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文化講座∣是我們拯救鄉村,還是鄉村拯救我們?

2020-12-01 澎湃新聞
北京∣今日福柯

時間:

3月19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朝陽區酒仙橋路4號798藝術區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報告廳

嘉賓:

杜小真(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汪民安(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吳瓊(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法國思想家米歇爾·福柯(Michel Foucault)離世已逾三十年,但其思想至今仍影響廣泛。近年來,隨著福柯「法蘭西學院演講系列」的結集出版及其新文本的面世,福柯的思想形象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呈現出新的「福柯的面孔」。本次,「UCCA讀書系列」邀請國內三位資深的福柯研究者和譯者:杜小真、汪民安和吳瓊教授,圍繞福柯的思想遺產展開討論,重點關注生命政治、治理術和自我技術等福柯研究的焦點話題。

北京∣藝術大師齊白石與關門弟子許麟廬

時間:

3月19日(周六)14:30-16:30

地點:

西城區復興門內大街49號民族文化宮六層報告廳

主講人:

許麗(故宮博物院研究員、畫家、書畫鑑定家)

自1945年拜齊白石為師,許麟廬伴隨大師左右13年,不僅得其「齊派」藝術真諦,也在當今畫壇形成了有別齊白石傳統畫風的獨特大寫意風格。他們是中國國畫領域的大師級人物,他們又是一對令人敬仰的師生。本周大講堂有幸邀請到許麟廬先生之女許麗女士,生動還原藝術大師齊白石與弟子許麟廬一如父子的師徒深情,以及「國畫大隱」許麟廬先生平實淡然、謙虛低調的寫意人生。

北京∣大數據驅動下的變革

時間:

3月19日(周六)14:30-17:30

地點:

大興區京東集團總部B座一層報告廳

嘉賓:

邢波(卡耐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教授)、蘇中(IBM中國研究院總監)

隨著ITO(Internet Of Things)的開啟、數據的大爆發,2016年我們將真正步入大數據時代。未來,整個城市從智能交通到能源管理,從政府財政到醫療體系、工商系統都將產生一系列的變革。而商業的營銷模式,未來創業的發展方向又將受到怎樣的影響?大數據究竟可以用來做什麼?是一種新的數據處理方法,還是商業運營中更加科學、智能的一種體現?3月19日,「理解未來」走進京東,特別邀請卡耐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邢波(Eric Xing)以及IBM中國研究院總監蘇中,分別為大家帶來有關「為人工智慧裝上引擎」和「多模態數據分析在認知商業中的應用」為主題的精彩演講,還有京東集團CTO張晨、京東集團技術副總裁趙一鴻,解讀大數據行業的發展現狀及在電商行業的應用趨勢。

北京∣什麼是自由什麼是愛——水木丁最新隨筆集首發沙龍

時間:

3月19日(周六)15:00-17:00

地點:

朝陽區望京中環南路1號尚8文創園D座單向空間

嘉賓:

水木丁(作家)、柏邦妮(編劇)、賀超(電臺讀書節目主持人、專欄作家)

本書是水木丁暢銷隨筆集《只願你曾被這世界溫柔相待》的姊妹篇,收錄關於情感、生活與閱讀的散文隨筆五十餘篇。3月19日,在《什麼是自由什麼是愛》新書出版之際,水木丁攜新書和柏邦妮在單向空間與讀者見面,和我們分享該書的創作故事,談談自由和愛這兩個看似很大,卻未必不可從小處解決的話題;並與大家討論,在這個殘酷喧囂的世界,如何追尋到真正的自由與愛。

北京∣十年劇場創意之旅——少即是多,小也是大

時間:

3月19日(周六)19:00-20:30

地點:

海澱區頤和園路5號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2號樓阿里巴巴報告廳

嘉賓:

林奕華(舞臺劇導演、編劇)、陳建騏(音樂創作人)

小清新,小確幸,兩者都是新世代的文化符號,但「小」字當頭的文化與生活氣息,是否把格局變小,視野變窄?音樂劇《梁祝的繼承者們》演出前夕,「未名講壇」邀請了導演林奕華與編曲陳建騏一起暢談他們十年來合作的「小」故事。

北京∣「馬,有必要長角嗎?」《元年春之祭》作者陸秋槎讀者見面會

時間:

3月19日(周六)19:00-21:00

地點:

海澱區花園路2號牡丹科技大廈1樓彼岸書店

主講人:

陸秋槎(作家)

你是推理愛好者嗎?你欣賞得了古風嗎?古風推理小說,中國原創畫風文學,在彼岸書店木閣深處,給你不一樣的懸念。

北京∣紀錄片《流亡的故城》放映交流沙龍

時間:

3月19日(周六)19:00-21:00

地點:

朝陽區七聖中街12號愛琴海購物中心3樓單向空間

主講人:

呂美靜(導演)

呂美靜導演的《流亡的故城》系國內首部顧城紀錄片,前後經過近半年的籌劃、考證、拍攝、製作,採訪了顧城生前多位好友,登陸紐西蘭激流島探訪顧城一石一木自己建造的第二個故鄉「小木屋」,探訪1980年代曾經舉辦詩會的地方……隨著採訪的深入,一批珍貴的照片、手稿、錄音也將首次發布。本次活動將放映這部紀錄片,並請來導演與觀眾交流。

北京∣表現與邊界——金氏徹平對話溫凌

時間:

3月20日(周日)13:30-15:30

地點:

朝陽區酒仙橋路4號798藝術區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報告廳

嘉賓:

金氏徹平(日本當代藝術家)、溫凌(藝術家)

一個是來自日本的雕塑藝術家,一個是中國版畫科班出身的藝術家,兩個生活、教育背景截然不同的人,思想和創作相碰撞,必會擦出有趣的火花!在本場講座中,日本當代藝術家金氏徹平、中國青年藝術家溫凌,將在策展人李詩的引導中展開對話,就「表現與界限」談談各自的經驗,並與場下觀眾展開互動。

北京∣亞歷山大與希臘化時期的文化交融

時間:

3月20日(周日)14:00-16:00

地點:

西城區文津街7號國家圖書館古籍館臨瓊樓2層

主講人:

顏海英(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亞歷山大是馬其頓的「野蠻」性格和希臘人的「文明」精神鑄造的一柄利劍,他的萬裡東徵開始了歷史上東西方文明第一次全面碰撞和融合,既造就了希臘文明的外部極盛時代,也拉開了希臘化時代的序幕。在他之後的三個世紀,希臘文明與古老的東方諸文明經歷了複雜的融合過程,多元文化在選擇和再造中傳承,為後世文明留下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上海∣西藏阿里故如甲木墓地和曲踏墓地

時間:

3月19日(周六)10:00-12:00

地點:

黃浦區人民大道201號上海博物館學術報告廳

主講人:

仝濤(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邊疆考古研究室副研究員)

2012-2015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在西藏阿里象泉河上遊地區的故如甲木墓地和曲踏墓地聯合開展發掘工作,共發現和清理了一批土坑墓和洞式墓,出土了大批珍貴文物,包括黃金面具、「王侯」紋絲綢、蝕花瑪瑙珠等,揭開了西藏古代象雄文化的神秘面紗,對於探索青藏高原西部的絲綢之路具有重要研究價值。

上海∣一次中世紀之旅——走進克呂尼博物館

時間:

3月19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黃浦區人民大道201號上海博物館學術報告廳

主講人:

伊莉莎白·塔比雷-德拉哈耶(法國國立中世紀博物館館長)

克呂尼博物館(法國國立中世紀博物館)建立於1843年。歷經千年風霜的文化遺產,幾世紀以來不斷豐富的藏品,令這座位於塞納河左岸、巴黎第六區的博物館散發著獨特的魅力。本次講座,邀請到該館館長講述這座與巴黎一樣古老的博物館的故事。

上海∣想像花園裡真實的蛤蟆:三代譯者談詩歌翻譯

時間:
3月19日(周六)14:00-16:00

地點:長寧區天山路356號長寧區圖書館8樓

嘉賓:馮春(上海譯文出版社編審、翻譯家)、黃福海(上海翻譯家協會理事、英國史密夫律師事務所高級法律翻譯)、包慧怡(復旦大學外文學院教師)

在所有文學體裁的翻譯中,詩歌翻譯由於其特殊性,被研究和討論得最多,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作為詩歌譯者,詩歌的形式、結構、功能都是譯者需要思考的。此外,詩歌意蘊的多義性,也要求譯者是個有較強審美能力和闡釋能力的讀者。本期講座正值3月21日世界詩歌日前夕,上海翻譯家協會的三代詩歌譯者齊聚一堂,將向廣大愛好者講述他們在與譯詩相處那些日子裡的點滴感受。

上海∣五味愛:觀一切有情,同體大悲

時間:
3月19日(周六)14:00

地點:黃浦區重慶南路256號思南公館宴會廳二樓

嘉賓:孫頻(作家)、項靜(評論家)、李偉長(書評人)

文學與宗教精神存在某種聯繫,可以用來消解苦難。生活中也總有某一類人,他們充滿殉道精神,會在撕裂自身的同時愛上苦難本身。觀一切有情,同體大悲。不僅父親、丈夫、掮客是同體,母親、女兒、情人、妓女是同體,甚至男人和女人也是同體。受虐與愛情同體,拯救與毀滅同體。本周六,小說家孫頻、青年評論家項靜、青年評論家李偉長將做客思南讀書會,圍繞孫頻新書《同體》及其他作品,將從靈與肉、罪與罰、善與惡、絕望與救贖、光明與黑暗等方面來闡述「同體」的意義。

上海∣用生命影響生命

時間:
3月19日(周六)14:00-17:00

地點:徐匯區淮海中路1555號季風書園(地鐵10號線上海圖書館站廳內)

嘉賓:木衛二(影評人)、沈禕(影評人)

木衛二和你聊聊電影,談談那些關於心靈的電影,用生命影響生命。我們可以搭乘《奇蹟》這趟列車,在不遠處,來一場溫柔的許願之旅。


上海∣從淡水回到格洛佛角——聊一個小鎮的雙重面貌及它的兩岸三地之旅

時間:3月19日(周六)14:00-15:30

地點:黃浦區復興中路597號上海文化廣場C3

主講人:但漢松(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副教授)

話劇《淡水小鎮》即將在上海文化廣場再演。它的原著是美國一出名叫《我們的小鎮》(Our Town)的話劇,誕生在1938年。寫這齣戲的人名叫桑頓·懷爾德,他與尤金·奧尼爾、田納西·威廉斯、阿瑟·米勒並列美國四大劇作家。3月19日,在走進《淡水小鎮》之前,先讓我們在國內研究桑頓·懷爾德的權威學者、《我們的小鎮》譯者但漢松教授的帶領下,透過懷爾德留下的文字,重回他筆下的小鎮——格洛佛角逛逛,體會不同於淡水的小鎮風情。


上海∣微媒介、微文化及當代藝術

時間:
3月19日(周六)19:30-21:00

地點:黃浦區虎丘路20號外灘美術館

主講人:葉凱(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文化產業系副教授)

微博、微信、微電影、微廣告、微整形、微金融……我們似乎進入了一個微媒介、微文化的時代。以「微」為特徵的自媒體的出現,不僅僅是一種媒介現象,它同時影響了我們幾乎所有的產業、藝術及日常生活。已經沒有人會漠視這種現象的出現,但是如何對這種文化進行解讀,卻並非那麼簡單。如果像傳統文化的衛道士那樣對此斥之為快餐文化、垃圾食品,顯然並不恰當。只有滲透到歷史積澱之中、當代中國文化之中、全球一體化的浪潮之中,可能才會有著更深入的解讀。本講座就是試圖把微媒介、微文化與當代藝術放在一起,解讀這種文化對我們生活的介入。


上海∣少女與獨角獸

時間:
3月20日(周日)14:00-16:00

地點:黃浦區人民大道201號上海博物館學術報告廳

主講人:伊莉莎白·塔比雷-德拉哈耶(法國國立中世紀博物館館長)

在克呂尼博物館的全部藏品中,人們最無法忘懷的是那些中世紀末期的掛毯。而滿壁掛毯中,有六件題為《少女與獨角獸》的作品兩兩相對,這一套組合是克呂尼博物館的「蒙娜麗莎」。這套掛毯背後藏著許許多多的謎,至今沒有被破解。

上海∣自然與心靈的交融——漫談米特福德的鄉村生活

時間:
3月20日(周日)14:00-16:00

地點:黃浦區福建中路193號世紀出版大廈13樓

嘉賓:吳剛(上海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副院長)、談瀛洲(復旦大學外文學院教授)

《我們的村莊》是英國自然文學最有影響力的代表作,在本書出版之後的兩百年內,全球各個國家以各種語言數度翻譯出版,如今,中文簡體版首次面世。本書譯者上海外國語大學的吳剛和復旦大學談瀛洲教授現場對話,以《我們的村莊》為中心,討論米特福德筆下所描述的原汁原味的英格蘭鄉土風情。

上海∣誰是託馬斯·薩拉蒙?

時間:
3月20日(周日)14:00-16:00

地點:黃浦區福州路579號2樓(近浙江中路)大眾書局福州路店

嘉賓:趙四(譯者)、李笠(詩人)、伯納德·史萊納(斯洛維尼亞駐滬領館代館長)

託馬斯·薩拉蒙(Tomaž Šalamun),中歐先鋒詩人的主要代表,斯洛維尼亞當代最傑出的詩人,25歲出版首部個人詩集《撲克》便獲得關注,其鮮明的超現實主義風格受到眾多美國詩人推崇。本次星期天讀書會,將放映有關薩拉蒙電影短片《每個真正的詩人》,並請三位嘉賓談談薩拉蒙,及他的詩作。

上海∣先秦秦漢的數術第三講——數術文獻與曆法

時間:
3月20日(周日)14:00-16:00

地點:靜安區威海路870號靜安書友匯

主講人:程少軒(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程少軒的主要研究方向為出土數術文獻,本次講座為他的「先秦秦漢的數術」系列最後一講,談數術文獻與曆法。

上海∣高銘《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完整版)》上海分享會

時間:

3月23日(周三)19:30-21:30

地點:

虹口區公平路18號8號樓嘉昱大廈1下夾層01室建投書店

主講人:

高銘(作家)

2010年《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首次出版,隨即掀起暢銷熱潮,被稱為「中國第一部精神病人訪談錄」。2016年,該書推出完整版,解禁十篇被封存內容。3月23日,作者高銘帶著新版的《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與讀者進行小型的閱讀分享會。

廣州∣人口學視野下的家國千秋

時間:

3月19日(周六)10:00-12:00

地點:

天河區珠江東路4號廣州圖書館負一層2號報告廳

主講人:

穆光宗(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

穆光宗教授長期從事人口問題、老齡問題和相關社會經濟問題的研究,本次講座,他將從人口學的角度講述家國千秋。

廣州∣嶺南建築美學

時間:

3月23日(周三)19:00-21:00

地點:

海珠區廣州大道南788號廣一電商街C4棟4樓

主講人:

王河(廣州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教授)

西關大屋、開平碉樓……這些再熟悉不過的名字,你是否親自接觸過?而發生在它們身上的故事,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王河教授將帶領大家走進嶺南建築的世界,發掘那埋藏在歲月長河裡靜靜沉澱著的美好。

深圳∣不只是居住——蘇黎世非營利性住房建設的百年經驗

時間:

3月20日(周日)15:00-17:00

地點:

南山區華僑城創意文化園北區B3棟東側502有方空間

主講人:

賈如君(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建築學碩士)

一百多年前,在快速城鎮化、長期單一的商品房市場約60年後,瑞士最大的城市蘇黎世,遭遇了空前嚴重的經濟社會危機。瑞士人的應對方式是,轉危機為機會,發展出健康多層面的住房政策——支持民眾以公司化的合作社的形式,眾籌自助,大量供應(包括轉化空置商品房為)永久性的非營利性住區(包括居住、公共、商業和工作空間),並長期經營,在財政消耗極小的前提下,同時拉動內需、提供就業、保證居住、推動社會融合,從而有效地在經濟社會危機中力挽狂瀾,並防患於未然地預防未來危機,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講座將詳盡介紹瑞士蘇黎世住房制度建設實踐、改進、成熟的百年歷史,分析住房問題發生的規律、原因和可能的解法,並結合中國國情,討論中國住房問題的起源和解法。

杭州∣是我們拯救鄉村,還是鄉村拯救我們?《下田》作者周華誠分享會

時間:

3月19日(周六)17:30-18:30

地點:

桐廬縣峩山畲族鄉戴家山7號先鋒雲夕圖書館

嘉賓:

周華誠(作家)、沈書枝(作家)

2014年春天,周華誠回到浙西家鄉,陪同父親一起,用傳統農耕手法種植家中的一塊水稻田,以一顆從小在此長大的溫柔之心,和一雙專業攝影師的細緻之眼,記錄下水稻生長的全過程。《下田:寫給城市的稻米書》作者周華誠,與大家分享關於自己與稻田的故事。簡單質樸,卻真實有趣,或許真的能在水稻田裡找到自己的初心。

西安∣《為了生活,不談孤獨》新書分享會

時間:

3月19日(周六)14:30-15:30

地點:

高新區科技路195號萬邦書店

主講人:

李軼男(專欄作家)

愛情會有寂寥時,愛自己,才是不孤獨;愛情是一時,愛才是永久。本書為情感心理諮詢師、專欄女作家李軼男全新隨筆集。38個虐心或暖心的故事,似乎都重影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如果你看到落淚了,無論是感同身受,哪怕是喜極而泣,都印證了我們隱秘而偉大的生活,就算孤單,也要好好活下去。

南京∣他們再沒提過南京——木衛二觀影讀書分享會

時間:

3月18日(周五)18:00-21:00

地點:

鼓樓區廣州路173號先鋒書店

嘉賓:

木衛二(影評人)、黎戈(作家)、衛西諦(影評人)

本次活動,將觀看韓國導演洪尚秀的《自由之丘》,一段發生在首爾的故事。之後,三位嘉賓將和大家聊聊這部電影,談一談一個人如何享受自己的電影院,也談談在城市發生的電影故事。一個故事,一座城,時間會流逝,但光影卻不會消失,一如《推拿》最後「他們再沒提過南京」。

南京∣體驗崑曲的迷人魅力

時間:

3月20日(周日)13:30-15:30

地點:

鼓樓區漢口路47號2樓雕刻時光咖啡館

主講人:

徐立梅(南京鐘山昆歌昆藝發展中心理事長)

幾許婉轉低回,幾番痴情愛意,幾度滄海桑田,多少欲說還休的情感,崑曲用極致的典雅和細膩演繹著世間虛實相映,悲喜交加的人生片段。它躋身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只因它的精緻與講究在浮躁的社會再難尋覓與傳承。大起大落,沉沉浮浮,雖幾度滄桑而歌未歇,只因仍有一群熱愛它如生命的人在苦苦地支撐。崑曲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古老藝術?在現代社會之下,我們究竟該怎樣展示它的迷人魅力?本期的文化沙龍將邀請南京鐘山昆歌昆藝發展中心理事長徐立梅老師為大家解讀這門古老的國粹。

南京∣《中國現代國家的起源》與孔飛力眼中的中國歷史演化邏輯

時間:

3月23日(周三)18:30-21:00

地點:

白下區太平南路1號大行宮新世紀廣場B座6樓悠仙美地7號包間

主講人:

江海一蓑翁

2016年2月11日,著名漢學家孔飛力(Philip Kuhn)逝世,享年83歲。孔飛力被認為是美國第二代漢學研究的領軍人物,其著作儘管不多,但幾乎每一本都是經典。他的《叫魂》和《中國現代國家的起源》,都堪稱是最好的海外漢學著作之一。本場沙龍將圍繞《中國現代國家的起源》一書展開,兼顧《叫魂》一書,以閱讀、討論和分享孔飛力先生的著作,來紀念這位貢獻卓著的漢學家。

福州∣漫談日常生活中的法治觀念

時間:

3月19日(周六)9:30-11:30

地點:

鼓樓區湖東路227號福建省圖書館一樓多功能廳

主講人:

黃麗雲(福建省司法廳副調研員)

講座將解析大多數的人對於法是以怎樣的觀念來進行社會生活的,用法律與案例相結合的方式暢談一個法治工作者對權利的觀念、所有權的觀念、契約的觀念和訴訟的觀念的理解,幫助市民樹立正確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一周文化講座∣日本是中國之藥?
    本期講座將闡述從崑腔到亂彈再到皮黃形成的過程,簡明敘述其發展的歷史背景與形成的諸多因素,使聽眾對京劇的誕生與發展有比較系統的了解。北京∣劉心武VS張頤武:人生,何以至此?《資治通鑑》雖然被稱為「帝王教科書」,但它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孕育下的產物,蘊含著豐富的處理個人與家庭、與社會關係的智慧,其中很多內容更是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 一周文化講座︱逃離北上廣:一線的欲望和二線的願望
    「勞森伯格在中國」展覽期間,本講座試圖探討黑山學院對美國文化的影響,以及實驗性教育與藝術、生活的關聯,邀請藝術家劉卜華、邱志傑等人展開對話,深度分析黑山學院所代表的「自由態度」、「實驗精神」和「生活藝術」。其中,劉卜華以《黑山學院的24年》為畢業論文從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系畢業。
  • 鄉村振興!鄉村如何根治「鄉村病」!鄉村「地方感」前來搭救!
    #鄉村#當我們在一個空間呆的時間長的時候,這個空間或許就摻雜著你的情感,被情感賦予的空間,便不再是空間了,而變成了地方。有關於「地方」這一概念,其實他並不只是存在於我們所看見的三維空間,也存在於我們的情感中,感情?地方?如何解釋?「觸景生情」便是最好的解釋,這也便是「地方」最大特點,是承載文化和情感的有形載體。
  • 一周文化講座|錢理群:我們今天為什麼需要魯迅
    本次講座,陳志強教授將結合專業知識為大家講解古典文化在中世紀的傳承。本次講座張聽老師為我們講述尺八的歷史文化及身世離愁,現場更會有機會聽到老師的尺八演奏!是掙脫這張巨網,還是成為巨網之中的棋子?7月8日,我們來聽聽《未來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的回答。
  • 鄉村「鑄魂」行動提振群眾精氣神——全市鄉村文化振興「四大行動...
    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稱,近年來,全市著力實施十大重點項目,全面推動農村思想道德教育、優秀鄉土文化挖掘傳承創新、鄉村文化供給優化升級、鄉村移風易俗等「四大行動」,大力加強鄉村振興宣傳輿論引導,全市鄉村文化振興取得積極成效——思想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2018年8月21日,忠縣金雞鎮傅壩村原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楊驊累倒在脫貧攻堅崗位上
  • 地球不需要我們拯救,我們只需要拯救我們自己
    地球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就尤為重要,為此我們經常說要保護環境,拯救地球。有人說人類目前擁有的核武器能夠毀滅地球幾十次,是嗎?人類真的有能力毀滅地球嗎?比如現在我們很關注的全球變暖問題,其實地球在歷史上比現在平均氣溫高的時期很多。當然,比現在溫度低的多的冰期也是很常見的。
  • 拯救書荒啦,經典好看的鄉村種田文推薦,都是消磨時光的良品!
    評價:這是本鼻祖級的種田文了,內容非常翔實,十分有意思,而且一點也不瑪麗蘇,故事內容循序漸進,非常有邏輯,絕對是消磨時間的好文~《醜女如菊》鄉村原野簡介:穿越到農家醜女菊花的身上當青春淡漠如菊時,愛情也在悄悄觀望……評價:這是本相當標準相當經典的種田文,之前小編也推過鄉村原野的種田文,當然都沒有這本經典,也不僅僅是種田,文中許多故事情節也都折射出當時的社會,有種諷刺的意味吧,非常值得一看的一部作品!
  • 一周文化講座︱賈伯斯的日本廚師:匠人精神與日本料理
    從佛經的原典語言來看,我們可以大致將其分為巴利語佛經與梵語佛經;從翻譯佛典的用語來看,我們可以將其大致分為漢譯佛典與藏譯佛典。講座以佛教原典的考察為中心,從佛教經典的集成、現代意義上的佛教研究、早期佛教寫本的發現、近年佛教寫本研究的新進展、早期佛教寫本文獻研究之意義等五個方面探討文獻學視角下的佛教研究。
  • 鄉村文化的雙重邏輯與振興路徑
    作為鄉村社會內生治理的產物,鄉土文化依託於權威型的文化組織主體、農民的自發參與及公共性的社會支持系統,在當下遭遇了權威衰退、參與退出及支持弱化等困境。鄉村文化外部和內部的雙重邏輯皆根植於現代治理轉型過程之中。為實現鄉村公共文化服務與鄉土文化的共生互融,應建構以鄉、村兩級為主體的公共文化服務與鄉土文化耦合路徑,以「社區營造」、鄉村文化管理及鄉村治理轉型等多方面的協同來推動鄉村文化的全面振興。
  • 郴州市瑤族文化協會第二次代表會議暨南嶺走廊瑤族村寨與鄉村振興...
    郴州市瑤族文化協會第二次代表會議暨南嶺走廊瑤族村寨與鄉村振興交流研討會在我校召開本網訊(通訊員 王超偉 攝影 張銳)10月30日,郴州市瑤族文化協會第二次代表會議暨南嶺走廊瑤族村寨與鄉村振興交流研討會在我校召開。
  • 鄧凌月:傳承紅色文化 推動鄉村振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論述的一脈相承。「全面」二字內涵豐富,既體現了鄉村振興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又指向下一階段將往擴面提質方向發力。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文化振興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
  • 美好Village創始人李雅瑩:我們為什麼要回到鄉村?
    2015年,我們國家開始大力推崇鄉村振興的事業建設,三年時間,中國有很多品質村落已經建了起來,但大部分人對村落的認知還停留在落後、農家樂的狀態。  中國一直沒有一個垂直村落領域的優質產品,導致這些村落鮮為人知,而大家需求卻一直在擴大。2017年中國鄉村旅遊人次是一年25億人次,到2020年時可以達40億人次,同時消費規模將超兩萬億。
  • 口述|為了改變六千萬鄉村孩子的命運,我們流浪地球兩圈了
    △ 中央美術學院2014級油畫系本科生付大強畢業作品,田埂上的芭蕾《流浪地球》講述的是一個拯救地球的故事,今天我們講述的是一個關係國家命運的故事。口述 | 李風  編輯整理 | 小主姐姐小朋友,你會唱歌嗎?我們一起唱歌好不好?
  • 江蘇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守護田園 讓鄉村「回歸」
    中國江蘇網訊 80年前,晏陽初和梁漱溟痛感中國社會的問題根在農民和農村,他們赤腳下鄉,踐行鄉村建設理想。「對照他們和他們的時代,當下的鄉村,是否更為陌生和離棄?我們離鄉村已經如此之遠,我們還回得去嗎?」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張彤發問。  發問的背後,是鄉村離「家」越來越遠的嚴峻現實。
  • 禹城市辛寨鎮:傳承地域文化,促進鄉村振興
    「我們在鎮黨委、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下,由社區黨總支牽頭,於2020年12月25日成立社區山東梆子劇團,目的是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元素。用我們山東獨有的傳統梆子文化,促進農村文化振興,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傳承文明鄉風。」禹城市梁河社區黨總支書記丁建廣說。連續三天,梁河社區山東梆子劇團以梆子劇目為主軸,搭配別具特色的其它文藝節目,展現社區一年來的奮進發展,迎接新一年的蓬勃氣象。
  • 田野調查、精準服務、文化滋養,他們這樣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聚焦美麗鄉村建設,師生們非常希望用專業知識幫助尋甸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鄉村文化,推進鄉風文明建設,為鄉村振興鑄魂。2018年7月,社會學院與尋甸縣委縣政府籤訂了合作框架協議,社會學院社會建設與鄉村振興研究基地揭牌。2019年7月,學校在尋甸縣召開了定點幫扶尋甸縣鄉村振興研討會,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鄉村振興戰略智庫中心揭牌,學院10位教師成為智庫的專家。
  • 新閱讀空間成鄉村風景線
    調研組實地走訪中驚喜不斷,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閱讀空間開進鄉村,為村民遊客傳遞書香、播撒文化,已成為京郊鄉村文化一道風景線。雨楓書館創始人許春宇說,雨楓書館從城市核心地帶開到京郊,再深入到鄉村,一步步紮根進泥土。雨楓書棧正是服務於鄉村居民與民宿旅客的多功能自助閱讀空間模型,這是雨楓團隊結合美麗鄉村改造項目的一個實踐。「閱讀不是高高在上的,閱讀是一種生活,是貼近個人心靈的一部分,像是潤物細無聲的雨聲一樣,你到哪個角落都能感受到。」
  • 全國鄉村文化和旅遊能人專題班在成都開班
    本報訊(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楊藝茂)11月22日,2020年全國鄉村文化和旅遊能人專題班(第一期)在成都結束。專題班由文化和旅遊部人事司主辦,文化和旅遊部四川培訓基地、四川省旅遊培訓中心承辦,來自全國各地的100餘名鄉村文化和旅遊能人參加了此次培訓。
  • 大地藝術祭:越後妻有的鄉村「擬像」?
    地處偏僻的日本「越後妻有」已被打造成耳熟能詳的文化旅遊熱點,體驗浪漫田園生活的需求,資本、文化機構與地方政府一起嘗試重現前工業時代的鄉村景觀以及重構前工業時代的鄉村浪漫印象。而參觀「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的觀眾們關於鄉村「美好生活」的認知和想像就愈來愈依憑於鮑德裡亞所謂鄉村性的「擬像」,由脫胎於都市美學、服務於資本積累的諸多「戲仿」的鄉村元素編織而成。
  • 【獨家專訪】孟凡浩:我們永遠「擁抱」網際網路效應帶來的鄉村振興
    ,積極探索並思考現有體制與社會發展現狀下城市環境改善和鄉村激活振興的可能性,嘗試挖掘建築本體之外的價值,使建築在當代社會經濟文化等頂層領域,釋放其應有的力量。 也正是一次相對這「浙江省重點歷史文化古村落」進行保護工程的提議,開始了孟凡浩在通過建築作為媒介來幫助鄉村振興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