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廣播公司:北極變暖或導致歐美惡劣天氣

2020-11-25 參考消息

資料圖片:1月21日,美國首都華盛頓再降大雪。美國國家氣象局發布天氣警報稱,來自北極的暴風雪再度襲擊美國東北部。圖為當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一名行人從國會大廈前走過。新華社記者殷博古攝 

參考消息網2月17日報導 新研究顯示,幫助決定北歐和北美天氣的主要系統可能正在變化。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2月15日報導,該研究顯示,所謂的「急流」的路徑正變得越來越長、越來越曲折。這導致同一種天氣持續更長時間。

在芝加哥舉行的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年度會議上,人們展示了這一研究結果。

這種情況可能是近期北極地區變暖的結果。北極地區氣溫的上升速度是全球其他地區的兩到三倍。

拉特格斯大學的珍妮弗·弗朗西斯教授說:「這似乎的確意味著天氣模式在變化。人們正注意到,他們生活地區的天氣已經不同以往。」

蜿蜒而行的急流造成了英國近期的暴風雨天氣,而美國中西部的嚴冬天氣也因此變得比以往更漫長。

弗朗西斯說:「預計會出現更多同樣的情況,這種情況也會發生得更頻繁。」

顧名思義,急流是大氣中的一種高速氣流,它帶著天氣模式同行。

急流部分是由北極地區和中緯度地區之間的氣溫差推動的。

如果該氣溫差較大,那麼急流就會加速。如同從陡坡傾瀉而下的河流那樣,它會衝破任何障礙,比如它前進道路上的高壓區。

如果北極地區變暖導致該氣溫差縮小,那麼急流的勢力就會削弱。如同在平坦河床上流淌的河流那樣,它將蜿蜒而行,繞開它遭遇的任何障礙。

報導說,這樣,一些地區的天氣模式會持續數周。它還會推動寒冷天氣進一步向南擴展,溫暖天氣進一步向北擴展。對於後者,阿拉斯加和北歐部分地區就是例子。這個冬天,這些地區變得異常溫暖。

由於英國、美國和澳大利亞經歷了漫長的極端天氣,人們不禁想問,最近的天氣模式只是出於自然的多變性,還是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的結果?弗朗西斯認為,現在尚難下定論。

她說:「北極地區只是在過去15年才開始加速變暖。我們的數據太少,難以獲得明確的信息。但是如果我們擁有更多數據,我的確認為,我們將開始看到氣候變化的影響。」

國家冰雪數據研究中心主任馬克·塞雷茲說,北極的變化可能影響中緯度地區的天氣這一思想——即所謂的「聖誕老人的報復」——是一個活躍的新研究領域,它也存在一些爭議,贊同和反對它的意見都存在。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參考消息》官方網站首頁。網址:www.cankaoxiaoxi.com >>

相關焦點

  • 準備迎接新年嚴寒,專家:北極上空變暖,渦旋分裂將導致氣溫驟降
    進入北極的暖空氣會使其變弱並分裂成渦流,這些變化會給中緯度地區帶來更低的溫度和極端天氣。英美氣象專家最近紛紛發聲,表示在本月底發生的極渦分裂可能會給北半球部分地區帶來惡劣天氣。他們預計該影響可能會在1月後期和2月初顯現。此外天氣專家還特別提醒這種現象可能導致暴風雪和大風席捲英國和美國東部地區,進而引發氣溫大幅度下降。事實上這種情況正在俄羅斯和阿拉斯加發生。
  • 專家說歐美近期惡劣天氣與氣候變化有關
    新華網倫敦2月10日電(記者 劉石磊)英國西南部近日持續遭暴風雨和洪水襲擊。英國氣象專家對此表示,包括英國在內的歐洲和北美地區今年以來頻繁出現極端天氣,氣候變化是其背後的原因之一。
  • 如何解釋極寒天氣是全球變暖導致的?
    就是這麼冷,少有的極寒天氣。 不是說全球變暖嗎?為什麼這麼冷?原因就是全球變暖!嗯,有點拗口,原因就是全球變暖!全球變暖對氣候的影響不僅包括極寒天氣,還包括高溫,乾旱,洪澇,厄爾尼諾等等。今天我們重點講極寒天氣是怎麼產生的。
  • 全球變暖導致北極海底釋放大量甲烷
    英國國家海洋學中心8月14日發布新聞公報說,中心的研究人員及其同行利用聲吶等手段探測到北極海洋中存在大量甲烷氣泡,證實了全球變暖會使海底釋放大量甲烷的說法。
  • 強勁寒流「東方野獸」襲歐洲 古怪天氣致歐洲比北極還冷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2月28日報導,果然,「東方野獸」極其兇猛,使歐洲不少國家的氣溫降至五年以來的最低,英國有些地方甚至出現了自1991年以來的最低溫度。寒流令多地交通延誤、學校關閉,甚至有人凍死。報導稱,為此歐洲多個國家的市政當局對警方下令:如果有露宿街頭者拒絕去政府提供的嚴寒天氣收留所,警方可以強行拘留。
  • 全球變暖 北極海冰或將消失
    一旦北極海冰大量偏少,通過影響烏拉爾山阻塞高壓和西伯利亞高壓這一引導冷空氣南下的重要天氣系統,可致使東亞冬季風偏強,從而導致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偏低、強寒潮天氣頻發。孫丞虎表示,2003年到2013年這10年間,西伯利亞中部以及我國冬季寒潮天氣頻發,多次出現暖背景下的冷冬現象,可能就與北極海冰的大幅減少有關。
  • 全球變暖 北極海冰或將消失
    一旦北極海冰大量偏少,通過影響烏拉爾山阻塞高壓和西伯利亞高壓這一引導冷空氣南下的重要天氣系統,可致使東亞冬季風偏強,從而導致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偏低、強寒潮天氣頻發。  孫丞虎表示,2003年到2013年這10年間,西伯利亞中部以及我國冬季寒潮天氣頻發,多次出現暖背景下的冷冬現象,可能就與北極海冰的大幅減少有關。
  • 英國研究人員發現:地幔磁通量變化或導致地磁北極移動
    英國研究人員發現,地球磁場北極近年來漂移速度過快,可能由地幔與地核交界處負磁通量強弱變化造成。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利茲大學研究人員利用歐洲航天局衛星收集數據建立模型分析得出上述結論。他們發現,地球內部熔融物質流動導致其上方區域的負磁通量變化,進而造成地磁北極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加速漂移。加拿大北極地區和俄羅斯西伯利亞下方地核和地幔交界處分別有大片負磁通量,它們的強弱變化造成地磁北極漂移。地磁北極自19世紀確認以來一直在移動,但速度並不快,每年最多移動15公裡。
  • 氣候變暖導致全球大部分地區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概率增加
    4月24日,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研究稱,氣候變暖導致全球80%以上的觀測區域破紀錄高溫事件發生的概率增加,人類活動對大氣的影響增加了全球近半數區域極端暴雨和乾旱發生的概率。
  • 科學家警告北極附近發生「迫在眉睫」的平流層變暖事件
    在北半球的每個冬天,一股冷風像水一樣繞著下水道繞北極。氣象學家每年都在焦急地關注氣候變化-任何重大變化都可能暗示歐洲將面臨嚴重的寒潮。眼下,那股風正在撕成兩半。
  • 專家:北極融冰致全球三月寒冷
    對此,專家表示,席捲英國和歐洲、北美大部分地區的暴風雪和倒春寒,與北極海冰大面積融化有關,全球變暖在製造著「一個個極端天氣」。探因 北極融冰導致北半球天氣反常今年3月席捲北半球的暴風雪和倒春寒與2012年3月的溫暖春天形成了強烈對比。
  • 全球變暖或引發更多強雷暴天氣
    2013年6月12日,美國芝加哥上空的閃電劃破天際,擊中威利斯大廈 攝影:斯科特 奧爾森(Scott Olson)  據美國國家廣播公司報導,最近有研究表明,隨著全球變暖,新形勢下的大氣條件將更容易在美國產生強雷暴天氣以及龍捲風
  • 全球極端惡劣天氣頻發,罪魁禍首真的是「氣候變暖」嗎?
    到了1988年6月,美國氣象學家詹姆士·韓森在參眾兩院的聽證會上正式提出"全球變暖"的說法,他在當時預測未來10年內全球氣溫會上升0.35℃,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只上升0.11℃。一方是以世界氣象組織為首的各類國際組織,堅信全球已經逐漸變暖,並呼籲各國政府共同努力繼續頒布"節能減排及治理環境汙染"的相關措施;另一方是來自美國物理學會、美國國家科學院、普林斯頓大學、劍橋大學、麻省理工、巴黎大學等學術機構的16位科學家,於2012年1月發表聯合聲明,明確反對"全球變暖"理論,並提出該理論就是愚弄大眾的"騙局",聲明發表後得到很多科學界專家的支持。
  • 北極的天氣和氣候
    北極的天氣非常多變北極的天氣和氣候波動很大:從日復一日到月和年到一年。例如,北極的平均氣溫可以在幾天內增加或減少15度。這些變化與人為的氣候變化無關。它們是自然過程的結果,主要與大氣和海洋之間的熱交換有關。儘管有這些重大的自然波動,人為的氣候變化在北極溫度和海冰的長期測量中已經清晰可見。
  • 世界氣象組織:全球變暖導致極端天氣現象增加
    中國經濟網紐約11月9日訊(記者 朱旌 汪璐)根據聯合國專門機構世界氣象組織11月8日在日內瓦總部發布的題為《全球氣候2011-2015》報告,通過對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五年的全球氣候以及極端天氣事件中的人類足跡進行分析後發現,創紀錄的溫度伴隨著海平面上升、北極海冰範圍縮小、大陸冰川和北半球積雪減少;所有這些氣候變化指標都確認了溫室氣體所造成的長期變暖趨勢
  • 美國遭遇極寒天氣 芝加哥最低氣溫低於南極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溫燕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任重]這個冬季以來「破紀錄的北極寒流」正在席捲全美大範圍地區,導致大降雪,讓2/3的美國地區變成一個大冰窖,芝加哥的最低氣溫甚至低於南極。到目前為止,這場「幾十年一遇」的極度寒冷已經導致6人死亡。
  • 專家:歐美近期惡劣天氣與氣候變化有關
    近日嚴寒使得英國英格蘭西北部的一座水壩形成冰瀑的奇觀(圖片來源:人民網)  英國西南部近日持續遭暴風雨和洪水襲擊。英國氣象專家對此表示,包括英國在內的歐洲和北美地區今年以來頻繁出現極端天氣,氣候變化是其背後的原因之一。  英國氣象辦公室首席科學家達姆·茱莉亞日前對媒體說,英國氣候向來多變,因此對於當前造成洪災的暴風雨成因也不會有「十分確切的答案」,但幾乎所有證據都顯示,此輪極端天氣與氣候變化有關。
  • 極寒天氣襲卷歐洲和東亞 北半球將進入小冰河期
    日本北部持續數周的暴雪引發雪崩並導致交通網絡中斷,目前至少有56人喪生。韓國首爾則創下55年來的最低溫度。  強烈寒流席捲歐洲,英國將比南極還冷?  一股強烈的寒流已經抵達歐洲的大部分國家。在義大利,由於暴風雪導致交通中斷,數百名乘客被困在火車上。
  • 「北極變綠了」真不見得是好事
    它和另一個小鎮奧伊米亞康,並稱為北半球的寒極區,曾被英國廣播公司(BBC)形容為「和火星一樣冷的地方」。據「今日俄羅斯」報導,當地時間6月20日,維爾霍揚斯克氣溫高達38攝氏度,高出當地6月平均最高溫18攝氏度。目前,世界氣象組織正在核實這一數字,若屬實將成為北極圈內有記錄以來最高氣溫。
  • 全球變暖加劇,北極冰川消融:北極「寶藏」遠不只有北極熊
    全球氣候的變暖,讓北極再次回歸到大眾的視野之中。因為全球變暖,北極的海平面上升,許多的北極動物也面臨著生存危機。然而,許多人對於北極的印象大多都集中在極光和北極熊這兩樣北極出名的「寶藏」上。的確,它們也吸引了大多數人們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