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創意營造城市公共空間

2020-12-05 南報網

2020-11-29 11:14圖文來源: 南京日報

全球城市管理者、專家學者共話疫情後城市發展 

用文化創意營造城市公共空間

城市空間是文化的載體,歷史文化也在塑造城市精神。如何用文化創意營造城市公共空間?近日,2020世界城市文化空間與夜經濟發展論壇的兩場分論壇活動在南京舉行。現場,來自全球的城市管理者、專家和學者熱情參與,針對疫情後的城市發展、文化空間創新營造,進行思想火花的碰撞,助力城市文化空間轉型升級。 

本次分論壇之一,探討的是「文化空間營造」。江蘇省旅遊學會副會長萬緒才從廣度、深度、效度三個方面分析了南京文旅融合的現狀,為南京及國際上相關旅遊型城市的發展描繪了「詩和遠方」。他表示,南京是一個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的典範城市。如何提高城市的文旅融合度?他認為,政府要重視文旅融合產業,並且從財政、金融稅收、投資、人才等方面進行支持。另一方面,需要改革機制體制以及系統的規劃策劃,要營造全社會參與文旅融合的良好的氛圍。 

今年的文旅行業,「點亮行動」「打造不夜城」等詞語頻繁出現,可見城市夜經濟的消費潛力被逐漸激活。與會專家和企業家代表紛紛表示,城市夜遊有很多的方式表達,也有很多的文化融入的方式。「我們覺得在文化娛樂和文化創意領域,讓大家進行創作,比讓大家進行娛樂更重要。當我在博物館裡走動的時候,相較於坐在那裡看一個全息影像、看一個場景演示,如果能根據自己的想像力去進行內容創作,顯然更有意思,也會有更多的交互和參與感。」 

在隨後舉辦的「後疫情時代的城市空間創新」分論壇上,由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陳靜帶著與會的中外嘉賓一起探討如何讓城市更有活力、更加獨特。來自英國的格林威治港區國際藝術節藝術總監布拉德利·海明斯的分享主題是「家門口的節日與活動」,格林威治港區國際藝術節在倫敦19個戶外場所舉行,因為疫情,今年的藝術節推遲了,但之後通過線上的直播方式,利用高科技讓藝術走進大家的生活中,和更多的觀眾進行了互動分享。

作為南京的城市代表,本次活動的承辦方之一南京市文化投資控股集團總經理萬震在演講中表示,讀懂城市的「情緒細胞」,市文投做了有益的嘗試。通過改造升級南京著名的「老字號」—— 大華大戲院,讓觀眾可以觸摸這座城市的藝術與文化,探尋城市真正的靈魂,並與城市產生共鳴。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給電影產業帶來了危機。萬震說,在這樣的背景下,原本業態單一的大華大戲院開始了主動求變之路,對9號放映廳進行了探索式的改造升級,建成了308座的專業小劇場,並命名為「大華大戲院·群劇場」,形成電影放映+小劇場演出雙功能模式,為市民提供「小而美」的精緻文化服務和體驗,並進一步推動文商旅、遊娛購深度融合,激發城市文化消費活力。    南報融媒體記者 邢虹

相關焦點

  • 澳大利亞雪梨市的城市公共藝術戰略
    可持續發展不僅是自然環境的良好發展,還包括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其中,《城市公共藝術戰略》則是作為《雪梨可持續發展2030》其中的一項關鍵行動制定的。這一戰略將指導雪梨市的公共藝術項目發展,大大有助於創建2030計劃中的「充滿活力的文化和創意城市」。
  • 文化品牌與文化創意就是文化旅遊產業的生命力
    【編者按】眾所周知,文化資源是旅遊發展的核心資源,同時,文化創意更是具有提升旅遊產品質量的重要價值。這幾年各地實踐證明了文化的生產、傳播和消費與旅遊活動的互相聯動與互相融合,才能夠充分發掘文化資源的有效利用和文化創意的提升,特別是能夠提升旅遊品位、豐富旅遊業態和增強產品吸引力,拓展旅遊發展的空間。可以說文旅融合是發展的趨勢。各地通過一些公共文化機構、對外文化交流等平臺的使用,促進了旅遊推廣和為遊客提供更加豐富的服務。各地實踐表明,旅遊是文化建設的重要動力,也是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
  • 世界兒童日 | 劉磊:兒童友好型公共空間及遊戲場所營造
    9月24日,2020中國城市規劃學術季專題會議「營造社區公共空間:從兒童友好開始」以線上方式舉辦。會議由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辦,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規劃師、兒童友好型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劉磊應邀作了題為《兒童友好型公共空間及遊戲場所營造》的報告。
  • 南京創新+蒙特婁經驗,兩城共話城市文化創意
    跨越半個地球,兩座城市的知名學者、業界專家、行業代表及政府官員等在線上開展對話,從城市、歷史、文化、國際合作等方面分享各自視角下的觀點,通過文化和創意來促進兩個城市間的吸引力。魁北克政府駐中國辦事處主任、加拿大駐華大使館參贊讓-弗朗索瓦·萊皮內在現場致辭中說,南京和蒙特婁這兩個城市都擁有深厚的文化和歷史。
  • 中共昆明市委辦公廳 昆明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昆明文化創意...
    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文化產業發展促進文化事業建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原則。發揮政府在方向引領、規劃引導、資源統籌、公共服務等方面的主導作用,營造有利於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良好氛圍。堅持高端化、集群化、品牌化、特色化發展原則。
  • 案例:體驗式購物中心如何打造個性化公共空間
    體驗式購物中心的最終目標是傳遞一種獨特的體驗感受,通過主題營造、空間形態變化、景觀構成要素的烘託等公共空間設計手法,給消費者帶來獨特的、個性的空間體驗。    (2)節日場景的烘託  現代購物中心公共空間作為城市空間的一部分,是營造節日氛圍的最適合的平臺。節日場景的布置帶給消費者歡樂的節日氣氛,使消費者購物過程仿佛是參加一個節日PARTY,盡情享受輕鬆歡樂的節日氛圍。
  • "漢陽造"創意產業園將成為全國文化創意產業標杆
    「一核兩翼」東翼片的漢陽造創意產業園,即將開啟文化+資本的文創產業園運營模式,據悉,園區的運營公司致盛文化將於近期在新三板掛牌,新鼎資本、可可資本、成都獅之吼「出海文化基地」等行業領軍企業也有意落戶園區。
  • 在城市文化及其空間治理的理論與實踐中穿行——《長江流域城市...
    《長江流域城市文化與治理研究》一書順應黨和國家的戰略部署,在中央城市工作精神的指引下,基於當前城市文化品牌建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時代背景,對城市文化形象、文化精神塑造、城市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文化品牌建設、文化空間治理、文化產業園區、網絡文化產業治理等關涉城市文化、文化空間、文化產業與治理的核心議題進行了深入探究。該書主要分為四大版塊:一是「城市文化形象、文化精神與文化現代化」。
  • 「漢陽造」文化創意產業園簡介
    它地處市內一環,三鎮鼎立之處,背枕龜山,面臨長江、漢水交匯,毗鄰千古琴臺、隔江相望黃鶴樓,遙看城市地標龜山電視塔等人文景觀,回首聞名於世的「漢陽造」,俯視中國近代工業遺蹟,在青山綠水的環抱中鬧中取靜,這種集天時地利、歷史底蘊和人文環境於一體地出身,奠定了「漢陽造」文化創意產業園的橫空出世,是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理想的創作樂土。
  • 東京谷根千的社區營造是如何破題均質化,重塑城市魅力的?
    經濟的全球一體化將導致全球城市的均質化,各地城市正面臨著如何恢復城市魅力與特色的挑戰,在社區層面重塑城市魅力的規劃實踐受到關注。而鄰國日本在社區營造事業上可謂是全球的樣板。二戰後的日本城市大發展,也隨之帶來許多社會問題。讓故鄉保有自然環境與傳統街道成了遠離故鄉的人們和當地居民的迫切願望,大家開始重新思考生活方式,也展開了各式各樣的社區營造活動。
  • 城市植物景觀營造最佳案例,你了解多少?
    師法自然,因地制宜的植物景觀設計和城市生境營造,是將自然納入城市體系的重要途徑,也是生態人居智慧的突出表現。2 城市景觀廊道種植 布法羅河口公園——以植物串聯城市空間 紐約高線公園——自然野趣的城市空中走廊 楊浦濱江公共空間示範段及二期設計——自然野趣的濱江風貌 3 社區/庭院花園種植 Manor Lodge社區公園—
  • 公共空間︱「活的景觀」:濱江空間與日常生活
    從空間的社會性到社會的空間性包亞明曾在《現代性與都市文化理論》一書中認為,城市中的公共空間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對市民開放;二是要有公共活動,無論其參與者範圍的大小。這二者不僅對公共空間而言是必要的,而且共同構成了公共空間的充分條件,並因此構成公共空間的一個定義。
  • 華僑城美亞創意文化園落地西青,重新定義文創領域新高地?
    在空間上,園區呈現多個室內外公共平臺,並以每年持續挖掘一方公共空間的理念,全方位構建多領域公共館群、開放互動的文化藝術空間組合,讓公共藝術在這裡走向城市生活。通過 「明天音樂節」、 「國際爵士音樂節」、「獨立動畫雙年展」 、藝術講座、影像展映等多主題的藝術活動持續活躍園區熱度,為城市生活提供更時尚、前瞻的藝術養分。
  •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顏勁松:以文化遺產保護推動城市經濟發展
    作為本次論壇的重要主題活動之一,「文化遺產與城市發展沙龍」於今日(10月28日)下午在水井坊博物館舉行。屆時,來自中外的文化大咖們將圍繞文化遺產與城市發展的主題進行深入探討。作為本場沙龍活動的重要嘉賓,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中國考古學會理事、研究館員顏勁松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認為,文化遺產是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重要根基與文脈所在,也是發展城市旅遊經濟和文化創意等產業的先天優勢。
  • 參與式社區「微景觀」營造 再現城市生活美學
    參與式社區「微景觀」營造服務項目旨在通過小區內公共空間微更新,以較低的成本,發動居民群眾一起對老舊小區公共空間進行小而美的改造,提高居民對小區公共空間和環境的關注,提高居民參與小區公共事宜的議事能力和參與熱情。項目承接以來,杭州市江幹區丁蘭街道社區社會組織服務中心積極聯繫落地社區,開展前期調研,截止目前,已調研社區居民800人,社區工作人員48人。
  • 【聚焦第三屆城市花博會】大學生創意描繪「城市,讓生命可棲」
    觀大學生新銳思潮獲獎作品想像力十足創意描繪生態人居據了解,此次大賽9月開始啟動,以邀請賽的形式邀請我市各大高校學生組隊進行參與,以「城市,讓生命可棲」為題,發揮創意想像力,共同探索未來城市生態居住空間。大賽推出後,反響熱烈。最終,來自五所高校的10個獲獎作品堪稱雲集了大學生中的精銳思潮。
  • 實踐、展演與城市文化的創造性轉化
    (12)  城市多樣化的文化空間結構還體現在城市中的歷史文化街區、各類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文化設施集聚區等有一定規模的多元文化形式建築群。歷史文化街區作為一種城市空間、文化場景或社區單元,(13)是呈現城市居民生活形態的歷史空間,更是承載著城市居民集體記憶的空間敘事方式。
  • 藝術的「上海時間」|景觀設計師眼中的「城市即展場」
    當時把外灘33棟經典建築群的風貌留在城市裡,從城市肌理過度到濱江帶,也確保了未來濱江景觀帶貫通開放。近十年來,上海實現濱江兩岸貫通從規劃到落地,再到提升和優化,探討上海是如何不斷營造城市濱江綠色生態空間,並提升其城市公共服務功能,還江於民、還景於民,讓江河回歸。
  • 江蘇鎮江三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創新發展啟示錄
    文創產業是促進城市發展的強勁動力,文創產業的聚集能拉動就業、引領文化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因為具有高增速、高貢獻度、高知識性、高增值性和低能耗、低汙染等特徵,被視作「質量型發展的新趨勢,內涵式擴張的新業態,文化經濟融合的新動能,城市品質提升的新引擎」,成為現代產業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具有廣闊的成長空間。江蘇省鎮江市三山文化創意產業園以創意先行、產業引領、經濟協同為發展理念,致力於打造一個有特色、有溫度的國家級文化創意產業園。
  • 藝術的「上海時間」⑦|景觀設計師眼中的「城市即展場」
    並通過交通整體調整,下穿車道釋放路面步行空間及觀景平臺,從而最大限度地體現外灘地區的歷史文化風貌特色,為市民提供優美舒適的公共活動空間,呈現上海最經典的濱水景觀區域和公共活動中心。蘇州河畔,藝術定製混凝土防汛牆後世博時代,黃浦江、蘇州河孕育上海城市文化的「一江一河」,持續推進貫通開放,上海的濱水公共空間不斷被賦予新景觀、新功能和新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