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核廢料發電?沒錯,比爾蓋茨重啟「瘋狂」模式

2021-01-17 金銀島電商資訊

【導讀】比爾·蓋茨和他支持的創業公司TerraPower的瘋狂想法:用核廢料發電。這不僅可以改善環境減緩貧困,甚至降低核武器的威脅。


  眼下,比爾·蓋茨正有一項佔用他大量時間的工作:為其參與的新型核反應堆試驗工廠選址—而這一工廠極有可能將建在中國。


  2010的TED大會上,蓋茨宣布,他的工作重心已經轉移到了能源和環境領域,而且他還有一個瘋狂的想法:利用核廢料發電。


  在當時的能源研究領域,這幾乎被當做是天方夜譚。但時隔4年,蓋茨在2014年年末再次談及這一項目,並向全世界證明他當時並不是信口開河:該項目正在籌備中,一旦建成,發電量可供美國使用800年。


  其實,整個項目是通過一家名叫TerraPower的創業公司實現的。該公司的創始人是蓋茨在微軟的同事,前CTO Nathan Myhrvold。這家小型創業公司的員工由數十名工程師、物理學家和核研究方面的專家組成。


  儘管有蓋茨保證,但至今為止,TerraPower的研究成果仍然遭遇著業內及包括《紐約時報》在內的媒體的廣泛質疑。《紐約時報》甚至有些戲謔地調侃TerraPower正在進行一項「永無止境」的項目。


  「事實上,從TerraPower創建之日開始,我們就有詳細的計劃表。而目前我們正在按部就班地展開工作,到2020年代中旬,我們的反應堆模型就會上線。這會是一個非常有效率的計劃。」TerraPower高級技術顧問Roger Reynolds對《第一財經周刊》說。


  他的自信源於TerraPower目前已從理論上找到了實現核廢料發電的答案。


  在一般的核反應過程中,鈾235的使用量在3%至5%之間,而在燃燒濃縮的進程中,鈾238作為一種純的核廢料會相應產生。它在反應堆中的一部分會逐漸轉化為鈽,用以作為輔助燃料使用。但由於用量不大,絕大多數的鈽不會被燃燒,最終成為廢料。


  為了避免鈽被剩下,TerraPower設計了一種新型反應堆:鈾238的使用比例幾乎被提升到100%,僅使用極少量的鈾235,這樣就可以將更多的鈾238轉化為鈽,然後作為燃料使用。根據TerraPower的說法,這種方式可以被抽象地理解為「引燃一根木炭僅需要比以往少得多的打火機油」。


  使用核廢料發電的最大好處便是減少全球範圍的碳排放。這也是蓋茨施行這個項目的初衷,他在2010年時曾提出,要到2050年實現全球碳的零排放。儘管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的使用同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碳排放問題得到減緩,但從持久性、規模性和穩定程度等方面看來,核廢料可能是更為可靠的新能源。


  「氣候變壞意味著貧困地區的人們將會多年遭受農作物生長問題的困擾,因為沒有足夠的降雨量,而氣溫又在持續上升。」蓋茨曾在2010年的TED大會上說。他相信解決能源問題,是改善氣候、環境,甚至貧窮的極其重要的手段。


  「找到方法利用技術來解決貧困問題是TerraPower最基本的使命。而最有效和可持續的方式就是為那些貧窮的人們提供使用能源的途徑,以加速經濟發展。這意味著世界需要豐富、性價比高、同時也非常安全的能源。」Reynolds也說到。


  核廢料發電或許能讓一切都變得簡單:你只要提前設置好核反應堆和它的反應爐,等它們開始燃燒,就可以讓它們就那樣持續運行著—不僅是全美,甚至可以供應全球的電量。


  TerraPower認為,它目前正在進行的工作還將有利於降低全球面臨的來自核武器的威脅。


  2011年的日本福島核事件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至今尚未完全消散。人們對於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力量角逐始終保持觀望且擔憂的態度,誰都不知道哪個國家是否秘密研發了核武器。想到某些國家能夠找到適當的理由生產核武器,或存儲能夠生產出核武器的原料,就足以導致人心惶惶:這些潛在的可能性會讓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遭受到不可估量的威脅。


  由於TerraPower的計劃簡化了整個核電燃料的燃燒過程,以前留下大量的鈽現在完全都可以用來發電。所以那些以往通過從反應堆燃料中提取鈽來製造核彈的國家,也就不便再以國家安全、民用計劃或其他理由去大量提取使用那些鈽了。


  不過,在美國建造一座反應堆雛形的成本大約在50億美元左右,而目前TerraPower為這個項目才籌集了數千萬美元的資金。


  蓋茨的想法是把建造地點轉移,然而此前他遭到了多數國家的拒絕。事實上,中國也曾是拒絕蓋茨的國家之一,但最近,中國似乎開始對該項目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目前中國建造的核反應堆達29座,佔全球反應堆總量的40%。


  儘管它身後有著蓋茨,依靠一家創業公司自身的力量還是遠遠不夠。


  TerraPowe在研發上遭遇的最大的問題來自於材料和燃料—核反應堆需要一個新的燃料設計,以及新的鋼鐵構造。


  新型核廢料燃燒需要在反應爐中存放30年之久,而當前僅能夠實現不超過6年。研發製造出能夠持續承受中子撞擊30年的反應爐材料,是個極其艱巨的任務。在整個研發過程中,TerraPower求助了包括Idaho國家實驗室、AREVA、日本的Kobe鋼鐵、Carpenter鋼鐵和Veridiam等大約80家專業公司和機構,來幫忙進行各方面的擴展測試。


  有樂觀的評論家指出,該項目到2030年有可能實現商業化,但實際情況如何尚不可知,就連蓋茨也不能為此擔保。


  但這個領域湧現出的新玩家和競爭對手,卻在某種程度上證實了TerraPower至少在「廢物利用」這個研發方向上很有可能是正確的。比如通用原子公司就正在研發一個叫做「能量倍增器」(Energy Multiplier)的反應堆模塊,其主要燃料構成就是核廢料或貧化鈾。(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相關焦點

  • 一周文化講座│吳冠軍:2017熱點事件的「冷」思考
    上海│2017熱點事件的「冷」思考時間:2017年12月30日(周六)14:00地點:徐匯區淮海中路1555號上海圖書館正門四樓多功能廳主講人:吳冠軍(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回顧這一年,許多熱點事件備受人們關注:人工智慧時代引發爭議,滬上各大網紅店此起彼伏,「雙十一」再造消費狂歡……這些事件都曾佔據在熱搜榜上,活躍在我們的茶餘飯後。但信息高速發展下,熱點也容易稍縱即逝,冷靜下來之後,我們從中能得到什麼樣的思考呢?
  • 美國至今無官方核廢料處理場,恐被數十年前的高輻射核廢料汙染
    資料圖 目前的核廢料儲存方法不如以前認為的那麼穩定,可能正在洩露有害的放射性物質,因此美國正面臨被數十年前的核廢料汙染的風險。核廢料的處理包括將其與其他材料混合形成玻璃或陶瓷,然後將這些玻璃或陶瓷碎片(依舊是高放射性)裝入金屬罐。這些毒氣罐可以深埋在地下儲存庫中,隔離放射性物質,防止其與環境發生相互作用。 然而,研究小組發現,含有核廢料的玻璃和陶瓷材料會與用來製造核廢料罐的不鏽鋼相互作用,加速腐蝕。
  • 核廢料也是可回收垃圾?——看核廢料處理
    人類在掌握核裂變的相關原理後,研製出了核電站,雖然核能發電與火電一樣,都是產生熱量推動汽輪機發電,但是核電卻與風能太陽能一樣都屬於清潔能源。這首先是因為核能發電不產生溫室氣體,據統計同樣是10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火電廠所需燃料,每天需要一列40節的火車運送,而核電站所需燃料一年只需一輛重卡運送。使用燃料少,產生的廢棄物自然也很少。
  • 中國黑科技:這項技術將核廢料變廢為寶
    目前,中國發電依舊是以火電為主,水電、風電、光伏發電所佔的比重相對較少,而核電的比重也僅為3%。相比之下,2014年核電佔全球總發電量的11.5%,在2015年,有19個國家的核電份額在15%以上。從中可以看出,中國發展核電的潛力巨大。
  • 什麼是核廢料?核廢料可以回收嗎?可回收的障礙是什麼?
    在其中一些影片中,炸彈中使用的放射性物質是從政府設施中被盜的,甚至可能是一種核廢料!好萊塢與現實生活相去甚遠,但世界各地確實存在大量核廢料,各國政府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保護和控制這些場所。一個明顯的解決辦法是以某種方式回收核廢料,而不是儲存數千噸核廢料,但這是否可能呢?核廢料是否能夠被回收或中和,如果可以,為什麼這不是地球上每個核國家的操作程序?什麼是核廢料?
  • 他們把核廢料變成鑽石,還能發電數千年!
    英國布裡斯託大學的物理學家和化學家們宣布,他們找到了一種方法,可以將數千噸看似無價值的核廢料轉化成人造鑽石電池
  • 核廢料的「10萬年封印」
    黃晉一  在芬蘭西海岸的奧爾基盧奧託島,一條迷宮般的地下隧道正在建造中——這是一個用來儲存核廢料的倉庫。  核廢料處理屬於世界級難題。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報導,這一地下核廢料倉庫的設計考慮了地震甚至是未來冰河時代的潛在影響。核廢料可在其中安全存放10萬年。預計該設施將於2024年啟用。此舉或將成為其他國家效仿的模板。
  • 蔡英文出爾反爾重啟核電 島內炮轟:這就是不要臉!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蔡英文選前承諾2025年將達成「非核家園」目標,但「原能會」近日公布確認核二廠2號機符合重啟要求,最快4月重啟。出爾反爾的政策承諾引發島內炮轟。據臺灣《中國時報》7日報導,針對已停機超過600天的核二廠2號機,臺「原能會」5日完成審查,確認現場狀態包括重要安全設備測試、地震監測、廠房輻射偵測作業等,均符合再啟動運轉的要求。
  • 核廢料到底該何去何從?!
    核廢料是指核電站在運行中產生的含有放射性的物質,從技術層面來看,核廢料主要分為高放射性、中放射性、低放射性三種,一般可歸為高放射性核廢料和中低放射性核廢料兩類
  • 中國又一尖端科技,完美解決核廢料汙染問題,西方國家遠不能及
    隨著核技術的不斷深入發展,利用核能發電的新能源方式被應用,核電站開始被不斷的建造。 核汙染問題十分嚴峻 核能發電技術被稱之為新時代的綠色發電方式,在利用和核能發電的過程中不存在對環境汙染且產能極高
  • 科學家成功開發核電池 發電進入「鑽石時代」
    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新媒體專電 英媒稱,利用核廢料讓核電池內產生電流的新技術已經開發成功
  • 核廢料被做成電池,即使過了五千年還有50 %的電力!
    核廢料的輻射一直是發電研究的主題,尤其是它的安全性,永遠就像一顆未爆彈。英國布裡斯託大學研究團隊用核廢料做成的鑽石電池,聲稱通過外殼阻隔能確保任何輻射外洩的可能,其提供的電力可持續5,700年,應用在低耗電的電子產品上能有很大的功效,若未來量產,物聯網設備的電力供應將會有什麼新變革呢?
  • 核廢料被做成電池,即使過了五千年還有50 %的電力
    核廢料的輻射一直是發電研究的主題,尤其是它的安全性,永遠就像一顆未爆彈。英國布裡斯託大學研究團隊用核廢料做成的鑽石電池,聲稱通過外殼阻隔能確保任何輻射外洩的可能,其提供的電力可持續5,700年,應用在低耗電的電子產品上能有很大的功效,若未來量產,物聯網設備的電力供應將會有什麼新變革呢?
  • 電池研究新路徑:用核廢料製成的「鑽石電池」
    而類似這種把核廢料封裝在鑽石裡的電池,也不是首次被提出,一直存在較大爭議。2016年11月27日,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一組科研人員就曾宣稱研製出一種人造鑽石,當置於放射性場中時,它能夠產生小電流,這項技術開發也是為了解決一些核廢料、清潔發電和電池壽命等問題。
  • 核廢料汙染成棘手!中國研發再作突破,美日紛紛拋來橄欖枝
    核廢料對環境汙染很大,輻射傷害很嚴重,快速處理核廢料成難題,中國對此進行技術突破核廢料一般是指在處理燃料和反應堆時無用的廢物,但其廢物具有極強的放射性核廢料處理困難,核洩漏對周圍植物輻射嚴重,就連美國也束手無策目前,世界上主要的發電方式有很多,如太陽能、風力、水力、火力等。
  • 新能源又一進展,核廢料變超環保「鑽石」電池
    未來,內置鑽石的核廢料或許能變身永久續航的新清潔能源核能作為一種新型能源,具有獨特的優勢,它不會像風能、水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那樣受到天氣、環境等多方面的限制。然而,核廢料帶來的環境汙染問題一直讓人們很擔憂。現在這一情況也許會發生變化。
  • 北美五大湖區或建核廢料庫 民眾強烈反對
    加拿大有意在與美國相鄰的五大湖區附近建造一個核廢料庫,遭到美國民眾強烈反對。加拿大環境和氣候變化部21日說,已經收到9.2萬名反對者的聯名請願。加拿大安大略發電公司先前提議,在多倫多西北200多公裡處的地下修建一處核廢料存放設施。
  • 鑽石將核廢料變成核電池
    (原標題:鑽石將核廢料變成核電池)
  • 日本科學家直言:相比中國的核廢料處理方式,我們一輩子都學不來
    科技在進步,時代在不斷的發展,人類對於能源的需求在日益的增加,不斷的對地球的不可再生資源開採,不僅是造成了環境破壞,甚至是影響了生態平衡,發展新型的清潔能源已經刻不容緩了,像是水力發電、風力發電以及光伏發電等等都是。
  • 日本傾倒123萬噸核廢水,我國攻克核廢料處理裝置,技術如何?
    伴隨著不可再生資源的日益枯竭,人類將發展的眼光投向了核能利用,我們現在每天生產生活離不開的電能過去都是靠火電廠、水力發電等方式獲得,但是一些地區由於過度開發遭到了不可磨滅的破壞,火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導致酸雨和「溫室效應」,但是核能發電的大規模應用在某種程度上解決了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