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文化講座│故鄉如何影響一個作家的寫作

2021-01-21 澎湃新聞
北京│人類大腦的治癒與增強

時間:

8月18日(周六)13:30-16:30

地點:

海澱區頤和園路5號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陽光廳

嘉賓:

方方(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仇子龍(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本次講座邀請到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博導方方老師,帶來主題為「學習與人類大腦的可塑性」的演講,同時邀請到國內自閉症基礎科學研究的代表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的仇子龍研究員,帶來「基因、大腦、社會」的演講。

北京│天哪!超級城市竟是這樣運轉!

時間:

8月18日(周六)14:30-16:00

地點:

西城區廊房頭條13號院1號樓PageOne書店3層

嘉賓:

宋壯壯(自媒體人)、黃金樺(建築師)、賈蓉(策展人)

紐約作為地球上最繁華的都市,成為我們了解現代大城市運轉原理的極佳樣本。這裡擁有著複雜的下水道、發電廠、供水系統、地鐵網絡、海運系統等,形成了或許是地球上最密集的基礎設施群。8月18日,「帝都繪」聯合創始人宋壯壯,及紐約註冊建築師、TAGather Goods日常經典系列品牌創辦人黃金樺,邀你一起來PageOne書店·北京坊店,從探索紐約的城市運轉出發,讓我們加深了解城市生活有趣而複雜的一面。

北京│奔放的史前生活——邢立達《御龍記:史前闖入者》新書發布會

時間:

8月18日(周六)15:00-16:30

地點:

朝陽區廣順北大街33號凱德MALL4樓西西弗書店

嘉賓:

邢立達(古生物學者、恐龍科普作家)、斯庫裡(文學評論人)

《御龍記:史前闖入者》是國內著名恐龍專家邢立達的首部科幻長篇著作。與同類題材的科幻小說相比,本書所有的想像均建立在作者紮實的專業背景上,設定嚴謹,細節均有堅實的古生物學依據。8月18日,我們請特邀主持及文學評論人斯庫裡,與邢立達一起探討狂想奔放的史前生活,帶領大家回到白堊紀時代,騎著恐龍縱橫四海。

北京│從1968年談日本攝影的轉戾——森山大道、中平卓馬與挑釁世代

時間:

8月18日(周六)15:30-18:00

地點:

順義區竺園路泰達科技園12號院56號樓光社影像中心4樓

嘉賓:

黃亞紀(亞紀畫廊臺北負責人)、王珺(光社影像中心創始人)

什麼是挑釁的時代?提到日本攝影為什麼就會提到挑釁?它為什麼重要?本次活動,我們邀請到引進多本日本攝影讀物的亞紀畫廊臺北負責人黃亞紀女士帶你深度解讀日本攝影和挑釁背後。而光社自開展以來,從荒木經惟到森山大道,為什麼是這樣的選擇?從收藏角度有怎樣的考量?光社創始人王珺先生也將與你分享。

上海│筆與墨的奇妙世界

時間:

8月17日(周五)19:00-21:00

地點:

浦東新區浦城路150號陸家嘴圖書館

嘉賓:

朱天曙(北京語言大學教授)、呂歡呼(畫家)

今天,當我們凝視一幅書法、一張水墨畫,如何在用墨的濃淡深淺中辨別童真和老辣?如何從運筆的一起一頓中觀看自然的呼吸?如何領悟作者酣暢淋漓的直抒胸臆,或者不曾點明的言外之意?走進筆和墨構建的奇妙世界,體味中國文化和藝術中流動的生命性。

上海│記憶中最結實的存在——故鄉如何影響一個作家的寫作

時間:

8月17日(周五)19:30-21:00

地點:

長寧區長寧路1139號來福士廣場店西區B1層言幾又書店

主講人:

閻連科(作家)

卡夫卡文學獎得主、著名作家閻連科先生非虛構自傳作品《田湖的孩子》,以「故鄉的少年記憶」為主線,講述了作家少年時代最重要的記憶片段。8月17日晚,《田湖的孩子》在言幾又·長寧來福士店舉行新書首發分享會,閻連科先生將在現場講述「記憶中最結實的存在」——故鄉,如何影響了他一生的寫作。

上海│從《製造漢武帝》到《海昏侯劉賀》——宮廷政治與歷史形象

時間:

8月18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黃浦區福州路465號上海書城

主講人:

辛德勇(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漢武帝劉徹,一生在內政與外交上均有建樹。但不可否認,他執政過程中存在制度嚴苛、崇尚武力、好大喜功等問題,中國古代的學者,對此多有批評。本次活動,北京大學歷史系辛德勇教授,將和大家一道,嘗試剝離司馬光強自塗抹在漢武帝身上的奇異色彩,回到西漢,近距離觀察漢武帝劉徹,深入探究漢武帝晚年複雜的心境與作用及其留下的政治遺產。

上海│當代中國的故事挖掘者

時間:

8月18日(周六)19:00-21:00

地點:

浦東新區浦城路150號陸家嘴圖書館

嘉賓:

梁鴻(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靳錦(GQ總主筆)、王天挺(故事硬核工作室作者)

他們可能是小說家,也可能是記者。小說家的故事是虛構的,記者的故事就是真的嗎?小說家的故事屬於他們自己,記者的故事屬於誰呢?一虛一實,究竟誰的故事更貼近、更能表現我們的當代生活?我們一起來看看。

上海│寺山修司想像力研究會——《寺山修司少年詩集》沙龍

時間:

8月18日(周六)19:30-21:00

地點:

靜安區威海路755號文新報業大廈1樓申活館

嘉賓:

彭永堅(策劃人、創意指導)、胡桑(同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說到幻想,寺山修司的每部作品都充分證明了他的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博古論今的知識量。從導演作品《拋掉書本上街去》、《死者田園祭》,到寫作作品《幻想圖書館》、《不思議圖書館》等,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怪誕、荒謬的寺山修司。而這次寺山修司要以一個詩人的身份,用詩歌向你訴說大海的秘密、少女的心思、貓的真實身份……寺山修司以華麗的技巧與豐富的感性描寫映入「少女」的眼眸和心底的景象,創造一個想像力的殿堂、語言的迷宮。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寺山少女世界呢?本次活動,兩位嘉賓將給我們帶來答案。

上海│當我們談論美國的時候,如何避免成為被嘲笑的對象

時間:

8月19日(周日)15:00-17:00

地點:

閔行區合川路2570號科技綠洲三期2號樓之禾空間

嘉賓:

凌嵐(專欄作家)、陳季冰(媒體人)、張明揚(專欄作家、媒體人)

在談論美國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工作,租房,通勤,大選,假新聞,富二代,學區房,天才班,中學生的經典教育,三俗無比的電視真人秀……在日常中祛魅異國文化,透視移民生活的常識與平常心。

上海│讀《水滸》,品人性——與學者鮑鵬山共話梁山英雄

時間:

8月21日(周二)9:30—11:00

地點:

徐匯區田林路195弄51號虹梅街道社區文化中心

嘉賓:

鮑鵬山(學者)、朱鴻召(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副所長)、毛傳兵(紅旗出版社副總編)

8月21日,上海書展期間,讓我們在虹梅街道社區文化中心,與思維縝密而又激情澎湃的鮑鵬山先生共同品評《水滸》,面對面感受鮑氏風格的詼諧幽默和真知灼見。

武漢│城市與建築的傳統與現代

時間:

8月18日(周六)9:30-12:00

地點:

武昌區公正路25號湖北省圖書館長江報告廳

主講人:

李保峰(華中科技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李保峰,博士生導師,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本次講座,李教授將結合自己的專業,為我們詳細介紹城市與建築的傳統與現代。

成都│一切為了更精緻美好的生活——《紅樓饗宴》西西弗書店新書分享會

時間:

8月18日(周六)15:00-16:30

地點:

金牛區交大路183號凱德廣場金牛二期四樓西西弗書店

主講人:

聞佳(美食作者)

專業食客聞佳聯手中國烹飪大師、上海廚師技師資格證考官毛水生,精選複製《紅樓夢》中的20道「紅樓」美食,變身為廚房新手也能在家做出來的「紅樓」家常菜,將「紅樓」食單端上你家餐桌。20道紅樓菜譜根據時令分為春、夏、秋、冬四個篇章,每道菜有《紅樓夢》中的出處,並講述了這道菜吃的情景、食材來源和烹飪方式。本次活動,作者將從選購、採買、食材處理、烹飪方法到端上桌的全過程,手把手教你做美食。

杭州│今天,我們怎麼給孩子講故事?——3-6歲兒童閱讀與寫作能力的培養

時間:

8月18日(周六)14:00-17:00

地點:

江幹區金沙大道523號杭州龍湖皇冠假日酒店二層

主講人:

林特特(暢銷書作家)

家長圈裡流行這樣一句話:沒有每天陪孩子看書、給孩子講故事的家長不是好家長。親子共讀的時光非常重要,除了增加親子互動,幫助孩子認知世界,啟發孩子想像力,安撫孩子情緒助眠等等作用,其實,講對故事、講好故事,還能大幅度提高孩子的閱讀、寫作能力,為今後的學習打下基礎。本次活動,百萬暢銷書作家、兒童教育專家林特特老師將和大家分享:今天,我們怎麼給孩子講故事?

杭州│《父母規》家庭教育系列講座:學《父母規》育子成功

時間:

8月19日(周日)13:00-15:00

地點:

濱江區江南大道228號星光國際廣場4幢F2鍾書閣

主講人:

印林豔(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通過學習《父母規》中國家教智慧,幫助孩子健康成長,讓孩子的未來之路更遠更廣,做一個新時代的智慧父母。8月19日,鍾書閣杭州店,來聽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印林豔老師《父母規》家庭教育系列講座。

南京│梅園經典共讀小組·第四期:貝克爾《藝術界》

時間:

8月18日(周六)15:00-17:30

地點:

玄武區梅園新村34號小紅梅·梅園書房

主講人:

盧文超(東南大學藝術學院藝術理論系副教授)

美國社會學家貝克爾的《藝術界》以社會學之眼審視藝術,將藝術看作一種集體活動,對「藝術界」這一概念進行了豐富而精微的闡發。正基於此,本書自問世以來,在藝術社會學領域,一直佔據著獨特而重要的位置。梅園經典共讀小組的第四期沙龍,便以討論這本《藝術界》為中心,來暢談社會學視角下藝術界的多彩繽紛生態,以及藝術社會學的主要研究命題與研究現狀。

鄭州│皮影戲——用光影講述故事

時間:

8月18日(周六)15:00-17:00

地點:

中原區建設路秦嶺路大摩西元廣場三樓紙的時代書店

嘉賓:

河南精靈夢皮影藝術團

皮影藝術是現代影視和動漫的起源,是一項集繪畫、雕刻、表演、口技、音樂、魔術、傳說於一體的民間藝術,民間俗稱「驢皮影」,被譽為「百戲之母」。2011年,中國皮影藝術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世界非遺!皮影是一項綜合藝術,在學習表演過程中,能鍛鍊學生動手、動嘴、動心、動腦、動眼,五官連動,通過表演,能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故事編創能力和團隊意識。本次活動,河南精靈夢皮影藝術團的老師們將和大家聊一聊皮影表演的藝術。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一周文化講座│本土賽博朋克:從旺角黑夜到瀋陽街頭
    《輕寒》打撈故鄉江南小鎮的前世記憶,凸顯文學中永恆的曖昧主題。《碗》講述母女兩代人的故事,連接生與死、今日與昨日、蒼涼的北方原野與滬上的平凡角落。當下經驗中的細節,如何激活已經淡褪的記憶?製作時間標本的人,如何使事件和人物生動如初?聽金宇澄、笛安與你分享文字的顏色、氣息、溫度。
  • 一周文化講座│吳冠軍:2017熱點事件的「冷」思考
    本次講座,他將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美國魯賓音樂評論教學體系;音樂會評論三要素;中英美樂評價值觀異同;如何與樂評人共事;漢英樂評範文分析等。田野調查如何受到歷史的影響,又如何影響了歷史?現代人類學的田野工作規範是怎樣的,它確立的歷史又是怎樣的?黃劍波教授將為我們一一解答。
  • 一周文化講座|城市針灸:如何進行小尺度的城市空間幹預
    ,不談文學不談寫作,僅以媽媽的身份,說說自己的育兒體驗,說說這書的源起,目的只有一個,希望有更多的父母像鄭楓一樣,陪伴孩子進行一場又一場的夢旅行。本場講座從畢卡索九歲、保羅克利五歲時的作品開始講起,跟大家討論孩童的視角跟現代藝術之間的關係,再從兒童的世界進入到成人的世界,看看畢卡索等大師一輩子受兒童視角的影響。
  • 一周文化講座|聽伊莎貝爾·於佩爾讀杜拉斯
    在《未來之書》中,布朗肖追蹤了羅蘭·巴特在《寫作的零度》一書中提出的寫作,布朗肖更為尖銳地指出,如果寫作的任務在於進入文學的殿堂,那麼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拒絕「寫作」。寫作,在布朗肖看來,就是最終跨過從文學到殿堂的那道坎。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說,有寫作,才有文學。寫作讓我們進入一個無需再擔心文學秘訣的世界,一個零度的世界,一個所有作者均保持沉默的世界。
  • 一周文化講座│我們為什麼要呼救——紀念汶川地震十周年
    在此基礎上,繪畫的個體性如何與本體性、具體性構成緊密的整體,並形成一個隱匿於繪畫表象之後的構建系統,也是本次講座論述的關鍵。它對今天的中國有何種正面價值,又或者有哪些負面影響?它對於作為個體的人意味著什麼?它在哪?時代在哪?我們在哪?5月11日,來聽聽一個青年思考者的解答。
  • 一周文化講座|世界閱讀日:生活需要什麼樣的閱讀?
    北京│新時期的青年寫作:什麼樣的人在寫科幻?同濟大學中文系MFA創意寫作系列講座第二講,有請王宏圖教授談談世界的邊界和想像。本次講座,朱高正老師講結合他的體會,談一談今天我們如何讀王陽明。本次講座,主要涉及如何利用規劃大腦,開發智力,增強記憶能力,分享如何熟記考試或工作所需的大量信息,哈希德葉什瓦獨特學習技巧等。
  • 一周文化講座|錢理群:我們今天為什麼需要魯迅
    本次講座,陳志強教授將結合專業知識為大家講解古典文化在中世紀的傳承。本次講座張聽老師為我們講述尺八的歷史文化及身世離愁,現場更會有機會聽到老師的尺八演奏!本期思南讀書會將邀請四位嘉賓將以「小鎮青年與隱秘鄉村」為題,從他們在自身寫作的經歷出發,來討論重塑小鎮青年形象以及對於該如何描寫我們逐漸遠離的鄉村等一系列的創作經驗。
  • 一周文化講座|一份來自中關村的筆記:他們的故事平靜而閃光
    好奇創作者如何平衡生活與寫作的關係?無論你是讀者,還是夢想成為一名作者,歡迎來書店與創作者們一起聊聊寫作的那些事兒!本次講座,周乾將結合自己的研究成果為大家深入分析紫禁城古建築的營建思想與文化。日前,著名作家寧肯推出了長篇非虛構作品《中關村筆記》,引發各界廣泛關注,作為一個被認為「桀驁不馴」的小說家,寧肯的每一次寫作都把自己逼到「懸崖」上,這一次他為中關村帶來了什麼?8月5日晚,一起到涵芬樓聽聽他的說法。
  • 一周文化講座│草原情高山戀:一位法學院教授的個人演唱會
    ,也是老北京文化的一個縮影。(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馮潔音(上海圖書館參考館員、副研究館員)、顧文豪(書評人、文化活動策劃人)納博科夫獨有的風格令人過目難忘,被稱為「少有的用天賦寫作的作家」。
  • 一周文化講座│白先勇細說《紅樓夢》:以小說還原小說
    通過這兩場講座,我們將看到一位當代華語世界最優秀的小說家,如何通過文學的視野、小說的手法,理解曹雪芹這位幾百年前中國偉大的小說家和《紅樓夢》這部文學巔峰之書。,闡釋包浩斯如何在不同文化語境傳播中被重新闡釋和轉譯。
  • 一周文化講座│文學與電影:那些不能說又不得不說的「小事」
    阿乙為何會選擇這樣一種用力到自我損害的方式寫作,甚至寫到生病?他的這部長篇和過去的作品相比,有哪些自我顛覆與突破?阿乙對自己的寫作生涯和未來的寫作方向,又有怎樣的反顧與籌劃?12月23日下午,歡迎光臨思南文學之家,滬上著名作家與批評家吳亮、木葉和黃德海三位嘉賓,將和阿乙共同聊一聊這部《早上九點叫醒我》。
  • 【專訪】馬來西亞作家黃錦樹:我早已沒有故鄉 故鄉只在我的寫作裡
    我在閱讀和寫作過程中不斷學習,一方面是為了思考馬共的存在或者華人史的問題,另一方面還是為了小說本身。不僅為了一個問題而寫小說,還要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對我這個小說藝術的開展有什麼幫助,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界面文化:但你的寫作確實有很多對於馬華文學的思考,包括對於國族、身份危機的探討。
  • 一周文化講座︱李銀河與作家陳雪談我們的情愛、身體與性
    每一種思潮實際上就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案。中國未來的變革前途,就蘊含在思潮當中。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許章潤對談政治評論家馬立誠,說說如何在思潮博弈中認識中國。網際網路是不是讓人變得淺薄是一個爭論已久但熱度不減的問題。深度、知識性、信息密度高這些和「病毒傳播」是否天生牴觸?沒有雞湯甚至沒有抒情的微信文章如何做到閱讀量十萬以上?黃章晉、輝格和大家聊聊如何在社交媒體上病毒傳播深度內容。
  • 一周文化講座|《星球大戰》如何徵服全宇宙
    作者帶著一肚子問號出發,去尋找全美國最後一個「沒有看過《星球大戰》」的人,結果一不小心橫跨了半個世紀,從已被「星戰」文化深深感染的當代地球,穿越回「星戰」宇宙的奇點——小鎮男孩喬治·盧卡斯的臥室!一切的一切,都記載在這本《星球大戰如何徵服全宇宙》中。
  • 一周文化講座|《流浪地球》CG藝術家們創造的太空世界
    )、張小北(導演、影評人)、張苗(北京文化電影事業部總經理)、關雅荻(電影製片人)、朱進(北京天文館館長)這一次,三聲邀請到了著名科幻作家郝景芳、騰訊影業副總裁陳洪偉、未來事務管理局姬少亭、科幻冒險片《拓星者》導演張小北、北京文化電影事業部總經理張苗、電影製片人關雅荻、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等為中國科幻文化發展努力著的業內精英,共同探討中國科幻文化的現在與未來。
  • 【專訪】馬華作家張貴興:故鄉過於迅速地成長,土地沒有靈魂,人也...
    借新書出版之機,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連線採訪了張貴興,從二十年前創作《猴杯》聊到晚近的《野豬渡河》。他在採訪中講述了自己是如何從婆羅洲的「蠻荒」中走出,在前輩作家的激勵下走向臺灣文壇,卻並沒有一刻將家鄉置於腦後。
  • 一周文化講座:封面到底聽誰的|大衛·克裡斯蒂安|封面|君特...
    這本書約請錢理群、翟永明、西川、孫鬱、格非、王家新、婁燁、王璜生、丁乙、丘挺、趙川、徐堅等29位作家、詩人、藝術家和研究者,撰文講述他們曾經錯過或差點錯過,但對自己的思考與創作產生重要影響的文本。這次活動,我們約請本書作者中的吳曉東、毛尖、賀桂梅、姜濤,談他們近日關注的話題,他們的閱讀、寫作與歷史,與自身思想情感和美學趣味塑造的關聯等,與大家交流分享。
  • 一周文化講座︱逃離北上廣:一線的欲望和二線的願望
    「勞森伯格在中國」展覽期間,本講座試圖探討黑山學院對美國文化的影響,以及實驗性教育與藝術、生活的關聯,邀請藝術家劉卜華、邱志傑等人展開對話,深度分析黑山學院所代表的「自由態度」、「實驗精神」和「生活藝術」。其中,劉卜華以《黑山學院的24年》為畢業論文從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系畢業。
  • 一周文化講座∣日本是中國之藥?
    本次沙龍我們邀請到作者藍詩玲女士和譯者劉悅斌,分享作者寫作緣起和書中的諸多有趣細節,一起探討歷史的複雜性。堪布告訴我們的不僅僅是關於如何面對死亡,更重要的是如何對待生命。想要更好地活的人,我們應該去讀讀這本書。於是,當我們在西藏旅遊的時候,看到的不僅僅是雪山、聖湖、草原、寺廟、青稞酒和藏甜茶,還有生死與輪迴。
  • 一周文化講座∣是我們拯救鄉村,還是鄉村拯救我們?
    歷經千年風霜的文化遺產,幾世紀以來不斷豐富的藏品,令這座位於塞納河左岸、巴黎第六區的博物館散發著獨特的魅力。本次講座,邀請到該館館長講述這座與巴黎一樣古老的博物館的故事。,談談那些關於心靈的電影,用生命影響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