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周六)14:00-16:00
地點:朝陽區酒仙橋路4號798藝術區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報告廳
嘉賓:杜小真(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汪民安(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吳瓊(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法國思想家米歇爾·福柯(Michel Foucault)離世已逾三十年,但其思想至今仍影響廣泛。近年來,隨著福柯「法蘭西學院演講系列」的結集出版及其新文本的面世,福柯的思想形象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呈現出新的「福柯的面孔」。本次,「UCCA讀書系列」邀請國內三位資深的福柯研究者和譯者:杜小真、汪民安和吳瓊教授,圍繞福柯的思想遺產展開討論,重點關注生命政治、治理術和自我技術等福柯研究的焦點話題。
北京∣藝術大師齊白石與關門弟子許麟廬3月19日(周六)14:30-16:30
地點:西城區復興門內大街49號民族文化宮六層報告廳
主講人:許麗(故宮博物院研究員、畫家、書畫鑑定家)
自1945年拜齊白石為師,許麟廬伴隨大師左右13年,不僅得其「齊派」藝術真諦,也在當今畫壇形成了有別齊白石傳統畫風的獨特大寫意風格。他們是中國國畫領域的大師級人物,他們又是一對令人敬仰的師生。本周大講堂有幸邀請到許麟廬先生之女許麗女士,生動還原藝術大師齊白石與弟子許麟廬一如父子的師徒深情,以及「國畫大隱」許麟廬先生平實淡然、謙虛低調的寫意人生。
北京∣大數據驅動下的變革3月19日(周六)14:30-17:30
地點:大興區京東集團總部B座一層報告廳
嘉賓:邢波(卡耐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教授)、蘇中(IBM中國研究院總監)
隨著ITO(Internet Of Things)的開啟、數據的大爆發,2016年我們將真正步入大數據時代。未來,整個城市從智能交通到能源管理,從政府財政到醫療體系、工商系統都將產生一系列的變革。而商業的營銷模式,未來創業的發展方向又將受到怎樣的影響?大數據究竟可以用來做什麼?是一種新的數據處理方法,還是商業運營中更加科學、智能的一種體現?3月19日,「理解未來」走進京東,特別邀請卡耐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邢波(Eric Xing)以及IBM中國研究院總監蘇中,分別為大家帶來有關「為人工智慧裝上引擎」和「多模態數據分析在認知商業中的應用」為主題的精彩演講,還有京東集團CTO張晨、京東集團技術副總裁趙一鴻,解讀大數據行業的發展現狀及在電商行業的應用趨勢。
北京∣什麼是自由什麼是愛——水木丁最新隨筆集首發沙龍3月19日(周六)15:00-17:00
地點:朝陽區望京中環南路1號尚8文創園D座單向空間
嘉賓:水木丁(作家)、柏邦妮(編劇)、賀超(電臺讀書節目主持人、專欄作家)
本書是水木丁暢銷隨筆集《只願你曾被這世界溫柔相待》的姊妹篇,收錄關於情感、生活與閱讀的散文隨筆五十餘篇。3月19日,在《什麼是自由什麼是愛》新書出版之際,水木丁攜新書和柏邦妮在單向空間與讀者見面,和我們分享該書的創作故事,談談自由和愛這兩個看似很大,卻未必不可從小處解決的話題;並與大家討論,在這個殘酷喧囂的世界,如何追尋到真正的自由與愛。
北京∣十年劇場創意之旅——少即是多,小也是大3月19日(周六)19:00-20:30
地點:海澱區頤和園路5號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2號樓阿里巴巴報告廳
嘉賓:林奕華(舞臺劇導演、編劇)、陳建騏(音樂創作人)
小清新,小確幸,兩者都是新世代的文化符號,但「小」字當頭的文化與生活氣息,是否把格局變小,視野變窄?音樂劇《梁祝的繼承者們》演出前夕,「未名講壇」邀請了導演林奕華與編曲陳建騏一起暢談他們十年來合作的「小」故事。
北京∣「馬,有必要長角嗎?」《元年春之祭》作者陸秋槎讀者見面會3月19日(周六)19:00-21:00
地點:海澱區花園路2號牡丹科技大廈1樓彼岸書店
主講人:陸秋槎(作家)
你是推理愛好者嗎?你欣賞得了古風嗎?古風推理小說,中國原創畫風文學,在彼岸書店木閣深處,給你不一樣的懸念。
北京∣紀錄片《流亡的故城》放映交流沙龍3月19日(周六)19:00-21:00
地點:朝陽區七聖中街12號愛琴海購物中心3樓單向空間
主講人:呂美靜(導演)
呂美靜導演的《流亡的故城》系國內首部顧城紀錄片,前後經過近半年的籌劃、考證、拍攝、製作,採訪了顧城生前多位好友,登陸紐西蘭激流島探訪顧城一石一木自己建造的第二個故鄉「小木屋」,探訪1980年代曾經舉辦詩會的地方……隨著採訪的深入,一批珍貴的照片、手稿、錄音也將首次發布。本次活動將放映這部紀錄片,並請來導演與觀眾交流。
北京∣表現與邊界——金氏徹平對話溫凌3月20日(周日)13:30-15:30
地點:朝陽區酒仙橋路4號798藝術區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報告廳
嘉賓:金氏徹平(日本當代藝術家)、溫凌(藝術家)
一個是來自日本的雕塑藝術家,一個是中國版畫科班出身的藝術家,兩個生活、教育背景截然不同的人,思想和創作相碰撞,必會擦出有趣的火花!在本場講座中,日本當代藝術家金氏徹平、中國青年藝術家溫凌,將在策展人李詩的引導中展開對話,就「表現與界限」談談各自的經驗,並與場下觀眾展開互動。
北京∣亞歷山大與希臘化時期的文化交融3月20日(周日)14:00-16:00
地點:西城區文津街7號國家圖書館古籍館臨瓊樓2層
主講人:顏海英(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亞歷山大是馬其頓的「野蠻」性格和希臘人的「文明」精神鑄造的一柄利劍,他的萬裡東徵開始了歷史上東西方文明第一次全面碰撞和融合,既造就了希臘文明的外部極盛時代,也拉開了希臘化時代的序幕。在他之後的三個世紀,希臘文明與古老的東方諸文明經歷了複雜的融合過程,多元文化在選擇和再造中傳承,為後世文明留下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上海∣西藏阿里故如甲木墓地和曲踏墓地3月19日(周六)10:00-12:00
地點:黃浦區人民大道201號上海博物館學術報告廳
主講人:仝濤(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邊疆考古研究室副研究員)
2012-2015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在西藏阿里象泉河上遊地區的故如甲木墓地和曲踏墓地聯合開展發掘工作,共發現和清理了一批土坑墓和洞式墓,出土了大批珍貴文物,包括黃金面具、「王侯」紋絲綢、蝕花瑪瑙珠等,揭開了西藏古代象雄文化的神秘面紗,對於探索青藏高原西部的絲綢之路具有重要研究價值。
上海∣一次中世紀之旅——走進克呂尼博物館3月19日(周六)14:00-16:00
地點:黃浦區人民大道201號上海博物館學術報告廳
主講人:伊莉莎白·塔比雷-德拉哈耶(法國國立中世紀博物館館長)
克呂尼博物館(法國國立中世紀博物館)建立於1843年。歷經千年風霜的文化遺產,幾世紀以來不斷豐富的藏品,令這座位於塞納河左岸、巴黎第六區的博物館散發著獨特的魅力。本次講座,邀請到該館館長講述這座與巴黎一樣古老的博物館的故事。
上海∣想像花園裡真實的蛤蟆:三代譯者談詩歌翻譯3月23日(周三)19:30-21:30
地點:虹口區公平路18號8號樓嘉昱大廈1下夾層01室建投書店
主講人:高銘(作家)
2010年《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首次出版,隨即掀起暢銷熱潮,被稱為「中國第一部精神病人訪談錄」。2016年,該書推出完整版,解禁十篇被封存內容。3月23日,作者高銘帶著新版的《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與讀者進行小型的閱讀分享會。
廣州∣人口學視野下的家國千秋3月19日(周六)10:00-12:00
地點:天河區珠江東路4號廣州圖書館負一層2號報告廳
主講人:穆光宗(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
穆光宗教授長期從事人口問題、老齡問題和相關社會經濟問題的研究,本次講座,他將從人口學的角度講述家國千秋。
3月23日(周三)19:00-21:00
地點:海珠區廣州大道南788號廣一電商街C4棟4樓
主講人:王河(廣州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教授)
西關大屋、開平碉樓……這些再熟悉不過的名字,你是否親自接觸過?而發生在它們身上的故事,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王河教授將帶領大家走進嶺南建築的世界,發掘那埋藏在歲月長河裡靜靜沉澱著的美好。
3月20日(周日)15:00-17:00
地點:南山區華僑城創意文化園北區B3棟東側502有方空間
主講人:賈如君(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建築學碩士)
一百多年前,在快速城鎮化、長期單一的商品房市場約60年後,瑞士最大的城市蘇黎世,遭遇了空前嚴重的經濟社會危機。瑞士人的應對方式是,轉危機為機會,發展出健康多層面的住房政策——支持民眾以公司化的合作社的形式,眾籌自助,大量供應(包括轉化空置商品房為)永久性的非營利性住區(包括居住、公共、商業和工作空間),並長期經營,在財政消耗極小的前提下,同時拉動內需、提供就業、保證居住、推動社會融合,從而有效地在經濟社會危機中力挽狂瀾,並防患於未然地預防未來危機,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講座將詳盡介紹瑞士蘇黎世住房制度建設實踐、改進、成熟的百年歷史,分析住房問題發生的規律、原因和可能的解法,並結合中國國情,討論中國住房問題的起源和解法。
3月19日(周六)17:30-18:30
地點:桐廬縣峩山畲族鄉戴家山7號先鋒雲夕圖書館
嘉賓:周華誠(作家)、沈書枝(作家)
2014年春天,周華誠回到浙西家鄉,陪同父親一起,用傳統農耕手法種植家中的一塊水稻田,以一顆從小在此長大的溫柔之心,和一雙專業攝影師的細緻之眼,記錄下水稻生長的全過程。《下田:寫給城市的稻米書》作者周華誠,與大家分享關於自己與稻田的故事。簡單質樸,卻真實有趣,或許真的能在水稻田裡找到自己的初心。
3月19日(周六)14:30-15:30
地點:高新區科技路195號萬邦書店
主講人:李軼男(專欄作家)
愛情會有寂寥時,愛自己,才是不孤獨;愛情是一時,愛才是永久。本書為情感心理諮詢師、專欄女作家李軼男全新隨筆集。38個虐心或暖心的故事,似乎都重影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如果你看到落淚了,無論是感同身受,哪怕是喜極而泣,都印證了我們隱秘而偉大的生活,就算孤單,也要好好活下去。
3月18日(周五)18:00-21:00
地點:鼓樓區廣州路173號先鋒書店
嘉賓:木衛二(影評人)、黎戈(作家)、衛西諦(影評人)
本次活動,將觀看韓國導演洪尚秀的《自由之丘》,一段發生在首爾的故事。之後,三位嘉賓將和大家聊聊這部電影,談一談一個人如何享受自己的電影院,也談談在城市發生的電影故事。一個故事,一座城,時間會流逝,但光影卻不會消失,一如《推拿》最後「他們再沒提過南京」。
3月20日(周日)13:30-15:30
地點:鼓樓區漢口路47號2樓雕刻時光咖啡館
主講人:徐立梅(南京鐘山昆歌昆藝發展中心理事長)
幾許婉轉低回,幾番痴情愛意,幾度滄海桑田,多少欲說還休的情感,崑曲用極致的典雅和細膩演繹著世間虛實相映,悲喜交加的人生片段。它躋身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只因它的精緻與講究在浮躁的社會再難尋覓與傳承。大起大落,沉沉浮浮,雖幾度滄桑而歌未歇,只因仍有一群熱愛它如生命的人在苦苦地支撐。崑曲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古老藝術?在現代社會之下,我們究竟該怎樣展示它的迷人魅力?本期的文化沙龍將邀請南京鐘山昆歌昆藝發展中心理事長徐立梅老師為大家解讀這門古老的國粹。
南京∣《中國現代國家的起源》與孔飛力眼中的中國歷史演化邏輯3月23日(周三)18:30-21:00
地點:白下區太平南路1號大行宮新世紀廣場B座6樓悠仙美地7號包間
主講人:江海一蓑翁
2016年2月11日,著名漢學家孔飛力(Philip Kuhn)逝世,享年83歲。孔飛力被認為是美國第二代漢學研究的領軍人物,其著作儘管不多,但幾乎每一本都是經典。他的《叫魂》和《中國現代國家的起源》,都堪稱是最好的海外漢學著作之一。本場沙龍將圍繞《中國現代國家的起源》一書展開,兼顧《叫魂》一書,以閱讀、討論和分享孔飛力先生的著作,來紀念這位貢獻卓著的漢學家。
福州∣漫談日常生活中的法治觀念3月19日(周六)9:30-11:30
地點:鼓樓區湖東路227號福建省圖書館一樓多功能廳
主講人:黃麗雲(福建省司法廳副調研員)
講座將解析大多數的人對於法是以怎樣的觀念來進行社會生活的,用法律與案例相結合的方式暢談一個法治工作者對權利的觀念、所有權的觀念、契約的觀念和訴訟的觀念的理解,幫助市民樹立正確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