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對「植物人」的診斷40%是誤診

2020-11-27 中國新聞網

  一名植物人可通過腦電波與醫生溝通。有研究稱,對植物人診斷40%是誤診——是非難斷植物人?

  據英國媒體4日報導,英國劍橋大學腦科學博士亞德裡安·歐文帶領的腦科學研究小組發現,通過核磁共振掃描技術,一名車禍後昏迷長達5年的比利時男子,竟然可以通過腦電波與醫生進行簡單溝通,並且回答「是」或「不是」。

  人們好奇的是,植物人是否可以通過這種新技術起「死」回「生」?記者就此採訪了國內相關專家。

  「這種對植物人具有前瞻性的探索研究提示我們,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對於像植物人這樣的古老問題,可以通過尖端技術和先進測量辦法進行準確評估。」多年從事腦死亡和重症腦損傷研究的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神經內科重症監護病房主任宿英英教授認為,公眾應該冷靜、客觀地面對這一研究成果,它的意義在於,為植物人的正確判斷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技術。目前存在很多對植物人的錯判和誤判,對所謂植物人的治療也只能是「將錯就錯」。

  這項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研究報告也稱,對植物人的診斷有40%是誤診,需要新的評價方法減少錯誤診斷。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是世界臨床醫學最權威的雜誌之一,目前在國內難以看到2月3日出版的紙質雜誌。宿英英在查閱了有關這篇報告的摘要後表示,此項研究對54例疑有意識障礙的昏迷狀態患者,採用功能神經影像技術進行能力評估。雖然是一項小樣本初步研究,但是它將有助於減少臨床上對植物人的錯誤判斷,一部分被判為植物人的患者可能並沒有那麼嚴重,通過積極治療是可以清醒的。

  「其實,人類對植物人的認識還很不夠,對植物人的判斷也存在疑問。」宿英英教授說,很多人認為植物人是很難逆轉的,常常會選擇放棄或撤退治療,而誤判的植物人則可能會延誤治療。

  「植物人」在國際醫學界通行的定義是「持續性植物狀態」。通俗地講,植物人失去了對自身和周圍環境的感知,無法與外界交流,但可保持睡眠—覺醒周期,保存或部分保存下丘腦和腦幹功能,生命體徵穩定。

  導致對植物人誤判的主要原因是對持續性植物狀態認識不夠,往往與失語、閉鎖症候群、痴呆、腦死亡等混淆。宿英英說,植物人持續一段時間後可逐漸清醒,亦可長久持續下去,直至死亡。關於「持續」時間的界定並不統一,有人認為持續兩周即可判定為持續植物狀態,但也有人認為持續1年才能定為持續植物狀態。不同病種持續時間的長短有所不同。

  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每年新增植物人近10萬,全球每年新增植物人53萬。面對這一嚴峻形勢,醫學界一直在努力尋找植物人的治療辦法。

  「喚醒植物人可通過大腦接受外界信息的5個感覺通路,包括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和物理通路來進行。」宿英英說,目前針對植物人的治療方法很多,如藥物、生物刺激、高壓氧、針灸以及親人的撫摸和呼喚等,但這些方法都還處在探索階段。

  據悉,為了使植物狀態的判定更加確切、客觀,併科學的評價治療效果,宿英英和她的研究團隊正通過神經症狀體徵評估、腦血流評估、神經電生理評估、神經生化評估以及神經影像評估等先進科技手段進行臨床研究,以提高正確診斷率,為臨床治療提供可靠依據。(楊朝暉)

相關焦點

  • 40%的植物人被誤診 專家稱家屬有權對醫生診斷提出質疑
    中國網財經3月28日訊 我國被診斷的植物人每年在50萬到120萬之間,武警後勤學院附屬醫院植物人昏迷促醒-康復中心主任董月青在研究中發現,植物狀態的患者有超過40%的被誤診,病人一旦被貼上「植物人」標籤,就很難擺脫它。董月青表示,醫院沒有完成全面測試時,病人家屬有權對醫生的「植物人」診斷提出質疑。
  • 四成昏迷病人被誤診為植物人
    原標題:四成昏迷病人被誤診為植物人   日前,陸軍總醫院附屬八一腦科醫院昏迷促醒中心主任何江弘在「人民好醫生」客戶端科普直播中表示,有超過40%的昏迷病人被誤診為植物人,一旦病人被貼上「植物人」標籤,就很難擺脫它。
  • 探秘植物人的意識:40%的植物人神志清醒
    專家們稱,在被診斷為植物人的病人中,有多達40%的患者事實上神志是完全清醒的。圖2:比利時人羅姆-霍本在1983年車禍後被診斷為永久性植物人。然而,20多年後,醫生才發現,原來他的完全神志清醒,只是身體無法動彈,不能表達自己的意識。
  • 「植物人」能被喚醒嗎?
    本報訊(何靜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長眠不醒的「植物人」能否聽見親人的呼喚?如何科學客觀判斷「植物人」是否還存在意識?近日,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王立平研究團隊與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毛穎、吳雪海團隊合作研究,給出了答案。
  • 醫療糾紛:惡性腫瘤誤診為良性腫瘤,導致鱗癌未能及時診斷和治療
    【關鍵詞】醫療糾紛,惡性腫瘤,醫療過錯,賠償責任,誤診一.基本案情患者張某於2017年2月16日因頭痛伴左眼瞼下垂3個月,加重伴左上肢麻木1月到被告x省人民醫院處就診,被診斷為左橋前池佔位,2月22日行左橋前池佔位切除術,3月6日病理診斷
  • 探秘植物人的意識:40%的植物人神志清醒(二)
    專家們稱,在被診斷為植物人的病人中,有多達40%的患者事實上神志是完全清醒的。圖6:安德烈-馮-赫爾登博士警告稱,許多被誤診為植物人的病人實際上是能感覺到疼痛的,但是他們往往得不到所需的止痛藥,因為他們別當成了無痛覺的植物人看待。
  • 困於大腦:未被醫學完全解鎖的「植物人」
    10 個植物人裡 4 個被誤診「過去我們以為,昏迷或者意識障礙的病人,除了每天被餵水餵飯,做一些簡單的護理工作,防止併發症,他們並不具備意識的活力或者意識活動水平,但現在我們意識到,並不是這樣簡單。」何江弘從事植物人研究已有 24 年,據他介紹,近年,關於慢性意識障礙的研究,出現了許多新發現,不斷衝擊著人們舊有的觀點。英國神經生物學家阿德裡安·歐文做過一系列研究。其中一項研究中,一名患者 5 年前大腦受創,經過多次檢查,被確診為「植物狀態」。患者被要求「回答」包括「父親是不是叫託馬斯」在內的 6 個與日常相關的問題。
  • 【中國新聞網】中國科研人員探索新方法 判斷「植物人」殘存的意識...
    然而,現階段對患者的狀態鑑定主要依賴於有經驗醫生的觀察和量表評分,具有一定的主觀性,誤診率頗高。  該項研究利用了簡便易行、適用面廣的床旁腦電記錄手段,採集了無反應覺醒症候群和最小意識狀態患者在接受到多層級語音刺激時的神經活動,並與健康人進行了對比。
  • 「植物人」能否如願甦醒?
    如今,新型診斷工具問世,讓人們看到了曙光。為攻克「植物人」甦醒這一世界級難題,我國科學家經過不懈努力,提取了意識障礙患者與語言加工相關的神經表徵,並將其與機器學習方法結合,創建了一套診斷及預測模型,實現了對「植物人」意識水平的便捷臨床診斷與康復預測,正確率達80%。
  • 「植物人」多久能醒來?
    我院特聘專家——何江弘所謂「植物人」,是指在嚴重腦損害後病人長期缺乏高級精神活動的狀態,對外界刺激毫無反應,不能說話,肢體無自主運動,眼睛可無目的地轉動,貌似清醒,實則昏迷,醫學上稱之為「持續性植物狀態」,俗稱「植物人」。事實上,真正能被認定為植物人的很少,大部分都是昏迷病人。
  • 「植物人」能否甦醒?讓他們通過語言刺激反應「親自」告訴你答案
    如何利用神經科學的方式更準確地判斷「植物人」有無清醒的可能,便成為當前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的著眼點。然而,現階段對「植物人」患者的狀態鑑定依賴於有經驗醫生的觀察和量表評分,具有一定的主觀性,誤診率高達40%。據王立平介紹,近年來有研究者利用腦電或磁共振成像記錄患者的腦活動,進而推測其意識障礙程度,但範式較為局限,神經指標也較為匱乏,準確性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間。
  • 植物人在臨床上的診斷方法有哪些嗎?
    專家介紹,車禍一經發生,只能帶來兩種結果,即患者成為植物人、家庭沒有了幸福可言。那麼,你知道植物人在臨床上的診斷方法有哪些嗎?診斷植物人的方法有哪些1、大小便失禁。2、隨意運動喪失,肢體對疼痛性刺激有時有屈曲性逃避反應。所以這種病人不能自行活動或變換體位,只能躺在床上,必須由別人護理和照料。
  • 關於植物人
    作者:喻志祥 曾蘭蘭作者單位:景德鎮市第三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昨晚10點我接到一位患者家屬的電話,她的母親半年前診斷為植物人曾經我以為植物人只是傳說,待做了重症醫師,我才發現植物人的存在是赤裸裸的現實。那麼,對於植物人,我們除了常規的護理和餵養,還能做什麼呢?
  • 在診斷腫瘤時,會被誤診嗎?
    說起CT檢查,可能大多數人都不陌生,都知道它是一種能檢查身體內器官的一項有輻射檢查,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 PET-CT檢查逐漸被廣泛使用,這項檢查在檢查的時候具有很高的解析度,能更清晰的檢查疾病,而有些人對它存在疑惑,疑惑這項檢查是否會出現誤診?什麼是 PET-CT檢查?
  • 中國科研人員探索新方法 判斷「植物人」殘存的意識水平
    中新網上海5月26日電 (鄭瑩瑩 李姝徵)中國科研人員的一項最新研究把語言加工能力作為指標,結合相關神經表徵與機器學習方法,來判斷「植物人」殘存的意識水平,為患者的臨床診療提供新參考。研究者結合多層級語言序列範式和頭皮高密度腦電記錄,幫助臨床醫生對意識障礙患者的意識水平進行診斷和預後判斷。
  • 中國科研人員探索新方法,判斷「植物人」殘存的意識水平
    中國科研人員的一項最新研究把語言加工能力作為指標,結合相關神經表徵與機器學習方法,來判斷「植物人」殘存的意識水平,為患者的臨床診療提供新參考。△研究者結合多層級語言序列範式和頭皮高密度腦電記錄,幫助臨床醫生對意識障礙患者的意識水平進行診斷和預後判斷。
  • 「植物人」何時甦醒?更準確判斷標準來了:他們對不同語言刺激反應...
    能否利用神經科學的方式更準確判斷「植物人」有無清醒的可能?圖說:研究者結合多層級語言序列範式和頭皮高密度腦電記錄,幫助臨床醫生對意識障礙患者的意識水平進行診斷和預後判斷 來源/中科院腦智卓越中心目前狀態鑑定準確性低「植物人」的長期治療給家庭和社會都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對於家庭和醫生來說,都是一個兩難抉擇。
  • 祖孫二人在同一家醫院變成植物人 家屬質疑診斷
    被診斷為肺癌而進行手術,可是術後的病理切片中卻發現根本沒有癌細胞?而患者在手術中卻出現了大出血,並最終因腦部失血時間過長而成為了植物人。  對這場手術存在眾多質疑的家屬將實施手術的醫院告上了法庭。此案日前在廣州市越秀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
  • 科學家研究腦機接口:可用於「植物人」意識檢測
    現有的臨床診斷方法是依靠行為量表,簡單地說,就是靠照手電、響鈴鐺、喊名字等直觀的行為刺激,去觀察評估病人的反應。一個突出的矛盾是,這些病人往往缺乏行為反應,因而導致現在臨床誤判率在40%左右。而醫生的診斷結果將會直接影響後面的治療方案與治療效果。  目前處於國際研究前沿的腦機接口技術,為醫生解決這一難題提供了新的辦法。
  • 科學網—植物人也有意識
    新華社電 由於植物人大腦皮層受損,處於深度昏迷狀態,人們通常認為無法與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