丘之貉,劉剛極有可能要長期住院,甚至會由一名「被精神病」治療成名副其實的精神病患者。按理說,醫生與劉剛「前世無怨,今世無仇」,如此沒有道德地「害人」的唯一目的,無非是為了「謀財」。劉剛「被精神病」134天,出院時「付清了兩萬八千元的花費。」大家想像一下,這要多缺德的醫院才能做得出來?而住院期間,劉剛還被護工打傷,事後獲賠7000元。

在該案中,劉剛的母親也是過於糊塗。僅僅在電話上聽陳貫安說「你兒子有精神疾病,來學校帶他看看吧」就真的相信了。過分相信陳貫安「來的時候不要給他打電話,以免他又跑了」這種鬼話,也不知道與孩子層面溝通一下,眼睜睜地看著兒子被陳貫安和另外兩名醫院護工把劉剛雙手綁在背後,拖拉到醫院的車上,因為擔心兒子今後上不了學就稀裡糊塗地籤字、交錢,事後也不去探視自己的兒子,了解兒子的「病」情。

而一審判決更是荒唐透頂。2017年9月,洛陽市洛龍區法院宣判學校無責,洛陽市精神衛生中心賠償劉剛醫療費用21673元,精神損害撫慰金50000元。劉剛和洛陽市精神衛生中心均不服提起上訴。

陳貫安所做的一切,均為代表學校所做的職務行為。他所作的惡,就是學校作的惡,學校怎麼會無責?更為奇怪的是,院團總支書記陳貫安作為該「被精神病」案的直接策劃者、實施者,在法律層面上竟然被置之事外,難道「他爸是李剛」?而洛陽市精神衛生中心不服,我也感到十分奇怪。醫院做了那麼嚴重的缺德事,賠這麼一點錢還算多?難道是不服「陪得太少」?

(@舞動生涯林楠)再次留言稱:我們學院也出現過這種事,就是因為輔導員霸道蠻橫不講理,一個學生因為不服,愣是被她送去精神病院了,後來家長領回家了……

有7年以上微博史的朋友都了解「武鋼徐武事件」,或徐武「飛越瘋人院」事件,這也是「被精神病」一詞的由來。筆者擔心的是,中國還有多少「被精神病」者?

相關焦點

  • 曝光男友「劈腿」,卻遭「裸照」威脅!女大學生吞藥輕生致腦死亡
    最近又一名女子因戀愛不順,吞下200多顆藥輕生,被診斷為腦死亡:▲曝光男友「劈腿」,卻遭「裸照」威脅!近日,網曝福州一女大學生小靜遭前男友發裸照威脅,吞200多顆藥輕生。聽聽網友對於此事的看法:「這男的太垃圾了吧,自己劈腿還威脅!傻姑娘,這得是有多絕望,才不去找父母幫忙,不找警察幫忙,最後自己走了啊!」「事實證明沒有定下來之前不要同居。
  • 臨沂市精神病醫院稱「網癮電擊療法」已停止
    【搜狐IT消息】7月14日消息,衛生部向山東省衛生廳發出通知稱,近來,該省臨沂市精神病醫院開展的「醒腦電擊治療網癮法」受到關注。衛生部組織專家研究和論證了相關問題,專家一致認為,電刺激治網癮技術的安全性、有效性尚不確切,國內外並無相關臨床研究和循證醫學依據,暫不宜應用於臨床。
  • 大學生「被精神病」134天:在院曾經歷過4次電擊
    「你覺得我是不是精神病?」「我有異常嗎?」  這幾個問題,趙陽(化名)問過他的兩個舍友,他的學院院長袁彩虹,也問了初識的記者。  在2015年7月20日之前,洛陽師範學院外國語學院英語教育專業學生趙陽從沒想過有一天他會問出這幾個問題。
  • 大學生「被精神病」134天
    「你覺得我是不是精神病?」「我有異常嗎?」    這幾個問題,趙陽(化名)問過他的兩個舍友,他的學院院長袁彩虹,也問了初識的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在2015年7月20日之前,洛陽師範學院外國語學院英語教育專業學生趙陽從沒想過有一天他會問出這幾個問題。
  • 探秘安定醫院無抽治療中心 抑鬱症電擊療法不可怕
    在無數人眼中可怕又神秘的無抽搐電擊治療到底是什麼樣?昨天,記者走進了北京安定醫院的無抽治療中心,近距離了解神秘的無抽治療。「格式化」神經遞質分泌上午9點多,在北京安定醫院的無抽治療中心,菜菜(化名)安靜地躺在平板車上,等候治療。菜菜是一名抑鬱症患者,自殺的念頭像一隻黑狗,無時無刻不在撕咬著她。她痛苦地掙扎著,卻無法擺脫這種念頭。
  • 更換抗精神病藥:適應證與禁忌證
    Bobo, MD, MPH在精神分裂症及相關障礙的長期治療中,從一種抗精神病藥換用另一種藥物的情況並不少見,即便是在原藥物急性期治療有效的情況下。CATIE一期研究顯示,儘管的確有效,但抗精神病藥的治療中斷率仍很高,從奧氮平的64%至喹硫平的82%不等。
  • 英國女孩得腦炎被誤診成精神病,關精神病院治療四個月還被電擊
    據英國《鏡報》2020年2月9日報導,英國一年輕女子因為被誤診被送進了精神病院,經過四個月包括電擊在內的針對精神病的治療後,才發現是得了一種腦炎。
  • JCP:抗精神病藥升高髖部骨折風險
    一項6月23日在線發表於《臨床精神醫學雜誌》的研究進一步顯示,抗精神病藥與精神分裂症患者髖部骨折風險的升高相關。該研究由Chi-Shin Wu博士等開展,旨在探索抗精神病藥治療與精神分裂症患者髖部骨折之間的相關性。
  • 大部分人將精神病 與神經病混為一談
    ,本報聯合市民康醫院舉行的心理健康知識問卷調查結果揭曉。調查列舉了4種精神疾病,其中知道精神分裂症的最多,佔受調查人群的60%,知道老年性痴呆的佔25%,知道抑鬱症的72%,知道兒童精神疾病的只佔33%,四種疾病名稱全部聽說過的只有25%。 90%受訪者認為精神病患者很可怕 本次調查結果說明,很多人對精神衛生的理解還僅僅停留在「精神病人」的層面。
  • APA新版精神分裂症指南(一):選擇抗精神病藥
    基於循證學證據為第一代抗精神病藥(FGAs)及第二代抗精神病藥(SGAs)排名,或制定治療流程,都是不可能的,原因包括臨床研究設計異質性很高,抗精神病藥的頭對頭比較數量有限,且很多抗精神病藥數據較少。同理,不可能給SGAs或FGAs貼上優先選用的標籤。
  • 抗精神病藥與致命軀體事件風險:傘狀回顧
    ,其次為髖部骨折及靜脈血栓栓塞;卒中、心原性猝死及心肌梗死風險與抗精神病藥的相關性較弱。然而,發生上述軀體事件的絕對風險總體很低,且抗精神病藥針對特定適應證(如精神分裂症)的治療獲益已得到充分的論證。臨床中宜加強針對性的監測,不應因噎廢食。
  • 英國女子頻遭「電擊」 體內電流紊亂
    頻遭「電擊」  博斯韋爾12日接受英國《每日郵報》記者採訪時說,她以為那次遭遇的症狀會逐漸消失,因為她經常做運動,不僅堅持每天跑步,還經常騎馬,光顧健身房,她覺得自己身體很健康。  雖然事後博斯韋爾頭暈和疼痛的症狀有所好轉,但還是經歷了三次視覺喪失,甚至更糟,「我感覺腦中有一股持續電流,我沒法集中精神,也睡不好覺。
  • 山東戒網專家楊永信電擊治網癮惹爭議
    他表示,有時他覺得,這裡的和諧未免「太過了,倒像是做表面文章似的」。而且,一旦他和孩子單獨在一起,還沒說上兩句話,網戒中心的家長同盟委員會(以下簡稱家委會)成員或醫護人員就默默地站在一邊。「加圈」,是指在盟友名字後面畫一個圈,累計5個圈就要接受一次電擊。據張明介紹,可能被加圈的行為很多,甚至離院前高興,也會被記為「興奮」,不是「加圈」,就是「點現錢」。 「點現錢」是一種電擊療法。在《入院盟友必讀》上寫著:「在這個大家庭裡,要杜絕一切社會上的不良習氣。
  • 治標不治本:抗精神病藥不影響多巴胺合成能力
    通過抗精神病藥治療,患者的紋狀體多巴胺合成能力將較前下降;2. 紋狀體多巴胺合成能力的下降將與陽性症狀的改善直接相關,而丘腦多巴胺合成能力的下降將與陰性症狀的改善直接相關。>結果顯示,經過抗精神病藥治療,受試者的精神病性症狀得到了顯著改善,這一點在研究者的預料之中。
  • 工人修電纜遭電擊 具體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當中
    工人修電纜遭電擊 具體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當中時間:2017-04-24 19:24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工人修電纜遭電擊 具體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當中 據說這一高壓電桿屬於該房地產開發公司內部的,當時工人並不清楚線路已經通電,所以意外觸電引發事故。
  • 精神病醫保報銷比例較低 病人易拖垮全家
    你只能拿一塊砧板擋著,還不能跑太遠,不能拋棄他。跑太遠的話怕他會自殘,比如,拿菜刀割自己的手,最終受害的還是老兩口。」母親陳小麗邊說邊指著自己額頭上一條約5釐米長的傷疤,那是兒子春節期間向她要錢她沒給,被兒子拿菸灰缸砸的。 這個三口之家,同居一室的夜晚,需要把剪刀、菜刀全都藏起來。即便如此,也不敢睡太死。
  • CNS Drugs:抗精神病藥究竟能否「按需使用」?
    CNS Drugs:抗精神病藥究竟能否「按需使用」?儘管目前對於所有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抗精神病藥連續治療仍被奉為圭皋,然而,連續暴露於藥物相關的不良反應等話題也引發了人們的關注。針對那些通過抗精神病藥治療已實現病情穩定的患者,連續治療模式是否真的必需,甚至是否合理,也引起了一些醫師的質疑。
  • 什麼是間歇性精神病 間歇性精神病有哪些表現
    精神壓力過大或者是受到刺激的時候,就會出現精神錯亂的情況,嚴重的話,可能會導致精神病的發生。精神病患者在現代生活中並不少見,間歇性精神病是其中的一種,到底什麼是間歇性精神病呢?小編給大家一一講解。如何治療間歇性精神病1、手術治療精神病近幾年這個手術治療精神病的治療技術,在廣大的醫院都在進行運用,很多患者通過這個治療技術使病情康復。但是費用很高,患者治療精神病要謹慎。
  • Nature Neuroscience:生物傳感器揭示了抗精神病藥作用機制
    最近,科學家利用生物傳感器揭示了一種常見的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精神病的分子機制。這篇研究報告發表在12月13日的Nature Neuroscience雜誌上。精神病患者通常不僅會出現妄想和幻覺等症狀,而且注意力很難維持。
  • 漣水16歲女孩遭電擊身亡,觸電原因竟然是……
    昨晚漣水縣東胡集鎮時碼陳李村發生一幕悲劇,一名16歲女孩在自己家中看電視時,不幸遭電擊,等到家人發現時,女孩早已身亡。平時和自己的父親及年邁的叔叔住在一起,一家三口相依為命,今天凌晨,女孩的叔叔感覺女孩房間有點異常,推門一看嚇的倒吸一口涼氣,女孩早已沒有生命跡象,根據現場情況,女孩的家人認為女孩是昨晚看電視時發生的意外,對於具體觸電原因,疑似電源線和有線電視線路捆綁一起,昨晚當地遭遇強雷電襲擊,而恰恰此時,女孩可能觸及這些電線,導致手掌遭受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