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周前在英格蘭東南部檢測到了一種新冠病毒變種,比此前的病毒類型傳染性增加70%。為此,首相詹森緊急召開了內閣會議,決定在節日季從嚴封鎖。「當病毒改變了其攻擊方式的時候,我們也必須要改變我們的防禦方法。」對此,詹森表示,這一變種「現在傳播得非常快」。
英國發現的這個病毒株被命名為VUI – 202012/01,突變位點在新冠病毒與人類細胞結合的區域,S蛋白的RBD區域。
通過小鼠實驗發現這個突變會使得新冠病毒更容易和細胞結合,因此推斷傳染性增加了70%。
這個結論是不科學的。
在人完全不防護情況下,新冠病毒的傳染性與病毒在飛沫核的活性、在外界的存活時間、與免疫的對抗能力、與細胞的結合能力等多種因素相關,目前這個突變也只改變了結合能力,就直接說傳染力增加了70%,是不對的。
我們更多的是通過R0來評估病毒的傳播能力,即在流行病學上,指在沒有外力介入,同時所有人都沒有免疫力的情況下,一個感染到某種傳染病的人,會把疾病傳染給其他多少個人的平均數。
而且人與人之間還可以通過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洗手來進行防護。
不論什麼病毒,變異都是時刻在發生的,只是頻率高低的區別。
新冠作為單鏈RNA病毒,突變頻率較高的,但是也不是最高的,不應過分強調病毒變異這件事。
(1)對洗手、戴口罩、社交距離、隔離等措施基本沒影響,公衛措施依然是非常有效的;所以在這個冬季,保持良好的個人防疫習慣,依然可以很好的保護自己。
(2)對疫苗研發的影響,僅僅是小範圍的突變,不一定會影響整體的研究,根據以往的經驗,小範圍突變並不影響疫苗的效力。比如其實每年的流感亞型和製作對應滅活疫苗的病毒株相比,都是發生過突變的,但疫苗依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