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到100歲都能做!想活化大腦,多用「這3根手指」拿東西就行

2021-01-09 新誠智慧藥房

活化大腦的習慣:用拇指、食指以外的手指拿東西

檢測嬰兒的發展部位

嬰兒大約在一歲前後學會說話。出生四個月時,只會發出「啊—啊—」、「啊—嗚—」這樣的音調。十個月大時會擺動身體、做手勢,第一次發出「爸爸」、「媽媽」的語彙。

假如嬰兒到了一歲還不會說話,小兒科醫生要觀察哪裡,才能知道嬰兒的大腦發展是否正常呢?其實是觀察手掌和手指的活動,了解大腦的發展情況。

嬰兒大約在六到七個月,會用整個手掌抓東西。再來學會使用一根根的手指,十二個月大時,會用拇指和食指抓東西。

大腦和手指活動的關係

為什麼手指能夠一根根地活動呢?因為大腦掌管身體各部位的區塊,特別是手和臉的區域,比軀幹及腳大得多,稱為「皮質小人」(homunculus)。

homunculus是拉丁語裡「小矮人」的意思。這是由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加拿大腦外科醫生潘菲爾德(Wilder Penfield)發現。潘菲爾德在給癲癇患者動腦部手術時,為了讓患者術後較不易手腳麻痺,而用電流刺激大腦下達動作指令的「運動區」和負責感覺的「感覺區」。

用電流刺激某個區域時,手腳會動,便可知手腳受到電流的刺激。這樣逐步了解大腦與身體各部位的對應關係。動手術時小心不要傷到該區塊。

皮質小人的身體大小比例,與運動區、感覺區的面積大小互相呼應。身體相鄰部分,則呈現規則性的排列。

只要活動手指,就能刺激腦部很大區塊

我們用「腦磁圖」檢測嬰兒感覺區的功能對應圖,看看「用整個手掌握東西」時,和「用一根一根手指拿東西」時,有何不同。

「腦磁圖」顯示,當大腦的神經細胞活動時,會產生小小的電流。電流流過,產生磁場(程度約地磁場的一億分之一),可以用超導感應器偵測到。「腦磁圖」以2或3公釐程度的精密度,推斷大腦活動的場域。

檢視腦磁圖,我們發現,「用整個手掌拿東西」的嬰兒,較多手部皮質小人尚未發展完成;而可以「用一根一根手指拿東西」時,皮質小人相對發展比較完整。

我們也明白,配合幼兒運動的發展,當他們會使用一根根手指時,大腦感覺區的地圖跟著成形。值得注意的是,五根手指和手掌所佔比例甚大,幾乎佔了整個運動區的三分之一,感覺區則佔了四分之一。

由此可見,大腦給指尖下達很多命令。大腦不只下令身體各部位運動,當身體各部位接受到刺激時,也會傳送到大腦的對應部位,使該部位產生變化。換句話說,動動手指就可以刺激腦部很大區塊。不只嬰兒如此,大人亦同。

儘量使用平常少用的中指、無名指和小指

仔細觀察皮質小人,運動區裡面以拇指所佔範圍最大,然後是食指。因此「用拇指和食指以外的手指拿東西」,可以刺激平常沒有用到的大腦運動/感覺區。

由於完全不用食指和拇指是很難做到的,各位要不要試試不用食指,改用「拇指和小指」、「拇指和無名指」、「拇指和中指」拿東西呢?多使用平常不用的中指、無名指和小指,對於活化大腦可說是最有效的運動了。

相關焦點

  • 活化大腦的15個習慣
    同時這些方法很簡單,任何人都做得到。習慣1、用「非慣用手」玩手機 可以活化腦迴路每個人都有慣用手。可能是小時候大人教我們「拿筷子時,哪只手比較順,就是慣用手」的關係吧。你是右撇子,還是左撇子呢?據說,大約90%的人都是右撇子。
  • 0-3歲孩子給予及時滿足,對孩子心理成長,大腦發育起到關鍵作用
    上篇文章說了延遲滿足,這篇文章我再來說說及時滿足。你可能要問了:延遲滿足和及時滿足不是矛盾的嗎?為什麼我既要給孩子延遲滿足,又要給及時滿足呢?雖然從字面上看,「延遲」和「及時」是-對反義詞,但事實上,延遲滿足和及時滿足並非反義詞這麼簡單,它們屬於這兩種教育方式,最重要的是,孩子都需要。
  • 「他的人生永遠停在31歲」手指都是刺洞、大腿淤黑,頭還歪一邊……
    1981年7月3日的清晨6點,陳文成被發現陳屍在臺大校園草皮,官方的說法是「畏罪自殺」,死亡證明書寫的是「高處墜落,出血過多休克致死」。收到這份報告時,他的父親陳庭茂生氣地說: 「哪有墜樓的人頭、手、足都完好的道理?我兒子絕不是墜樓死亡,絕對不是,我不要那張死亡證明!
  • 李嗣涔教授:手指識字實驗研究!
    另外我自己從1996 年起利用暑假開手指識字 訓練班,每次訓練四天每天兩小時, 結果三年來訓練了60 位6 到1 4 歲的小朋 友, 其中有6 位小朋友出現了「手指識字 」的功能, 約佔10%。這些 小朋友可以用手指觸摸摺疊的紙團,在幾十秒到幾分鐘內「看」到紙 上用彩色筆所寫的字或所畫的圖案。
  • 愛因斯坦大腦、蕭邦心臟、伽利略手指,當個名人有多慘?
    「波蘭精神」的象徵怎麼能被你們切片?在波蘭人民的強烈抗議下,這個提議才基本作廢。伽利略的手指:被斷3根手指,什麼仇什麼怨!要說器官收藏中最慘的名人,伽利略絕對榜上有名。這個被譽為「現代觀測天文學之父」「現代物理學之父」「科學之父」 及「現代科學之父」的超級大天才,最終竟然落得個屍骨不全的下場。1642年,78歲的伽利略辭世。
  • 看著都疼!1歲多女童被奶茶封口機切斷3根手指……
    元旦前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石碌鎮年僅1歲10個月的女童在家中玩耍時不小心碰到奶茶封口機右手中間三個手指被切斷在當地醫院進行包紮後又被緊急送往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治療經醫生連夜手術斷指再植成功昌江1歲10個月的女孩玩耍時不小心被奶茶封口機切斷三手指,海醫二院醫生連夜手術斷指再植成功,保住了手指。
  • 0-4歲是大腦開發關鍵期,要把握機會
    科學研究表明,兒童大腦開發的關鍵時期是0到4歲,4歲的時候智力就發展了一半,等到8歲的時候智力基本就穩定下來了。所以父母一定要抓住這個階段,對寶寶進行手指訓練。比如:在和寶寶玩耍的時候,可以用一些色彩鮮豔、容易抓握的玩具吸引寶寶的注意,讓寶寶和自己「爭搶」,以鍛鍊他抓、握東西的能力。父母千萬不要覺得孩子會按照自然規律發展,所以不必對他們多加幹涉。專家表示:有手的幫助和沒有手的幫助,兒童智力發展程度會有很大區別。
  • 李飛飛對話頂級神經學家:大腦做「微積分」,最高效GPU但很浪費
    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一篇文章,「紐瑟姆的研究與這一領域的許多其他研究不同,他使用的技術——主要是用微電極刺激靈長類動物的大腦區域——有助於證明因果關係,而不僅僅是顯示行為和大腦活動之間的相關性」。李飛飛也毫不吝惜對紐瑟姆的溢美之詞,「我非常非常興奮能和比爾進行這次談話,我一直是比爾的超級粉絲。
  • 0-3歲了解寶寶大腦發育規律,結合3大方向培養高智商寶寶
    3歲前寶寶的大腦發育就像是海綿,不斷的輸入,寶寶則會不斷吸收,而有些家長可能會問,3歲前寶寶的大腦不開發,以後再去開發可以彌補嗎?其實概率很低,就像我們熟知的狼孩,在狼群中長大,即便後來回歸正常人群生活,但是很多技能也都退化了,沒有辦法像個正常孩子一樣生活。
  • 0-2歲寶寶邊緣系統培養黃金期,3招激發寶寶感知覺能力、協調性
    鍛鍊感知覺能力:聞一聞、嘗一嘗、猜一猜0~3個月:聞一聞,熟悉媽媽的氣味剛出生的孩子,對氣味很敏感,特別是0~3個月的時候他就能分辨出「這是媽媽的味道」「這是陌生 人的味道」。這種安全感能很好地促進孩子邊緣系統的發育,對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情緒穩定性和記憶力都有很大幫助。3~8個月:嘗一嘗,了解各種好吃的味道等孩子長大了,到了3個月左右,你會發現孩子開始喜歡把所有東西都往嘴裡塞。
  • 孩子常鍛鍊「人體第二大腦」,不僅促進大腦發育,記憶力也會更好
    智慧是無窮的,當它走得越遠的時候,也能為人們所用。——託爾斯泰人體的第二大腦指的就是手,因為人的手部有著非常多的密集的神經纖維,與人的大腦也有著非常重要的聯繫。根據科學家的研究,人的手部有超過了100萬根神經纖維連接著,這就是為什麼人們常說「十指連心」,由於手部的神經密集,導致它特別的敏感。研究表明,人的五個手指分別對應了大腦的某一個區域,適當的鍛鍊手部能夠對大腦起到積極的影響。比如左手的大拇指,對應右腦前額葉影響人的一些高級功能,比如創造力、目標和專注力等。像右手食指對應的左腦後額葉,影響的是人的語言表達、記憶和邏輯能力。
  • 0-3歲是開發寶寶額葉黃金期,5款遊戲鍛鍊寶寶邏輯思維、記憶力
    與此同時,孩子也會開始想試著自己伸手去夠東西。隨著孩子長大,他就會慢慢明白,把手伸到什麼程度能夠到面前的東西,這就是最初步的深度知覺。8個月~1歲:追鑰匙遊戲等到8個月左右,孩子可以往前爬了,就可以用一些更活潑的方法。
  • 你會用印象筆記,打造「知識管理+行動系統」的第二大腦嗎?
    比如,我把知識框架,結合印象筆記的超文本組織,變成我的人生一張表:將一生積累可視化「輸出作品」,我希望我能創作更多的優秀課程作品。  所以我的這張表,會圍繞「核心一件事」及產出作品來展開。  先領膨脹金,立減100元  ▼雙十一限時搶購▼  利用 「知識管理一張表+行動系統sop」 打造的第二大腦,是一種高效的生活方式。我們將知識沉澱到一張表裡,遇到問題,快速查找調用,解決問題。將常做的事情設計成SOP模板,打造如坦克推進一般的執行力。
  • 寶寶的手指越靈活,大腦就越聰明?這樣鍛鍊,娃想不聰明都難
    寶寶天生充滿著好奇心,對於周圍的一切,總想著到處探索,這抓抓那摸摸。而手指就是寶寶探索世界的重要器官,能讓寶寶更直觀地感受和理解世界。 寶寶手指越靈活,大腦就越聰明。這是因為寶寶的手指在探索世界時,也在不斷的刺激著大腦的發育,刺激大腦神經元的連接,而且寶寶的認知能力也在不斷地提升。
  • 最另類名人遺物:愛因斯坦的大腦,伽利略的手指,拿破崙的最荒唐
    當然,服裝這種東西收藏無可厚非,甚至是名人生前用過的杯子、碗筷都會有人收藏。但各位聽說過收藏名人器官的嗎?我國向來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說法,對死者的遺體自然是非常尊敬。但在沒有這種觀念的西方社會,收藏名人器官的大有人在。
  • 「傘蜥」的飼養方法和心得!
    依照體型大小與容器的長寬比例來說,最被建議的是高度是個體長度的三倍,寬度是總體長的四倍,所以成體的傘蜥所需的空間大小是很驚人的, 如果想群養的話也不是不行,但是不建議這樣做,因為不管你是一公一母住在一起都會有風險。可能出現的風險包括:一隻被另外一隻支配,體型明顯的大小差異,缺乏食慾,其中一隻有機會受傷或斷腳趾,手指和尾巴,並在某些情況下死亡。
  • 如果人類有六根手指
    我們的手擁有穿針引線、砍柴等等的能力,這是很神奇的。進化生物學家都不太了解為什麼人類和絕大多數擁有四肢的地球生物,每個肢體都是五根。
  • 3歲前寶寶出現這5個標誌,恭喜寶媽,你家娃大腦發育完全達標
    現在教育孩子並不像過去那會,只要吃飽喝足能活下來就行了,現在的寶寶不僅要看身體發育情況,還得看大腦發育如何。相信寶媽們在帶寶寶做兒保的時候就能發現了。我們都知道寶寶在3歲前,大腦發育處於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而且在3歲前,寶寶的神經發育基本上已經發育成熟了,其中會出現9個神經發育的標誌,如果遲遲沒有出現,那說明寶寶大腦發育可能有些落後了,甚至可能腦神經異常了,建議立即帶寶寶去醫院看醫生,以免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
  • 0-3歲寶寶如何開發右腦?這些「刺激」大腦的方法,媽媽別錯過
    根據諾貝爾獎獲得者佩斯利的理論,三歲孩子的腦重已經接近成人的85%,但之後增長非常緩慢,並且孩子們幼兒時期基本是生活在動作、直覺——這完全符合右腦的特徵,換句話來說,成人聰明與否在很大程度上跟幼兒右腦功能的激發有很大的關係。所以,3歲前是開發右腦的重要時期。
  • 蜘蛛如何「御電而行」?
    1832年,達爾文正在「小獵犬號」上擔任博物學家。一日,他在甲板上發現了件怪事——一夜之間,甲板上多了上千隻小紅蜘蛛。此時,「小獵犬號」距離海岸足足有60英裡,蜘蛛是怎麼過來的呢?一個自然的想法,便是認為蜘蛛靠著海風,「御風而行」,抵達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