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癲癇藥市場9年增8.5倍:最暢銷三大品種格局分析
2002年,國際癲癇署、國際抗癲癇聯盟和世界衛生組織共同發起了「全球抗癲癇運動」,並將每年的2月14日定為「世界癲癇日」。抗癲癇藥可分為傳統抗癲癇藥和新型抗癲癇藥,行內習慣將20世紀90年代之前上市的藥稱作傳統抗癲癇藥,而將20世紀90年代之後上市的稱作新型抗癲癇藥。
-
吃抗癲癇藥能修復腦神經嗎
很多癲癇患者都不會採取激進的手術治療,畢竟手術的風險還是挺大的,很多患者更願意選擇的是藥物治療,藥物治療相對來說比較緩和,沒有手術治療那麼地激進,那麼有一個問題來了,到底吃抗癲癇藥能修復腦神經嗎,有沒有什麼副作用呢,這些都是我們非常關注的問題,下面的內容便是醫生的一些說法,可以讓我們對癲癇藥物治療的知識面擴大,從而對自身起到作用。
-
首個植物來源大麻素新型抗癲癇藥!美國申請新適應症,治療結節性...
兩種劑量都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25 mg/kg/天的不良事件少於50 mg/kg/天。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腹瀉、食慾下降和嗜睡。該病主要是導致良性腫瘤在身體的重要器官中生長,包括大腦、皮膚、心臟、眼睛、腎臟和肺,是導致遺傳性癲癇的主要原因。TSC通常在出生後的第一年發生,表現為局灶性癲癇或嬰兒痙攣,並與孤獨症和智力殘疾的風險增加有關。病情的嚴重程度可能有很大差異。在一些兒童中,這種疾病非常輕微,而另一些兒童則可能出現危及生命的併發症。約85%的TSC患者存在癲癇,並可能發展為對藥物難治。
-
這10種代謝異常引起的癲癇,可治療!
(三)PLP反應性癲癇腦病——PNPO基因突變該病早產率高,Apgar評分低,多出生後數小時-3d出現新生兒驚厥,智力運動發育落後,肌張力低,ALP可升高≧2-3倍(機制不明),EEG可痙攣發作-高度失率。治療是補充PLP,多數有效,少數PLP可惡化病情(機制不明),一般需終身補充。
-
盤點| 間充質幹細胞治療兒科疾病的臨床進展
而間充質幹細胞療法在兒童類固醇耐藥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中的治癒率高達73%[1]。間充質幹細胞治療兒童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支氣管肺發育不良影響多達50%的新生兒健康,是早產嬰兒最常見的長期肺部疾病。嚴重的支氣管肺發育不良與神經發育障礙、肺動脈高壓、肺心病等密切相關。在一項劑量遞增的研究中發現,給予妊娠27周或更早出生的5- 14天大的極早產兒間充質幹細胞治療。
-
2歲寶寶一天癲癇發作20多次 根在腦皮質發育不良
丫丫的「夢魘」打亂了一家人的正常生活,父母趕忙帶她到醫院檢查,結果被確診為癲癇。在當地醫院,神經內科大夫給丫丫進行了癲癇藥保守治療,但也沒能很好地控制癲癇的發作。丫丫的癲癇情況嚴重,當地醫生建議轉院到上級醫院進行治療。
-
出國看病科普:兒童癲癇的治療
出國看病專業服務機構盛諾一家經諮詢後了解到,兒童癲癇可選擇藥物和外科手術、神經調控等方式來治療。無明確病因的癲癇首選藥物治療,對於有明確病因引起的癲癇,如局灶皮質發不良,腦顏面血管瘤病,建議早期手術治療,此類繼發性癲癇,自愈可能性極低,早期手術治療後腦功能可進一步代償發育。
-
梁樹立:兒童癲癇治療第一目標是無發作
「基因性並不是說一定來自父親或者母親,而是指因基因突變引起的以癲癇發作為核心症狀的疾病,結構性則是在結構神經成像中可見的腦異常,比如血管畸形、腦腫瘤佔位等,代謝性則是一些代謝紊亂引起的以癲癇發作為核心症狀的疾病,比如卟啉症,苯丙酮尿症或吡哆醇依賴性癲癇發作。」
-
遺傳基因對寶寶智力有影響嗎,怎樣讓寶寶更聰明呢?專家這樣說
4、母乳餵養的影響有研究發現母乳中的營養素高達上百種,有著很多促進寶寶智力發育的成分,其中母乳含中牛磺酸的含量要比奶粉高出10倍之多,而牛磺酸對寶寶智力發育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吃母乳長大的寶寶智力上要比吃奶粉長大的寶寶高出3-10分左右。
-
腦科學日報:與自閉症風險基因相關的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異常
1,Science | 張峰等開發體內Perturb-Seq技術手段揭示與自閉症風險基因相關的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異常來源:BioArt全外顯子測序(WES)分析揭示出大量與神經發育疾病風險相關的新的功能喪失變異
-
醫生:1種情況要注意,小心笑性癲癇
雖然影片是虛構的,但是現實中的笑性癲癇症狀,與其卻大同小異。以上我們了解了,什麼是笑性癲癇,還有它的症狀,那麼我們又該如何預防這種疾病的發生呢?三、如何預防笑性癲癇容易被誤診,難發現,但是孩子在多年後,可能會出現嚴重的癲癇症狀,影響到生活,那麼我們該如何預防這種疾病在孩子身上發生呢?
-
麻醉藥會不會影響智力發育?
在面對孩子治療需要使用麻醉藥物時,很多家長會有這樣一種擔憂,害怕孩子大腦發育甚至是智力發育受到影響。 清遠市人民醫院麻醉科副主任醫師劉玉妍表示,非常理解家長的初衷,但是現在小兒麻醉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並且目前尚無明確的資料研究證實麻醉會對小兒智力發育產生不良影響。
-
常見的抗癲癇藥物及作用機理
癲癇是神經系統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影響大約總人口的1%。癲癇的主要臨床表現為發作性意識、感覺、運動、行為及自主神經等出現不同程度的障礙,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及患者的生活質量。應用抗癲癇藥物( antiepileptic drugs,ADEs)是其主要的治療方法。
-
兒科常用抗過敏藥有嚴重神經和自殺風險!除了它這些藥兒童都需慎用
3 月 4 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對孟魯司特鈉發布黑框警告,強調醫護人員應意識到孟魯司特鈉可能帶來嚴重神經/精神事件風險,包括抑鬱、自殘、自殺傾向。
-
基因檢測:個性化用藥,再也不怕吃錯藥了
以治療兒童癲癇的藥物卡馬西平為例,攜帶人白細胞抗原HLA-B*1502等位基因的癲癇患者使用該藥時容易發生重型大皰型多形紅斑等嚴重皮膚不良反應,甚至可危及生命。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已在卡馬西平說明書中增加了警告,建議用藥前進行基因測定。研究顯示,中國人群中攜帶HLA-B*1502等位基因的人群比例為4%~22%。
-
抗癲癇新藥布瓦西坦的非臨床開發歷程及優勢
前言癲癇是發病率最高的神經系統疾病之一,全世界有超過5000萬人患有癲癇。發達國家的發病率約為每年40-70/10萬人。在目前的治療中,大約2/3的癲癇患者沒有發生癲癇發作,但是對於另外的1/3癲癇患者,儘管已有數種抗癲癇藥物(AEDs)可供使用,但仍然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
-
胼胝體發育不良常發病於顱內,可能與遺傳有關,病因尚不明確
單純的胼胝體發育異常可以終生無症狀,只有在CT掃描中偶然發現。當伴有其他畸形,各種症候群和染色體異常時,臨床症狀看起來很複雜,包括不同程度的視力障礙,交叉觸覺定位障礙,抽搐,肢體麻木,痙攣,智力低下,癲癇發作等。(二)典型症狀1、無症狀:單純的胼胝體發育異常可終身無症狀,僅需CT顯像改變即可。
-
盤點:新型抗癲癇藥物都有哪些?
3.拉考醯胺:用於成人部分性癲癇(伴或不伴繼發性全身發作)的輔助治療,於2008年由美國FDA和歐洲EMA批准上市,可通過口服或靜脈注射給藥。拉考醯胺有可能成為首個可幹預癲癇發生和進展的藥物。目前,正在嘗試將拉考醯胺用於原發性全面強直陣攣以及兒童部分性癲癇的治療。
-
衛材株式會社:抗癲癇藥物衛克泰的新型精細顆粒製劑在日本上市
衛克泰是由衛材筑波研究實驗室研發的一種首創抗癲癇藥物。該藥是一種高度選擇性、非競爭性的AMPA受體拮抗劑,可通過靶向突觸後細胞膜上的AMPA受體處的穀氨酸活性來減少與癲癇發作相關的神經元的過度興奮。衛克泰目前在日本獲批用於治療4歲及以上兒童患者的部分性癲癇發作(伴或不伴繼發性全面性發作),以及12歲及12歲以上癲癇患者原發性全面性強直-陣攣發作的加用治療。
-
什麼原因會導致兒童殘疾?其實先天的殘疾只佔一部分……
而對病因明確的先天性異常和後天獲得性殘疾是可以預防控制的,例如,全世界消滅了天花用脊髓灰質炎疫苗控制了兒童下肢致殘,許多後天致殘的因素是可以避免和預防的,在發展中國家減少兒童殘疾的根本出路在於預防對殘疾兒童開展保育康復是為了減輕殘疾對兒童身心發育的不良影響,幫助殘疾兒童儘可能地像健全兒童那樣生活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