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
自此,中國正式邁出了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新華社記者 胡喆攝)
雖是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但「天問一號」一登場就挑戰了目前人類「探火」的最高難度: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一次發射實現「環繞、著陸、巡視」3個目標,這是人類火星探測史上從未有過的。
上世紀六十年代起,全球僅有7個國家和地區向火星發射了47個探測器,其中成功18次,成功率不足40%,而在47次探測任務中,著陸任務有17次,成功8次,成功率同樣不足50%。「天問一號」若成功實施,我國將在深空探測能力上實現跨越式發展,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在火星著陸、第二個在火星巡視的國家。
如此高的起點,也讓本次火星探測任務吸引了海內外廣泛關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的消息一出,就收到了美國宇航局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Jim Bridenstine)、歐洲航天局(ESA)以及前幾天剛剛也發射了一枚火星探測器的阿聯航天局發來的賀信,並祝願「天問一號」接下來的任務一切順利。
特斯拉執行長埃隆·馬斯克(Elon Musk)也發推祝賀:「今天,中國發射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令人驚嘆!」他還附上了美國太空網(Space.com)的專題報導。
這些祝賀在國外網友中引起了熱烈反響,雖然其中不乏一些諸如「中國的技術是偷來的」「中國要佔領火星」等「無腦黑」的聲音,但更多的是對人類探索太空成就的祝賀。
一名網友在美國宇航局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的推文下留言表示:
翻譯:太空總是令我著迷。它一直推動我進步,讓我對未來充滿期待。我堅信,太空探索代表著人類的極致,激勵所有人為美好的未來而努力。太空探索將我們所有人團結在一起。
馬斯克推文下的一條高贊評論也代表了很多網友的心聲:
翻譯:我們需要加速推動多星球科技。任何積極的事情都至關重要。要傳播愛而不是更多的仇恨。
在美國不遺餘力拉攏歐洲盟友打壓中國的當下,能看到美國、歐洲各大機構和各界人士的理性討論和真誠祝賀,不得不讓人感慨: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類的共同夢想。
雖然美國副總統邁克·彭斯早在2018年8月9日就在國防部發表演講,宣布美國計劃在2020年前創建第六大軍種「太空軍」。「美軍不僅應存在於太空,更應控制太空。」彭斯說。
但中國從未將深空探測看作是與其他國家的軍備競賽。《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即指出,中國始終堅持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反對外空武器化和外空軍備競賽,合理開發和利用空間資源,切實保護空間環境,維護一個和平、清潔的外層空間,使航天活動造福全人類。
不僅如此,我國此次火星探測任務也開展了廣泛國際合作。據央視新聞報導,我國火星探測作為開放性的科學探索平臺,與歐洲航天局、法國、奧地利、阿根廷等國家和組織開展了多項合作。
長徵五號遙四火箭整流罩上的航天機構標誌分別是:中國國家航天局(CNSA)、歐洲航天局(ESA)、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CNES)、阿根廷國家航天委員會(CONAE)、奧地利研究促進署(FFG)。(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
不止一位航天員說過,在太空俯瞰人類美麗的地球家園,是完全看不到國界的。
兩千多年前,屈原寫下《天問》,連問蒼天172個問題,追尋宇宙的奧秘。
兩千多年後,經過幾代航天人的持續奮鬥,我國創造了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為代表的輝煌成就。如今,「天問一號」探測器承載著中國航天的光榮與夢想飛向火星,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譜寫著新的篇章。
(作者:趙飄 責編:拾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