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文化講座∣日本是中國之藥?

2020-12-03 澎湃新聞
北京∣紅毹記勝——從清代中葉的花雅之爭到皮黃的鼎盛

時間:

4月2日(周六)09:30-11:30

地點:

朝陽區東三環南路88號首都圖書館B座四層第一影院

主講人:

趙珩(原北京燕山出版社總編輯、編審,北京史研究會理事、北京市文物局學術委員)

從明代中葉形成的崑腔到了清代中期已經逐漸稍歇,繼而代之的是舞臺上多種聲腔形式——亂彈。自從乾隆五十年徽班進京,逐漸形成了徽漢合流,並吸納了北方的高腔等藝術形式,在道鹹時期才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皮黃」,也就是今天的京劇。本期講座將闡述從崑腔到亂彈再到皮黃形成的過程,簡明敘述其發展的歷史背景與形成的諸多因素,使聽眾對京劇的誕生與發展有比較系統的了解。

北京∣劉心武VS張頤武:人生,何以至此?

時間:

4月2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東城區交道口東大街85號第一圖書館

嘉賓:

劉心武(作家)、張頤武(文化學者、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人生,何以至此》是著名作家劉心武揭秘《紅樓夢》後,潛心十年,揭秘「人生」的第一本書。書寫草木,一草一木一世界;書寫寰球,歐風過了來美雨;書寫世情,喜怒哀樂皆人生。不同於之前其他作品,這是劉心武真人真事之「自傳」,又是大徹大悟之「心傳」。本周六,來聽劉心武和張頤武這一對摯友對待人生有怎樣的視角與感悟。

北京∣王音的「出發」「游離」與「還鄉」暨新書發布會

時間:

4月2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朝陽區酒仙橋路4號798藝術區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報告廳

嘉賓:

王音(藝術家)、秦思源(策展人)、鮑棟(評論家)

以展覽「王音:禮物」為契機,UCCA邀請藝術家王音、展覽的聯合策展人秦思源、評論家鮑棟與觀眾們分享王音的創作經歷及其思考,探尋其創作的切入點。隨著生產圖像的方式愈發多元化,越來越多的當代藝術家不再局限於以繪畫為媒介進行創作。作為一直以油畫為創作媒介的藝術家,王音不拘泥於媒介的外部形式,而是更關注繪畫的內在表達,以及作品與時代的關係。他描繪城市的日常生活,將熟悉的題材陌生化,並引入隱喻的維度。譬如,王音將本次展覽的結構分為「出發」「游離」「還鄉」,呈現三段式的「旅行」。

北京∣英語世界裡的鴉片戰爭——《鴉片戰爭》作者藍詩玲中國行讀者見面會

時間:

4月2日(周六)14:00-16:30

地點:

東城區王府井大街36號涵芬樓書店

嘉賓:

藍詩玲(英國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講師)、劉悅斌(中國近代史研究專家、教授)

提起鴉片戰爭,人們經常聯想到這是中國近代史晦暗苦澀的開端。後人痛陳清政府的腐朽昏聵,急於翻過這一頁,又以相關的歷史敘述來作為推動後來社會大變革的車輪。但容易忽略的是,戰爭至少涉及兩方,也關乎國際。鴉片戰爭的另一方,彼時如日中天的大英帝國,對這段硝煙瀰漫的遠東往事留存著怎樣的記憶?這一切看在一位當代英國漢學家眼中,又將呈現怎樣的圖景?《鴉片戰爭》英文版2011年出版後,在英語世界中掀起一陣討論的風潮,獲得了簡·米哈爾斯基獎。其中文版去年出版後,得到讀者廣泛反響。本次沙龍我們邀請到作者藍詩玲女士和譯者劉悅斌,分享作者寫作緣起和書中的諸多有趣細節,一起探討歷史的複雜性。

北京∣藏傳佛教與死亡——《次第花開》分享會

時間:

4月2日(周六)14:30-16:30

地點:

海澱區成府路35號華清嘉園15號樓2010室@706青年空間

主講人:

何慧玲(導演、影視製作人)

又到清明,在世俗瑣碎的生活中一個讓我們感懷曾經度過的生死離別的日子。對於死亡,您了解的有哪些?對於已經讀過《西藏生死之書》的朋友,我們也藉由堪布的《次第花開》去看看藏傳佛教是如果對待死亡的,也同時了解藏民族的生死觀。堪布告訴我們的不僅僅是關於如何面對死亡,更重要的是如何對待生命。想要更好地活的人,我們應該去讀讀這本書。於是,當我們在西藏旅遊的時候,看到的不僅僅是雪山、聖湖、草原、寺廟、青稞酒和藏甜茶,還有生死與輪迴。

北京∣喀拉拉邦皮影背後的文化與傳統

時間:

4月3日(周日)10:00-14:00

地點:

海澱區中關村南大街33號國家圖書館綜合館五樓多功能廳

主講人:

Rajeev Pulavar(皮影藝人)

皮影在印度曾是學者或詩人才能表演的一門充滿智慧的藝術形式,雖然傳統皮影在印度的發展,已日漸衰落,它過去扮演的宗教職能卻至今還保留著。如果沒來中國,4月份對於Rajeev來說,便是去寺廟中徹夜表演的時間。來自喀拉拉邦的年輕皮影藝人Rajeev,帶來了有著三百年歷史的傳統皮影,而除了皮影的製作、表演等知識,他還會和你分享皮影背後的宗教、文化、傳統。

北京∣穿越千年的奇異之旅——瑪麗·瑞瑙特筆下的亞歷山大和他的時代

時間:

4月3日(周日)15:00-17:00

地點:

朝陽區東直門外香河園路1號當代MOMA北區T2座1層庫布裡克書店

嘉賓:

王愷(活字文化新媒體總監)、鄭遠濤(譯者)

瑪麗·瑞瑙特對於歷史小說家及其讀者們都是一道光照。她向我們展示了古希臘人的奇異,纖毫畢現、準確無誤,挑戰我們的價值觀,勾引我們的好奇心,領著我們穿越一塊動人而愉悅的域外地景。瑞瑙特的古希臘遠非世外桃源,而是和她生活過的時代一樣戰亂頻仍、社會激蕩。無論她的主人公是開闢新天地的英雄如忒修斯、亞歷山大,抑或流徙不定的士紳、演員、頌詩人,幾乎每一位都努力在掙脫環境的掣肘,塑造自我,尋求自由。希臘人的理想——光榮、自尊、卓越、適度;阿波羅的理性和狄奧尼索斯的沉醉——在瑪麗·瑞瑙特的作品中無處不在。

北京∣我所有的宇宙,都是有你的宇宙——《平行宇宙愛情演繹法》的演繹談

時間:

4月4日(周一)14:00-16:00

地點:

朝陽區望京中環南路1號尚8文創園D座單向空間

嘉賓:

王翀(新浪潮戲劇導演)、高爽(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講師)、塔塔(「十五言」作者)、思故淵(「十五言」作者)、小莊(果殼閱讀主編)

由英國劇作家尼克·佩恩編劇、新浪潮戲劇導演王翀翻譯並執導的舞臺劇《平行宇宙愛情演繹法》,將於2016年4月22-23日在國內再度上演。作為一部借喻了來自量子物理、宇宙學中多個概念的現代話劇,並試圖去詮釋生物學、神經科學和心理學也沒法講清楚的一門人類顯學——愛情,《平行宇宙愛情演繹法》絕對是一部值得以多元視角來反覆解讀的傑作,果殼網旗下的人文+科技寫作社區「十五言」邀請了來自天文物理、量子物理、虛擬實境和科學兩性領域的達人作者,和導演王翀一起來暢聊,探討我們這個宇宙的唯一性/多重性,以及人類情感的唯一性/多重性。

上海∣吃與文學:離不開的上海

時間:

4月2日(周六)14:00

地點:

黃浦區復興中路505號思南文學之家

嘉賓:

裘小龍(作家)、陳保平(雜文作家)、陳丹燕(作家、旅行家)

吃,或言飲食,看似簡單的日常生活,形成記憶之後常常牢固地盤桓於腦海裡。在文學作品中,吃常常與城市、生活和個人的來處相關,我們也總能在文學作品中遇見許多難以忘懷的食物。本期讀書會邀請到了旅居國外的作家裘小龍先生,和雜文作家陳保平先生,以及善寫上海歷史記憶的陳丹燕老師,共同從「吃」說起離不開的上海。

上海∣《資治通鑑》中的「齊家」理念

時間:

4月2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黃浦區福州路401號上海古籍書店6樓多功能廳

主講人:

姜鵬(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資治通鑑》雖然被稱為「帝王教科書」,但它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孕育下的產物,蘊含著豐富的處理個人與家庭、與社會關係的智慧,其中很多內容更是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姜鵬老師特別從「齊家」的角度,為我們解析《資治通鑑》中有哪些可以為我們所借鑑的,處理家庭生活、延續家族生命的經驗,使傳統與現實跨越歷史時空結合在一起。

上海∣「長日留痕」與亞瑟王傳奇的美麗邂逅——《被掩埋的巨人》新書分享會

時間:

4月2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徐匯區淮海中路1555號上海圖書館西區三樓音樂欣賞室

嘉賓:

羅崗(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怡微(青年作家)、周小進(文學博士、譯者)

日裔英國小說家石黑一雄的《被掩埋的巨人》(The Buried Giant)是一部顛覆了西方奇幻文學既定模式的美麗傳奇,「一部關乎良知的《權力的遊戲》」。中文版推出之際,我們邀請三位嘉賓一起來聊聊這部小說。

上海∣日本當代詩歌及翻譯——以谷川俊太郎為中心

時間:

4月2日(周六)19:00-21:00

地點:

楊浦區邯鄲路220號復旦大學光華樓西主樓1001會議室

主講人:

田原(旅日詩人、翻譯家)

谷川俊太郎是日本當代著名詩人、劇作家、翻譯家,「生命」、「生活」和「人性」是他書寫的主題。本次講座,邀請到旅日詩人田原,以谷川俊太郎為中心,講講日本當代的詩歌及翻譯。

上海∣詩的懷念——紀念上海已故詩人清明朗誦會

時間:

4月3日(周日)14:00

地點:

徐匯區淮海中路1555號上海圖書館正門四樓多功能廳

日月無聲,水過無痕,冬去春來,轉眼又是一年清明時節。在這個憂傷與歡樂並存的日子裡,我們懷念上海詩壇的已故詩人:羅洛、辛笛、蘆芒、黎煥頤,包括中年早逝的酈達、陳柏森等。他們曾經在上海乃至全國文壇都留下過優秀的詩篇。他們的吟詠歌賦,如江南春早如織的纏綿細雨,再次給我們帶來悠遠的懷念。吟詩三兩首,聆聽念故人!願本次清明詩會帶給您無盡的詩的懷想……

上海∣一個猶太倖存者的記憶——萊維作品分享會

時間:

4月3日(周日)14:00-16:00

地點:

徐匯區淮海中路1555號季風書園(地鐵10號線上海圖書館站站廳)

嘉賓:

胡桑(詩人、評論家)、陳嫣婧(書評人)

卡爾維諾說他是我們時代最重要、最有天賦的作家之一,託尼·朱特說他是奧斯維辛最重要的記錄者和見證人,他就是普裡莫·萊維,義大利國寶級作家、奧斯維辛第174517號囚犯。萊維雖為受害者與倖存者,但其圍繞奧斯維辛、納粹德國、猶太人大屠殺展開的非虛構及虛構寫作既無仇恨宣洩,也無怨天尤人,取而代之的是冷靜的理性和閃耀的智慧。萊維的冷靜與理性緣何而來?除去冷靜與理性,萊維的作品還有什麼特質吸引著讀者?最終,我們該怎樣閱讀萊維其人其書?4月3日,季風書園,詩人兼批評家胡桑、青年書評人陳嫣婧將與你我一同探尋。

上海∣解讀旗袍

時間:

4月3日(周日)14:00-16:00

地點:

黃浦區淮海路755號無印良品上海旗艦店3F

主講人:

吳沁江(《雲裳釵影》作者)

旗袍是中國人最熟悉的傳統服裝代表。自清代發展至今,不同時期的旗袍各有特點,袍上的紋案和衣服的用料也各異。吳沁江女士收藏老繡衣、旗袍和老飾品近十年,並著有《雲裳釵影》一書。她樂意將自己的所藏和心得體會與大家分享。

上海∣什麼是自由 什麼是愛——水木丁新書分享會暨籤售會

時間:

4月3日(周日)15:00-16:30

地點:

黃浦區湖濱路150號湖濱道購物中心B1言幾又·今日閱讀書店

主講人:

水木丁(作家)

《什麼是自由什麼是愛》是水木丁暢銷隨筆集《只願你曾被這世界溫柔相待》的姊妹篇,收錄關於情感、生活與閱讀的散文隨筆五十餘篇。在新書出版之際,水木丁將攜新書與讀者見面,和我們分享創作故事,談談自由和愛這兩個看似很大,卻未必不可從小處解決的話題。並與大家討論,在這個殘酷喧囂的世界,如何追尋到真正的自由與愛。

上海∣大都會博物館的中世紀文物收藏

時間:

4月6日(周三)19:00-21:00

地點:

上海博物館學術報告廳(北門外西側下沉式廣場內)

主講人:

格裡菲斯·曼恩(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中世紀藝術部主任、修道院分館負責人)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擁有西半球最精彩的中世紀及拜佔庭藝術藏品。中世紀的藝術品展出於兩個展廳:大都會博物館內的中世紀展廳;博物館位於曼哈頓北角的「修道院」分館。本講座著重於中央公園內的大都會博物館本館中的中世紀及拜佔庭藝術藏品。大都會博物館的中世紀及拜佔庭藝術藏品處於古典與現代歐洲的交界點,並與非洲和亞洲有著某種關聯。這些藏品使得人們能一窺中世紀宗教儀式的威嚴、公共生活的盛況、宮廷藝術的極樂以及為冥思而創造的靜謐的藝術。本講座將概述古代世界的視覺傳統下中世紀和拜佔庭藝術的起源,並解讀中世紀晚期宮廷、晚期拜佔庭及其東鄰國家財富累積的過程。修道院和教堂是藝術品的生產者以及消費者,那些容器、書籍、雕塑和其他儀式物件令我們明了其深意。此外,從巴黎外圍的聖丹尼斯修道院,或是君士坦丁堡收集來的藝術品,是指引我們進入中世紀和拜佔庭時期其他偉大的藝術中心的明燈。當然,那些和藏品密切相關的閃亮的姓名,永遠不會被世人所遺忘。

廣州∣《必然》讀者見面會

時間:

4月2日(周六)10:00-12:00

地點:

天河區天河路383號太古匯商場地鐵上層MU35號方所

主講人:

凱文·凱利(《連線》雜誌創始主編)

被稱作網絡文化「遊俠」的凱文·凱利對於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趨勢有著深刻的見解。20年前,他在《失控》一書中便已預見了當下幾乎所有的網際網路經濟熱點概念,如:物聯網、雲計算、虛擬實境、網絡社區、大眾智慧、迭代等。在其最新著作《必然》中,凱文·凱利總結了自己幾十年來對於科技的觀察和分析,精彩地評說當下科技發展的必然趨勢,不僅令極客們為之瘋狂,也為科技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極富前瞻性的視野和指導。在當下,人類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在改變。而這些改變,哪些是必然發生的,哪些又在我們預料之外?4月2日,凱文·凱利將做客方所廣州店,與讀者分享未來的12種必然趨勢。

武漢∣日本是中國之藥——熊培雲《西風東土:兩個世界的挫折》新書分享會

時間:

4月3日(周日)14:30-16:30

地點:

武昌區中北路171號武漢中央文化區楚河漢街文華書城

主講人:

熊培雲(南開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知名學者熊培雲在新書《西風東土:兩個世界的挫折》中提出,日本是中國的一味藥,至於藥性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國對日本的態度。如果認真學習日本的社會建設,日本將是一味良藥,可以醫治中國「弱社會」與「強個人」的病灶。如果只是看到日本在向右轉、安倍在參拜靖國神社、右翼在街頭舉旗叫喊,從而繼續以民族主義、國家主義來強化中國「強國家-弱社會」的結構,則可能適得其反。倘若良藥未成反自製苦果,將是一味毒藥。日本戰後社會治理的成功經驗始終是中國社會重建過程中繞不過去的有益借鑑。中國最該向日本學什麼?中日之間有什麼永遠不能和解?帶著這些疑問,熊培雲老師將為您講解「菊與刀」之外的另一個日本,並試圖發現促成中日和解的方法與路徑。

深圳∣長長的隊——45年還在排

時間:

4月2日(周六)15:00-17:00

地點:

南山區華僑城創意文化園開平街OCAT深圳館展廳B

主講人:

伊斯雷爾·霍洛維茨(美國當代戲劇大家)

由美國當代戲劇大家伊斯雷爾·霍洛維茨(Israel Horovitz)創作的經典荒誕劇《排隊》(Line),將在4月初由胖鳥劇團於深圳帶來其中國首演。該劇誕生於1967年,其中對美國夢的荒誕進行了非常尖刻的嘲諷。當年由著名的La Mama劇團搬上舞臺之後,長期火爆紐約外百老匯13街劇場,演出至今約有45年。在這個演講中,伊斯雷爾將透析《排隊》(Line)在百老匯舞臺常演不衰的緣由,希望以其親身經歷,和觀眾分享半個世紀以來百老匯的盛衰與美國社會之間的聯繫及感應,讓觀眾了解戲劇在美國城市生活中的作用及其表達世事人心的力量,並感受中國夢和美國夢之間可能的差別與距離。

杭州∣飛來峰的歷史與魅力

時間:

4月3日(周日)14:00-17:00

地點:

西湖區益樂路華星裡街大涵書店

主講人:

賴天兵(浙江省敦煌學研究會理事,浙江省考古學會會員)

飛來峰是江南少見的古代石窟藝術瑰寶,可與四川大足石刻媲美,蘇東坡曾有「溪山處處皆可廬,最愛靈隱飛來峰」的詩句。作為杭城最有名氣的人文風景之一,相信許多人對「飛來峰」有著好奇:為什麼叫飛來峰?飛來峰上的佛像出自何人之手?最早的佛像始於哪個朝代?屆時,賴天兵先生將攜其「飛來峰」專著:《漢藏瑰寶——杭州飛來峰造像研究》與廣大書友見面、一一作答。

南京∣民國文學與南京

時間:

4月1日(周五)19:00-21:00

地點:

鼓樓區廣州路173號先鋒書店

嘉賓:

張中良(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周維東(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副教授)

近年來,從民國大歷史的視野深入現代文學研究已經成為值得注意的學術動向,南京作為民國首都,在中國現代文學發展進程中也有著特殊的地位和影響。北京師範大學民國歷史文化與文學研究中心與金陵科技學院人文學院將於2016年4月1日-2日在南京舉辦「民國南京與中國現代文學」學術研討會。結合此次會議,南京市全民閱讀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特邀張中良教授、周維東副教授在先鋒書店與讀者分享他們對於民國文學中的南京的印象與感受。

南京∣錢小華和他的書店

時間:

4月2日(周六)15:00-17:00

地點:

鼓樓區廣州路173號先鋒書店

主講人:

錢小華(南京先鋒圖書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先鋒書店創始人、南京先鋒圖書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南京文化名人——錢小華,在他自己的理想國——先鋒書店,與您一起分享20年先鋒路。讓更多人了解先鋒,愛上先鋒的生活方式。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一周文化講座∣是我們拯救鄉村,還是鄉村拯救我們?
    )一個是來自日本的雕塑藝術家,一個是中國版畫科班出身的藝術家,兩個生活、教育背景截然不同的人,思想和創作相碰撞,必會擦出有趣的火花!在本場講座中,日本當代藝術家金氏徹平、中國青年藝術家溫凌,將在策展人李詩的引導中展開對話,就「表現與界限」談談各自的經驗,並與場下觀眾展開互動。
  • 一周文化講座︱賈伯斯的日本廚師:匠人精神與日本料理
    本次活動,邀請止庵、史航老師對本書進行妙趣橫生的解讀,並與受邀讀者共同分享對匠人精神、日本美食文化的點滴體會與心得。連環畫不僅僅只用做名著改編,它還可以大談各國文化、歷史、神話、科學、政治等等,既好讀又好玩,內容也特別豐富。法國連環畫評論家、《費加羅報》記者Laurent Mélikian來到中國北京,帶來了他所珍藏的漫畫書,與我們分享連環畫與法國、與美酒、與中國、與世界的那些點點滴滴。Laurent將以其獨特的視角講解全世界的連環畫故事,其中也包括中國的連環畫文化。
  • 一周文化講座︱逃離北上廣:一線的欲望和二線的願望
    「勞森伯格在中國」展覽期間,本講座試圖探討黑山學院對美國文化的影響,以及實驗性教育與藝術、生活的關聯,邀請藝術家劉卜華、邱志傑等人展開對話,深度分析黑山學院所代表的「自由態度」、「實驗精神」和「生活藝術」。其中,劉卜華以《黑山學院的24年》為畢業論文從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系畢業。
  • 一周文化講座|《星球大戰》如何徵服全宇宙
    )、別必亮(重慶出版集團副總編輯)「2017年度中國好書」《重慶之眼》把重慶大轟炸的苦難與現實中對日索賠原告團的種種努力融合在一起,通過對文化抗戰和對日索賠原告團不顧生活困難堅持對日本提出訴訟的描寫,呈現無所畏懼、抗爭到底的民族精神。
  • 一周文化講座|聽伊莎貝爾·於佩爾讀杜拉斯
    細品之,可見宗教的紛爭與國家的碰撞、科學的革命與哲學的思辨;再品之,又可見東方與西方的競爭和交流、大航海時代的財富與血淚。本場講座將幫助您觸摸到不一樣的全球性視角中的文藝復興全景。)6月10日,曾任明星經紀人的曾鵬宇攜新書《世上有顆後悔藥》與「槿汐姑姑」孫茜,現場同你聊聊他們人生路上的選擇與後悔,講述這世上是否真的曾有後悔藥,喝完後我們可以一邊後悔,一邊肆意!
  • 【6.10—6.16】一周講座概覽
    講座須知《一周講座概覽》向您推介下一周北大主要的講座信息。為踐行一流大學服務社會的職責、促進教育公平的社會責任,北京大學的講座資源向社會免費開放。由於不同講座針對對象不同、教室或會議室容量有限,請大家服從講座組織者的安排,有序參與講座,保證講座過程中的安靜、禮貌和對演講者的尊重。
  • 一周文化講座:封面到底聽誰的|大衛·克裡斯蒂安|封面|君特...
    遊天下的豪情與思故鄉的幽懷構成了中德詩歌中共有的兩元空間結構,包蘊了豐富的文化信息與情感內涵。本講座將跨越時空的界限,擷取兩大詩歌傳統中的眾多佳作,呈現不同歷史文化背景中異曲同工的詩情妙趣,與詩歌愛好者們一起領略個中魅力。
  • 一周文化講座│故鄉如何影響一個作家的寫作
    提到日本攝影為什麼就會提到挑釁?它為什麼重要?本次活動,我們邀請到引進多本日本攝影讀物的亞紀畫廊臺北負責人黃亞紀女士帶你深度解讀日本攝影和挑釁背後。而光社自開展以來,從荒木經惟到森山大道,為什麼是這樣的選擇?從收藏角度有怎樣的考量?光社創始人王珺先生也將與你分享。
  • 一周文化講座|世界閱讀日:生活需要什麼樣的閱讀?
    主要從事隋唐五代史、敦煌學、科舉史、童蒙文化研究,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童蒙文化史研究」。本次講座,金瀅坤教授將結合他的專業知識為聽眾講解唐五代童蒙教育中的經典教育。本次講座,王教授將以文化人類學關於巫學的理念,運用象數之學、文字訓詁與有關出土資料等逐一進行解讀。
  • 一周文化講座|一份來自中關村的筆記:他們的故事平靜而閃光
    本次講座,周乾將結合自己的研究成果為大家深入分析紫禁城古建築的營建思想與文化。中國古代文人和古琴之間的故事不勝枚舉,臨刑前仍索琴彈奏的嵇康,廣羅天下珍貴名琴於皇宮的宋徽宗,古代文人以琴明志以琴寄思。8月6日晚,北京青年報「青睞」系列講座,特邀古琴文化研究學者吳寒老師,為我們講述中國歷代文人與古琴的故事。
  • 一周講座概覽
    講座須知《一周講座概覽》向您推介下一周北大主要的講座信息。為踐行一流大學服務社會的職責、促進教育公平的社會責任,北京大學的講座資源向社會免費開放。由於不同講座針對對象不同、教室或會議室容量有限,請大家服從講座組織者的安排,有序參與講座,保證講座過程中的安靜、禮貌和對演講者的尊重。
  • 一周文化講座|錢理群:我們今天為什麼需要魯迅
    本次講座,陳志強教授將結合專業知識為大家講解古典文化在中世紀的傳承。,但20世紀以後,是通過日本傳播到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發展成多元化、國際化的樂器,而在它的故鄉中國,已經幾乎被遺忘。國際研究領域也習慣性地把尺八稱為「Shakuhachi」(「尺八」日文發音),它和古書上提到的「尺八」信息含量是有一定區別的,就像現在全球風靡的體育項目足球(Football)和起源於中國的「蹴鞠」也不完全等同,但也不無關係。本次講座張聽老師為我們講述尺八的歷史文化及身世離愁,現場更會有機會聽到老師的尺八演奏!
  • 一周文化講座|城市針灸:如何進行小尺度的城市空間幹預
    應北京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中國)邀請,「德國最善辭令的音樂經紀人」(《柏林日報》)貝爾特霍德·賽裡格將來到北京舉辦講座,介紹音樂產業中最為重要的方方面面。講座結束後,他還將和中國DJ張有待一道,探討音樂產業的最新商業模型,分析音樂巡演、唱片公司、版權和贊助領域的運作模式,展望中歐兩地音樂產業的未來。
  • 一周文化講座│白先勇細說《紅樓夢》:以小說還原小說
    通過這兩場講座,我們將看到一位當代華語世界最優秀的小說家,如何通過文學的視野、小說的手法,理解曹雪芹這位幾百年前中國偉大的小說家和《紅樓夢》這部文學巔峰之書。(日本早稻田大學博士)、蘇其塔· 巴拉烏布拉曼彥(印度德裡阿姆班德卡大學博士)、雷吉娜· 比特納(德紹包浩斯基金會學院博士)、許平(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教授)包浩斯自誕生之日起便以其國際化的定位,與世界上的其他文化保持著對話與交流:無論是在歐洲還是亞洲、非洲、北美或南美,20世紀初形形色色的現代主義藝術運動都與普世性的理念緊密結合。
  • 一周文化講座│我們為什麼要呼救——紀念汶川地震十周年
    本次講座,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副教授程蘇東將為我們詳解「詭辭」以見義——司馬遷的書寫藝術。,通過演講與交流,致力於增進我們對長效設計和地域自我風格的了解,推動中國設計與旅行文化的交流學習。《d設計之旅》倡導溫和而輕鬆的旅行,他們深入日本47個都道府縣,到當地去,找尋當地的自我風格,在旅行中,欣賞美好的生活方式,細選每一處的地道風物,在深度遊賞中,慢慢喚醒我們內心美的意識。長岡先生來到中國,與文化力研究所總監令狐磊、作家止庵,在5月13日,一起聊一聊京都風物之旅,聊一聊《d設計之旅》中文版。
  • 上海外國語大學一周講座、活動預告
    日本學、藝術史等專業。著有《全球化語境裡的中國思想》《與中國作跨文化對話》《發現中國:傳統與現代——一位德國漢學家眼中的「中國形象」》《儒家精神與世界倫理》《鄭板橋》《陶淵明》等學術專著專論。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屆全委會委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現任上海歌舞團藝術總監,文化部優秀專家、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中組部青年拔尖人才,全國青聯常委、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中國舞蹈家協會中國中小學舞蹈教育專業委員會主任,上海青年文化藝術聯合會會長、關愛兒童自閉症患者形象大使。
  • 一周文化講座│本土賽博朋克:從旺角黑夜到瀋陽街頭
    陸秋槎受到日本作家如辻村深月、柚木麻子等人的影響,結合了少女小說與推理小說的寫法成就了《櫻草忌》,將這一比較時新的小說門類引入我國。想知道日本少女小說對陸秋槎的創作產生了什麼影響?在《櫻草忌》裡姐姐致敬了什麼作品?來聽陸秋槎漫談少女小說和推理吧!北京│中國掀起「遊樂場」熱潮了嗎?
  • 一周文化講座│吳冠軍:2017熱點事件的「冷」思考
    )中國古代憲製作為人類歷史上最持久存在的制度經驗,有其自己的邏輯和合理之處。但近年來社科領域特別是法學領域,對於中國自己的制度研究較少。本講座將從歷史中國所面臨的至關重要的核心政治問題出發,逐一闡釋「齊家」、「治國」、「平天下」等構成制度,以及軍事制度、官僚體系、經濟制度等,從而重構歷史中國的制度圖景。
  • 一周文化講座|《流浪地球》CG藝術家們創造的太空世界
    海棠依舊——追尋中國繪畫裡的女神時間:3月2日(周六)14:00-16:00地點:東城區龍潭東路9號角樓圖書館主講人:曾孜榮(中信美術館執行館長)本周,曾孜榮老師將帶我們通過《洛神賦圖》,唐宮仕女圖之《搗練圖
  • 一周文化講座︱科學不是通向美好未來的途徑
    本次講座中將邀請該口述史項目的發起與參與人,與我們一同分享石油工人的故事。創作者的名字常常被用來指稱他的創造物,在英文中Frankenstein,這位科學家的名字,也特指那些毀滅創作者之物。那麼,如何創造出一個不會殺死自己的怪物?一起來圍觀幾位科學達人和科幻愛好者的分享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