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7 10:12:19 來源: 南通網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框架,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升華到一個新視野、新高度,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行動指南。《長江流域城市文化與治理研究》一書順應黨和國家的戰略部署,在中央城市工作精神的指引下,基於當前城市文化品牌建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時代背景,對城市文化形象、文化精神塑造、城市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文化品牌建設、文化空間治理、文化產業園區、網絡文化產業治理等關涉城市文化、文化空間、文化產業與治理的核心議題進行了深入探究。該書主要分為四大版塊:
一是「城市文化形象、文化精神與文化現代化」。作者以長江流域中型城市黃岡市為例,闡述了城市文化形象的內涵、基本特徵、定位原則與目標、塑造策略,以及城市文化精神的內涵與培育策略。以南京市玄武湖景區為例,探討在當今國內外文旅市場激烈競爭的形勢下,城市景區文化旅遊形象的內涵、定位依據及塑造策略。再以成都市為例,分析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城市文化現代化的趨勢及中國城市文化現代化存在的問題與挑戰,提出了合理化的解決路徑。二是「城市文化資源開發利用與文化品牌建設」。作者以城市名人文化資源較為豐富的湖北省黃岡市為例,分析了名人文化資源在城市文化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必要性和發揮的重要作用,以及城市名人文化資源開發的定位及戰略路徑;論述了名人文化資源的級差分類、價值評估方法和名人遺址保護及開發態勢,構建了名人文化資源開發的價值評估指標體系,並運用該體系對黃岡市名人文化資源價值進行了評估分析。接著,以上海大世界為例,分析城市文化品牌建設的基本思路、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提升城市文化品牌建設質量的主要路徑。然後,基於品牌基因理論,闡述了特色小鎮文化品牌相關的概念、結構要素、研究脈絡等,以烏鎮為案例,分析了特色小鎮文化品牌的建設策略;三是「城市文脈保護傳承與文化空間治理」。作者以上海歷史建築文化遺產為研究對象,深入調查了上海市居民對本地歷史建築文脈的認知偏向、參與度和認同度,分析提升城市居民和遊客的城市歷史文脈保護傳承意識和主體性文化參與度的主要路徑;基於「多中心」治理理論,探討了城市歷史建築文脈保護傳承的「多中心」治理策略。然後,作者以米歇爾·福柯的治理術和託尼·本尼特的文化治理性理論為理論基礎,分析了城市公共圖書館、城市博物館等公共文化空間的文化治理性及其治理策略;基於上海城市博物館受眾的調查問卷和訪談數據,從認知度、參與度、認同度、滿意度四個維度分析了受眾在參觀城市博物館過程中的文化獲得感及其提升建議;四是「城市文化產業園區與網絡文化產業治理」。作者以上海為例,闡述了上海文化產業園區的發展與治理現狀、存在的問題和治理能力提升策略;隨後明晰網絡文化、文化安全與網絡文化安全的概念,論述城市網絡文化安全治理的權力基礎、權利基礎及二者之間的互動關係;以上海市網絡視頻產業為例,分析其治理結構、治理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並提出了優化治理主體結構、治理功能、治理責任和治理舉措的具體對策建議。
該書以長江流域的大、中、小型城市(鎮)為例,將「城市文化與治理」作為問題域,以文化資源級差理論、米歇爾·福柯的治理術、託尼·本內特的文化治理理論、文森特·奧斯特洛姆和艾莉諾·奧斯特洛姆等學者的「多中心」治理理論為學理支撐,以長江流域城市文化資源、文化空間、文化產業、文化治理的實踐調查與訪談樣本為分析考察依據,先是對當前我國的城市文化形象及文化精神內涵進行解釋分析,提出相應的塑造和培育策略;接著對城市文化現代化路徑、城市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特色小鎮文化品牌建設等熱點論題進行了深入論述;然後,基於城市居民的調查和訪談數據,分析城市居民對於城市歷史建築的文化認知度、認同度、參與度和滿足度,並從政府行為主體維度探討了保護傳承城市歷史建築文脈的「多中心」治理策略。此外,該書還探討了城市博物館、城市圖書館等公共文化空間的文化治理性、治理策略,以及如何提升城市公共文化空間受眾的文化獲得感等問題。同時,針對城市文化產業園區、網絡文化安全、網絡視聽產業治理等問題進行了理論及實踐層面的專題探討,提出了科學合理的治理路徑。
該書具有較強的學理性、實踐性和應用價值,將全景敞視主義理論、規訓與治理理論、文化治理性理論等理論與城市文化、文化資源、文化空間、文化產業、文化治理實踐相融合,將城市多樣性、文化現代化和文化治理理論應用於城市文化與治理的活態實踐中。一方面,該書基於當前國際權威的治理術、多中心治理和文化治理性理論,對城市文化形象、文化精神、文化資源合理化開發、歷史文脈保護傳承、公共文化空間、文化治理等「問題域」進行了探討,將文化多樣性、文化現代化、文化資源級差、全景敞視主義、託尼·本尼特的文化治理理論、公共治理領域的「多中心」主體等理論與具體的城市文化、文化產業實踐問題相融合,構建了堅實的學理基礎;另一方面,該書與長江流域的大、中、小型城市、特色小鎮在文化現代化建設和文化空間治理的具體實踐問題緊密結合,針對具體的城市個案及其城市文化實踐問題進行深度探析。全書貫穿著明顯的問題導向意識,落腳於問題的解決路徑和建設性的對策建議,具有較強的實踐應用價值。比如,將文化資源價值指標體系的構建及其價值評估方法運用於城市文化資源合理化開發利用的具體實踐中。該書將理論分析、案例分析與實證分析法相結合,基於城市文化與治理問題域的相關理論假設,採用問卷調查、訪談、觀察實驗等方式獲取一手數據樣本資料,通過德爾菲法、層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數學模型的量化實證分析,擴展了城市文化與治理的理論內涵與實踐應用。
當然,由於客觀條件局限,此書僅選取了部分城市公共文化資源、文化空間和文化治理問題進行分析,問題域、論題覆蓋性和研究廣度還未達到理想狀態,還有待下一步的擴展性研究。但毋庸置疑,此書是一部城市文化與治理方面的優秀著述,有較高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值得深入學習探究與借鑑。
(作者單位: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
□高有鵬 潘曉蕾
一鍵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