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文化講座│吳冠軍:2017熱點事件的「冷」思考

2021-01-12 澎湃新聞
北京│領讀人的這一年——東城100領讀人計劃年度總結會暨《紅樓夢》讀書會

時間:

2017年12月29日(周五)14:00-16:30

地點:

東城區龍潭東路9號角樓圖書館

嘉賓:

謝晶(「東城100」項目主理人、導師)、劉曉蕾(北京理工大學老師、專欄作家)

時值歲末,又見跨年,我們邀請你來赴一場領讀人的聚會,也是一次文化與思想之約。如果你是一位閱讀愛好者,這裡將有一場經典讀書會等著你,也是「東城100」在歲末為大家準備的思想福利——跟隨「閒話紅樓」專欄作家劉曉蕾重讀《紅樓夢》。

北京│荒蕪之後的風景——第四屆北京青年詩會

時間:

2017年12月31日(周日)14:00-20:30

地點:

海澱區五道口成府路35號華清嘉園15號樓2007室

嘉賓:

阿西(詩人)、西渡(詩人)、周瓚(作家、詩人)、陳家坪(詩人、導演)等

本次青年詩會,我們將從蘇豐雷的詩歌文本《深夜的回信》出發,討論關切的種種問題。無論「荒蕪」還是「風景」,它們始終等待我們去重新認識一次。我們需要繼續「工作」,如契訶夫的人物在戲劇中發出的籲嘆。我們都認同蘇豐雷詩歌中的斷言,「你自身就有桃花源」。儘管屬於我們的寒夜仍未結束。

北京│大國憲制:歷史中國的制度構成

時間:

2018年1月3日(周三)15:00-17:00

地點:

海澱區西三環北路19號北外國際大廈外研書店二層

主講人:

蘇力(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

中國古代憲製作為人類歷史上最持久存在的制度經驗,有其自己的邏輯和合理之處。但近年來社科領域特別是法學領域,對於中國自己的制度研究較少。本講座將從歷史中國所面臨的至關重要的核心政治問題出發,逐一闡釋「齊家」、「治國」、「平天下」等構成制度,以及軍事制度、官僚體系、經濟制度等,從而重構歷史中國的制度圖景。

上海│回望2017年:那些被歷史銘記的科學事件

時間:

2017年12月29日(周五)13:00-17:30

地點:

浦東新區世紀大道2000號上海科技館7號門行政樓

嘉賓:

王綱(中國細胞生物學會秘書長、上海生化與細胞所研究員)、李飄(新媒體人)、陳韻(媒體總監)、謝文菲 (編輯)等

此次活動邀請了國內科學傳播領域的優秀同行,通過科學事件年度盤點活動,一起回顧這一年科學領域發生的重大事件,以及從媒體角度如何看待公眾對科學事件的討論和新媒體時代下科學傳播呈現的特點和規律。

上海│中西方音樂評論比較分析

時間:

2017年12月29日(周五)14:00-16:00

地點:

徐匯區汾陽路20號上海音樂學院北樓216教室

主講人:

唐若甫(樂評人)

唐若甫,《美國音樂年鑑》樂評人,全身心投入自由撰稿,屢屢受邀週遊世界,足跡遍布歐洲與大洋洲主要音樂節、音樂廳、歌劇院和專業論壇,並在諸多媒體上記錄下所見所聞,也在境外推廣中國音樂及作曲家。本次講座,他將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美國魯賓音樂評論教學體系;音樂會評論三要素;中英美樂評價值觀異同;如何與樂評人共事;漢英樂評範文分析等。

上海│冒險的閱讀——但漢松《以讀攻讀》新書分享會

時間:

2017年12月30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黃浦區復興中路505號思南文學之家

嘉賓:

但漢松(南京大學英文系副教授)、小白(作家)、黃昱寧(翻譯家、作家)

閱讀,究竟是一樁怎樣的事?它可能是一次危險莫測的個人事件,因為你無法確知閱讀之後的你是否還和從前一樣。偉大作家要對理想讀者的頭腦攻城拔寨,打破他們統一自我的幻象,摧毀他們對世界舊的認知範式,但不負責在廢墟上重建一個新的聖殿,而是讓他們學會停留在不確定的意義中,棲居於道德判斷的灰色地帶。正值年末閱讀盤點之際,12月30日的思南讀書會活動,《以讀攻讀》作者但漢松將攜他的首部中文著作,和小白、黃昱寧兩位作家展開對話,結合他們多年來讀和寫的經驗,談一談閱讀這件冒險的小事。

上海│現代詩歌的海洋脈動——臺灣詩人、翻譯家陳黎詩歌朗讀暨新書分享會

時間:

2017年12月30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徐匯區衡山路880號衡山·和集

主講人:

陳黎(詩人、翻譯家)

陳黎著有詩集、散文集、音樂評論集等二十餘種,同時譯有《萬物靜默如謎:辛波斯卡詩選》,聶魯達的《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疑問集》,以及《精靈:普拉斯詩選》,曾獲臺灣文藝獎、時報文學獎敘事詩首獎、聯合報文學獎新詩首獎、梁實秋文學獎翻譯獎等。本次活動,他將與大家探討詩歌,並分享自己的新作。

上海│2017熱點事件的「冷」思考

時間:

2017年12月30日(周六)14:00

地點:

徐匯區淮海中路1555號上海圖書館正門四樓多功能廳

主講人:

吳冠軍(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時光飛逝,2017年即將接近尾聲。回顧這一年,許多熱點事件備受人們關注:人工智慧時代引發爭議,滬上各大網紅店此起彼伏,「雙十一」再造消費狂歡……這些事件都曾佔據在熱搜榜上,活躍在我們的茶餘飯後。但信息高速發展下,熱點也容易稍縱即逝,冷靜下來之後,我們從中能得到什麼樣的思考呢?華東師大政治學系教授吳冠軍在漢語學界被稱為「哲學界的貓王」、「人氣champion」、「中國的齊澤克」,本場講座,他將帶領聽眾進行深度思考,理性分析年度熱點事件,為2017年做一個圓滿的收尾。

上海│另類城市地圖

時間:

2017年12月30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浦東新區民生路3號筒倉7樓放映廳

嘉賓:

周進(同濟大學建築學博士)、周祺(編輯)、陳若怡(咖啡師)

2017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系列講座,本期邀請三位研究者從各自不同的專業和興趣積累出發為觀眾呈現一幅幅不同尋常的城市地圖。同濟大學出版社行走系列之《上海教堂地圖》作者周進將通過分享歷時八年的上海近代教堂研究,講述上海變遷的歷史;上海風景工作室編輯周祺將講述她多年親身走訪採集上海非物質文化的經歷和做書的故事;咖啡師陳若怡講述她探訪東京十數家頂級咖啡店尋找隱匿高人的路程以及她在上海的努力嘗試。正是許許多多這樣饒有趣味、自下而上的「另類」研究,為城市的規劃、建築、政策法規等專業領域提供了具體、豐富、寶貴的範本研究資料。

上海│田野調查的歷史與歷史中的田野調查

時間:

2017年12月31日(周日)19:00-20:30

地點:

黃浦區圓明園路185號蘭心大樓二樓洛克·外灘源蘭心MEM藝術空間

主講人:

黃劍波(華東師範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教授)

本次講座將人類學田野工作放在西方整個現代社會科學發展的歷史中來考察,提出對人文世界的關注、強調文化差異性等,是田野工作的選擇標準和取向。在這個歷史過程的回顧中,我們會探討這樣一些歷史問題,並試圖與當代處境有所關聯。田野調查從開創至今,其對象、形式經過了怎樣的變化?田野調查對於人類學的重要性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田野調查如何受到歷史的影響,又如何影響了歷史?現代人類學的田野工作規範是怎樣的,它確立的歷史又是怎樣的?黃劍波教授將為我們一一解答。

上海│靖康恥猶未雪——宋金戰爭背景下的歷史畫作

時間:

2018年1月2日(周二)19:00-20:30

地點:

靜安區烏魯木齊北路211號聚安大廈516室

主講人:

吳啟雷(上海師範大學康城實驗學校老師)

「跟著書畫學歷史」系列講座之六,談談宋金戰爭背景下的歷史畫作。古往今來,戰爭影響著一個國家的穩定,阻礙著這個國家的發展。宋金戰爭中的南宋,其藝術發展水平卻很高,這其中的故事又是怎樣的?南宋初年的繪畫,反映怎樣的歷史故實?

廣州│榕樹頭的語言藝術——粵語講古

時間:

2017年12月30日(周六)14:30-15:30

地點:

海珠區新港中路397號T.I.T創意園創意大道8號樹德生活館

主講人:

李沛聰(廣州大學客席教授、節目主持人)

講古,是粵語地區傳統的藝術形式,與北方的評書一南一北,交相輝映。本次講座,我們將從文化的角度,追逆粵語講古的源頭,從面對面現場表演到電臺小說連播看到粵語講古發展的軌跡,從燦爛星河的講古歷史身上了解講古的人文、掌故。

成都│《蜀地筆記》《成都筆記》:蔣藍攜新書歸來

時間:

2017年12月30日(周六)10:30-12:00

地點:

高新區天府一街699號鐵像寺水街散花書院

嘉賓:

蔣藍(詩人、散文家)、向以鮮(學者)、黃立新(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長)

蔣藍,詩人,散文家,思想隨筆作家,田野考察者,本次活動,他將就「文學創作」與嘉賓展開對談,並分享新書《蜀地筆記》和《成都筆記》創作背後的故事,以及他和蜀地的多種情結。

深圳│找尋靈性——《美如少年:安塵塵的視覺詩》西西弗書店詩歌分享會

時間:

2017年12月29日(周五)19:00-21:00

地點:

南山區白石路東8號歡樂海岸購物中心1樓西西弗書店

主講人:

安塵塵(詩人)

詩歌,除了用於承載宇宙觀、神系、預言的父系語彙以外,也可以是活色生香、與欲望對視的。在現代的美國,詩文從來是對生活的抗衡,或者勘探。這本詩集在設計部分作了很多超前、大膽的嘗試,這和作者本人的成長曆程很相似。視覺系是這本詩的標籤,「探索」是這場讀者見面會的主題。12月29日,相聚西西弗書店和安塵塵一起,找尋靈性,探索美如少年。

南京│隱秘的歷史——從遠方回家

時間:

2017年12月30日(周六)15:00-17:00

地點:

鼓樓區廣州路173號先鋒書店

嘉賓:

李敬澤(文學評論家)、魯敏(作家)、何平(評論家)

在李敬澤看來,歷史的面貌、歷史的秘密暗藏於無數無名個人的平凡生活之中,在具體細節和生活方式裡花開花落,悲歡榮辱。他曾想,歷史、考古是宏大敘事,與尋常百姓根本沒有關係。隨著閱歷增加,他最後徹底否定了這些看法。李敬澤從布羅代爾的著作裡看到了西方的平民歷史,尤其是老百姓的生活方式,那就是他心目中可信的歷史。在他看來記載歷代帝王將相的歷史,遠不及一部《紅樓夢》偉大。12月30日下午,李敬澤將與魯敏、何平相聚先鋒書店,告訴我們一個他們心中的歷史觀。

南京│從辛波斯卡出發——陳黎、胡桑新書分享會

時間:

2017年12月31日(周日)14:00-16:00

地點:

鼓樓區廣州路173號先鋒書店

嘉賓:

陳黎(詩人、翻譯家)、胡桑(同濟大學中文系教師)

199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辛波斯卡,是當代最為迷人的詩人之一,享有「詩界莫扎特」的美譽。她的詩別具一格,常從日常生活汲取喜悅,以簡單的語言傳遞深刻的思想,以小隱喻開啟廣大想像空間,寓嚴肅於幽默、機智。她是舉重若輕的語言大師,在全世界各地都有著廣大的粉絲。陳黎和他夫人所翻譯的辛波斯卡詩集《萬物靜默如謎》風靡漢語世界,而胡桑翻譯的《我曾這樣寂寞生活》剛一出版,便虜獲了諸多中國讀者的心。本周日下午,辛波斯卡的兩位最重要的中文翻譯者,也是漢語裡最了解辛波斯卡的兩個人——陳黎和胡桑兩位嘉賓將來到先鋒書店,帶我們進入她詩的世界。

南京│江上相逢無紙筆:2017-2018第四屆南京跨年音樂詩會

時間:

2017年12月31日(周日)19:30-2018年1月1日7:30

地點:

鼓樓區廣州路173號先鋒書店

嘉賓:

舒婷(詩人)、廖偉棠(詩人、作家)、陳黎(詩人、翻譯家)、喬治·歐康奈爾(詩人、譯者)、萊斯雅·索菲亞(詩人)、林白(作家)、阿來(作家)、歐陽江河(詩人、評論家)、野夫(詩人、作家)、王家新(詩人)、朱大可(評論家)、多多(詩人)、李敬澤(文學評論家)等

在2017年的最後一天,一群最瘋狂的讀書人,將在12個小時,720分鐘,不間斷通宵接力讀詩,從今年一直讀到明年。有多少人能堅持讀到天亮?這是我們不知道的,這是我們想知道的。這是一件瘋狂的小事,我們想喚起人們對紙質閱讀的關注,喚起更多人參與閱讀。我們希望把讀書這件小事,養成和起床刷牙、飯前洗手一樣的生活習慣。讓詩歌點亮城市的夜晚,召喚溫柔的內心。

長沙│劉備我祖:一個大V的青春危機突圍史

時間:

2017年12月30日(周六)15:00

地點:

芙蓉區韶山北路157號湖南圖書館一樓多媒體演示廳

主講人:

劉備我祖(自媒體人)

他說,我的第一學歷是大專,那又怎麼啦?他說,人生要麼活成一個故事,要麼寫好一個故事。他說,青春就是奔騰的小溪,唯有奔騰才可以像衝走泥沙一樣衝走危機。他,就是微信公眾號「劉備我祖」的作者劉黎平。在2017年的尾巴梢兒,讓我們一起在湖南圖書館,聽聽這位大V分享他的新書《花田歲月》,聊聊他的青春危機突圍史和人生逆襲史。

鄭州│單佔生、孫瑜、孫泰惠: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詩人

時間:

2017年12月31日(周日)15:00-17:00

地點:

中原區建設路秦嶺路大摩西元廣場三樓紙的時代書店

嘉賓:

孫泰惠(鄭州大學第二附屬小學學生)、單佔生(鄭州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孫瑜(作家)

詩歌,並不是詞語和技法的組合,它首先關乎靈魂,關乎寫作者的詩心。童年,正是人類詩心的萌動期,這個年齡的可貴之處正在於——「詩」和「心」能夠完美重合。鄭州大學第二附屬小學學生孫泰惠,自六歲起開始自由創作,至今已創作詩歌、散文、童話近千篇(首)。想知道小詩人是怎麼煉成的?12月31日下午,在紙的時代書店,讓我們和單佔生、孫瑜、孫泰惠一起分享其中的奧秘。

福州│林則徐閒章中的文人意氣與審美情趣

時間:

2017年12月30日(周六)9:30-11:30

地點:

鼓樓區澳門路16號林則徐紀念館

主講人:

林峰(福建省文物保護中心主任)

林則徐是集傳統文化修養於一身的典型文人,本次講座將通過解讀林則徐日常使用的多方閒章印文,從堅持道義光明、豁達面對人生挫折、文人的閒情意趣等幾個方面,淺析在傳統文化的深遠影響下,林則徐始終保有傳統文人的真性情,既有經世致用的文人意氣,也兼具廣泛的興趣愛好和高雅的審美情趣。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一周文化講座│我們為什麼要呼救——紀念汶川地震十周年
    在世界博物館日前一周,我們將通過喜劇、謠言、奇異事件、家、動物、電影、玩具這七條記憶線索,尋找人與物之間、人與人之間、人與環境之間最有生命力的集體回憶。有哪些思想和發明長遠地影響了我們現今的生活和思考方式?一部拒絕簡化的思想史應該是什麼樣子?
  • 一周文化講座│草原情高山戀:一位法學院教授的個人演唱會
    《閒著》以看似「無用」的態度立意,通過作者獨有的視角和細膩的筆觸,展示了時光流逝中對歲月、對別離生死的思考。,也是老北京文化的一個縮影。本周六,他將攜講座「義大利山城調研及路易吉·斯諾奇(Luigi Snozzi)在蒙特卡羅索(Monte Carasso)的建築實踐」來到PSA,向在場的觀眾們分享他對於義大利山城的一場實地調查。
  • 一周文化講座│故鄉如何影響一個作家的寫作
    走進筆和墨構建的奇妙世界,體味中國文化和藝術中流動的生命性。工作,租房,通勤,大選,假新聞,富二代,學區房,天才班,中學生的經典教育,三俗無比的電視真人秀……在日常中祛魅異國文化,透視移民生活的常識與平常心。
  • 一周文化講座│本土賽博朋克:從旺角黑夜到瀋陽街頭
    製作時間標本的人,如何使事件和人物生動如初?聽金宇澄、笛安與你分享文字的顏色、氣息、溫度。本次講座大家將在兩位重磅人物的解讀與對話中穿越歷史時空,觀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的航空影像,更探秘它們背後的故事。
  • 一周文化講座|聽伊莎貝爾·於佩爾讀杜拉斯
    6月9日,本次活動將會講解木匠技術之後的一套體系化的工作模式與特殊的思維方式,幫助我們更深入的思考與認識傳統建築體系,一窺傳統社會的組織形式及文化精神。本次沙龍,將圍繞上述歷史過程,討論清王朝由覺醒而自救,最終失敗的命運,並重新認識、解讀近代史上著名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 一周文化講座|一份來自中關村的筆記:他們的故事平靜而閃光
    本次講座,周乾將結合自己的研究成果為大家深入分析紫禁城古建築的營建思想與文化。2017年8月6日,是季羨林先生誕辰106周年紀念日。8月6日晚,北京青年報「青睞」系列講座,特邀古琴文化研究學者吳寒老師,為我們講述中國歷代文人與古琴的故事。
  • 一周文化講座|世界閱讀日:生活需要什麼樣的閱讀?
    我國著名的社會學家、人類學家和民族學家費孝通先生晚年對此問題有極為深刻的思考,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文化自覺」理論。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第二屆「費孝通思想研究講壇」將繼續在北京外研書店舉辦,一起共讀《全球化與文化自覺》,共同紀念先生「文化自覺」思想提出二十周年。
  • 一周文化講座|錢理群:我們今天為什麼需要魯迅
    本次講座,陳志強教授將結合專業知識為大家講解古典文化在中世紀的傳承。2017年是李大釗同志逝世90周年,李大釗同志是我國共產主義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本次講座張聽老師為我們講述尺八的歷史文化及身世離愁,現場更會有機會聽到老師的尺八演奏!
  • 一周文化講座|城市針灸:如何進行小尺度的城市空間幹預
    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李龍吟(戲劇評論家)在陳忠實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際,陝西人藝版話劇《白鹿原》將於2017年3月29日在北京保利劇院上映。應北京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中國)邀請,「德國最善辭令的音樂經紀人」(《柏林日報》)貝爾特霍德·賽裡格將來到北京舉辦講座,介紹音樂產業中最為重要的方方面面。講座結束後,他還將和中國DJ張有待一道,探討音樂產業的最新商業模型,分析音樂巡演、唱片公司、版權和贊助領域的運作模式,展望中歐兩地音樂產業的未來。
  • 2017年十大文化閱讀熱點事件
    新華網副總編輯周紅軍揭曉2017年十大文化閱讀熱點事件。新華網 郭小天攝  新華網北京12月15日電(記者 王志豔 劉佳佳)15日下午,由新華網、亞馬遜中國、書香中國·全民閱讀官網聯合發起的「2017年十大文化閱讀熱點事件」票選活動揭曉結果,在18項產生廣泛社會影響的文化閱讀事件中,經網友票選和專家評議,《朗讀者》引發讀經典文學風潮、新華書店成立80周年等十大事件入選。
  • 一周文化講座│白先勇細說《紅樓夢》:以小說還原小說
    五位作者的最新作品是豆瓣閱讀從2017年啟動的「方舟文庫」系列首批推出的五本圖書,4月14日,在活動現場,作者們也將與讀者分享這五部作品誕生背後的故事。而多重的學術修養必然會給他的書寫帶來不同於其他影評人的特質,他會天然地以法律的視角思考電影,思考電影所反映的社會萬象。4月14日,圖賓根木匠將帶著他的新書《電影的真相》一起和大家聊一聊他心目中的電影。
  • 一周文化講座│文學與電影:那些不能說又不得不說的「小事」
    本次講座,鄔文玲將結合自己的研究,為大家詳細講解出土簡帛記述的古代中國。敦煌遺書的發現更是成為世界學界研究的熱點,並形成一門至關重要的顯學——敦煌學。一百年過去了,敦煌的魔力經久不衰……本期言午講壇公教活動,將邀請法國前總統東方事務顧問、博鰲亞洲文化傳媒學院院長、敦煌弘揚文化基金會顧問、本色美術館董事羅丹(Daniel Blue),帶領大家揭開深藏於茫茫戈壁中的小城——敦煌的百年秘密。
  • 一周文化講座︱李銀河與作家陳雪談我們的情愛、身體與性
    西學東漸的趨勢仍在繼續,而由此引發的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挑戰也更加激烈。張岱年先生的《中國文化精神》,提出「綜合創造論」的解決方案,要求超越「單一中心主義」,要求中西文化的辯證綜合,以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社會主義原則為指導,「以創造精神從事綜合併在綜合的基礎上有所創造。」
  • 一周文化講座︱科學不是通向美好未來的途徑
    本次講座中將邀請該口述史項目的發起與參與人,與我們一同分享石油工人的故事。在本次講座中,他將主要關注忽必烈在蒙古人由徵服者轉變為統治者的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忽必烈對推動中國藝術、手工業、農業與商業的發展所起的作用。
  • 盤點2017年最熱門的文化閱讀事件,你怎麼看?
    編前語:站在2017歲末的門檻回望,大時代裡總會有一些事觸動過你的思緒、影響過你的生活。我們梳理了今年最熱門的18項文化閱讀事件,希望能幫助大家清晰地切中文化跳動的脈搏。同時新華網、亞馬遜中國、書香中國·全民閱讀官網聯合發起「2017十大文化閱讀事件票選活動」,以下哪些是你2017年最關注的「十個熱點」,快來投票告訴我們!(本盤點側重與閱讀有關的文化領域,以時間排序,泛文化類事件不在此列)
  • 盤點:2017年中國旅遊發展年度十大熱點事件
    中國網1月12日訊 今天,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旅遊研究中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主辦的《旅遊綠皮書:2017~2018年中國旅遊發展分析與預測》發布會在北京舉行。對中國旅遊發展年度熱點事件進行梳理和評述,是「旅遊綠皮書」過去十餘年的慣例做法。
  • 上海外國語大學一周講座、活動預告
    【MBA中國網訊】上海外國語大學一周講座預告10月29日(一)【時間】 9:00-17:30【地點】虹口校區會議中心MBA案例室【主辦】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歐洲學會【承辦】歐盟研究中心、上海歐洲學會
  • 一周文化講座|《流浪地球》CG藝術家們創造的太空世界
    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瑪麗·卡爾多教授使用「全球安全」一詞來指代應對大規模暴力事件的方式,這些方式不一定是軍事性的。在新書《全球安全文化》中,卡爾多教授提出了「全球安全文化」的概念,以解釋為何在全球層面上調整促成安全的方式、令其適應當下的挑戰,是如此困難。在這次的新書分享會上,我們有幸邀請到瑪麗·卡爾多教授以及幾位重量級嘉賓,一起分析當前國際安全形勢。
  • 盤點:2017年環保行業熱點事件
    盤點:2017年環保行業熱點事件北極星大氣網  來源:北極星環保網  作者:楊闊  2017/12/13 9:06:21  我要投稿  北極星大氣網訊:2017年是環保行業政策利好的一年本文特將今年熱點事件整理如下,如有不全,敬請諒解。
  • 一周文化講座∣日本是中國之藥?
    本期講座將闡述從崑腔到亂彈再到皮黃形成的過程,簡明敘述其發展的歷史背景與形成的諸多因素,使聽眾對京劇的誕生與發展有比較系統的了解。北京∣劉心武VS張頤武:人生,何以至此?:00-16:00地點:朝陽區酒仙橋路4號798藝術區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報告廳嘉賓:王音(藝術家)、秦思源(策展人)、鮑棟(評論家)以展覽「王音:禮物」為契機,UCCA邀請藝術家王音、展覽的聯合策展人秦思源、評論家鮑棟與觀眾們分享王音的創作經歷及其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