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科學家給殘疾貓裝上仿生機械腿(圖)

2020-11-23 環球網

環球網實習記者王欣報導,一名英國科學家成功給一隻殘疾貓裝上了一對仿生機械腿,使其可以正常行走。該技術有望在未來應用於人體。

據英國《太陽報》6月25日報導,這隻殘疾的小黑貓名叫奧斯卡,它在田間玩耍時不慎被捲入收割機切掉了後爪。來自英國一家研究所的菲茨派屈克醫生成功為它植入了仿生機械腿,現在奧斯卡已經可以正常地奔跑、跳躍。

「這對假腿被接植在奧斯卡的踝關節上,不久之後骨頭和皮膚會很神奇地圍繞著假腿生長。」菲茨派屈克說。這對假腿的製作運用了仿生學原理,與身體的每一個關節相互聯繫,可以讓奧斯卡行動自如。

菲茨派屈克醫生說他開發的這項技術主要是用於為人類製作假肢,在小貓奧斯卡身上的成功只是實驗的第一步。

相關焦點

  • 機械仿生腿幫助殘疾人重新行走
    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16日報導,5年前的一場車禍使機械師海登·艾倫的脊髓受到損傷,醫生表示他再也不能走路了。但近日由紐西蘭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生產的革命性產品幫助他解決了這個問題,艾倫因此成了世界上第一個使用類似機器人外置骨骼「雷克斯」的人。「雷克斯」是一種輔助殘疾人走路的仿生腿。它不僅能幫助殘疾人站立和行走,還能讓他們上下樓梯和山坡。
  • MIT:用AI連接神經,真正終結人類肢體殘疾的命運
    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歷史數據顯示,全球有超過15%的人口患有殘疾,而在我國,殘疾人總數超過8500萬,其中肢體殘疾人數近2500萬。如果技術的進步能幫助這部分肢殘人員恢復正常的身體運動機能,那對世界來說都將會是莫大的福報。
  • 圖文盤點:移植前沿十大仿生機械技術
    近幾年科學技術的任性發展,包括3D列印技術和生物/機械通信,研究人員和科學家們開始製造人類器官,「印刷」腫瘤用以評估化療的療效,設計思維可控制的假肢等等。這些科技的進步,顯著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在這裡,我們盤點移植仿生假肢/體10個尖端進展。1.機器人外骨骼
  • 3噸重大象失去一條腿,科學家直接給它「裝上假肢」,不怕壓壞嗎
    身體上的殘缺不僅會給生活帶來不便,甚至還會影響到我們的心理,而這種情況放在動物身上也同樣是如此,3噸重的大象失去一條腿,科學家直接給它「裝上假肢」,難道不怕被壓壞嗎?為改變這種情況,工作人員決定給大象裝上假肢,但大象不同於其它的動物
  • 老外發明一款高科技假肢,裝上就跟真實手臂一樣!
    世界上有很多因為各種原因失去手臂的殘疾人士,與正常人比起來是非常的不幸的。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他們又是非常幸運的。Rebekah Marine是一位美國新澤西州的先天性截肢者,從小就有一個時裝模特的夢想。
  • 美國男子用意念控制仿生假肢 欲挑戰103層大廈
    不久前,科學家在沃特的大腿部位放了美國31歲的扎克·沃特將用意念控制仿生假肢爬上隨著仿生肢體的發展,「殘疾」的概念將不復存在。本月4日美國一名殘疾男子就將通過假肢來爬上103層高的摩天大樓,而且神奇的是他將通過意念來控制這條「仿生腿」。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10月30日報導,這名男子叫扎克·沃特,現年31歲。他要攀爬的芝加哥威利斯大樓是全世界最高的j建築之一。
  • 英國殘疾男子安裝仿生機械手臂後,用機械手繪圖設計3D列印產品
    據英國《每日郵報》2020年2月3日報導,來自英國雷丁的丹·梅爾維爾出生時就沒有右手,在安裝了機械手臂後他勤加練習用機械手臂作畫的技巧,現在成了一名職業設計師。梅爾維爾今年27歲,自從2015年安裝了機械手臂之後,「生活完全改變了。」
  • 費斯託公布新作「柔性機械手」,他們還設計過哪些有趣仿生機器人
    最近,擅長仿生機械的Festo(費斯託)又公布了他們的新作:一隻模仿人手製造的柔性機械手。下面我們來回顧一下他們過去推出過哪些有趣的仿生機器人。仿生機器蝙蝠的一大亮點是它的重量非常輕。這隻機器蝙蝠翼展228釐米,體長87釐米,但重量只有580克。 仿生翻滾蜘蛛 在介紹這個仿生機器人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它的原型:一種生活在摩洛哥沙漠地區的蜘蛛(Cebrennus rechenbergi)。
  • 殘疾男子裝科幻機械手 義肢配有雷射手電筒和無人機!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4年前,James Young因為從火車上意外墜落,他的生活被徹底改變了。在那次意外中,他身體多處受傷,包括肺衰竭,顱骨和面部骨折,肋骨骨折和脊柱裂縫。另外,他失去了左臂和左腿。當年,22歲的James是一名生物科學家,正在搭乘火車去倫敦東區找朋友玩。
  • 給殘疾動物裝上假肢 不幸的吉娃娃真的很幸運(圖)
    很多動物會因為自然或人為的災害而導致殘疾,它們沒有基本的保障,很多往往就因此喪命了。這隻名為「TurboRoo」的吉娃娃很不幸,天生就沒有前腿,但是這並沒有因此而失去美好生活。經過網上募捐活動,聖地牙哥3dyn工作室總裁Mark Dewrick免費給吉娃娃設計了車輪假肢。
  • 英國公司新發明,人人用得起的仿生假肢,比其他的假肢便宜三倍
    隨著人們知識與文明程度的提高,對於殘疾朋友的關懷增加了不少,我們也都知道,雖然市面上有很多機械假肢、智能假肢,但是並不是每一個殘疾人人都是家庭富裕的有錢人,那些造價昂貴的價值總會有人買不起,但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人人都能買得起的機械手。
  • 非晶合金材料在仿生領域中能否「展翅高翔」?看德國仿生機械
    實際上它是一門涉及廣闊領域的綜合性的邊緣學科,若以電子學為中心來考慮,就構成了仿生電子學,若以機械學為中心來考慮,則構成了仿生機械學。如果把傳統的機械稱之為一般機械的話,仿生機械應該是指添加有人類智能的一類機械。在物理和機械機能方面,一般機械要比人類的能力要強許多,但在智能方面卻比人類要低劣的多。因此,若把人機結合起來,就有可能使一般機械進化為仿生機械。
  • 智能仿生手推開新世界(圖)
    心動它就動靈敏如真手  智能仿生手推開新世界  在一次摩託車事故中失去一隻手臂的前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克勞迪婭·米切爾裝上了同神經相連的智能機械手。在2日出版的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上,主持這項研究的醫生們總結了這一具有突破意義的嘗試。  已有4人安上仿生手  這項技術是由芝加哥康復研究所神經工程中心研發的。在美國,共有4人安裝了這種世界首創的仿生手臂。雖然目前受益者不多,但這一技術讓很多肢殘者看到了改善生活質量的希望。
  • 為殘疾的動物裝上義肢後,它們是怎麼生活的呢?
    雖然越來越多人投身到保護動物行列,不過殘疾動物的救治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困難,不過在世界各地都有這樣一群人善良的人,他們幫一些殘疾的小動物安裝了「義肢」。這些小動物們在假肢的幫助下重新獲得了行動能力,雖然生活依然有困難,但是卻依然堅強地生活著1 - 在以色列特拉維夫,一名喜愛動物的藝術系學生,為一條天生沒有前腿的狗狗發明了一幅假肢。發明者希望他的發明能夠改善殘疾和截肢小動物的生活。
  • ...人人都是「再生俠」-仿生,裝置,假肢,人腦控制,機械,手臂...
    在科幻片裡,失去四肢根本不是什麼大事,裝上假肢照樣行動自如,這都是因為強大的仿生學。仿生學是觀察、研究和模擬自然界生物各種各樣的特殊本領,通過模擬動物的構造、傳感系統、計算結構等來構造仿生裝置。裝上仿生裝置的殘疾人,如同迎來了身體的重生。
  • 科學家們首次3D列印出仿生舌面
    近日,來自英國利茲大學和愛丁堡大學的科學家們首次利用3D列印技術複製了人類舌頭的複雜表面設計,創造出了一種仿生舌面。這種仿生舌面與真正舌面類似,可以有效減少目前對人體試驗的依賴,同時,它也為測試食品、藥物以及治療口乾症創造了新的可能性。相關論文發表在《ACS應用材料與界面》雜誌上。舌頭表面的複雜性給人工複製帶來了挑戰,也為開發口乾症相關療法平添了障礙。
  • 這個項目將為殘疾青少年安上智能仿生手
    10月20日,廣東省人民醫院與李家傑珍惜生命基金合作救助項目啟動,救助項目包含「童心項目醫院模式」定點救助和貧困殘疾兒童救助,這將讓更多青少年重返健康世界。符合條件的20名困難殘疾青少年將免費安裝智能仿生手,化身為「鋼鐵俠」,用大腦控制機械手,逐步恢復手部的操作能力和感知能力。科幻現實的背後,究竟是一項什麼樣的技術?
  • 智能仿生假肢:截肢患者的希望 Smart Bionic Limbs: A Hope for Amputees
    目前,有1043.0萬殘疾兒童及持證殘疾人得到基本康復服務,而根據2020年中國外交部人權事務特別代表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發言,中國有8500萬殘疾人,這意味著,仍有很大比例的非持證殘疾人。美國麻省理工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生物機械電子工程組的項目領銜者Hugh Herr教授秉持的信念是,科技創新能夠超越殘疾帶來的限制。
  • 仿生機器人——方興未艾的「機械戰士」
    去年6月,韓國國防部披露了研發軍用仿生機器人的消息,並預計2024年開始裝備軍隊。今年以來,世界多國相繼發布消息,加快仿生機器人的研究進度。世界上第一個仿生機器人是單臂仿生機器人。後來,其同系列的單臂仿生機器人被應用於空間站實驗。第一個用於執行軍事任務的仿生機器人是仿生機械蟹「Ariel」,被用於執行清除水雷等任務。
  • 德國設計兩款仿生企鵝 能在水中遊空中飛(圖)
    騰訊科技訊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報導,本周,德國費斯託公司的工程師宣稱,最新研製的仿生企鵝能夠在水中自如遊動,與真實的企鵝相差無幾。  德國科學家研製一種可在水中靈活遊動的仿生企鵝這種仿生企鵝通過其特殊的鰭可在水中像真實企鵝一樣遊動,另一種體型稍大的充滿氦氣的仿生企鵝也可在空中「漂遊」。目前,這些仿生企鵝設計在德國漢農沃-梅塞(Hannover Messe)貿易展覽會上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