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部講述全地球的宏偉巨作,裡面也有不少關於中國的影像,值得一幀幀細看。第一集《太空新視角》的最後數分鐘,衛星聚焦了中國中部的登封,在建築的包圍中,一塊正方形的土地上,閃耀著一些鮮豔的紅色圓點。
一塊正方形的土地上,閃耀著一些鮮豔的紅色圓點 本文圖均為 視頻截圖「紅點」中的一個是13歲的梁青耀,他和夥伴們是在河南塔溝武校學習少林功夫的少年。「功夫意味著刻苦的訓練,要想成為冠軍,就要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配合著旁白,一組鏡頭記錄著他們從天沒亮就開始起床訓練的日常生活。一周6天,每天6個小時,勤奮的他們要帶來一場叫人嘆為觀止的表演。
認真訓練的梁青耀一組攝影師在地面進行拍攝,與此同時衛星在空中捕捉了他們的方陣造型。配合一系列精準的武術招式,數千名學生呈現了近乎完美的同步表演,形成了在高空清晰可見的造型。
地面拍攝、航拍武術表演和衛星捕捉到的造型在英國《衛報》的節目評論中,記者麗貝卡·尼古拉森寫道,「這種美麗是非凡的,節目製作人將最好的鏡頭保存到了最後。即使從常規的角度來看,這也是一個驚人的景象。但是從上方、從遠處,它看起來像是一朵宏偉的花朵綻開。」
衛星還讓人們近距離看到了地球的色彩。每年春天,中國西南部就會呈現大片的明黃色——數百萬株油菜花開放。油菜花所產的油約佔全球菜籽油總量的20%,只有在空中才能捕捉如此大規模的色彩變化。
壯美的油菜花景象會講故事的導演找到了一對戴氏父子,跟蹤他們採花尋蜜的過程。一天,天公不作美,從太空中看到的是一片全白的景象。那是厚厚的雲層擋住了陽光,低溫之下,蜜蜂不願出去。「這樣的天氣不行啊,再過幾天,天氣不好就產不了蜜了」,老戴擔憂道。兩周後,農民將在田地裡噴灑殺蟲劑,蜜蜂必須在噴藥前離開,父子倆只能喝著茶,坐等太陽。
等候太陽的老戴三個陰天后,烏雲消散,150萬隻蜜蜂飛出去工作。蜜蜂吸食油菜花的花蜜,將花蜜送回蜂巢,再將花蜜釀成蜂蜜。要得到一罐蜂蜜,蜜蜂要採200萬朵花。它們辛勞地工作,老戴也收穫大量蜂蜜,笑開了懷。
除了白天的活動,衛星捕捉到的人類夜間活動也是繽紛多彩。鏡頭裡有一幀上海熠熠生輝的圖像,作為中國「不夜城」代表,閃耀在星球之上。
熠熠生輝的夜上海通過對比多年記錄的影像,觀眾得以直觀地看到地球驚人的變化。僅僅35年間,深圳就從一個小漁村變成了擁有千萬人口的現代都市。「它連接了附近9座城市,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超級都市圈,覆蓋6000多萬人口,總面積達50多萬平方公裡」,旁白補充的數字解釋了發展中的「中國速度」,也是人類創造力的一個寫照。
35年間的衛星對比圖,呈現出深圳的變化審視地球的健康和人類生存紛繁的畫面訴說著地球的近況。從太空中看馬達加斯加,30年期間,島上已經失去了將近80%的森林,幾乎沒有樹木可以固定土壤,紅土流入海洋,看上去,馬達加斯加就像在「流血」。紀錄片如同一位體檢醫生,再次檢視了人類活動與環境的關係。
紅土流入海洋,馬達加斯加就像在「流血」不過畫面裡也並非全屏沮喪。當衛星畫面切換到印度,灰色混凝土的街道裡出現了一抹鮮豔的綠色——金奈市區街道上的「小鸚鵡餐桌」。
這個奇特餐桌的創始人名叫約瑟夫·塞卡爾。15年前,他看到了一對野生長尾小鸚鵡在市區裡艱難覓食,就為小鸚鵡準備了大米,一批批小鸚鵡飛來,於是,他每天都準備多一點。
小鸚鵡吃飯約瑟夫將自己一半的收入都用在了餵養小鸚鵡上。15年裡,每天要準備24公斤的大米,他從沒落下它們的一頓飯。他不僅在鸚鵡最需要的時候提供了生命線,還為街道帶回了一點大自然的氣息。「這個世界上並不是只有我們人類,所有的生命都很重要」,憨厚的印度大叔對著鏡頭笑著說。如今,他帶著孫女們,每天要給4000隻小鸚鵡餵食。
大自然被現代文明步步逼退,有時哪怕只是一個人的作為,也能帶來巨大的改變。
善良的約瑟夫·塞卡爾這部紀錄片還有發人深省的一些場景,比如對抗山火火險。「通常,我6點起床,喝杯咖啡,然後準備出發」,85歲的美國火警瞭望員比利·埃利斯描述著自己每年夏天的工作狀態。他每天都要爬上143級階梯,來到自己獨特的辦公室,9點25分打開廣播,「你好!指揮中心。這是魔鬼峰瞭望塔報告,工作正常」。這份工作,他已經幹了33年。
美國火警瞭望員比利·埃利斯在魔鬼峰瞭望塔漫長炎熱的夏季,氣候乾燥,很容易引發山火。他每15分鐘就會向周圍瞭望一次,有可能瞭望好幾天都沒有發現,然後就突然起火了。他即刻發出報告,「發現濃煙」,幾分鐘內,大火燃起的濃煙就會鋪滿地平線。
迅猛的森林大火現在觀察火情的最新方式是藉助太空設備,衛星可以實時追蹤大火燃燒的路線,通過觀察煙霧來預測大火的方向、範圍和蔓延速度,並引導救火員達到火災的核心位置。森林大火的溫度可高達1200攝氏度,救火員們在林中開闢隔離帶,清除易燃物,撲滅危險。
《從太空看地球》海報《從太空看地球》的執行製片人喬·辛納從一開始就帶著「衛星成像能否為自然歷史紀錄片增添新鮮感、啟發性和新的觀看視角」的疑問,來進行創作。通過20多顆衛星連貫的捕捉,經過複雜的拍攝序列,從衛星進入軌道開始,地面上的攝像頭和空中的無人飛機耗費了成年累月的心血,記錄下這趟影像的旅程。面對千變萬化的雲層,有時即使最強的電視製作團隊也無法精準預測。為了拍攝巴西的一個湖泊,他們花了整整一年時間。
每集紀錄片的結尾都列出了所有合作單位、機構和付出辛勞的工作人員名單,他們的所作所為不是為了簡簡單單展示一些壯闊和震撼的畫面,而是在距離和尺度的變化中,審視人類在宇宙的位置。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