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牛新聞」只送不賣 機械迷3D列印手指 幫手指殘缺小夥握筆寫字

2020-12-04 中國江蘇網

28歲的廣東小夥小魚,4年前失去了右手食指的前兩節,而如今,他可以依靠一個活動的「機械手指」靈活地點擊滑鼠;16歲的高中生小毛,也曾因為失去了右手食指的前兩節而困擾,但現在,他能戴著「機械手指」工工整整地寫下一整排字……

這個神奇機械手指的設計者,名叫楊德才,來自東北,是一位影視工作者。38歲的他是一個機械迷,通過自己努力製作「機械手」是他一直以來的夢想。2019年,在探索「機械手」的過程裡,發現製作假肢更具有意義。於是,他利用3D列印技術,製作出一些具有功能性的活動假肢,送給需要的人。目前,已有5人收到了楊德才送出的假肢手指,生活因此得到便利。

楊德才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目前,他做的假肢手指只送不賣,他會堅持將這件事做下去,希望能幫助更多的人。

紫牛新聞記者 萬承源

紫牛新聞見習記者 周碧瑩

A「機械手指」讓殘疾人擁有靈活的手

8月2日,楊德才收到了小魚發來的一段不足一分鐘的視頻,這段視頻令38歲的東北大哥楊德才有點想哭,「值了!」面對紫牛新聞記者,他這樣說。

視頻中,廣東小夥小魚依靠一根固定在右手食指位置的機械手指,完成了點擊滑鼠、敲打鍵盤、撿拾物品等多個動作。視頻最後,他還用假肢手指對著鏡頭比劃了「OK」和「贊」的手勢。

紫牛新聞記者了解到,2015年,24歲的小魚在一次意外的工傷中,永遠地失去了右手食指的前兩節。在過去的4年裡,小魚都在使用美容義肢來遮擋住手指的缺陷。「但是當時美容義肢只能起到美觀作用,沒有什麼實用功能。」小魚告訴紫牛新聞記者,那次意外之後,他的生活一直飽受困擾。他的右手無法正常地抓握、拿取和撿拾物品。

也是一個巧合,今年7月份,小魚偶然間在網上看到楊德才發布的一條短視頻。視頻中,楊德才展示了自己通過3D列印製作出的一根可控制動作的假肢手指。

小魚立刻對視頻的內容產生了興趣,又燃起了一點希望:「很神奇,我就想試一試。」他趕緊嘗試給楊德才留言,詢問這樣的假肢手指一根售價是多少,表示自己很想買一根。

沒想到,他很快得到楊德才的回覆,告知假肢手指並不打算賣,但是可以免費送給他使用。

「很激動,迫不及待地套上了假手指,讓自己適應。」小魚向紫牛新聞記者回憶當時收到寄來的假肢手指時的心情。使用了一段時間後,小魚將自己的使用情況用視頻記錄下來,發送給楊德才,向他表示感謝。

8月15日,楊德才又收到了另一個人發來的微信。這個人是第一個使用他做的假肢手指的小毛。小毛今年16歲,正在讀中學。小毛的情況和小魚一樣,都是右手的食指缺了兩節。讓他興奮的是,作為一名正在讀書的學生,現在已經可以逐漸開始像同學那樣握筆寫字了。

「經過多天練習,已經可以做好多事情,非常感謝。」小毛戴上楊德才做的假肢手指,在鏡頭前寫下了這句話。

紫牛新聞記者得知,目前,已有來自不同地方的5個人收到了楊德才寄去的假肢手指。

B「變形金剛」愛好者:3D列印讓我離夢更近了

發明這些功能性「假肢手指」的楊德才,是一名影視工作者。而機械發明,是他從小的興趣。「我一直是一個機械迷,很喜歡變形金剛之類的產品,所以兒時的一個夢想就是自己做一隻機械手。」楊德才告訴紫牛新聞記者,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多年以來他做了不少的功課。

小時候,楊德才常用紙殼、木頭、竹子等材料,製作簡單的機械手來玩。由於年少時沒有經濟能力,也缺少技術方面的知識,所以只能做出最簡陋的機械手。儘管如此,他對這份愛好的熱情卻從來沒有冷卻過。

隨著年齡增長和事業的穩定,楊德才開始關注製作更「高級」的機械手所涉及的知識和需要的設備。一方面,他一有空就閱讀工業製作等專業知識;另一方面,他也不斷關注新技術,思考如何能有更好的方案實現自己這個多年的夢想。

2019年初,3D列印技術引起了楊德才的關注。3D列印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過逐層列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通過這一技術製作機械手,相比普通的機械加工,這種技術不但相對便捷,還能有效地控制成本。

長時間以來的知識積累和大學時期修學設計的基礎,工業建模等對於楊德才而言不是難題。楊德才感覺自己離兒時的夢想越來越近了。

C 3D列印「假肢手指」成本十幾元就夠了

而就在這時,楊德才發現了更有意義的事。原來,他在查閱做機械手的內容時,總會看到有關假肢的信息。這讓他心頭一熱:「我為什麼不嘗試用自己所具備的知識來做一個假肢手指呢?」他了解到,醫學上的假肢,一般都是一個整體,比如一整隻手或者腿、腳,價格也比較昂貴。

於是,楊德才就把他了解到的3D列印技術轉而用到了製作「假肢手指」上。設計、畫圖、列印、組裝……楊德才不斷重複這樣的步驟,一遍又一遍地嘗試,失敗了十幾次後,終於做出了一根像樣的機械手指。這樣的機械手指靠一根拉繩模擬人的肌腱運動,從而使手指彎曲,不需要任何的傳感器。

同時,他設計的機械手,還有成本低、好操作的優點。楊德才向紫牛新聞記者透露,他所購買的3D印表機是入門級別的,花了一千多元。有了它之後,後期製作手指的成本就主要是原材料的費用。楊德才粗略地估算了一下,這樣的一根機械手指,大概僅需十幾塊錢就可以做出來。

「機械手指」的成品出來之後,他就邀請身邊一位斷指的朋友試試,朋友告訴他,感覺不錯。「當時很有成就感。」楊德才回憶當時的場景,笑了。

楊德才告訴紫牛新聞記者,自己沒有出售假肢手指的計劃。「我做的機械手指目前是只送不賣的,只想儘自己的力量去幫助那些真正有需要的人。」

D 設計仍有缺點需要完善想將愛心傳遞下去

楊德才把自己製作的「機械手指」的視頻上傳到短視頻平臺上,引來了不少人的關注,漸漸地給楊德才留言表示想要假肢手指的人多了起來。

儘管技術上愈發熟練了,時間成本卻很難進一步壓縮。楊德才平時工作很忙,每天下班回家之後,還要花費三四個小時進行3D列印。每根手指需要列印兩天,然後再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細細組裝。

為了繼續改進自己的技術,楊德才在送出自己製作的假肢手指後,還要收集使用者的反饋意見。「我很在意他們的使用情況,通過他們的反饋,我也能知道這個東西的缺點在哪,可以再進一步去改進。」楊德才說。

在交流的過程中,他發現雖然使用者們缺少手指的問題得到了解決,但假手指畢竟不像人體那樣柔軟,而且其中用的軸承屬於硬接觸,不夠順滑,也會發生硌到使用者的情況。為此,楊德才正在考慮在新的假手指中加入一層矽膠防護套。

他告訴紫牛新聞記者,在下一批「機械手指」中就會改進這個問題,在結構上、固定方式上也會做一些調整。楊德才在心裡已經計劃出了自己要做的「第2代」假肢手指的樣子。

雖然要走的路還很長,但楊德才卻對這份事業樂此不疲。「我覺得這件事情很有意義,所以會堅持做下去。能夠拿筆寫字這樣本來是很簡單的事,對於手部功能受損的學生來說卻意義重大。」楊德才告訴紫牛新聞記者,當他看到小毛拿起筆來寫字的時候,他感到激動萬分:「我在做有用的事。我還要不斷改進,幫助更多的人。傳遞愛心,傳播正能量。」

相關焦點

  • 38歲機械迷3D列印手指,幫手指殘缺小夥握筆寫字
    於是,他利用3D列印技術,製作出一些具有功能性的活動假肢,送給需要的人。目前,已有5人收到了楊德才送出的假肢手指,並且生活因此得到便利。楊德才告訴紫牛新聞記者,目前,他做的假肢手指只送不賣,他會堅持將這件事做下去,希望能幫助更多的人。
  • 失去手指的機械工程師獨立打造
    一隻手,從零打造硬核機械手 這隻硬核機械手,是純機械結構。 機械手指靠連杆和鋼索帶動。從演示視頻中可以看出,目前能夠實現的抓握和張開手指的操作,是依靠手掌和手腕的動作來實現的。 手腕內扣,手指收攏;反之,手指張開。
  • 意念加AI算法「復原」每個手指,智能義肢登上Nature子刊封面
    機器之心報導參與:張倩、杜偉、李澤南使用「意念」控制機械,讓肢體缺失的殘疾人過上正常人的生活,這聽起來像是出現在電影中的場景。用 AI 算法解碼「意念」在此前,科學家們對於機械臂控制研究很多,但充其量也只能控制單個手指,而且其研究成果也僅限於在四肢健全的人群中實現離線的「義肢控制」。EPFL 提出的新系統,在神經學上的關鍵理念是對來自現有運動神經的信號進行解碼,這些運動神經旨在為手指發出活動的信號。
  • 這隻機械手太硬核!失去四指的機械工程師獨立打造,網友:夠朋克
    作為一名機械工程師,自失去手指後,他開始自行研發各種更易於操控的機械臂。下圖是Ian Davis製作的、舊版機械臂的抓握效果,非常驚人。△ Ian Davis此前製作的一款機械臂,可以抓扁可樂罐看起來如此酷炫的機械手,究竟是如何代替正常手指運轉操控的呢?一隻手,從零打造硬核機械手這隻硬核機械手,是純機械結構。
  • 使用3D列印創建仿生機器人手指
    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和日本立命館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設計並製造了受人體骨骼結構啟發的機器人手指。在今年的無處不在的機器人和環境智能國際會議(URAI)上展示的這種仿生機械手手指是使用多材料3-D印表機組裝而成的。
  • 老外發明一種假指,幫助失去手指的人恢復正常生活!和有手指一樣
    我們每天的生活都是不一樣,有時難過,有時驚喜。但有時也會有意外的發生。意外的降臨總是令人難以接受的。手是我們很重要的身體部位,因為意外有很多人失去了自己的手指而成為了殘疾。整個人生都成灰暗的了。也許一項發明能夠幫到他們。國外有一家公司專門研製了一種裸體假指。
  • 採用3D列印製造出仿生的類人機器手指
    列印的機械手指及其列印的手指正在彈鋼琴圖解:這一手指列印出來的尺度同真人一樣大小:(A)擬人模型的手指顯示手指分三組韌帶,會影響人類原始行為的三個部分進行了研究;(B)3D列印的手指具有條件剛度系統 ,安裝在UR5機器人上,提供外部驅動,從而實現彈鋼琴的動作電壓氣風箱驅動手指彎曲人類與生俱來的具有利用自己的手指來完成複雜運動的功能,這一複雜的運動功能時通過內骨骼結構
  • 失去手指的工程師造了一支機械臂,網友:這真賽博朋克-虎嗅網
    這隻硬核機械手火了。,多少與愛德華的經歷有點相似,這個機械臂,是他為自己失去四根手指的左手製作的假肢。一隻手,從零打造硬核機械手這隻硬核機械手,是純機械結構。機械手指靠連杆和鋼索帶動。從演示視頻中可以看出,目前能夠實現的抓握和張開手指的操作,是依靠手掌和手腕的動作來實現的。手腕內扣,手指收攏;反之,手指張開。
  • 日本發明生物混合機械手指,能完成真人手指彎曲,讓人細思極恐
    首先一點就是需要有手指的骨架,然後利用3d列印技術,做出樹脂材質的手指構架,然後在骨架的頂端和中間分別有兩個電極。另一個部分就是最關鍵的活體肌肉,當然,這些肌肉並不是直接取自於活體動物,而是從人造骨架上直接長出來的。這樣聽起來非常的懸,而且感覺很神秘,其實就是科學家們在國家上放滿包覆著大鼠成肌細胞的水凝膠片,而這些水凝膠片能夠刺激成肌肉細胞,長成活體肌肉。
  • 最好別刺超帥超時尚的手指刺青,它們是有時間限制的
    現在要跟大家警告一個比較特別,但又不太好的刺青部位,你的手指!雖然手指刺青不是新的東西,但真的有很多人喜歡刺東西在手上,真的…看起來是挺漂亮的啦!只是大家不知道的是,這種刺青是有「時間限制」的!沒錯,手指刺青比較容易會「過期」喔!
  • 16歲的女孩三年不剪指甲畫風酸爽,握筆寫字很困難
    這個女孩有一項「紀錄」——她擁有大約15釐米的長指甲,是的,10根手指的指甲都特別的長!16歲的女孩,三年不剪指甲,畫風酸爽,演九陰白骨爪都不用化妝。Simone最近一次剪指甲是在2014年的時候,她表示:「那會我看到指甲長了,就告訴自己,明天一定剪指甲,明日復明日,始終都沒有行動起來。
  • 繪畫藝術的奇葩,不用毛筆畫畫用手指?三頭沒臉牛,卻賣2875萬?
    繪畫藝術的奇葩,不用毛筆畫畫用手指?三頭沒臉牛,卻賣2875萬?在繪畫界,總是有很多畫家都會開闢新的天地,為大家開始一個不一樣的色彩世界。而他後來也被人成為是藝術上的奇葩大師,主要就是他在畫畫的時候,不用毛筆畫,而是用手指畫,創作了自己的指墨畫,其實就是指頭畫。上圖 潘天壽的花鳥畫 在一開始的時候,潘天壽他當然也是用毛筆畫的,但是後來就用毛筆和手指並用,然後創作。
  • MobiLimb機械手指能拖動手機 還能觸摸你的手背
    它可以把你的智慧型手機從一個冰冷堅硬的磚塊變成一個朋友,這款MobiLimb機械手指可以經常撫摸你的手。機器人手指的基本設計是黑色矽材料。但泰西爾也創造了一種「手指般的皮膚,高度寫實」,讓它看起來像是直接從黑鏡或《玩具總動員》(Toy Story)裡變出的玩具。
  • 李嗣涔教授:手指識字實驗研究!
    我們綜合幾位小朋友之實驗結果發現, 挖洞之紙條單 獨摺疊可在屏幕上看見黑洞, 而後面墊一張白紙一同摺疊則黑洞消失, 我們推測受試者經手指可能送出來未知信號, 投射到摺疊紙張表 面, 然後將反射之信號接收送回到特異感知部位屏開摺疊之紙條而成 像。這種未知信號應該與觸覺無關,因為兩位小妹妹均可以把紙條放 入黑色不透光之底片盒中仍然看得到, 甚至把紙條用鋁箔包紮再放入 膠捲盒後仍然看得見。
  • 「趣味科普」泡水後自動變皺的手指,其實幫了你一個大忙
    泡手在水裡泡久了,比如遊完泳,或者洗碗洗衣服之後,手指肚都會變得皺皺巴巴,是為什麼呀?很多人可能要搶答了:那不就是泡水,皮膚細胞吸水太多,泡脹了麼?不過,同樣泡在水裡,為什麼只有手指腳趾的指腹變皺,其他指節和手背的皮膚全都基本正常?
  • 宅男/妹紙爽了:神奇機械手指亮相 靈活自如
    五個手指如果覺得不夠用,有沒有想過再增加一根,這可不是跟你開玩笑呢。據The Verge報導稱,科技牛人Dani Clode腦洞大開親自設計了一個機械手指(3D列印製成,內置舵機和驅動線纜。),使用起來非常靈活,彈琴、打牌等都可以隨心所欲的操作。
  • 想活化大腦,多用「這3根手指」拿東西就行
    活化大腦的習慣:用拇指、食指以外的手指拿東西檢測嬰兒的發展部位嬰兒大約在一歲前後學會說話。出生四個月時,只會發出「啊—啊—」、「啊—嗚—」這樣的音調。十個月大時會擺動身體、做手勢,第一次發出「爸爸」、「媽媽」的語彙。
  • 你的手指長度,決定了你的性格!
    從手指的長度就能知道性格,這項簡單又超準的性格診斷,在美國引起了廣泛關注。據說真的很準!這類人身邊總是圍滿了人,是被大家喜愛的萬人迷。雖然並不是很懂人情世故,知道察言觀色,但本身也沒什麼惡意,甚至有魅力到能把這一點都轉為自己的閃光點。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強,有困難的時候找這類人商量準沒錯。
  • 3D列印截肢病人用機械義肢
    購置價值低的人購買假肢最終不具備可行性,因此,他們會選擇機械控制和與使用者互動性較低的非自動化機制。"鑑於這個問題,該研究隨後將3D列印定位為設計有效的假肢的潛在技術,並將其定位為低成本的有效假肢技術:"可以列印出具有與人類相似特徵的模型,使其具有接近真實人體零件的資源性。"
  • 【紫牛頭條】他畫的魚惹得小貓狂舔,小夥的3D樹脂畫火到國外,一幅...
    原創 紫牛頭條 揚子晚報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他「養」的金魚不用呼吸,也不會死。近日,有位小夥用膠水畫出十分逼真的3D樹脂畫的視頻在網絡走紅。作品通透水靈,魚兒仿佛下一秒就能遊出水面。因為過於逼真,家裡的貓看了經常會用爪子抓或者用嘴舔。他的作品因此在youtube上很火,被國外很多朋友收藏,最貴的一幅作品能賣到幾萬元。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了解到,小夥名叫凌迅,是一位專業樹脂畫畫師,目前在雲南大理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