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軍迷應該知道,年末國內都有把各種舊裝備拉出來溜溜的習慣,比如某古老坦克,或者某航的殲7等等,因此年末雖然熱鬧,但是卻很少看到新裝備。不過最近社交媒體上出現了一張圖片,曬出一個說「古老」,又算是「先進」的裝備,這就是曾經引起不少關注的國產電磁炮。
根據社交媒體上的資料來看,這艘裝備國產電磁炮的試驗艦正在水面上緩緩行駛,速度並不快,艦艇表明未見到其他改裝,似乎之前的很多線纜也都看不到了。
而這艘搭載國產電磁炮的艦艇上一次露面,還是在2018年左右,當時一艘玉亭II級936坦克登陸艦,被改裝為了電磁炮的測試平臺。而選擇坦克登陸艦,也幾乎是當時改裝船體中能找出的最大噸位艦艇,足以證明艦載電磁炮對空間有很大要求。而這款疑似60mm口徑的電磁炮,在之後就逐漸銷聲匿跡了,同時也傳出了電磁炮相關研究終止,疑似轉為技術儲備的說法。當然這個並未得到任何驗證,而這次艦載電磁炮出來溜達,或許說明其實相關研究依然在低調進行中。
畢竟科學研究不是說有問題,就一定下馬的,需要充分的理由,有時候一項研究從預研到出成果可能要10-20年,甚至一代人的時間,因此輕言國產電磁炮轉技術儲備並不嚴謹。如果說相關研發還在繼續,那麼這一段時間電磁炮應該是集中克服解決之前試驗中的一些問題。例如電磁炮的能源供應問題、彈丸電磁效應問題、以及打擊精度等問題,這也是西方在研發類似武器時所遇到的障礙。
而一旦解決這些問題,那麼水面艦艇的發展或許會被顛覆,全球水面艦艇或重新回到大炮巨艦的存在。畢竟哪怕是最初級的電磁炮能夠應用於實戰,並且能夠準確擊中目標,那麼也比好的反艦飛彈要強。或掀起一股製造電磁炮艦的造艦高潮,這也是完全可能的。到時候噸位越大的艦艇,將能夠搭載更多的電磁炮,因此幾萬噸級的巨艦可能重新回到海戰的舞臺,也算是一個輪迴吧。
不過以上問題中,電能問題和空間佔用問題都可以解決,比如冷戰結束後核動力艦艇就能提供射擊功率30兆瓦的電能,驅動電磁炮是沒有問題的。空間上如果有需要,艦載大噸位專門搭載電磁炮的艦艇即可。最難辦的反而是射擊精度問題,因為彈丸經過電磁加速後會產生電磁效應,任何的制導設備在其中都會因為電磁、高溫而導致損失,因此這種貼炮彈那麼速度極快可以摧毀一切,本質上和二戰時期的靠人工瞄準的炮彈沒有區別。
因此從目前來看,國產電磁炮似乎並沒有完全放棄,而是在完善研究同時等待一個契機。雖然短時間內我們可能看不到艦載電磁炮作為主要水面武器出現,但是誰又能知道,在未來的某一天這種裝備一旦獲得突破後,可能會產生顛覆性的效果。而屆時我們則是做好了準備,但是相信其他國家就沒有那麼輕鬆了,將被我們輕鬆地甩在後面。至少美國目前已經放棄了電磁炮的研發,相關經費幾乎全部 被砍,從這方面來說我們已經走在前面了。
目前還無法得知究竟在什麼時候相關技術會獲得突破,但是在年末追憶一下國產電磁炮也算是帶來了一番希望。借著這個好兆頭,也希望2021年的國產水面艦艇發展一帆風順,新型航母、076、054B,還有很多值得我們期待的新裝備,明年我們的軍工人將會更加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