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載電磁炮當年水上舊照,只需解決射擊精度,將重回大炮巨艦時代

2021-01-07 阿五說事

很多老軍迷應該知道,年末國內都有把各種舊裝備拉出來溜溜的習慣,比如某古老坦克,或者某航的殲7等等,因此年末雖然熱鬧,但是卻很少看到新裝備。不過最近社交媒體上出現了一張圖片,曬出一個說「古老」,又算是「先進」的裝備,這就是曾經引起不少關注的國產電磁炮。

根據社交媒體上的資料來看,這艘裝備國產電磁炮的試驗艦正在水面上緩緩行駛,速度並不快,艦艇表明未見到其他改裝,似乎之前的很多線纜也都看不到了。

而這艘搭載國產電磁炮的艦艇上一次露面,還是在2018年左右,當時一艘玉亭II級936坦克登陸艦,被改裝為了電磁炮的測試平臺。而選擇坦克登陸艦,也幾乎是當時改裝船體中能找出的最大噸位艦艇,足以證明艦載電磁炮對空間有很大要求。而這款疑似60mm口徑的電磁炮,在之後就逐漸銷聲匿跡了,同時也傳出了電磁炮相關研究終止,疑似轉為技術儲備的說法。當然這個並未得到任何驗證,而這次艦載電磁炮出來溜達,或許說明其實相關研究依然在低調進行中。

畢竟科學研究不是說有問題,就一定下馬的,需要充分的理由,有時候一項研究從預研到出成果可能要10-20年,甚至一代人的時間,因此輕言國產電磁炮轉技術儲備並不嚴謹。如果說相關研發還在繼續,那麼這一段時間電磁炮應該是集中克服解決之前試驗中的一些問題。例如電磁炮的能源供應問題、彈丸電磁效應問題、以及打擊精度等問題,這也是西方在研發類似武器時所遇到的障礙。

而一旦解決這些問題,那麼水面艦艇的發展或許會被顛覆,全球水面艦艇或重新回到大炮巨艦的存在。畢竟哪怕是最初級的電磁炮能夠應用於實戰,並且能夠準確擊中目標,那麼也比好的反艦飛彈要強。或掀起一股製造電磁炮艦的造艦高潮,這也是完全可能的。到時候噸位越大的艦艇,將能夠搭載更多的電磁炮,因此幾萬噸級的巨艦可能重新回到海戰的舞臺,也算是一個輪迴吧。

不過以上問題中,電能問題和空間佔用問題都可以解決,比如冷戰結束後核動力艦艇就能提供射擊功率30兆瓦的電能,驅動電磁炮是沒有問題的。空間上如果有需要,艦載大噸位專門搭載電磁炮的艦艇即可。最難辦的反而是射擊精度問題,因為彈丸經過電磁加速後會產生電磁效應,任何的制導設備在其中都會因為電磁、高溫而導致損失,因此這種貼炮彈那麼速度極快可以摧毀一切,本質上和二戰時期的靠人工瞄準的炮彈沒有區別。

因此從目前來看,國產電磁炮似乎並沒有完全放棄,而是在完善研究同時等待一個契機。雖然短時間內我們可能看不到艦載電磁炮作為主要水面武器出現,但是誰又能知道,在未來的某一天這種裝備一旦獲得突破後,可能會產生顛覆性的效果。而屆時我們則是做好了準備,但是相信其他國家就沒有那麼輕鬆了,將被我們輕鬆地甩在後面。至少美國目前已經放棄了電磁炮的研發,相關經費幾乎全部 被砍,從這方面來說我們已經走在前面了。

目前還無法得知究竟在什麼時候相關技術會獲得突破,但是在年末追憶一下國產電磁炮也算是帶來了一番希望。借著這個好兆頭,也希望2021年的國產水面艦艇發展一帆風順,新型航母、076、054B,還有很多值得我們期待的新裝備,明年我們的軍工人將會更加忙碌。

相關焦點

  • 土耳其搞定電磁炮?別鬧了,中國的才是真「硬核」!
    與傳統大炮將火藥燃氣壓力作用於彈丸不同,電磁炮是利用電磁系統中電磁場產生的洛倫茲力來對金屬炮彈進行加速。BAE系統公司開發的緊湊型電磁軌道艦炮,其動能炮彈的單位發射成本可以控制在2.5萬美元左右,不過如果使用制導炮彈,這一成本也會有一定幅度上升,但這仍然遠遠低於反艦飛彈或艦載陸攻巡航飛彈的造價,如捕鯨叉飛彈單價近100萬美元,而一枚「戰術戰斧」高達140萬美元以上。
  • 美艦載雷射炮測試成功,中國為何遲遲不見?
    而雷射擁有如此準確的精度、如此巨大的能量,而且由於速度快,甚至射擊時根本不需要考慮提前量,只需要瞄準目標即可。所以人類在發現雷射後不久,就設想著要把雷射變成自己的一款武器。雷射炮VS電磁炮,孰優孰劣?2018年2月,網上曝光了一組照片,舷號936的我國海軍"海洋山"號坦克登陸艦在其艦首安裝了一門外形極為奇特的大炮。事後經過專業人士判讀,海洋山艦裝備的是一門電磁炮,而這門電磁炮是我國海軍大型電磁炮的一門樣炮。
  • 「多炮塔神教」與太空時代星際戰列艦幻想
    此舉曾被有心人解讀為他要恢復美海軍戰列艦遠洋巡航,雖然消息最後被證明為不真,但傳統上人們將戰列艦視為體現國家實力的代表神器,這種「大炮巨艦」感情也由此可見一斑 多鉚蒸鋼:「多炮塔神教」亞文化 20世紀末,隨著美國海軍衣阿華級戰列艦在海灣戰爭後的陸續退役、封存、除名,大艦巨炮時代正式走入了歷史。
  • 電磁炮能否復興戰列艦?大艦巨炮可能重來,戰列艦的復興絕無可能
    吉拉德·布爾博士研發的巴巴託斯大炮能夠將190千克的炮彈打到180千米的高度!都快飛出地球了,理論上巴巴託斯大炮在發射100公斤級炮彈時射程高達4000千米!堪稱洲際大炮,這炮彈射程還不夠?,作為近防炮使用的電磁速射炮與雷射炮攔截來襲目標,如果沒有在遠距離攔截成功,主炮停止射擊,全部電力供給近防系統。
  • 大殺器電磁炮知識詳解
    與傳統大炮將火藥燃氣壓力作用於彈丸不同,電磁炮是利用電磁系統中電磁場產生的洛倫茲力來對金屬炮彈進行加速,使其達到打擊目標所需的動能,與傳統的火藥推動的大炮,電磁炮可大大提高彈丸的速度和射程。組成結構電磁炮利用電磁力(洛侖茲力)沿導軌發射炮彈的武器。它主要由能源、加速器、開關三部分組成。能源通常採用可蓄存10~100兆焦耳能量的裝置。
  • 「多炮塔神教」與太空時代戰列艦幻想
    此舉曾被有心人解讀為他要恢復美海軍戰列艦遠洋巡航,雖然消息最後被證明為不真,但傳統上人們將戰列艦視為體現國家實力的代表神器,這種「大炮巨艦」感情也由此可見一斑 多鉚蒸鋼:「多炮塔神教」亞文化 20世紀末,隨著美國海軍衣阿華級戰列艦在海灣戰爭後的陸續退役、封存、除名,大艦巨炮時代正式走入了歷史。
  • 電磁炮研發很新潮,美中都掌握,電磁炮的原理你了解多少?
    電磁炮最早出現在二戰之前的20世紀初,也就是說在電能利用剛剛開始的第二次工業革命時代,就有人開始考慮使用電能取代傳統化學能來發射炮彈,它基本的原理在當今社會中已經不是什麼高科技機密,幾乎任何一個高中課本都會很深入的講解電磁炮原理,也就是電荷或者帶電物體在磁場中受到磁場力的「洛侖茲」定律。
  • 中國電磁炮率先上艦!體型巨大,威力十足
    (可見艦炮後部的電磁炮輔助設備)不過,最新的發現卻讓振奮,在這門「巨炮」的後部,出現了類似於美軍實驗電磁炮時使用的供電組。這意味著,裝在936號登陸艦上的,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艦炮,而是一門進入試裝階段的海軍電磁炮!
  • 中國電磁炮VS美國雷射炮:誰才是未來的主導者?
    在中國已經網上「官洩」了重型電磁炮之後,美國也針鋒相對的「洩密」了研發日久的雷射炮。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臺的報導,美國海軍已經在龐塞號兩棲運輸船(兩棲運輸艦?936是兩棲登陸艦,中美竟然如此相似)上測試了一種雷射武器,並擊中了一架無人機。由於雷射武器是利用能量高度集中的雷射束來殺傷敵人毀壞裝備,而且雷射武器具有光的速度和理論上「無限」的彈藥儲備(確保能源)。
  • 踢館 | 當年袁崇煥炸努爾哈赤的紅夷大炮威力有多大?
    當年袁崇煥炸努爾哈赤的紅夷大炮威力有多大,精度有多高,對當時的騎兵和步兵的殺傷力有多大? 袁崇煥用的是英國產的18磅蛇炮,英文名CULVERIN炮(中文音譯就是寇非林炮,說實話堂主很討厭以前的翻譯規則,明明可以直接意譯為蛇炮,非要搞一個什麼寇非林出來),是當時身管口徑比最大的重炮,主要是海軍使用來遠距離轟擊敵軍戰艦,岸防要塞也會用到。
  • 美國發射一枚電磁炮需要一座城市的用電?中國只需17度電!
    4月4日,中國首艘海上電磁炮試驗艦——「海洋山」號登陸艦離開華中某船廠,即將開展海上電磁炮射擊試驗,離實戰的時間穩步拉近。隨之而來的就是,所謂「電磁炮將取代飛彈武器,引領海軍革命」、「電磁炮將帶來戰列艦的復甦」的言論不絕如縷,在粉絲狂熱崇拜下,不得不去理智分析一波,中國電磁炮的性能如何,有軍事專家說過一發電磁炮耗電相當於一座城市的用電,這是過分誇張還是事實呢?
  • 世人只知電磁炮,但你知道「電熱炮」嗎?來了解下吧
    對於電磁炮,想必喜愛軍事的小夥伴肯定都不陌生,這種射程遠、威力大、造型科幻的未來武器不止在好萊塢大片中多次出現,而在現實世界裡,人類也已攻克了各種技術難關,距離實際應用已然不遠。其實,在電磁炮問世之前,還有一種研發已久的大炮,它與電磁炮只有一字之差,但兩者待遇卻宛若天鴻,一個成為軍界赤手可熱的「網紅」,而另一個則成為了過氣的明星,它就是電熱炮。聽到這個名字,一些資深軍迷可能多少會了解一些,當年它在軍界也是明星般的存在,但奈何曇花一現,現在幾乎聽不到它的任何消息。
  • 簡氏防務:衛星圖片顯示中國正測試33.5米長超級大炮
    簡氏防務分析稱,這門火炮的用途不明,但上世紀70年代中國曾研製反衛星\反導用途的「先鋒」大炮,或許與這門大炮有關係。 美國和加拿大聯合研製的衛星大炮,曾將炮彈送入低地軌道在2011年拍攝的圖像中,110英尺長的火炮的前方有一系列似乎是目標的物體。這表明該測試中心正在對高速炮彈進行某種穿透力測試。
  • 電磁炮上艦 解放軍開啟吊打美軍的節奏
    結果這下可好,2018年新年伊始,一聲炮響,變成了我們彎道超車,領先美軍十五年了(可能還不止,因為美軍正在考慮要停止電磁炮的研發)。這個橫空出世的大英雄就是電磁炮,作為與雷射炮和粒子束武器一樣並列為下一代軍事黑科技的電磁炮,其意義和價值遠遠不是遼寧號、殲20和055戰艦所能比的,這是質的區別,是一個時代的代差。就像弓箭與大炮的區別一樣,那是真正的代差。
  • 中國電磁炮進度喜人,或將在2025年裝備上艦
    隨著055型萬噸級驅逐艦的下水,中國海軍實力再上一個臺階,令人驚喜的不只是055驅逐艦,電磁炮技術的快速發展更值得期待。電磁炮是當代海軍裝備裡的新概念武器,被國外媒體評為「有可能改變海戰格局」的未來武器。電磁炮在物理領域的專業名稱叫「洛倫茲力」,是一種典型的動能殺傷武器。它通過電力來產生強大的能量,通過導軌把炮彈發射出去。
  • 大型打臉現場,美國剛剛拆除電磁炮,東方某大國同款武器上艦測試
    電磁炮是《星球大戰》忽悠蘇聯人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過當時美國提出的電磁炮主要武器是高能雷射,高能微波和高能空基動能武器。天基動能武器的主要版本是超級電磁槍。這種超級電磁槍的彈丸發射速率高達每秒100公裡。它可以直接碰撞並摧毀太空中的任何衛星和核彈頭,甚至是外國小行星,也可以擊中地面。
  • 我國電磁炮再次現身,一關鍵技術獲突破,停靠碼頭或開始新的測試
    5月下旬,我國艦載電磁炮試驗平臺,安裝有試驗型電磁炮的936號坦克登陸艦再次現身。這是它今年1月份被曝出海試驗後,再一次出現在我們的視野裡。此次936號坦克登陸艦停靠在船廠碼頭,說明它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維護與調整後,或許將開始新的測試。
  • 疑似中國電磁炮上艦測試?或是歷史性領先西方的一步!
    世界上第一個提出電磁炮原理的人是挪威奧斯陸大學的物理學教授伯克蘭,他於1901年提出了「電炮」原理並獲得了專利。其後,在二戰期間,德國、日本都開展過電磁炮的研製。在上世紀70年代,澳大利亞的科學家通過實驗證明了利用電磁力可以將物體加速到很高的速度,這是對電磁炮原理的第一次驗證。
  • 電磁炮和電磁彈射器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