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文化講座|城市針灸:如何進行小尺度的城市空間幹預

2020-11-21 澎湃新聞
北京│陳忠實巨著《白鹿原》話劇分享會

時間:

3月24日(周五)19:00-20:30

地點:

西城區德勝門外大街129號孔子學院總部1層字裡行間書店

嘉賓:

孟冰(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李龍吟(戲劇評論家)

在陳忠實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際,陝西人藝版話劇《白鹿原》將於2017年3月29日在北京保利劇院上映。3月24日《白鹿原》話劇分享會,將邀請《白鹿原》編劇、國家著名劇作家孟冰與京城著名戲劇評論家李龍吟對談從文學作品到戲劇作品,如何架起一座橋梁,話劇《白鹿原》的創作歷程。一腔慷慨、一腔蒼涼、一腔訴說、一腔期盼,讓我們更深入《白鹿原》的世界,以忠實紀念忠實。

北京│什麼是「道法自然」?老子哲學的真諦

時間:

3月25日(周六)9:30-11:30

地點:

西城區文津街7號國家圖書館古籍館臨瓊樓二層

主講人:

王中江(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王中江是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華孔子學會會長,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哲學特別是先秦哲學出土文獻和近代哲學,著作有《出土簡帛文本與古代思想世界》、《儒家的精神之道和社會角色》、《道家學說的觀念史研究》等。本次講座,王教授將結合他的專業知識,為讀者解讀老子哲學的真諦。

北京│音樂產業

時間:

3月25日(周六)13:30-15:30

地點:

朝陽區酒仙橋路2號798藝術區創意廣場

嘉賓:

貝爾特霍德·賽裡格(音樂經紀人、作者)、張有待(DJ)

通常只有在俱樂部、小型現場和獨具特色、商業味不濃的音樂節上才能聽到真正富有吸引力的音樂;只有那些有所追求的小廠牌,才願意出品一些有意思的音樂作品。應北京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中國)邀請,「德國最善辭令的音樂經紀人」(《柏林日報》)貝爾特霍德·賽裡格將來到北京舉辦講座,介紹音樂產業中最為重要的方方面面。講座結束後,他還將和中國DJ張有待一道,探討音樂產業的最新商業模型,分析音樂巡演、唱片公司、版權和贊助領域的運作模式,展望中歐兩地音樂產業的未來。

北京│《處男葛不壘》發布會

時間:

3月25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東城區王府井大街36號涵芬樓書店

嘉賓:

徐皓峰(導演、作家)、史航(編劇)、楊慶祥(詩人)、蔣方舟(作家)

收在《處男葛不壘》中的小說,都屬於作者的少作,創作期「涵蓋了青春的初始與結束」。作為美院附中及電影學院導演系學生,青年徐皓峰汲汲於藝術之真諦,這些作品裡可以瞥見一抹西方現代文學藝術的魅影,1990年代原鄉北京的風貌人情,青春雀躍馳騁的疆域。所有的單純、稚氣、幻想和想像無不打著童貞的烙印並且不復重現。本次新書發布會,還邀請到史航、楊慶祥、蔣方舟,他們將會在現場與作者深切對談,展現一個更真實的徐皓峰。

北京│「例外狀態」的譜系

時間:

3月25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朝陽區酒仙橋路4號798藝術區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甬道

嘉賓:

張旭(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徐戩(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編輯)、傅正(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在讀博士)

在政治哲學的思辨傳統中,「例外狀態」(state of exception)指涉一種在法律秩序的形成或施行過程中所衍生的「慣例」:在此,通過現有法律與規範在某種程度或方面的懸置,「具體的例外」或被認為在法律框架的內部獲得授權,或被認為立足於一種「法律」與「政治現實」之間的真空區域。在當今全球政治的視野下,「例外狀態」或已顯現出某種「常態化」的傾向,應如何去理解這一趨勢?本次活動張旭、徐戩、傅正將會圍繞「例外狀態」這一政治哲學概念在卡爾·施密特、瓦爾特·本雅明及吉奧喬·阿甘本論著中的流變,結合當代世界正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深入探討「例外狀態」如何反映在現實的日常生活中。

北京│冰島薩迦與現代文學芻議

時間:

3月25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東城區朝內大街166號人民文學出版社後樓三層會議室

主講人:

埃納爾·茂爾·古德蒙德松(詩人、作家)

冰島雖是一座遠離歐陸的孤島,卻有著悠久而綿延的文學傳統。興盛於十三、十四世紀的冰島薩迦就以其簡潔、客觀的敘事風格,對世界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最富盛名的便是講述冰島人故事的冰島人薩迦。如今,人們將薩迦歸入古代文學的範疇,而當代的冰島作家們仍然從薩迦中學習、汲取著文學創作的方法與靈感,因為文學恰恰誕生於過去與現在、此處與遠方的對話之中,傳統與創新也總是相依而存。薩迦是一段段故事,講述故事的敘事藝術則是一種寄寓於人類自身的天性。在現實與虛構、過去與現在的對話之中,埃納爾·茂爾·古德蒙德松將探尋冰島薩迦的永恆價值,回應艾略特、博爾赫斯以及冰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哈爾多爾·拉克斯內斯的文學討論,闡釋他所理解的現代文學要義。

北京│醉花陰裡覓春光——老樹畫畫四季系列《春 醉花陰》新書首發

時間:

3月25日(周六)14:30-17:00

地點:

朝陽區朝陽公園路6號藍色港灣國際商區1號樓1層西西弗書店

主講人:

劉樹勇(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教授)

從2013年到現在,微博上的「老樹畫畫」火了,他用古體畫與打油詩搭配調侃現代生活的畫畫風格迅速走紅網絡。人們不僅對他簡單生動、古風中帶有一些時尚感的小畫著迷,更是嚮往詩中描述的灑脫心態。如今恰逢花開,我們和老樹一起聊聊詩畫新作。

北京│聽人藝院長任鳴說「戲劇的力量」

時間:

3月25日(周六)14:30-16:30

地點:

朝陽區白家莊東裡23號A棟北京青年報大廈

主講人:

任鳴(北京人藝院長)

他身高一米九,雙5分入中戲,5年專業「學霸」。畢業時,人藝、青藝、中戲皆向他拋出橄欖枝。因母親與北京人藝的淵源,而將此視作不二選擇。30年人藝人,其中20年副院長,至今導戲80齣。3年前,這位于是之眼中的「娃娃導演」、「人藝的未來」扛起了這座殿堂級劇院的重任。今年是北京人藝建院65周年,本周六下午兩點半北京人藝院長任鳴,將做客北京青年報「青睞」講座與您聊聊多年來的創作經歷、人藝臺前幕後的故事,以及65歲人藝的風格傳承。

北京│重溫記憶裡的北京與流年——著名作家肖復興《我們的老院》新書發布會

時間:

3月25日(周六)19:00-21:00

地點:

海澱區海澱圖書城西大街35號3幢一層言幾又書店

嘉賓:

肖復興(作家)、趙珩(北京市文物局專家)、解璽璋(學者)

四合院,老北京普通百姓生活的場所,也是這座古城歷史文化發展演化重要的一方舞臺。這裡銘刻了歷史的變遷,這裡有專屬於一個社會群體的故事與傳奇。它就像是一座民俗風情濃鬱的博物館,烙下了各種平凡人的平凡印記。如今,老院逐漸消失。而新書《我們的老院》,正是肖復興先生以一位知識分子的擔當,對伴隨幾代人一起生活成長的老院進行的一次有力度、有溫度的歷史書寫,它為人們留下了一段僅屬於這座城市的心曲。3月25日晚上,我們一起聽一聽老北京人心裡的大院兒。

北京│建築文化中的三角形

時間:

3月26日(周日)9:30-11:30

地點:

海澱區中關村南大街33號國家圖書館總館北區學津堂

主講人:

方擁(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在建築結構中,三角形有其簡潔高效的穩定性,古今中外皆然。不同的是,西方建築常常呈現尖銳、剛勁的外觀,中國建築往往呈現柔和、敦厚的形象。對於建築中的三角形,中西文化有著截然不同的態度。在中國傳統的主流觀念中,三角及尖銳等形態是負面的,民間稱之為帶兇氣的三角煞。在傳統西方建築中,三角形山花被作為標誌性的建築形象。由此,斜向的樓梯,在中國和歐洲也有著不同的命運。本次講座有幸請到方擁教授,旨在向公眾展現中國傳統建築之偉大成就、匠心意蘊和社會文化價值,以期為建築遺產的保護傳承貢獻一點力量。

北京│從《女人相應》看佛陀的女性思想

時間:

3月26日(周日)9:30-11:30

地點:

西城區文津街7號國家圖書館古籍館臨瓊樓二層

主講人:

程恭讓(上海大學文學院教授)

程恭讓曾任首都師範大學政法學院教授、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教授;兼任臺灣佛光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佛光學報》編委、《人間佛教》藝文編委;主要致力於人間佛教研究、明清近現代中國佛教思想研究、梵語佛典研究、中國佛教思想詮釋史研究、中華民間宗教研究等;專著有《歐陽竟無佛學思想研究》、《華梵之間》、《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等。本次講座,程教授將從《女人相應》為讀者解讀佛陀的女性思想。

北京│破解弗蘭肯斯坦之咒:從「沒得選的原生家庭之傷」到「自由之路」

時間:

3月26日(周日)14:00-17:00

地點:

海澱區王莊路1號清華同方科技大廈D座1層三聯韜奮書店

嘉賓:

徐凱文(北京大學副教授)、喬淼(北京大學學生心理諮詢中心兼職諮詢師)

大多數的人,一出生就接受了原生家庭的模式,在成長的過程中,被動地應承著上一代做父母的方式,無論愛與不愛、幸福還是創傷,都在文化和經歷中成為一種默許。童年沒有力量的我,不想重蹈家庭的輪迴,該如何在一片廢墟上重建一座新的大廈!就像弗蘭肯斯坦對自己的創造者發出的怒吼:我並沒有要求過自己的出生,卻為何從生下來起就帶著無法掙脫的詛咒?有人選擇剔骨還肉、以死抗爭,有人選擇認同父母,安然地做個「怪胎」。除此之外,我們是否還有第三種選擇?3月26日,我們相約北京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副主任徐凱文博士和《我的父親是LOSER》作者喬淼,一起共談:破解弗蘭肯斯坦之咒——從「沒得選的原生家庭之傷」到「自由之路」。

北京│詩酒趁年華——這是一首簡單的小情詩

時間:

3月26日(周日)14:30-16:30

地點:

朝陽區西壩河七聖中街12號愛琴海購物中心3層單向空間

嘉賓:

周魚(作者)、裡則林(作者)、陳諶(作者)、姬霄(作者)

今年一個開年就被一檔詩歌節目喚醒的「詩歌熱」裡,我們更多看到的是人們對詩歌的需求。短短數語,能精闢又極致地道盡心事百種與人事紛紛。大多數的詩是溫柔的、動情的,但在周魚的詩裡,詩歌不再是文人自閉冥思的縹緲志趣,詩意也沒有百轉千回的曖昧拂弄。他的詩,表達得非常堅定,哪怕是愛,也很少矯情。從這個角度來說,周魚的詩很近,近如貼耳長嘆。3月26日下午,一群活躍在當今文化圈的年輕人聚集在一起,聊聊我們當今生活對於詩歌的需要。

北京│化作春泥更護花——文昕《生死十二年》讀書沙龍

時間:

3月26日(周日)14:30-17:00

地點:

昌平區南環路10號悅薈萬科商城西側六層雨楓書館

嘉賓:

榮挺進(圖書策劃人)、岑紅(圖書編輯)、麥克(靚點視覺攝影網站長)

文昕,詩人、作家、攝影師,顧城好友之一。2004年,她罹患乳腺癌,後轉移至各大臟器。2016年12月31日,她安詳地離開了……《生死十二年》講述作者發現與治療癌症、克服恐懼,最終被癌症帶走的全過程,其中有對生命意義的思考、對癌症與生活關係的審視、對醫患關係和社會道德法制的追問,面對癌症的心態與感悟。本次活動,邀請本書的策劃、編輯,也是文昕的好友,一起聊聊文昕和她那個時代的故事,探討如何看待疾病、如何看待醫患關係,以及生活的意義與生命的價值。

北京│劉心武讀者交流會暨《劉心武文粹》籤售會

時間:

3月26日(周日)15:00-17:00

地點:

西城區金城坊街2號金融街購物中心B1層劉心武書屋

主講人:

劉心武(學者、作家)

2016年出版的26卷本《劉心武文粹》,是劉心武先生從歷年來的作品中精選出來的佳作。雖然早前曾出版過文集、文存,但這次出版《文粹》,並不是簡單從出版過的文集裡截取照搬。在卷次的編目整合上,劉心武先生頗費了一番心思,希望讀者所見皆為精華。本周六讀者交流會上,劉心武老師將談《劉心武文集》、《劉心武文存》、《劉心武文萃》,與讀者分享交流經典著作背後的故事。

北京│《烈火中的考驗:亞伯拉罕·林肯與美國奴隸制》新書發布會

時間:

3月26日(周日)16:00-17:30

地點:

東城區王府井大街36號涵芬樓書店二層

嘉賓:

方納(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王希(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特聘教授)

《烈火中的考驗》帶給了我們一個熟悉又陌生的林肯,他不是傳統敘事中的那個天生的「偉大解放者」,也不是反傳統敘事中的那個「不情願的同盟者」,而是一個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從一種溫和反奴主義立場不斷走向堅定廢奴主義立場的林肯。3月26日,方納、王希將攜新書《烈火中的考驗:亞伯拉罕·林肯與美國奴隸制》來到現場,為大家展現一個更為真實的林肯。

北京│《孩子,這才是音樂》新書發布讀者見面會

時間:

3月28日(周二)14:30-16:30

地點:

朝陽區建國路77號華貿中心19號會所三層

主講人:

雷蕾(琵琶演奏家、作家)

《孩子,這才是音樂》從演奏家兒時與音樂之間的不解之緣落筆,展開了一段真實而精彩的成長故事,為廣大熱愛音樂的讀者朋友們開啟了一個純然美妙的音樂藝術世界。本次分享會,作者將從獨特的視角剖析音樂學習的本質,以及音樂與心靈成長的關係,從自己三十餘載的音樂學習、演奏教學、藝術創作與傳播的成長經歷中與讀者朋友們分享學習音樂的方法、經驗與樂趣,以及如何在生活中找尋到屬於自己的音樂生命之路,成就生命的藝術之美。

北京│誰能保持童心不泯,誰就會擁有精彩的人生:黑柳徹子《奇想國的小豆豆》中文版首發式

時間:

3月29日(周三)14:00-16:00

地點:

朝陽區建國門外大街甲6號SK大廈1號樓3層北京日本文化中心多功能廳

嘉賓:

孫雲曉(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猿渡靜子(新經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黑柳徹子《窗邊的小豆豆》帶給全世界幾千萬讀者無數的笑聲和感動,為現代教育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為二十世紀最有影響的作品之一。今年是《窗邊的小豆豆》在中國出版的第十五個年頭,它的姊妹篇《奇想國的小豆豆》也與中國讀者見面了。《奇想國的小豆豆》與《窗邊的小豆豆》相對應,渾然成為一個整體。前者是成年,後者是童年,兩者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清晰可見。黑柳徹子《奇想國的小豆豆》中文版隆重上市之際,新經典文化邀請著名教育家孫雲曉老師、文學博士猿渡靜子老師,與大家一起聊聊小豆豆在人生的「奇想國」中的故事。

上海│影像如何介入生活

時間:

3月24日(周五)19:30-21:00

地點:

黃浦區虎丘路20號上海外灘美術館

主講人:

江曉原(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影像的泛濫,使普通人的身份從單純的觀看者變成了觀看者、記錄者和被觀看者。《疑犯追蹤》、《黑鏡》等科幻影視作品向人們展示了當記錄影像的「老大哥」無所不在、記憶影像可以被隨時回放檢索、視覺精度和角度遠遠超過肉眼能達到的標準時,我們的新聞、法律、人際關係等等將會隨之發生怎樣的變化。又或許影像對生活的侵入已經發生了,你是否察覺到了呢?關於影像如何介入生活,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江曉原的看法。

上海│張曉風《孤意與深情》新書發布會暨創作分享會

時間:

3月25日(周六)10:30-12:30

地點:

虹口區公平路18號8棟嘉昱大廈一層建投書局

主講人:

張曉風(作家)

張曉風是中國臺灣著名散文家,她的散文具備獨特的「集納」型筆路與構架,以及詞美句美、充滿愛意、節奏感強等特色。《孤意與深情》收錄了張曉風較具有代表性的散文,如《地毯的那一端》、《母親的羽衣》、《只因為年輕啊》、《你不能要求簡單的答案》、《愁鄉石》等。3月25日上午,張曉風將帶著她的新書,來現場為大家分享她對鄉愁、對人生、對愛情等的思考。

上海│在理智與情感之外——魯敏新作《荷爾蒙夜談》分享會

時間:

3月25日(周六)14:00

地點:

黃浦區復興中路505號思南文學之家

嘉賓:

郜元寶(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魯敏(作家)、黃德海(評論家)

作為「70後」一代的領軍作家,魯敏的寫作既講究傳統敘事,又蘊含思辨主題,極富試驗精神與現代性,被評論界認為「具有純正鮮明的藝術信念和訓練有素的藝術才能」、「站在中國小說藝術的前沿」。對於現代都市男女情感世界的長期觀察與特殊敏感,是魯敏在處理同類文學素材時的可貴之處。此次,魯敏更以一種「野蠻」的文學姿態,將筆觸直指男女之間滋生情感的肉體本源,對於「肉體本能」在影響男女情感生命中的重要作用,進行了一次完整的思索與梳理。

上海│「譯海談詩」——俄羅斯詩歌掠影

時間:

3月25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楊浦區平涼路1490弄1號圖書館1樓YUE空間

主講人:

鄭體武(上海外國語大學文學研究院院長)

歐洲詩歌氣象萬千,誕生了許多傑出詩人,產生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光輝和不絕如縷的餘音,多數名詩譯文更是經過翻譯家、詩人反覆推敲,力求真切傳神。「歐洲之窗」系列活動首期邀請從事俄羅斯文學教學、研究與翻譯的鄭體武教授帶領讀者一起探索俄羅斯詩歌藝術的魅力。

上海│衍元:中國傳統文化——風水入門講座

時間:

3月25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靜安區共和新路2449號泛歐現代大廈1008室

主講人:

徐理瑒(道教全真龍門派道士)

易經,是我國古代藝術的瑰寶,是一個龐大的分支,由此而演繹出的易學、中醫、風水學,傳承了數年之久。風水學已被證明不是迷信,而是我國先民智慧的結晶,《建築風水學》已經被納入了大學的課程,風水學正在慢慢地融入高度文明的現代社會。本周講座由衍元邀請講師徐理瑒帶領大家走進「風水學」。

上海│文字做的風景——宋代文學的地方書寫

時間:

3月25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楊浦區國權路579號復旦經世書局

主講人:

李貴(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中唐至北宋的典範選擇與詩歌因革》打破以朝代劃分歷史的通行做法,將中唐到北宋看成一個具有內在一致性和連貫性的歷史階段,研究中唐到北宋的社會轉型與詩歌變遷,提出「典範選擇與詩歌因革」關係的理論框架,回應流行的「唐宋變革論」、「印刷文化與文學演變」、「空間轉向」。檔案、文學(包括歷史書寫)、繪畫、影視等文本對「地方」的建構、形塑起著關鍵作用,本次分享會在此書基礎上,進一步探究宋代文學如何建構地方特徵、作家如何通過地方理解世界和自我,以及景觀的意識形態性,從而深化對宋代文學史和空間文藝學的認識。

上海│《時間的形狀:相對論史話》新書發布會

時間:

3月25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黃浦區福州路465號世紀出版大廈

主講人:

汪潔(科普作家)

一直以來,你一定會有這樣的疑問:永恆流淌的時間,是真的摸不著看不見,還是有形狀和終點?我們所處的空間,是三維四維還是五維?我們能不能踏上時光機,任意穿越時空回到過去和未來?這些,都將在《時間的形狀:相對論史話》中找到答案。3月25日,讓我們一起跟隨作者,可以進入愛因斯坦的夢境,坐在牛頓老師的課堂,來到星光實驗的現場……近距離接觸科學的真相。你將輕鬆了解一個你以為深奧得無法捉摸的理論,你將進入一個你以為奇妙得永遠理解不了的世界。

上海│「海上譯薈」——解密丹·布朗

時間:

3月25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虹口區溧陽路735號4301室

主講人:

朱振武(中國外國文學研究會副秘書長)

丹·布朗堪稱美國最著名暢銷書作家之一,他的小說《達·文西密碼》自問世以來,一直高居《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榜首。丹·布朗小說中,高科技知識文化與古代神秘知識文化總是發生著融合與衝突,這既是「丹·布朗旋風」顯示的一道靚麗風景,也是當代人類真實生存狀態的鏡像。小說主人公生活在高科技知識文化的包裹裡,具備高科技文化知識和研究創造的才能,他們是高科技知識的從業者,高科技知識的享用者,也思考著高科技知識文化給人類生存造成的新的社會問題和未來。本次沙龍的嘉賓朱振武教授正是《達·文西密碼》的譯者,也是丹·布朗小說的御用翻譯家,他將帶領大家一起走進丹·布朗的神秘世界。

上海│黃永松對話呂敬人:從耕讀傳家談起

時間:

3月25日(周六)14:30-17:00

地點:

閔行區合川路2570號科技綠洲三期2號樓之禾書店

嘉賓:

黃永松(出版人)、呂敬人(書籍設計師)

有織聲、有書聲、有孩兒聲,才是人家。「耕讀傳家「這個曾經延續千年的治家傳統,倡導耕田可以事稼穡,豐五穀,養家餬口,安身立命;讀書可以知詩書,達禮義,修身養性,以立高德。如今再被提起則是以最簡明的道理讓人重識讀書的重要性。此次,《漢聲》雜誌創辦人之一、臺灣著名出版人黃永松老師將從「書是何物」這個最本真的問題出發,追溯兒時的啟蒙讀物——民國小學課本。一個個耳熟能詳的故事,關乎讀書、教育、品德的樹立,讓我們從嘈雜的現代生活中找回認真讀書的理由。

上海│窮人的智慧:中國民間建築掃描

時間:

3月25日(周六)19:30-21:00

地點:

黃浦區虎丘路20號上海外灘美術館

主講人:

李翔寧(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副院長)

在「宋冬:不知天命」的展覽中,《宋冬館》這個裝置作品再現了「窮人」以其智慧與生命力爭取生存空間而構築的民間建築。中國的「另類建築」是怎樣「生長」出來的?中國當代建築有怎樣的紛繁圖景,建築背後又有怎樣的社會實情?1990年代以來,中國建築師另闢蹊徑,一方面拒絕被設計大院的潮流同質化,另一方面對現實保持著一種理智的介入。本次講座,講者一方面將介紹中國建築在1990年代初的先鋒性與實驗性,另一方面又指出早期實驗性建築的空想與不適應,以及如何在後來與國情契合。

上海│中國知識分子的家國天下情懷

時間:

3月26日(周日)15:00-17:00

地點:

靜安區威海路870號靜安書友匯

嘉賓:

許紀霖(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瞿駿(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唐小兵(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在傳統中國,以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核心,形成了古代中國人的自我認同和群體認同。晚清以後,古代中國的認同受到了嚴峻的挑戰,中國人不得不重新理解個人、國家與世界的關係,逐漸形成了現代的個人認同和民族國家認同。梳理從晚清到五四的認同問題,離不開康有為、譚嗣同、嚴復、梁啓超、胡適、陳獨秀等知識分子的相關著述。3月26日下午,著名歷史學者許紀霖教授將結合文獻資料、歷史事實,深談何謂知識分子,何謂家國天下,何謂中國知識分子的家國天下情懷。

上海│不工作,你不知道自己是工作狂

時間:

3月27日(周一)19:30-21:00

地點:

黃浦區復興中路597號上海文化廣場

主講人:

馬薇薇(米果文化創始人)

如果你只是一個平凡的普通人,沒有關係,生活中的你一定想要好好說話。那麼,你更得向她學習如何將話說得妥帖得體。如何巧妙地在談判桌上「掀桌」,來和對方談條件;如何通過表達肯定;如何巧妙地拒絕別人借錢而不會讓對方生氣;如何正確地發脾氣又不會傷到對方的面子。溫柔犀利,幽默有趣,總有一款適合你。「我天生善辯,我寡言悲觀。」她是一個複雜而深刻的馬薇薇,一個對說話既有天賦又有熱情的馬薇薇。來思想湃,聽她和你聊聊如何將「好好說話」變成一項狂熱的事業。

上海│與生俱來談往生

時間:

3月29日(周三)18:30-20:30

地點:

楊浦區邯鄲路220號復旦大學第三教學樓3108教室

主講人:

成文武(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綜合治療科主任)

人生從來都波瀾曼妙,卻也意味著枝節橫生。你是否也曾思慮過,若罹患絕症將不久於世,最需要的會是什麼?是先進的設備、絕頂的醫術、家人的陪護、朋友的問候……絕症病人需要什麼?心靈、靈性的呵護。這也許是最不應該卻最被忽視的答案。而腫瘤末期病人,常常是將往生之人,對其的心靈關懷卻是現世的。往生書信遠,來世未可知。趁年華尚好,讓我們與生俱來談往生。

廣州│王后的武裝——商代婦好時期軍事與武器系統導賞與體驗

時間:

3月25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天河區珠江東路2號廣東省博物館

主講人:

李巍(廣東省博物館志願者)

李巍是廣東省博物館志願者,曾參與《薈雅南州-明代廣東文人的藝術與生活》展覽的教育活動,策劃並為《文物動物園-兒童專題展》、《玉鳴鏘鏘-商代王后婦好玉器特展》提供燈光照明等技術支持。本次講座,李巍將結合他的工作經驗幫助大家完成商代婦好時期軍事與武器系統導賞。

廣州│婦好玉器的特點與婦好形象的探索

時間:

3月26日(周日)10:00-12:00

地點:

天河區珠江東路2號廣東省博物館

主講人:

朱乃誠(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婦好」是中國古代第一位玉器收藏大家,是商代晚期武丁時期的一代王后。她生前叱吒風雲,傳奇一生,死後帶走了商王室的一大批寶藏,其中有750多件精美的玉器。這批玉器目前正在廣東省博物館展出。婦好玉器匯集了商王武丁一代所見玉器的精華,既包括了從距今8000年前後至距今3300年前後這段近5000年間各個歷史時期、各地製作的玉器精華,又薈萃了武丁時期(距今3200年前後)所創造出的表現時代風格特徵的玉器精品與用玉特色,還隱藏著關於「婦好」本人形象的一個秘密。本講座擬通過分析婦好玉器的特點以及與「婦好」有關的各種信息,力圖揭開掩埋塵封了3100多年的這位商代王后形象特徵的迷霧。

廣州│和女兒的日常:萌心暖爸漫畫趴

時間:

3月26日(周日)19:00-21:00

地點:

天河區天河路232號萬菱匯2樓西西弗書店

主講人:

陳緣風(動畫導演、繪本畫家)

《和女兒的日常》是著名動漫形象張小盒的主筆陳緣風創作的一部溫情漫畫故事集,用圖片與照片共同講述了陳緣風與自己女兒之間眾多或幽默、或溫情的生活故事。本周日,陳緣風就帶著這本漫畫來到西西弗書店,與大家一起分享他和女兒的日常。

深圳│重建城市,重建公共性——城市針灸

時間:

3月25日(周六)14:30-17:00

地點:

南山區華僑城深南大道9013號何香凝美術館

主講人:

朱濤(香港大學中國建築與城市研究中心主任)

本講座首先回顧1960年代西方對現代主義城市規劃展開強力批判的兩部經典著作:簡·雅各布斯的《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與阿多·羅西的《城市建築》,試圖說明,西方規劃和建築界在1960-1980年代對現代主義城市規划進行的系統批判,轉而追求以人文、社區和過程為本的城市發展思想和方法,這些經驗仍對當代中國有巨大借鑑意義。講座進而弘揚一種稱為「城市針灸」的空間實踐模式。現代主義規劃師喜好宏偉的城市願景,熱衷於對城市大拆大建,如同外科醫生對人體做大卸八塊的手術。相形之下,本講座介紹一批在世界各地長年進行「城市針灸」的規劃師、建築師和政治家。他們偏愛對城市進行小尺度,有精準定位,可在短期見效,並能起催化作用,引發城市連鎖反應的空間幹預。類似中醫針灸,通過點穴可打通人體經脈,「城市針灸」意在為城市療傷,通過疏通城市中的各種「阻塞」,催發出積極的空間和社會轉變。

深圳│和女兒的日常:萌心暖爸漫畫趴

時間:

3月25日(周六)15:00-17:00

地點:

羅湖區人民南路2028號金光華廣場2樓西西弗書店

主講人:

陳緣風(動畫導演、繪本畫家)

陳緣風見面會深圳站,一起分享陳緣風和女兒的故事。

深圳│一場又一場的夢旅行

時間:

3月25日(周六)20:00-21:30

地點:

福田區濱河大道2001號T-Park深港影視創意園710迷影薈

主講人:

鄭楓(自由撰稿人)

本次活動,不談文學不談寫作,僅以媽媽的身份,說說自己的育兒體驗,說說這書的源起,目的只有一個,希望有更多的父母像鄭楓一樣,陪伴孩子進行一場又一場的夢旅行。

深圳│悅然有聲 破繭而出:張悅然《繭》新書籤售會

時間:

3月26日(周日)13:00-14:30

地點:

福田區福中一路2014號深圳中心書城北大臺階

主講人:

張悅然(青年作家)

《繭》是一部以「80後」一代人的視角直面祖輩、父輩恩怨糾葛的轉折之作,通過一樁駭人罪案層層抽絲剝繭的漫長過程,將幾代中國人的現實際遇與心靈困境展開在讀者面前。3月26日,張悅然將攜新作《繭》來到深圳,在深圳中心書城舉辦籤售會。

深圳│當大師們年少的時候:兒童藝術和成人視覺想像

時間:

3月26日(周日)15:00-17:00

地點:

羅湖區南極路6號雛聲初引藝術服務中心

主講人:

徐鋼(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教授)

徐鋼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本那-香檳校區現代藝術史、電影學、比較文學教授,東亞語言文明系系主任,博士生導師,四川美院特聘教授。本場講座從畢卡索九歲、保羅克利五歲時的作品開始講起,跟大家討論孩童的視角跟現代藝術之間的關係,再從兒童的世界進入到成人的世界,看看畢卡索等大師一輩子受兒童視角的影響。

深圳│中國古代文物的時尚和設計

時間:

3月27日(周一)14:00-16:30

地點:

寶安區梅龍大道與東環二路交叉口龍華文化藝術中心1樓報告廳

主講人:

閻焰(深圳望野博物館館長)

中國古代的「文物」怎麼會有設計呢?中國古代的「文物」怎麼會有時尚呢?「設計」和「時尚」同「古代文物」到底有沒有關係呢?這次「東方美學引領世界新時尚」將攜手深圳望野博物館,以《中國古代文物的時尚和設計》為主題,用全新的角度解讀中國古代文物的東方美學。3月27日,讓我們相約深圳望野博物館,我們應該重新拾起的不止是中國古代詩詞,更應該去博物館看看,看跨越時間,看滄海桑田,看東方美學的根源。

杭州│孤意與深情——張曉風新書發布會暨創作分享會

時間:

3月27日(周一)19:00-21:00

地點:

西湖區體育場路529號曉風書屋

主講人:

張曉風(作家)

張曉風帶著新書《孤意與深情》來到杭州,3月27日,繼續為大家分享她對鄉愁,對人生,對愛情的思考。

西安│穿越千年風沙,探尋玄奘和李白的碎葉城

時間:

3月25日(周六)14:30-17:00

地點:

未央區未央路145號西安市圖書館

主講人:

敬澤昊(記者 )

敬澤昊參加了「絲綢之路品牌萬裡行」活動,在四年的時間裡重走絲路:王朝的廢墟與隱沒的道路、孤寂的荒漠與昂然的綠洲,年輕的記者來到「天祿講壇」,將帶讀者走進歷史,走向未來。

南京│陳丹燕:相遇在文學之城都柏林

時間:

3月25日(周六)14:30-16:00

地點:

鼓樓區廣州路173號先鋒書店

嘉賓:

陳丹燕(作家)、曹元勇(浙江文藝出版社常務副社長暨上海分社社長)

陳丹燕從來不只是一個偏居一隅伏案寫作的作家,她嚮往更廣闊的世界和更有創意的旅途。在過去幾年的旅行中,陳丹燕開啟了她的「地理閱讀」新裡程,只因著對《尤利西斯》和《哈扎爾辭典》兩部歐洲小說高峰之作的熱愛,她來到小說的故鄉,愛爾蘭的都柏林和塞爾維亞的貝爾格勒,開始了自己的閱讀、行走、寫作和拍攝。在旅行中,陳丹燕發現了文學經典閱讀和地理閱讀交叉互補的可能性,並以「地理閱讀」的方式記錄了異域文化的神秘、豐富和厚重。陳丹燕的都柏林之行帶上的就是譯林出版社三卷本的《尤利西斯》,與都柏林相似,南京也是一個文學氛圍濃厚的古城,這次陳丹燕來到南京,與南京的讀者一起暢談旅行中的閱讀、寫作和影像,一定會有奇妙的思想碰撞。

南京│春天裡的和平紫——小說《紫金草》首發式

時間:

3月25日(周六)19:00-22:00

地點:

鼓樓區廣州路173號先鋒書店

嘉賓:

範小青 (江蘇省作家協會主席)、儲福金(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張生(南京大學歷史學院院長)、張建軍(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張宗剛(文藝評論家)、汪修榮(江蘇文藝出版社總編輯)、陳正榮(記者)

《紫金草》是陳正榮歷時多年,經過大量調查採訪 ,以真實故事為原型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南京大屠殺發生後,原侵華日軍衛生材料廠廠長兼軍醫山口誠太郎來到南京,他親眼目擊了南京大屠殺給無辜中國民眾帶來的深重災難和戰爭留下的巨大創傷,內心受到巨大衝擊。山口誠太郎在紫金山下第一次發現了美麗的二月蘭,並將花種帶回日本,命名為「紫金草」。懷著對戰爭的反省和對和平的祈願,他與家人、鄰居年復一年地將紫金草的種籽免費贈送日本各地的學校、公園、社區,廣泛宣傳反戰和平的思想,紫金草也因此被稱為「和平之花」。3月25日,我們邀請到各行業「南京大屠殺」研究的專家,共同帶來這本新書——《紫金草》。

南京│中冰作家文學歷史交流會:趙本夫、埃納爾·茂爾·古德蒙德松

時間:

3月26日(周日)14:00-16:00

地點:

鼓樓區湖南路1號鳳凰國際書城

嘉賓:

趙本夫(作家)、埃納爾·茂爾·古德蒙德松(詩人、作家)

趙本夫和埃納爾·茂爾·古德蒙德松,中冰兩位作家分別介紹自己的作品《天漏邑》和《酷暑天》,以及創作的源起,就文學作品如何展開真實與虛構、歷史與當下的對話進行交流。

南京│田藝苗:古典樂的時代真的來臨了!

時間:

3月26日(周日)14:30-16:00

地點:

鼓樓區廣州路173號先鋒書店

主講人:

田藝苗(音樂作家)

如何讓更多人以自然、愉悅、輕鬆的方式,與古典音樂這個西方文明的高級形式產生對接,去理解它、更關鍵的是,能夠去感受它?田藝苗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搭建這座橋。於是,她倡導:穿T恤聽古典音樂。今年,她講了近六年的「穿T恤聽古典音樂」課,第一次精選結集出版了一部分。3月26日,她將攜新書做客先鋒書店,和朋友分享她的感受和故事。曲終人不散,讓我們一起跟田藝苗老師聽古典音樂吧。

南京│法國紀錄片漫談

時間:

3月27日(周一)19:00-21:00

地點:

鼓樓區虎踞北路15號南京藝術學院電影館

主講人:

阿拉丁·法雷(紀錄片製作人)

阿拉丁·法雷是一位法國獨立紀錄片製作人, 從2011到2015年,他在法國從事了四年的電影紀錄片製作。本次講座中,他將會談論法國紀錄片的歷史與現狀,與聽眾分享他在法國製作紀錄片的經歷。同時,他將以自己親自參與製作的大型紀錄片《法國抵抗運動》為例,給出一些紀錄片拍攝方面的建議,談論在影視製作方面應該注意的問題。

鄭州│中華文化與民族自信

時間:

3月25日(周六)15:00-17:30

地點:

金水區農業路8號河南博物院

主講人:

夏林(河南省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工作委員會主任)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綿延不絕,歷久彌新。「繼往聖,開來學。」當今社會,我們應該如何更好地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怎樣正確理解並堅定樹立起民族文化的自信心與自豪感?中華文化如何才能更好的走向世界?本周六下午,2017中原國學講壇「文明向心-絲路傳韻」系列講座將特別邀請河南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主任、河南省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工作委員會主任夏林做客河南博物院,為你深入解讀《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

長沙│烹茶煮酒,笑談人間——民國大師們的「茶範兒」

時間:

3月25日(周六)14:30-16:30

地點:

嶽麓區楓林三路1099號梅溪書院L2層講堂

嘉賓:

周重林(茶文化學者)、茅道(媒體人、美食專欄作家)

《民國茶範:與大師喝茶的日子》順著茶,進入到了民國大師生活的細部,以茶為核心詞彙,串聯起交往、品位以及時代風範。《綠書:周重林的茶世界》不僅是在普及茶知識,還蘊含著一種濃烈的茶情結,作者由此從茶道中感悟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陪你食盡人間煙火》不僅寫美食,也講述美食背後的故事。3月25日,周重林和茅道將圍繞這三本書展開對談,話及民國大師們的「茶範兒」,更帶領讀者體驗人生百味:感傷、孤獨、欲望、掙扎、幸福。

長沙│紅唇是誘惑還是武器?一場職場、情感指南式小說

時間:

3月25日(周六)14:30-16:30

地點:

嶽麓區楓林三路1099號梅溪書院L2層講堂

主講人:

曉夢(作家、心理諮詢師)

《紅唇》通過三個美女記者,在職場和社會人生中遭遇到的不同命運,也通過她們所從事的新聞行業的視角,展現了近十年來的各種社會現實,反映了當前社會下人們價值觀的多元和碰撞,以及各種各樣複雜的社會關係。3月25日,本書作者、心理諮詢師曉夢走近讀者,從心理學的角度深度解讀《紅唇》。

瀋陽│那一年,我是一線記者

時間:

3月25日(周六)14:00-15:00

地點:

和平區青年大街288號華潤萬象城負一層西西弗書店

嘉賓:

王皓(記者)、高明(記者)、王野(記者)、李萌(記者)

本期的一刻書房,我們邀請到四位曾在一線記者崗位工作多年的媒體人。「曾經」,是的,網際網路讓這個世界快速更迭,曾奮戰在傳統媒體裡的他們,如今變換了身份與角色,但無論怎樣改變,當年掛在嘴邊的「新聞理想」還在他們的內心深處。這一次,讓我們跳脫出「自媒體的喧囂」,聽他們用自身的經歷去講述那些在第一現場發生的故事和感觸。

瀋陽│王義博新書籤售分享會

時間:

3月25日(周六)14:00-17:00

地點:

瀋河區中街路128號Palace66皇城恒隆廣場L2西西弗書店

主講人:

王義博(攝影師)

大學時的王義博是個終日無所事事、混日子的大學生,直到大三偶然接觸到攝影,便對攝影感了興趣。他義無反顧地買了第一臺單反,拒絕了家裡讓他考公務員的要求,從此踏上了攝影這條不歸路。經過幾年的歷練,現在他是環拍世界的攝影師,拍著國內最火的綜藝節目,開了自己的工作室當老闆,也是身價估值最高的攝影師。陽春三月,王義博將帶著他的新書,向讀者講述他從普通大學生到攝影紅人的逆襲之路。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個體與社會:一周城市生活
    老街區該如何煥發新活力?在網紅經濟不斷推波助瀾的背後,我們是否還能挖掘出城市中更深層次的文化價值?在消費文化日益豐富的今天,人們不得不開始去思考蘊含在社會與個體之間的複雜脈絡與聯繫。本周我們將回顧有關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的歷史文獻展,在烏中路街區的一次城市行走活動,以及費那奇北京動畫周的精彩瞬間。
  • 城市講座城市的想像空間:關於帳篷行動的對談
    2007年,櫻井大造領導的帳篷劇於初臨北京時,帶來了關於東亞城市紳士化和貧民窟化過程的戲劇表現。之後的幾年時間裡,北京的帳篷行動一直在探觸這一表現的界線,遊擊在城市邊緣用想像力重新佔領被剝奪的貧困領土。這次對談,我們將探討帳篷劇為城市提供的爭奪想像空間的場所,也不迴避它在這個告別革命的「特色」社會主義國家遭遇的種種困局。
  • 用文化創意營造城市公共空間
    用文化創意營造城市公共空間城市空間是文化的載體,歷史文化也在塑造城市精神。如何用文化創意營造城市公共空間?近日,2020世界城市文化空間與夜經濟發展論壇的兩場分論壇活動在南京舉行。現場,來自全球的城市管理者、專家和學者熱情參與,針對疫情後的城市發展、文化空間創新營造,進行思想火花的碰撞,助力城市文化空間轉型升級。 本次分論壇之一,探討的是「文化空間營造」。
  • 在城市文化及其空間治理的理論與實踐中穿行——《長江流域城市...
    《長江流域城市文化與治理研究》一書順應黨和國家的戰略部署,在中央城市工作精神的指引下,基於當前城市文化品牌建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時代背景,對城市文化形象、文化精神塑造、城市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文化品牌建設、文化空間治理、文化產業園區、網絡文化產業治理等關涉城市文化、文化空間、文化產業與治理的核心議題進行了深入探究。該書主要分為四大版塊:一是「城市文化形象、文化精神與文化現代化」。
  • 一周文化講座│故鄉如何影響一個作家的寫作
    超級城市竟是這樣運轉!如何從運筆的一起一頓中觀看自然的呼吸?如何領悟作者酣暢淋漓的直抒胸臆,或者不曾點明的言外之意?走進筆和墨構建的奇妙世界,體味中國文化和藝術中流動的生命性。上海│當我們談論美國的時候,如何避免成為被嘲笑的對象時間:8月19日(周日)15:00-17:00地點:閔行區合川路2570號科技綠洲三期2號樓之禾空間嘉賓:凌嵐(專欄作家)、陳季冰(媒體人)、
  • 一周文化講座|《星球大戰》如何徵服全宇宙
    作者帶著一肚子問號出發,去尋找全美國最後一個「沒有看過《星球大戰》」的人,結果一不小心橫跨了半個世紀,從已被「星戰」文化深深感染的當代地球,穿越回「星戰」宇宙的奇點——小鎮男孩喬治·盧卡斯的臥室!一切的一切,都記載在這本《星球大戰如何徵服全宇宙》中。
  • 一周文化講座|聽伊莎貝爾·於佩爾讀杜拉斯
    自格魯派建立以來,甘南成為了格魯派重要的文化區域。拉卜楞寺的辯經,郎木寺的佛臺,達爾宗湖的預示為這片土地帶來了大量的神秘之談。釋覺團隊歷經九日,前往甘南腹地,通過無人機拍攝、錄音以及非正常錄製等方式採集甘南藏地最為神秘的地方。本次分享會他們將這些信息進行整理並分享給大家。
  • 一周文化講座│本土賽博朋克:從旺角黑夜到瀋陽街頭
    2-3條私家「遛彎」路線,具體講述應該如何去發現一座城市。同時胡新宇也將對北京和倫敦兩座城市進行比較,探討城市肌理的保護如何便於我們營造良好的「人與城」關係,以及不同的城市如何使用不同的探索方法。北京│如何不被算法淘汰,找到自己的競爭力?
  • 一周文化講座│吳冠軍:2017熱點事件的「冷」思考
    本次講座,他將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美國魯賓音樂評論教學體系;音樂會評論三要素;中英美樂評價值觀異同;如何與樂評人共事;漢英樂評範文分析等。華東師大政治學系教授吳冠軍在漢語學界被稱為「哲學界的貓王」、「人氣champion」、「中國的齊澤克」,本場講座,他將帶領聽眾進行深度思考,理性分析年度熱點事件,為2017年做一個圓滿的收尾。
  • 一周文化講座|錢理群:我們今天為什麼需要魯迅
    本次講座,陳志強教授將結合專業知識為大家講解古典文化在中世紀的傳承。同時他在北大圖書館期間,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北大圖書館完成了從傳統到現代的轉型。本次活動採用主題講座與現場互動形式,配以「李大釗在京津冀的光輝足跡」主題展覽及小型書展(含經典研究論文)。
  • 實踐、展演與城市文化的創造性轉化
    (12)  城市多樣化的文化空間結構還體現在城市中的歷史文化街區、各類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文化設施集聚區等有一定規模的多元文化形式建築群。歷史文化街區作為一種城市空間、文化場景或社區單元,(13)是呈現城市居民生活形態的歷史空間,更是承載著城市居民集體記憶的空間敘事方式。
  • 【名家話文化】袁慧琴:打造北京城市文化符號
    因為北京既是一座有著非常深厚文化底蘊的都市,同時又能海納百川,吐故納新,是聚集了好多特別現代化東西的一個中西新舊融匯交織的城市,對我們藝術家來講,這裡真的是一個非常好的創作平臺,具有別的城市無法比擬的工作氛圍。記者:在建設全國文化中心的這個過程中,京劇藝術應該如何更好地貼近蔡奇書記所提的四個文化(古都文化、紅色文化、京味文化和創新文化)?
  • 2020年第3期「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與城市韌性」
    本期期望探討受自然啟發、由自然支持並利用自然的解決方案,如何能夠幫助實現氣候適應、生物多樣性保護、水韌性,同時在更加廣泛的自然健康設計、自然教育、不同尺度的空間治理及生態修復等領域,為城市規劃者、設計師提供跨專業的思考視角及應用參考。
  • 一周文化講座|世界閱讀日:生活需要什麼樣的閱讀?
    如何去理解這樣一部具有爭議性的電影作品?本期電影沙龍活動,我們就將邀請新閱會的老朋友、上海歷史與文化方面的「專家」——同濟大學人文學院的湯惟傑老師,從這部影片本身,以及它所涉及的1930年代的上海幫會、早期上海電影文化等話題,為大家進行一場饒有趣味的解讀。
  • 一周文化講座|一份來自中關村的筆記:他們的故事平靜而閃光
    本次講座,周乾將結合自己的研究成果為大家深入分析紫禁城古建築的營建思想與文化。如何與我們生活的城市和解,如何在無限多的可能中找到自己的生活……在城市中快速移動的人的疑問也許轉瞬即逝,但也可以在酷暑中找個清涼之地,坐下來一起聊聊,聊聊我們的城市、我們的生活。
  • 一周文化講座│白先勇細說《紅樓夢》:以小說還原小說
    畢竟都市生活是需要勇氣的,擁擠的生存空間,滿溢的日程表,我們需要施展一點戲法,乘著幻想上升滑翔,重獲眼中的靈光。而小說家們,就是城市裡充滿好奇心和想像力的鍊金術士。4月14日,我們邀請了四位豆瓣閱讀徵文大賽獲獎作者,聽聽他們是如何從小說中捕捉城市秘密的。
  • 一周文化講座∣是我們拯救鄉村,還是鄉村拯救我們?
    3月19日,在《什麼是自由什麼是愛》新書出版之際,水木丁攜新書和柏邦妮在單向空間與讀者見面,和我們分享該書的創作故事,談談自由和愛這兩個看似很大,卻未必不可從小處解決的話題;並與大家討論,在這個殘酷喧囂的世界,如何追尋到真正的自由與愛。
  • 一周文化講座│草原情高山戀:一位法學院教授的個人演唱會
    2月3日,一起看看劉思伽如何為身處焦慮時代的我們提供一條自我療愈的幽徑。滿頂老師將從戲劇專業角度對本書中出現的英國劇院、演員、劇作進行講解,為讀者提供書外的一些背景知識;朱朝暉老師將從攝影專業角度對本書中收錄的照片進行點評分享,分析攝影師西蒙·安納德的拍攝技巧。北京│來,見見我的秘密情人!
  • 一周文化講座:封面到底聽誰的|大衛·克裡斯蒂安|封面|君特...
    、建投書局進行一場沙龍對談,並錄製成一期特別視頻節目推出。從他的生命軌跡中發現新的世界,為大家呈現出一個更加立體鮮活的文化巨人。上海|如何理解性別差異?遊天下的豪情與思故鄉的幽懷構成了中德詩歌中共有的兩元空間結構,包蘊了豐富的文化信息與情感內涵。本講座將跨越時空的界限,擷取兩大詩歌傳統中的眾多佳作,呈現不同歷史文化背景中異曲同工的詩情妙趣,與詩歌愛好者們一起領略個中魅力。
  • 遊憩規劃|基於城市設計的城市遊憩空間整合
    但可以確定的是,城市設計主要關注城市的三維物質空間,其目的是促進規劃控制有效實施,以提高城市空間的藝術水平、環境質量與生活質量,它不是階段性設計工作,而應貫穿於城市規劃的各個階段,是城市規劃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同時也是遊憩規劃師需要掌握的專項技能。城市設計有定量和定性的標準。定量標準基本上是規劃控制系統中的控制指標,定性標準是使用者對城市空間在心理感知方面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