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力 《 中國青年報 》( 2015年01月29日 12 版)
·代表我們這些好奇的地球人去九天攬月,王亞萍、劉洋她們喝的茶什麼味道?
·在嘴裡經過,只是淡淡的甜,沒有什麼感覺。直到下了肚,唇齒間才有了一抹苦澀,是我熟悉的黑茶的味道,然後,才有姍姍來遲的回甘。
·人類不斷向外發展,最終的意義還是在向內探索,去與自己的小宇宙對話。
·我們神舟十號飛船航天員進入軌道後第一件事,就是喝茶:將一袋200毫升純淨水通過軟管擠進裝有太空暢飲茶末的塑膠袋裡,美女航天員妙手打開吸管,含在嘴裡,輕輕地吸。
我孩子兩歲的時候,樓下一位老幹部問幾個孩子:「你們的中國夢是什麼?」有說要當警察,有說要當主持人,有說當領導,只有我家娃,一連說了三個中國夢:士兵、司機和炊事員。老同志搖了搖頭,拍拍他,「都是服務老幹部的」。
終於,在迷戀上《航天員》雜誌後,孩兒的理想變成了當「太空人廚師!」好大的進步,讓為娘的我一陣激動。
所以,航天城的巡天閣對我來說,不僅是神秘之所,更是聖地。因為那裡,是中國最優質的一群人——航天員的聚餐食堂。
我受邀在巡天閣喝了杯茶。那不是普通的茶,是中國太空人在太空上喝的一種特別飲料。
淡淡的咖啡色,沒有綠茶那麼透明,也遠比普洱的色澤質樸,滾燙的水衝下去,上面泛起了泡沫。代表我們這些好奇的地球人去九天攬月,王亞萍、劉洋她們喝的茶什麼味道?我迫不及待地捧起茶碗,像喝咖啡一樣吹沫。
好在很燙,沒讓我像豬八戒吃人參果一樣「咕咚」下去,而不及品嘗滋味。不過說實在的,在嘴裡經過,只是淡淡的甜,沒有什麼感覺。直到下了肚,唇齒間才有了一抹苦澀,是我熟悉的黑茶的味道,然後,才有姍姍來遲的回甘。
我是個科幻迷,逢大片不落。前兩年最當紅的美國科幻片,傳遞了兩種截然相反的人類太空感悟:《地心引力》最後將落點放在,地球母親無比安全、溫暖,我們無論走多遠,都是她的孩子,還是媽媽的懷抱最幸福。而《星際穿越》則在挑戰地球人的倫理,人類必須去尋找類似地球的家園,哪怕捨棄個別家庭的團聚,也要把人類的受精卵送到新的星球,培育出新的太空人類。
我經常陷入這種糾纏,人類到底要不要探索浩淼神秘又兇險無常的宇宙?到底要不要去宇宙中嘗試靈魂與維度的穿越?還是留在這片土地上,摟著自己的愛人孩子,像幾千年來的人一樣跟地球死磕,哪怕霧霾汙染,哪怕海水滔天。
但我也知道,人類不斷向外發展,最終的意義還是在向內探索,去與自己的小宇宙對話。我經常沉溺于欣賞各國太空人在太空站拍回的地球照片——美得炫目,也美得感人,幾乎要催下我的淚來。我們仰望星空的時候,覺得星星們美麗但好冰涼,它們的光,跋涉億萬年走進我們的視野,帶著多少風塵僕僕,又帶著多少神秘與恐懼。但地球是湛藍色的,是生機勃勃的,上面有我們家的房子,有划過天際的鳥羽,有在奔騰洋流裡穿梭的魚群,什麼比這更溫暖熟悉?地球追逐太陽的航跡,不就是一個孩子追逐媽媽的樣子,虔誠與依戀,渴望探索又難捨難分?整個太陽系的螺旋式奔跑與旋轉,又與海螺的紋理,葉子的紋路,甚至風吹過沙丘的樣子,DNA雙螺旋結構的纏綿,如此地呼應,那不就是我一直在體悟的眾生平等嗎?
地球生物們如此渺小,又都如此偉大,我們膜拜宇宙的無窮,恐怕應先膜拜自我身體的無窮。
科學家告訴我,茶味雖濃,但黑茶成分只佔了太空茶原料的10%。其餘的是按中藥原理配比的植物精華,有維生素有微量元素還有膠原蛋白。這茶讓我感到,人類也許能在90%的領域開拓創新,但必須保證10%的基本供應。
文學藝術很難像航天員中心的科學家那樣關注細枝末節。劉若英當太空人時,最令人難忘的鏡頭是,她閉上眼睛,一滴失重的淚在空中飄浮。《地心引力》女主角坐進俄羅斯的飛船裡,拿出的是一瓶伏特加,很有生活。但她打開中國太空艙的大門時,飛出的竟是桌球拍。我想如果在空間站可以克服重力問題打桌球,為什麼不能生火做飯?應該飛出來的是兩個袋裝烤鴨和一個火鍋。起碼得有一地的涪陵榨菜和老乾媽吧?
中國人連在大唐大明這樣強盛的朝代都沒有真正遠徵,統一歐亞大陸。究其原因,是離開家鄉,那10%的口腹之慾不能保障。英國人,必然是海洋霸主。我在那兒學習倆月,班裡的男生3天一次火鍋白酒,兩天一次川菜白酒,因為AA制,心疼得我差點跟他們翻臉。我經常想,中國人再聰明有啥用啊,時間都用在吃飯上了,沒了雞蛋炒西紅柿就抓耳撓腮的。你看英國大學生,中午從不休息,啃著比雞蛋大點的漢堡就是中午飯,邊吃邊做題。英國人,吃慣了黑暗料理,在海上漂流幾個月不成問題,哪兒的夥食都是美味呀!
能咽下難吃東西確實是一樁功夫,在中國,比任何神功都厲害。
喝茶的時候,我的推測再次得到證實。確實有俄羅斯航天員因為太空食品難吃而抑鬱絕食的。
我們神舟十號飛船航天員進入軌道後第一件事,就是喝茶:將一袋200毫升純淨水通過軟管擠進裝有太空暢飲茶末的塑膠袋裡,美女航天員妙手打開吸管,含在嘴裡,輕輕地吸。喝茶!具足中國特色。
地球上的文藝女青年是「黃昏、靠窗,拿起一杯清茶,品味那可咀嚼的憂傷」。美女航天員是晨昏之間陰陽之際,憑窗遠眺地球,輕吸一口清茶,俯瞰人類的憂傷。
而所有的藝術作品,都是太空紅唇,英雄拯救地球,都是不吃飯的人類救世主。《星際穿越》的庫珀到外星智鬥惡浪,一晃,女兒從10歲就到了90多歲。這麼多年,在多維空間漂泊,他也沒說要吃點啥。《三體》裡我最鍾愛的章北海,忽然拐帶一艘巨大的飛船向深空逃亡,雖說關心了燃料能跑多遠,卻始終沒有為艙內將士的腸胃發愁。
但這對航天員中心的科學家們,卻是必解之題。
楊利偉在太空只待了一天,吃了一點點,餓著肚子回到了地球。但後來航天員在天上停留的時間越來越長。因為神舟飛船上不能備新鮮蔬菜,多姿多彩的中國太空食品的油膩無法化解,而且失重狀態下航天員容易出現胃腸脹氣。這是科幻作家難以顧及的重要生存問題,必須想辦法解決。用藥嗎?有副作用。到了神九神十,停留在太空的時間已經延長到兩周了,飲食可口利於消化變得極為重要。
一般人想像不到的是,航天員多是從有1000小時以上飛行時間的殲擊機強擊機飛行員中選拔。軍人嘛,多半口重,愛鹹的辣的。無論他們多偉大,首先是中國人,而且是中國軍人。到哪裡也逃不了的是,中國人以食為天的本性。
等中國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上天,每次上去做實驗的航天員要待上1個月時間。如果我們的太空食品還按照西方的黑暗料理那麼做,航天員科學家們會不會厭食胃痛?
記得當年看《駭客帝國》,尼奧們每天的飲食就是不知何味的漿糊。在美國人想像中,未來人攝入的營養只要夠維持身體運轉就行,才不管口腹之慾呢。但我敢斷言,這是徹徹底底的美國夢,絕不是中國夢。
我在太空暢飲裡幾乎品出了人類遠徵軍食品的基因。成吉思汗當年策馬掃蕩歐亞大陸,必帶幾樣重要的東西:一是美酒,攻城略地打惡仗時必備;二是肉乾,又香又勁道,現在在蒙古草原深處還能買到,價格昂貴;三,就是黑茶,他們打到湖南的時候,發現這種工藝複雜的發酵茶,不僅攜帶方便,而且解肉乾的油膩,又能補充苦寒之地飲食缺乏維生素的苦惱,還能緩解水土不服。所以我們的航天員食品飲品從中獲得了不少靈感。
但航天員無論怎麼偉大,都有跟我們一樣的唇舌與消化道,喝著他們的茶,我覺得很幸福。中國人,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但都必須吃好喝好。在飯桌上,我八卦地探知,劉洋從太空回來,1年後生了個小美女。看來,當返回艙通過電離層驚心動魄的地獄之火併沒有對她的身體產生多大的傷害——在上天前開始,她每天早晚就要各喝一袋太空茶,因為裡面有好幾克的膠原蛋白——連女航天員的美容與保溼都被考慮進去了。
有人曾嘲笑中國,世界第一大茶產國,萬家茶打不過立頓一個企業。真是很遺憾。韓國人因為喜歡泡菜的口味,就讓航天員在天上吃泡菜,還總結出泡菜對人體的100條好處。可跟它做法相近的中國醃菜醃肉,國人群起而攻之說是致癌食品。
中國人的口腹之慾也許曾經成了我們走出去的障礙,但今天,為什麼不能用它作為我們探索自身的一個小小切入點?我們的身體這臺機器,像宇宙一樣深奧無比精密無比。他的欲望,是否也值得我們去仔細體察和研究?因此,無論從食品還是飲品角度,我們都還有很多事可做需做。有多少人也需要喝這種解膩、幫助消化、保持身材、補充膠原的太空飲品,但它仍在深閨人未識。
如此想來,我兒子如果將來能當太空上的廚師我必須支持,這真是一個偉大的職業!
美國現在開發了旅遊項目,讓富翁們去太空旅遊。再過二三十年,普通人去太空站或者去火星都將成為可能。人去火星一個來回就要兩三年,廚師太重要了,沒準是太空艙裡安定團結的第一要素呢。即使不能去火星,起碼可以把中國的太空茶太空食品打向全世界,做出一兩個品牌來,也是功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