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1月21日,美國首都華盛頓再降大雪。美國國家氣象局發布天氣警報稱,來自北極的暴風雪再度襲擊美國東北部。圖為當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一名行人從國會大廈前走過。新華社記者殷博古攝
參考消息網2月17日報導 新研究顯示,幫助決定北歐和北美天氣的主要系統可能正在變化。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2月15日報導,該研究顯示,所謂的「急流」的路徑正變得越來越長、越來越曲折。這導致同一種天氣持續更長時間。
在芝加哥舉行的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年度會議上,人們展示了這一研究結果。
這種情況可能是近期北極地區變暖的結果。北極地區氣溫的上升速度是全球其他地區的兩到三倍。
拉特格斯大學的珍妮弗·弗朗西斯教授說:「這似乎的確意味著天氣模式在變化。人們正注意到,他們生活地區的天氣已經不同以往。」
蜿蜒而行的急流造成了英國近期的暴風雨天氣,而美國中西部的嚴冬天氣也因此變得比以往更漫長。
弗朗西斯說:「預計會出現更多同樣的情況,這種情況也會發生得更頻繁。」
顧名思義,急流是大氣中的一種高速氣流,它帶著天氣模式同行。
急流部分是由北極地區和中緯度地區之間的氣溫差推動的。
如果該氣溫差較大,那麼急流就會加速。如同從陡坡傾瀉而下的河流那樣,它會衝破任何障礙,比如它前進道路上的高壓區。
如果北極地區變暖導致該氣溫差縮小,那麼急流的勢力就會削弱。如同在平坦河床上流淌的河流那樣,它將蜿蜒而行,繞開它遭遇的任何障礙。
報導說,這樣,一些地區的天氣模式會持續數周。它還會推動寒冷天氣進一步向南擴展,溫暖天氣進一步向北擴展。對於後者,阿拉斯加和北歐部分地區就是例子。這個冬天,這些地區變得異常溫暖。
由於英國、美國和澳大利亞經歷了漫長的極端天氣,人們不禁想問,最近的天氣模式只是出於自然的多變性,還是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的結果?弗朗西斯認為,現在尚難下定論。
她說:「北極地區只是在過去15年才開始加速變暖。我們的數據太少,難以獲得明確的信息。但是如果我們擁有更多數據,我的確認為,我們將開始看到氣候變化的影響。」
國家冰雪數據研究中心主任馬克·塞雷茲說,北極的變化可能影響中緯度地區的天氣這一思想——即所謂的「聖誕老人的報復」——是一個活躍的新研究領域,它也存在一些爭議,贊同和反對它的意見都存在。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參考消息》官方網站首頁。網址:www.cankaoxiaoxi.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