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僅有約4000名!中國放射科物理師人才「奇缺」

2021-01-11 中國日報網

萬象

放射科物理師人才奇缺

這是一個異常關鍵卻少有人知的重要崗位。每一名癌症患者在接受放療前,醫生都會在患者的CT影像上勾畫出需要治療的腫瘤病灶,隨後由放射科的物理師設計具體的治療計劃、確保放療設備精度和「靶向」打擊精度,實現對腫瘤病灶的精確打擊。

在普通三甲醫院,放射科物理師進行的放療操作多為針對「光子設備」的操作。但上海市委市政府經過10多年的籌謀,2015年在全亞洲第一個花費10多億元引入了被譽為癌症患者「救命稻草」的質子重離子設備。在針對腫瘤的精準打擊方面,這臺昂貴的儀器被世界各國專家認為「不易傷及病灶周邊正常細胞組織」。

這臺設備的到來,對本就奇缺的物理師隊伍,提出了重大挑戰——「救命」設備,會熟練操作的、高智商物理師卻不夠用。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了解到,在我國,放射科的物理師處於「奇缺」狀態。

「全國大約有4000名物理師,其中不少是由技術員、護士轉崗而來的。」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放療中心副主任、研究員胡偉剛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我國現有1萬多名放療醫生,按照醫生與物理師的最佳配置比例,現在全國還缺少6000餘名物理師。

其實,早在2013年,在上海市委主要領導的提前過問、布局下,上海方面就開始著力填補國內這一緊缺人才培養的空白。結合國內首家質子重離子醫院——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對物理師人才的需求,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牽頭,聯合其他部門和院系,共同籌備並啟動了生物醫學工程(醫學物理方向)碩士培養項目,至今已培養6屆52名碩士生。

行業新、專業新,目前從事物理師工作的「科班」高材生,幾乎都是85後、90後青年人。但據記者了解,由於缺乏專業等級評定、收入不高等原因,物理師相關專業的招生、招聘都存在一定的困難,「這個行業吸引優秀人才的能力非常有限。」胡偉剛說。目前,擺在他們面前最大的問題是職稱晉升「無門」。據悉,物理師尚無專門的中、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職稱)序列,他們的晉升之路只能「借道」走技術員或工程師路線,或者通過做科研走研究員路線。

對這些物理師而言,他們大多會選擇聽起來「含金量」高,晉升難度也相對較高的研究員路線,但這需要供職於一家背靠大學、有科研任務的醫院,白天制訂大量的治療方案、為複雜的放療設備做質控,工作之餘還要擠出時間做研究、寫論文。胡偉剛告訴記者,在這種情況下,物理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只有大約50%會選擇進入醫院從事物理師工作。

今年,是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建院的第五個年頭,一系列治療數據的出爐,使得質子重離子設備成為國內各大醫學中心的「香餑餑」。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在建質子/重離子中心31家,擬建47家。

「即便有一流的高端設備,如果缺乏專業物理師,就無法達到一流的應用效果。」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青年物理師趙靜芳說。比如,放療中產生的副作用,有可能是物理師治療計劃設計不夠完善,或設備質控不到位,從而導致「打靶」不夠精準。「為了確保質子重離子治療質量,一例腫瘤患者的個性化治療,從方案設計到質量控制、驗證,再到可以安全實施,至少要1-2周時間」。

這意味著,對具有高技術水平的、非單純操作光子放療設備的放射物理師專業人才的需求進一步增大。

「事關這個領域專業人才的職業發展,我們必須拿出決心來。」在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吳曉峰心目中,醫院的物理師隊伍培養和能力建設與臨床放療醫生同等重要。為了更好地培養國內「本土化」粒子放射物理人才,經過反覆醞釀、論證,該院近期為這些青年高材生送上一份「大禮」——請經驗豐富的外籍首席物理師專家團隊擬定了五級物理師職稱等級評價體系。

吳曉峰對這套體系進行修改時明確提出:在某個方面表現突出的高水平青年物理師,還應當予以破格提拔,「如果按照國外的人才評價模式,培養一個高級物理師至少要10-15年,對這些年輕人來說就太慢了。」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注意到,按照這套晉升制度,醫院中、高級物理師有兩個專業側重:一是側重臨床和質控的物理師序列,二是側重技術和設備研發的物理師序列。制度對每個職稱序列、每個等級的崗位資質要求、專業能力水平、培訓及考核標準等都進行了分類量化,為物理師個人的成長成才和職業發展提供了對標,給他們吃下一顆「定心丸」。

但目前的現實是,五級物理師職稱晉升「糧票」目前僅停留在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內部。吳曉峰認為,如果從全面提升物理師專業水平,穩定和培養高素質物理人才隊伍並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物理師專業技術資格(職稱)評估體系的角度考量,還需要政府相關部門也跨前一步,做更多的通盤謀劃。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中國放射科物理師人才「奇缺」:全國僅有約4000名
    每一名癌症患者在接受放療前,醫生都會在患者的CT影像上勾畫出需要治療的腫瘤病灶,隨後由放射科的物理師設計具體的治療計劃、確保放療設備精度和「靶向」打擊精度,實現對腫瘤病灶的精確打擊。在普通三甲醫院,放射科物理師進行的放療操作多為針對「光子設備」的操作。但上海市委市政府經過10多年的籌謀,2015年在全亞洲第一個花費10多億元引入了被譽為癌症患者「救命稻草」的質子重離子設備。
  • 超200萬癌症病患需放療,物理師僅4000多名,待遇不高、晉升無門...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放療科物理主任戴建榮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這樣說。但令他擔心的是,目前我國物理師十分匱乏,無法滿足腫瘤病人的放療需求。數據顯示,我國2015年新發惡性腫瘤病例392.9萬例,60%~70%的患者需要放療,但當年物理師僅有3294人。4年過去了,物理師的數量依然不樂觀。據戴建榮估算目前可能有4000多人。這也成為影響放療開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 首屆中國物理師放療好計劃大賽啟動
    中國網6月28日訊 今天,首屆中國物理師放療好計劃大賽在北京鳴鑼開賽,旨在為全國的醫學物理師搭建展現自我才華的舞臺,薈聚菁英雲巔論道、以賽代訓、共話進步。大賽以促進中國醫學物理界的技術交流、提升臨床放療計劃的設計能力、並激發中國醫學物理界的研究與創新為目標,期望惠及腫瘤患者的每一次治療。
  • 醫學物理師價值被低估,得趕緊重視起來啦!
    2015年我國癌症新發病例429萬例,其中215萬名患者需要接受放療(北美的標準是,至少50%的癌症患者一生中需要至少一次放療),按照美國的最低標準,平均每年每300位新放療患者需要一個醫學物理師,每350位新放療患者需要一名劑量師,那麼中國需要13300名醫學物理師。
  • 富陽放射科醫用防護硫酸鋇牆面防護
    富陽放射科醫用防護硫酸鋇牆面防護以避免門不能完全關閉而對人體造成潛在。注意輕放鉛門在鉛門的日常使用和開啟中,要注意溫和的處理,特別是當門不能正常關閉,但原因不明時,一定不要靠蠻力來開門,以免對門造成永久性的,造成一定的輻射照射。使用中注意定期保養鉛門的維護不應忽視。
  • 中國物理師放療好計劃年度總決賽在京舉行
    歷經全國海選賽、區域預賽為期半年的激烈角逐,21位選手從近千名報名參賽的放療物理師選手中脫穎而出問鼎總決賽。200多位物理師精英蒞臨總決賽現場,與線上9242人共同見證了本次中國物理師的巔峰對決。在決賽現場歷經三小時緊張的現場病例計劃設計,六名決賽選手成功進入10分鐘的TED演講及專家點評的超級演說家環節,此環節的選手得分由現場導師和曾參與好計劃大賽的優秀物理師等觀眾共同決定。其中,計劃設計評分、導師評分和現場觀眾評分各佔選手總比分的50%、30%、20%。六位決賽選手接連登場,他們的精彩演講向中國醫療界及大眾展示了當今中國物理師的堅守及熱情。
  • ...高校專業設置少,醫生、技師轉崗存風險,醫學物理師「供應」無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調查發現,物理師人才短缺的背後,是我國相關學科設置的不足,以及高學歷人才招生的不合理。人才少+需求大=物理師稀缺本科學習生物工程,研究生階段赴德國學習醫學物理,回國後,文婷(化名)如願以償當了一名物理師。「物理師其實還挺好找工作的。」文婷說。的確,目前我國專業的物理師人才很搶手。
  • 中國物理師巔峰對決 放療好計劃年度總決賽圓滿收官
    北京2019年12月18日 /美通社/ -- 2019年12月14日,中國物理師放療好計劃年度總決賽在京舉行,歷經全國海選賽、區域預賽為期半年的激烈角逐,21位選手從近千名報名參賽的放療物理師選手中脫穎而出問鼎總決賽。
  • 30省市放射治療物理師齊集深圳學「瞄準」 只為「精準射殺」腫瘤
    日前,來自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的放射治療物理師齊集深圳,參加首屆經美國醫學物理協會(AAPM)官方認證的冬季醫學物理培訓班(Winter School),學習核心是國內剛起步的「精準放療」。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院長王綠化表示,這是一次為全國腫瘤放射治療培育國際化「未來人才」開創性行動,將來廣大腫瘤患者甚至可以「大病不出市」。
  • 年輕的物理師們,有一篇前輩語錄請查收
    聊到這個問題,李左鋒教授和美中嘉和物理師小夥伴都有諸多感慨。首先,李左鋒教授為大家分享了這樣一組數據:中國一年約有450萬腫瘤患者,美國一年約有160萬。然而中國全國物理師人數僅約為4千人,美國則多達2萬人,也就是說,一位物理師在中國的工作量可能是在美國的10倍以上,中國物理師職業面對的工作強度和工作壓力明顯高於美國。
  • 十大高薪行業人才 未來10年這些行業人才需求量最大
    當前僅有126所高校設立了143個信息安全專業,專業設置數僅佔10%,未來發展空間相當大。隨著雲計算、AI等技術與5G進行交互融合,5G未來人才缺口依然是巨大的,尤其是複合型人才奇缺。7、AI智能人才全球人工智慧人才約30萬人,但市場需求卻是在百萬級以上。
  • 國內缺少1.2萬個醫學物理師,瓦裡安中國如何變革國內放療?
    中國有2000家左右的三甲醫院,但不是所有的三甲醫院都有放療科。原因不是因為沒有放療醫生,而是因為沒有醫學物理師,沒有物理師,醫院就不能開放療科。現在,國內缺少12000個醫學物理師,去哪兒找?通過什麼樣的學校機制能突然間培養這麼多人?所以,在中國目前的情況,我們要彎道補缺,只有通過人工智慧和數位化。
  • 放療物理師的日常
    放療物理師,對於大眾,甚至是醫院同行來說,都是一個陌生的名詞。那麼放療物理師,究竟是什麼「鬼」?放療物理師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深居簡出,不露鋒芒。他們的工作範圍以計劃室和放射治療室為主,面對的服務對象通常是電腦和機器,而並不直接接觸患者,所以物理師的名字常常會被遺忘!但是他們卻又是治療癌症患者版圖上,不可或缺的一塊兒拼圖,在癌症的放射治療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說,物理師是不露臉的抗癌「幕後工作者」。
  • 中國骨髓奇缺捐獻率萬分之一 白血病人求生艱難
    中國骨髓奇缺捐獻率萬分之一
  • 上海質子重離子醫院:引來最牛放射物理師
    原標題: 集聚全球頂尖人才造福患者 ——上海質子重離子醫院建成記(下篇)圖片說明: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的醫護人員正在調試設備。49歲的患者多年肝硬化,誘發肝癌。引來全球最牛放射物理師有了最先進技術,最頂尖人才從何而來?「多米諾骨牌」效應,在招賢納士時凸顯:時任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副院長、著名放療專家、美籍上海人陸嘉德教授,對上海的項目籌建團隊印象深刻。上海的最佳臨床研究平臺,加上濃重的故鄉情結,吸引陸教授選擇回國、參與醫院管理籌建,擔任常務副院長。
  • 揭秘質子重離子醫院物理師:腫瘤患者看不見的「醫生」
    如果說質子放射方法治療腫瘤中不可或缺的硬體是質子重離子治療設備,那麼醫學物理師就是腫瘤放射治療中不可或缺的「軟體」,他們甚至從未出現在患者眼前,卻在整個治療過程中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是國內首家、全球第三家的質子重離子醫院,在這裡,「物理師」這一崗位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患者如符合治療指徵,放射專科醫生、放射物理師、治療師和放射診斷專家就會共同就腫瘤的具體部位和腫瘤周圍組織結構進行細緻的分析和評估,如果物理師投了「否定票」,那麼患者就不能接受質子重離子治療。
  • 記上海新華醫院醫學影像學基地第四屆中英文演講比賽暨放射科第七屆中英文演講和讀片比賽成功舉辦
    近年來成績卓著:2人獲 「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楊帆計劃」;7人入選境外人才培養計劃;1人獲上海市「醫苑新星」,4人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人獲上海市住規培優秀帶教老師併入選中國醫師協會「攀登計劃」選送至美國參加住院醫師規範化診斷思維能力的教師培訓;連續七年7人次獲得「上海市優秀住院醫師」稱號;連續七年被指定為上海市住規培結業綜合考核放射科專業考點(全市僅有7個);培訓醫師出基地率年年百分之百
  • 在中國工作的義大利醫學物理師:3月飛回成都「復工」 幫助救治患者
    謝楠 封面新聞記者 寧芝3月11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梁宗安教授和護士長唐夢琳,從成都出發,與中國紅十字總會派遣的專家團隊集合,趕赴義大利支援抗疫。而幾乎在同一時候,遠在義大利的醫學物理師Lucia Clara Orlandini(露西婭.克拉拉.奧蘭迪尼)教授正從義大利趕赴成都。她是中國醫療機構首位全職引進的非華裔放射腫瘤物理師,現任四川省腫瘤醫院放療中心物理工程科學術主任,特聘外籍放射物理專家。露西婭已在成都工作和生活5年,得知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的消息時,她正在義大利探望家人。
  • 循影致道 桃李芬芳:放射科|新華醫院2021年研究生招生宣傳系列專題...
    目前已被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遴選為「全國乳腺影像培訓基地」。目前,汪登斌主任兼任中國婦幼保健協會放射醫學專業委員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乳腺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放射醫師分會人工智慧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醫學會放射專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李玉華主任兼任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兒科專業委員會委員,李文華主任等在國家級的學會中亦均有兼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