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200萬癌症病患需放療,物理師僅4000多名,待遇不高、晉升無門...

2021-01-11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周程程 每經編輯:陳星

隨著放療加速器機頭的轉動,一束束肉眼看不見的射線從不同角度打向劉燕(化名)的頭頸部,最終到達鼻咽腫瘤。

劉燕是一位癌症患者,每周要接受5次放療。這種治療讓她對放療科醫生、技師與護士非常熟悉。但提及物理師,她有些茫然,顯然她並不清楚這個群體的存在。

物理師,「江湖人」稱「放療大管家」,他們坐在電腦屏幕前,對著患者的人體設計圖,勾畫著各色靶區線與劑量線,給放療患者設計放療計劃,包括照射劑量、照射角度等,從而實現醫生「放療處方」的效果最大化。

「可以這麼說,沒有物理師,就沒法做複雜先進的放療。」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放療科物理主任戴建榮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這樣說。

但令他擔心的是,目前我國物理師十分匱乏,無法滿足腫瘤病人的放療需求。數據顯示,我國2015年新發惡性腫瘤病例392.9萬例,60%~70%的患者需要放療,但當年物理師僅有3294人。

4年過去了,物理師的數量依然不樂觀。據戴建榮估算目前可能有4000多人。這也成為影響放療開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們到底需要多少物理師才能滿足治療需求?龐大的需求下,為何物理師數量未能得到快速增長?又是什麼導致他們「入了門」卻留不住?《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度調查。

是什麼——物理師是精準射殺腫瘤的設計師

手術、放療、化療是腫瘤治療的三駕馬車。「如果把腫瘤外科比作陸軍的話,那麼腫瘤放療就是飛彈部隊。」全軍腫瘤放療中心主任、空軍總醫院腫瘤放療科主任夏廷毅曾這樣介紹放療。

世界衛生組織2013年發布的報告顯示,在全部惡性腫瘤中,約67%的患者可以被治癒,其中37%是手術、化療治癒的,而30%是放射治療的功勞。

就像其他疾病需要醫生、護士、甚至麻醉師一起配合一樣,放療也需要不同專業崗位的人員共同參與,而且它的分工更細,物理師在其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戴建榮指出,相比內科、外科,放療的分工程度更高。首先放療科醫生需要劃出腫瘤靶區範圍,指出要照射的劑量以及哪些重要器官需要保護,將這些要求都填寫在放療計劃信息單上。以肺癌為例,靶區劑量要求是6000,那麼70%肺的照射劑量限制在2000,脊髓的最大劑量不超過4500等。物理師則根據要求來設計計劃。

「放療工作類似於建設一幢大樓。」戴建榮說,放療醫生就是甲方業主,提出要求,物理師則據此去布置、做設計。設計好後,先由虛擬實境技術評價效果,經過甲方業主的認可後,再由技師擔任的建築公司去實施。

物理師每天在電腦前跟靶區線和劑量線打交道,設計射束的路徑並計算劑量在人體的分布,實現醫生的診療思路、想法以及策略,所作出的設計影響著腫瘤病人的放射治療效果。

以鼻咽癌為例,加速器射線達到鼻咽腫瘤的同時,還從不同角度穿過周圍的腦幹、顳葉、眼球、視神經等40多個重要器官。照射不足將導致腫瘤復發,照射過度會增加放射性腦損傷、造成聽力下降等。

這就要求放療計劃必須精準。北京某三甲醫院物理師李遼(化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制定一個簡單計劃需要3天左右,複雜計劃需要5天,中間還要和大夫反覆溝通、多次修改方案,有時計劃制定時間會更久。

除了制定放療計劃外,物理師還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做放療設備的質量控制,確保這些高精設備處於健康狀態。

一位在上海工作的物理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物理師必須要檢測射線的能量精度。如果射線精度和預期不一致,那殺死腫瘤的能量就反而聚集到正常組織裡,這樣會害了患者。

戴建榮也強調,質量控制中最基礎的一個工作就是劑量校準。一旦設備沒校準,這個設備上所有病人的劑量全是錯的,一年就影響好幾百個病人。「所以一個醫生的失誤可能只影響到一個病人,但是一個物理師的失誤會影響到一大批病人。」他說。

缺得多——缺口最少在6700~8700名

物理師的作用如此重要,但我國現階段物理師的數量難以滿足放療需求。

2019年1月,我國發布了《2015年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分析》(由於癌症統計有3年延遲,今年發布的是2015年的數據)。公開數據顯示,我國2015年有新發惡性腫瘤病例392.9萬,平均每分鐘有7.5個人被確診為癌症。

數據來源:國家癌症中心

戴建榮表示,這些新發病人中60%~70%需要做放療,再加上以往的老病人,估計總共約有超過200萬病患需要放療。但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目前我國只有30%的癌症病人可以接受放療,在發達國家這個數據是60%~70%。

「這與經濟發展水平有關係,更與人才的匱乏有關。」戴建榮認為。放療設備價格高昂,資金投入大,最少需要4000萬元才能建一個基本的放療科。「目前中國經濟發展加快,放療科應該到了爆發性增長的階段,但是由於物理師人才不足,制約了放療科的發展。」戴建榮說。

2015年做的一份中國放療基本情況調查研究顯示,我國當年擁有物理師人數為3294人。另有統計數據顯示,當時我國放射科腫瘤醫師與物理師比例為4.81:1,也就是說,1個物理師服務近5個醫生。而發達國家早在2011年就已達到2:1,美國的比例則基本達到1:1。

不過,戴建榮認為,每個國家情況不一樣,不應簡單對比物理師與醫生的比例,而是應該看患者放療需求與物理師匹配的情況。國際原子能機構建議,每200名接受放療的患者應配備1名物理師。

以2015年數據為基礎,據戴建榮估算,目前我國物理師數量可能有4000多人。《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僅以新發腫瘤數來估算,根據60%~70%的放療需求,我國需要11787~13752名物理師。由此來看,即便國內物理師已有5000名,缺口最少也在6700~8700名。

2015年全國從事放療工作人員人數

數據來源:中華醫藥學會

由於缺口的存在,現有物理師的工作量十分飽和。「國際上通常一個物理師一天做1個~1.5個計劃,這是標準工作量,但我國有的醫院中,一個物理師一天做7~8個計劃,這兩種質量可能一模一樣嗎?」戴建榮說。

升不了——沒有職稱晉升通道

物理師數量不足,主要是「進得少」。

一方面是招聘存在一些難度。「物理師招不到。」戴建榮很有感觸,因為開設醫學物理專業的高校較少,造成了培養數量相對就少。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物理師任雯婷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她2005年讀本科時學的是物理,當時所在的學校本科還沒有醫學物理專業。在讀碩士時才有了該專業且是二級學科。

但醫院還是很重視物理師的。戴建榮表示,去年他報了三個招聘指標,但領導讓再多招點,以防人手不夠。「我們醫院領導一直很重視物理師工作,每年招人都是優先保證名額。」

除了學科專業設置的原因,晉升通道不暢也對人才的吸引力打了折扣。

「儘管單位對人才很重視,但物理師招來了以後,職稱升不上去。」戴建榮說。

國內物理師在公立醫院面臨「晉升無門」的尷尬,但這並非醫院本身的問題。「物理師沒有合適的職稱序列去晉升。」戴建榮說。

為解決物理師的晉升問題,有一些「湊合」的辦法,包括晉升技師或者工程師序列等。但戴建榮說,這實際上難度很大。

例如,有一些地方讓物理師按技師的序列去晉升職稱,但技師職稱晉升需要考試,所出的題目全是技師專業的,而非物理師專業,需要單獨學習相關專業課程後再去考試,「但能競爭過技師本專業的人嗎?」他反問道。

此外,還有一部分物理師是晉升研究員序列,其中的難度戴建榮本人也深有體會。

「像我們醫院、上海復旦腫瘤醫院、中山腫瘤醫院等一部分醫院的物理師是晉升研究員序列的,但研究員職稱其實是專門為做研究的人設置的,他們評職稱考核的主要是研究成果,包括申請了多少課題、發表了多少高水平論文等。物理師並不是全職科研人員,他們都是為病人服務的,工作時間幾乎都在放療科,是臨床醫務工作者,這對物理師的晉升不合適、也是不利的。」戴建榮說。

儘管晉升研究員序列與物理師的工作本身並不完全匹配,但這個機會物理師也不願放棄。

「正常下班時間是5點半,但我一般都是八、九點鐘才到家,有時候甚至11點多才回家。」李遼說,平時治療方面的工作很忙,所以經常要利用包括下班時間在內的業餘時間來做科研。

這也對她的生活造成了一定影響。「我回家太晚,女兒總是不睡覺等我。所以現在她基本上11點之前是睡不了的,最早也要11點半。」李遼說。

留不住——因待遇低選擇跳槽

除了「進得少」,「出得多」也是物理師數量較少的原因。而這其中的主要因素是待遇。

國內物理師的待遇遠低於國外,所以人才流失得也很嚴重。

任雯婷表示,身邊就有優秀的物理師在國內工作了幾年後,直接出國深造,然後在國外做物理師,待遇比國內好。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癌症中心臨床物理師嚴祥勝曾指出,美國放療醫生的待遇很高,是普通醫生的兩倍,醫學物理師的收入也是其他行業物理師或工程師的兩倍。

就算不出國,在公立醫院,由於晉升通道阻塞,物理師的待遇也無法大幅提高,因此,也有一些曾在公立醫院工作的物理師選擇了跳槽到私立醫院。「公立醫院晉升難度大,上升通道基本被堵死。同時,工作和科研壓力也很大,有的物理師就跳槽去私立醫院了。」李遼說,去了私立醫院完全不用考慮職稱問題,待遇也比公立醫院好。

此外,跳槽去企業的物理師數量也不少。戴建榮指出,最多的還是去放療設備公司了,一些放療設備公司需要有物理師做研發、技術支持。「公司沒有公立醫院這麼嚴格的晉升體系,而是憑業績說話。好多優秀的物理師就這麼從醫院走了。」

晉升體系的解決,無疑將對物理師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戴建榮表示,物理師的職稱問題牽扯到多個方面,期盼國家衛健委、人社部、教育部等相關部門聯合協調解決。

(實習生胖雨珊對本文亦有貢獻)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全國僅有約4000名!中國放射科物理師人才「奇缺」
    在普通三甲醫院,放射科物理師進行的放療操作多為針對「光子設備」的操作。但上海市委市政府經過10多年的籌謀,2015年在全亞洲第一個花費10多億元引入了被譽為癌症患者「救命稻草」的質子重離子設備。在針對腫瘤的精準打擊方面,這臺昂貴的儀器被世界各國專家認為「不易傷及病灶周邊正常細胞組織」。
  • 中國放射科物理師人才「奇缺」:全國僅有約4000名
    每一名癌症患者在接受放療前,醫生都會在患者的CT影像上勾畫出需要治療的腫瘤病灶,隨後由放射科的物理師設計具體的治療計劃、確保放療設備精度和「靶向」打擊精度,實現對腫瘤病灶的精確打擊。在普通三甲醫院,放射科物理師進行的放療操作多為針對「光子設備」的操作。但上海市委市政府經過10多年的籌謀,2015年在全亞洲第一個花費10多億元引入了被譽為癌症患者「救命稻草」的質子重離子設備。
  • 醫學物理師價值被低估,得趕緊重視起來啦!
    由於放療的高性價比,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在百姓普遍支付不起高昂化療費用的低收入國家也大力提倡放療事業,並由IAEA義務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培訓和服務。放療部門有著投入高、設備昂貴、技術複雜的特點,需要多個工種通力配合、協同工作,而最重要的角色就是主管醫療的放療醫生和主管技術的醫學物理師。
  • 放療物理師的日常
    放療物理師,對於大眾,甚至是醫院同行來說,都是一個陌生的名詞。那麼放療物理師,究竟是什麼「鬼」?放療物理師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深居簡出,不露鋒芒。他們的工作範圍以計劃室和放射治療室為主,面對的服務對象通常是電腦和機器,而並不直接接觸患者,所以物理師的名字常常會被遺忘!但是他們卻又是治療癌症患者版圖上,不可或缺的一塊兒拼圖,在癌症的放射治療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說,物理師是不露臉的抗癌「幕後工作者」。
  • 國內缺少1.2萬個醫學物理師,瓦裡安中國如何變革國內放療?
    在80、90年代放射治療只是作為腫瘤治療的輔助手段,有各種各樣的副作用,很多人一聽到放療,就感覺會對身體有影響。但是,今天的放療已經完全不一樣了,那個時候的放療只能稱為普通放療,還完全沒有達到現在的精準程度。放療的真正發展是在2000年以後。此外,對於癌症,老百姓想到第一件事情首先要開刀,好像開刀才是真正的去除,而放射治療是把它融解掉,腫瘤可能還在。第三是資源方面。
  • 首屆中國物理師放療好計劃大賽啟動
    中國網6月28日訊 今天,首屆中國物理師放療好計劃大賽在北京鳴鑼開賽,旨在為全國的醫學物理師搭建展現自我才華的舞臺,薈聚菁英雲巔論道、以賽代訓、共話進步。大賽以促進中國醫學物理界的技術交流、提升臨床放療計劃的設計能力、並激發中國醫學物理界的研究與創新為目標,期望惠及腫瘤患者的每一次治療。
  • 中國物理師放療好計劃年度總決賽在京舉行
    歷經全國海選賽、區域預賽為期半年的激烈角逐,21位選手從近千名報名參賽的放療物理師選手中脫穎而出問鼎總決賽。200多位物理師精英蒞臨總決賽現場,與線上9242人共同見證了本次中國物理師的巔峰對決。物理師要與放療醫生很好地配合,做好治療計劃設計、確保腫瘤的定位與治療實施等關鍵環節精準無誤。
  • 中國物理師巔峰對決 放療好計劃年度總決賽圓滿收官
    北京2019年12月18日 /美通社/ -- 2019年12月14日,中國物理師放療好計劃年度總決賽在京舉行,歷經全國海選賽、區域預賽為期半年的激烈角逐,21位選手從近千名報名參賽的放療物理師選手中脫穎而出問鼎總決賽。
  • 連心醫療完成4000萬A+輪融資,全流程智能AI放療系統為放療行業帶來...
    近日,動脈網獲悉,連心醫療完成4000萬人民幣的A+輪融資,本輪由磐谷創投領投,濱海創投、線性資本跟投。本輪資金將主要用於後續產品的研發和產品在國內外的註冊。連心醫療成立三年多來,已經完成了4輪融資,總額超過一億元。在目前嚴峻的融資環境下,磐谷創投,濱海創投、線性資本等資本入股連心醫療,不僅是對AI+放療賽道的看好,更是對連心醫療的認可。
  • 年輕的物理師們,有一篇前輩語錄請查收
    醫學物理師,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名詞;但對腫瘤放療患者而言,物理師是不可或缺的「生命守護者」,在對抗癌症的路上,他們一直與醫生並肩作戰。近期,佛羅裡達大學質子治療中心(UFHPTI)醫學物理主任李左鋒教授到訪上海美中嘉和腫瘤門診部(下稱門診部)學術交流和指導期間,我們就「中美物理師職業現狀及發展」為題對他進行採訪。
  • 30省市放射治療物理師齊集深圳學「瞄準」 只為「精準射殺」腫瘤
    日前,來自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的放射治療物理師齊集深圳,參加首屆經美國醫學物理協會(AAPM)官方認證的冬季醫學物理培訓班(Winter School),學習核心是國內剛起步的「精準放療」。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院長王綠化表示,這是一次為全國腫瘤放射治療培育國際化「未來人才」開創性行動,將來廣大腫瘤患者甚至可以「大病不出市」。
  • 這些癌症的質子重離子治療都有了「中國方案」!「治癌利器」在上海...
    這些癌症的質子重離子治療有了 「中國方案」2015年5月8日,上海正式開展患者臨床治療。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目前已治療542例鼻咽癌,其中光子放療後復發的295例,經重離子治療後效果良好,2年總生存率為85%,遠高於再次用光子放療的46.1%,放療最常見的併發症(鼻咽黏膜壞死)發生率僅為16.9%,遠低於光子放療(40.3%)。與此同時,「癌中之王」胰腺癌的重離子放療方案,獲得國際腫瘤權威機構的科研資助。
  • ...高校專業設置少,醫生、技師轉崗存風險,醫學物理師「供應」無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調查發現,物理師人才短缺的背後,是我國相關學科設置的不足,以及高學歷人才招生的不合理。人才少+需求大=物理師稀缺本科學習生物工程,研究生階段赴德國學習醫學物理,回國後,文婷(化名)如願以償當了一名物理師。「物理師其實還挺好找工作的。」文婷說。的確,目前我國專業的物理師人才很搶手。
  • 在中國工作的義大利醫學物理師:3月飛回成都「復工」 幫助救治患者
    而幾乎在同一時候,遠在義大利的醫學物理師Lucia Clara Orlandini(露西婭.克拉拉.奧蘭迪尼)教授正從義大利趕赴成都。她是中國醫療機構首位全職引進的非華裔放射腫瘤物理師,現任四川省腫瘤醫院放療中心物理工程科學術主任,特聘外籍放射物理專家。露西婭已在成都工作和生活5年,得知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的消息時,她正在義大利探望家人。
  • 為何美國70%的腫瘤患者做放療,而中國只有20%-30%?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美國放療的普及率比中國高。世界衛生組織公布,70%以上的腫瘤需要放療,40%的腫瘤通過放療可以治癒,在美國大約有70%的腫瘤患者使用放療,而在中國選擇放療的比率僅為20%-30%。 國人對放療的認知太少,誤解又過深,所以這些放療「真相」,你一定要知道!
  • 高考過後:做放療的人都有哪些特長,考得如何?
    2020年高考因疫情姍姍來遲,當人生大考撞上疫情大考,「考生們」不平凡的故事已經開啟。當疫情大考遇上抗癌大考,「考生們」的表現又將如何?01醫學熱度大漲近日,由央視新聞攜手百度聯合推出的《2020年高考搜索大數據報告》顯示,今年醫學專業熱度大漲,「後浪」逆行勇氣勢不可擋!
  • 北京精準放療技術落地新鄭 服務河南腫瘤患者
    導讀:2020年年初,北京華夏精放與新鄭中醫院籤署了腫瘤放療及核醫學科的技術合作協議,在新鄭中醫院解放路院區共同組建華夏精放(新鄭)腫瘤放療中心。 把最新進的癌症治療理念、技術和方案帶給河南患者,不用出遠門就能得到北京多位頂級權威專家會診。
  • 放療會讓人死得更快?為什麼多數癌症患者,總會去國外進行放療?
    但是在放療的過程中,患者可能因為副作用出現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的症狀。嚴重的還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癌細胞加速擴散等。這些因為放療副作用出現的身體不適,讓人們對放療產生了牴觸心理。而且還有一些接受放療的患者,因為放療不徹底,沒有完全消滅癌細胞,在治療的過程中就出現了轉移,邊放療邊轉移,最後還沒等放療的療程結束,就失去了生命。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放療會讓人死得更快的來源。但事實上,放療影響人們出現不適的源頭是毒副作用。
  • 醫科達中國區總裁龔安明:中國將成第一大市場,放療人才缺口是挑戰
    根據《2015年中國癌症統計》報告,中國2015年新增約429.2萬癌症病例,癌症死亡病例或超過281.4萬。也就是說,平均每天有近1.2萬人被確診患癌症,7000多人因患癌死亡。如此龐大和快速增長的患癌人群,催生了放射治療的市場需求。
  • 上海質子重離子醫院:引來最牛放射物理師
    引來全球最牛放射物理師有了最先進技術,最頂尖人才從何而來?「多米諾骨牌」效應,在招賢納士時凸顯:時任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副院長、著名放療專家、美籍上海人陸嘉德教授,對上海的項目籌建團隊印象深刻。上海的最佳臨床研究平臺,加上濃重的故鄉情結,吸引陸教授選擇回國、參與醫院管理籌建,擔任常務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