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太空看地球:審視我們前所未見的家園

2020-12-05 澎湃新聞
人類進入太空是為了發現新視角,但只有從太空回望地球時,我們才會意識到,人類家園多與眾不同,神奇又脆弱。這一次,英國BBC帶來了四集紀錄片《從太空看地球》,用衛星、無人機和攝像機追蹤到了美麗地球的感動瞬間。

用衛星捕捉大地故事

作為一部講述全地球的宏偉巨作,裡面也有不少關於中國的影像,值得一幀幀細看。第一集《太空新視角》的最後數分鐘,衛星聚焦了中國中部的登封,在建築的包圍中,一塊正方形的土地上,閃耀著一些鮮豔的紅色圓點。

一塊正方形的土地上,閃耀著一些鮮豔的紅色圓點  本文圖均為 視頻截圖

「紅點」中的一個是13歲的梁青耀,他和夥伴們是在河南塔溝武校學習少林功夫的少年。「功夫意味著刻苦的訓練,要想成為冠軍,就要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配合著旁白,一組鏡頭記錄著他們從天沒亮就開始起床訓練的日常生活。一周6天,每天6個小時,勤奮的他們要帶來一場叫人嘆為觀止的表演。

認真訓練的梁青耀

一組攝影師在地面進行拍攝,與此同時衛星在空中捕捉了他們的方陣造型。配合一系列精準的武術招式,數千名學生呈現了近乎完美的同步表演,形成了在高空清晰可見的造型。

地面拍攝、航拍武術表演和衛星捕捉到的造型

在英國《衛報》的節目評論中,記者麗貝卡·尼古拉森寫道,「這種美麗是非凡的,節目製作人將最好的鏡頭保存到了最後。即使從常規的角度來看,這也是一個驚人的景象。但是從上方、從遠處,它看起來像是一朵宏偉的花朵綻開。」

衛星還讓人們近距離看到了地球的色彩。每年春天,中國西南部就會呈現大片的明黃色——數百萬株油菜花開放。油菜花所產的油約佔全球菜籽油總量的20%,只有在空中才能捕捉如此大規模的色彩變化。

壯美的油菜花景象

會講故事的導演找到了一對戴氏父子,跟蹤他們採花尋蜜的過程。一天,天公不作美,從太空中看到的是一片全白的景象。那是厚厚的雲層擋住了陽光,低溫之下,蜜蜂不願出去。「這樣的天氣不行啊,再過幾天,天氣不好就產不了蜜了」,老戴擔憂道。兩周後,農民將在田地裡噴灑殺蟲劑,蜜蜂必須在噴藥前離開,父子倆只能喝著茶,坐等太陽。

等候太陽的老戴

三個陰天后,烏雲消散,150萬隻蜜蜂飛出去工作。蜜蜂吸食油菜花的花蜜,將花蜜送回蜂巢,再將花蜜釀成蜂蜜。要得到一罐蜂蜜,蜜蜂要採200萬朵花。它們辛勞地工作,老戴也收穫大量蜂蜜,笑開了懷。

除了白天的活動,衛星捕捉到的人類夜間活動也是繽紛多彩。鏡頭裡有一幀上海熠熠生輝的圖像,作為中國「不夜城」代表,閃耀在星球之上。

熠熠生輝的夜上海

通過對比多年記錄的影像,觀眾得以直觀地看到地球驚人的變化。僅僅35年間,深圳就從一個小漁村變成了擁有千萬人口的現代都市。「它連接了附近9座城市,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超級都市圈,覆蓋6000多萬人口,總面積達50多萬平方公裡」,旁白補充的數字解釋了發展中的「中國速度」,也是人類創造力的一個寫照。

35年間的衛星對比圖,呈現出深圳的變化

審視地球的健康和人類生存

紛繁的畫面訴說著地球的近況。從太空中看馬達加斯加,30年期間,島上已經失去了將近80%的森林,幾乎沒有樹木可以固定土壤,紅土流入海洋,看上去,馬達加斯加就像在「流血」。紀錄片如同一位體檢醫生,再次檢視了人類活動與環境的關係。

紅土流入海洋,馬達加斯加就像在「流血」

不過畫面裡也並非全屏沮喪。當衛星畫面切換到印度,灰色混凝土的街道裡出現了一抹鮮豔的綠色——金奈市區街道上的「小鸚鵡餐桌」。

這個奇特餐桌的創始人名叫約瑟夫·塞卡爾。15年前,他看到了一對野生長尾小鸚鵡在市區裡艱難覓食,就為小鸚鵡準備了大米,一批批小鸚鵡飛來,於是,他每天都準備多一點。

小鸚鵡吃飯

約瑟夫將自己一半的收入都用在了餵養小鸚鵡上。15年裡,每天要準備24公斤的大米,他從沒落下它們的一頓飯。他不僅在鸚鵡最需要的時候提供了生命線,還為街道帶回了一點大自然的氣息。「這個世界上並不是只有我們人類,所有的生命都很重要」,憨厚的印度大叔對著鏡頭笑著說。如今,他帶著孫女們,每天要給4000隻小鸚鵡餵食。

大自然被現代文明步步逼退,有時哪怕只是一個人的作為,也能帶來巨大的改變。

善良的約瑟夫·塞卡爾

這部紀錄片還有發人深省的一些場景,比如對抗山火火險。「通常,我6點起床,喝杯咖啡,然後準備出發」,85歲的美國火警瞭望員比利·埃利斯描述著自己每年夏天的工作狀態。他每天都要爬上143級階梯,來到自己獨特的辦公室,9點25分打開廣播,「你好!指揮中心。這是魔鬼峰瞭望塔報告,工作正常」。這份工作,他已經幹了33年。

美國火警瞭望員比利·埃利斯在魔鬼峰瞭望塔

漫長炎熱的夏季,氣候乾燥,很容易引發山火。他每15分鐘就會向周圍瞭望一次,有可能瞭望好幾天都沒有發現,然後就突然起火了。他即刻發出報告,「發現濃煙」,幾分鐘內,大火燃起的濃煙就會鋪滿地平線。

迅猛的森林大火

現在觀察火情的最新方式是藉助太空設備,衛星可以實時追蹤大火燃燒的路線,通過觀察煙霧來預測大火的方向、範圍和蔓延速度,並引導救火員達到火災的核心位置。森林大火的溫度可高達1200攝氏度,救火員們在林中開闢隔離帶,清除易燃物,撲滅危險。

《從太空看地球》海報

《從太空看地球》的執行製片人喬·辛納從一開始就帶著「衛星成像能否為自然歷史紀錄片增添新鮮感、啟發性和新的觀看視角」的疑問,來進行創作。通過20多顆衛星連貫的捕捉,經過複雜的拍攝序列,從衛星進入軌道開始,地面上的攝像頭和空中的無人飛機耗費了成年累月的心血,記錄下這趟影像的旅程。面對千變萬化的雲層,有時即使最強的電視製作團隊也無法精準預測。為了拍攝巴西的一個湖泊,他們花了整整一年時間。

每集紀錄片的結尾都列出了所有合作單位、機構和付出辛勞的工作人員名單,他們的所作所為不是為了簡簡單單展示一些壯闊和震撼的畫面,而是在距離和尺度的變化中,審視人類在宇宙的位置。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從太空看地球,美得窒息了
    ,也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前所未見的家園。從太空看,孟加拉國西南部的孫德爾本斯河口三角洲像是一幅精美的藝術品。,從太空看也不過是螻蟻。,想尋找別樣的世界,如今從太空回望時才發現,最獨特美妙的世界,正是我們的家園」從太空看地球,阿拉斯加州的育空河河水湧入到白令海中。
  • 上帝眼中的地球每一眼都是壁紙!BBC全新紀錄片《從太空看地球》
    《從太空看地球》衛星地圖可以幹什麼《從太空看地球》官方海報BBC卻用了這個技術給我們拍攝了一部超級酷的紀錄片《從太空看地球》。一部可以幫助我們從上帝視角看地球的紀錄片,給我們一個全新的視角去看這個精美絕倫的地球,每一眼都是唯美的壁紙。
  • 我們的地球藍色家園
    彩色計算機應用的合成圖像美國宇航局提供的這張圖像的日出3D渲染元素從太空觀看地球太空飛船或衛星在環繞地球的軌道上,陽光照射到太空深處。我們的地球藍色家園 天空中的星球,星空下的地球生態背景環形日食幾何,藝術品。
  • 從太空看地球:這是屬於我們的「藍地球」
    從太空回來以後,哈德菲爾德一直在推特上發布在國際空間站拍攝的照片,從環球視角全景展現了地球令人驚嘆的美,引來近30萬粉絲圍觀。而這最終促使了《從太空看地球:92分鐘環遊世界》這本書的出版。在這本書中,記錄了哈德菲爾德圍繞地球的2597次,所拍攝的45000張照片中精挑細選最為珍貴的148張,可以說每一張都令人震撼,因為這註定是一次非凡的旅程。
  • 地球——我們的家園
    地球是人類的家園,人們對她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我們天天在她的懷抱裡生活,陌生的是我們對她又是那樣的不了解,她從哪裡來,轉到哪裡去?人們應該為我們的家園做些什麼呢?再看宇宙,宇宙是無邊無際的,分為銀河系和河外星系,河外星系大約有1250億個,這樣一看,我們的地球還算大嗎?我們人類又是多麼的渺小。
  • 《暗淡藍點》:科學研究與實驗下,是探尋人類的太空家園
    「暗淡藍點」象徵著我們地球的家園,在探索宇宙的飛船上遙望地球,就是一個暗淡藍色的球體,因為我們地球「七分海洋三陸地」,在太空中看到的便是蔚藍的大海,於是本書被命名為《暗淡藍點》。書中包含了大量對生命形式的審視,根據已掌握的資料,對未來人類將走出太陽系,向更加遙遠的星球進發的大膽預測,為我們探索宇宙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向,具有研究價值。但是,要想了解這本書,首先得先認識這本書的作者——卡爾·薩根。
  • 從太空看地球,中國亮了
    《太空看地球》Earth From SpaceBBC有特別的拍照技巧。攝影機將分別從地面、空中到太空,層層抽離,藉助20顆不同衛星拍攝的300多張照片。以全新的角度講述地球生命的故事。看季節變幻,看城市發展,看滄海桑田。這會是你從未見識過的地球家園。從太空看地球,景色令人驚嘆。我們能看到水如何定義景觀。看到風如何雕刻地球表面。
  • 世界地球日丨從太空看地球:這是屬於我們的「藍地球」
    這次航行留下來的日誌為當時的人們帶來了新的啟示,揭示了我們所居住星球的無限可能性。大約500年後,國際空間站(ISS: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已經能夠在92分鐘內環繞地球飛行一圈——一天能夠繞飛16圈。
  • 「旅行者號」的太空回眸:我們的家園是一個黯淡藍點
    這是家園,這是我們。你所愛的每一個人,你認識的每一個人,你聽說過的每一個人,曾經有過的每一個人,都在它上面度過他們的一生。 1990年的情人節,「旅行者1號」作為一個星際旅行者飛過冥王星的軌道,在著名天文學家卡爾薩根的強烈倡導下,在飛離地球
  • BBC紀錄片《從太空看地球》:帶孩子以全新視角看地球
    想必很多家長都給孩子們看過從地球看太空的BBC經典紀錄片,各種星球所展示的美感和帶來的震撼會增長孩子的見識,讓他們對我們的宇宙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探索欲望
  • 保護地球,愛護我們的家園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科學家已經證明,至少以地球為中心得40億千米的範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所以我們家園只有一個,如果破壞了我們的家園,我們就別無去處,因此保護地球是全人類的責任,也是我們小學生應盡義務
  • 人類逃離地球太空建新家園?蟲洞可望不可及
    一些科學家認為現在出手逆轉氣候變化為時已晚,地球變成一個不適於居住的星球只是一個時間問題。最近的熱門大片《星際穿越》提出了一 個設想,我們可能在將來不得不逃離瀕死的地球,尋找另一顆適居行星。這種科學幻想能夠成為現實嗎?物理學定律和工程學法則能夠給出我們答案。
  • 我們共同生活的家園母親地球 都在發生些什麼呢?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由大衛艾登堡負責解說 這部由八部分的劇集將探索自然世界的獨特又寶貴的奇蹟,由屢獲獎項的劇集《地球脈動》的創劇人傾情打造的《我們的星球》通過與世界自然基金會合作,《我們的星球》採用了令人驚豔的攝影和技術,並以前所未有的拍攝方式探尋了地球上尚存的野生區域和那裡的動物居民。
  • 從《流浪地球》看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太空表達
    站在中國百年電影發展史看,《流浪地球》的出品填補了中國科幻電影的歷史空白,標誌著一個新的電影類型「科幻片」在中國誕生,從此中國文化不僅僅在武俠片、青春片、愛情片等電影類型中呈現,還將在科幻片中獨領風騷,《流浪地球》一步跨得更遠,直接把中國文化帶進了浩瀚無垠又深不可測的宇宙未來。從這個意義上說《流浪地球》成功開創了中國科幻片的新紀元,具有裡程碑意義。
  • 《從太空看地球》探索人類生命的渺小與人生的厚度!
    然後他們長大了,接觸到的東西更多後,便會開始思考關於人生和生活的意義,正如我們也經歷過的時期一樣。這部《從外空看地球》是一部一共四集,每集50分鐘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其實看名字就很好猜到它的內容,因為紀錄片的取名總是簡單直白,不帶拐彎抹角的浪漫。紀錄片的取景方式分為地面、空中和太空中,通過器械的搭建來組合呈現地球的面貌。
  • 待在家裡也能大開眼界 一定要陪孩子看的幾部紀錄片
    待在家裡,又想大開眼界,看紀錄片是一個很好的方式。我們搜羅了一些適合全家一起看的紀錄片,希望能讓孩子們了解更多世界的奇妙之處。  《從太空看地球》  用太空衛星的角度俯瞰地球  我們生活的時代,地球表面正在發生著前所未有的迅速變化,我們目睹著人類行為給地球帶來積極或消極的影響。
  • 太空網遊新星際家園 預祝嫦娥探月成功
    最後送機器人上月球,建立觀測站,實地實驗採樣並返回地球,整個計劃大概需要二十年的時間。中國「嫦娥一號」衛星攜帶具有世界先進技術的探月儀器,奔向月宮探索寶藏,就是為了揭開月球的神秘面紗,為載人登月及月球基地選址做準備。  您的夢想也是飛向外太空麼?您是否也嚮往著有一天能駕駛著飛船,遨遊在各個星球之間呢?現在新星際家園給您這個實現自己夢想的機會。
  • 從太空中看地球,如此渺小,我們卻連這麼渺小的空間也沒照顧好
    直到上世紀40年代,人類才通過火箭攜帶的相機,拍攝到了地球的圖片。雖然不是完整的地球,但至少讓我們能夠有了新的視野去看看自己的家園。不過,這張照片說到底,還是太空飛行器拍攝的,而不是人類親眼見證的。隨著載人航天技術的發展,我們終於可以送太空人升空,親眼看看這一顆蔚藍的星球。
  • 我們第一次從太空看地球是什麼時候?
    第一張太空照片1946年,火箭上的攝像機讓我們第一次從大氣層外看到了地球。圖解:從1946年10月24日發射的V-2#13號上的照相機看地球。(白沙飛彈發射場/應用物理實驗室)(圖源:airspacemag)1946年10月24日,在二戰結束後不久,也就是在斯普特尼克衛星(Sputnik satellite)開啟太空時代前幾年,一群士兵和科學家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中看到了一些新奇的東西——第一張從太空中看地球的照片。
  • 從太空看地球,究竟有多美?
    我們習慣了從自己視角、地球的視角,來了解宇宙。那麼反過來,從宇宙看地球,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藉助軌道衛星和空間站的高清相機,我們可以從外太空的視角,來觀察地球。如今,科學家們正是通過太空中的這些圖案,來監測珊瑚礁水域的微妙平衡。除了監測生態以外,地球上的很多美景,從太空中看都別有一番滋味。每到蔓越莓收穫的季節,在美國的麻薩諸塞州,你都會看到這樣的景象。那麼,從太空中看,這場蔓越莓的大豐收,又是怎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