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鄰近性決定腫瘤內代謝分帶及由此產生的表型多樣性

2020-12-06 科學網

血管鄰近性決定腫瘤內代謝分帶及由此產生的表型多樣性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7/31 10:38:40

以色列希伯來大學Eli Keshet團隊在研究中取得進展。他們的最新研究揭示了血管鄰近性決定的腫瘤內的代謝分帶和由此導致的表型多樣性。相關論文發表在2019年7月出版的《細胞—代謝》雜誌上。

該研究組利用一種方法,能夠根據腫瘤細胞與血管(BVs)的相對距離對功能齊全、無基質的腫瘤細胞進行追溯分類,從而揭示受到血管鄰近性影響的全基因圖譜、代謝圖譜和生物學特性圖譜。在移植的小鼠腫瘤和天然人膠質母細胞瘤(GBM)中,mTOR的活性都局限於離灌注血管最近的幾層細胞。在這一血管周圍層內的癌細胞以旺盛的合成代謝為特徵,並通過運用大量的氧化磷酸化來違背Warburg原理。血管周圍癌細胞獲得的功能特徵包括:增強的致瘤性、優越的遷移或侵襲能力,以及意料之外的特殊的化療和放射耐藥性,這些都依賴於mTOR。綜上所述,該研究揭示了一個以前未被認識的現象:分級代謝分帶直接影響多種侵襲性腫瘤特徵的獲得。

據了解,腫瘤細胞分別暴露於血源性因子或血管分泌因子時,會形成不同的代謝微環境,有利於非遺傳性腫瘤細胞的多樣化。


Title: Intra-Tumoral Metabolic Zonation and Resultant Phenotypic Diversification Are Dictated by Blood Vessel Proximity

Author: Saran Kumar, Husni Sharife, Tirzah Kreisel, Maxim Mogilevsky, Libat Bar-Lev, Myriam Grunewald, Elina Aizenshtein, Rotem Karni, Iddo Paldor, Tomer Shlomi, Eli Keshet

Issue&Volume:Volume30 Issue1

Abstract: Differential exposure of tumor cells to blood-borne and angiocrine factors results in diverse metabolic microenvironments conducive for non-genetic tumor cell diversification. Here, we harnessed a methodology for retrospective sorting of fully functional, stroma-free cancer cells solely on the basis of their relative distance from blood vessels (BVs) to unveil the whole spectrum of genes, metabolites, and biological traits impacted by BV proximity. In both grafted mouse tumors and natural human glioblastoma (GBM), mTOR activity was confined to few cell layers from the nearest perfused vessel. Cancer cells within this perivascular tier are distinguished by intense anabolic metabolism and defy the Warburg principle through exercising extensive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Functional traits acquired by perivascular cancer cells, namely, enhanced tumorigenicity, superior migratory or invasive capabilities, and, unexpectedly, exceptional chemo- and radioresistance, are all mTOR dependent. Taken together, the study revealed a previously unappreciated graded metabolic zonation directly impacting the acquisition of multiple aggressive tumor traits.

DOI: https://doi.org/10.1016/j.cmet.2019.04.003

Source: https://www.cell.com/cell-metabolism/fulltext/S1550-4131(19)30187-1

相關焦點

  • 拮抗炎症表型決定腫瘤的命運和治療反應
    拮抗炎症表型決定腫瘤的命運和治療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3 16:44:30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Santiago Zelenay研究組發現,拮抗炎症表型決定腫瘤的命運以及對免疫檢查點阻斷的反應。
  • 錢紅綱:肝血管瘤如壓迫鄰近器官 需考慮手術切除
    Q:肝血管瘤如何發現和診斷?A:肝血管瘤通常是體檢時偶然發現的。僅有少部分較大的肝血管瘤會產生不適的症狀,這些症狀通常也不典型,如腹脹,胃部不適,肝區疼痛等。其體徵也通常不明顯,僅在瘤體巨大時方可於體表摸到。因此肝血管瘤很難憑藉症狀體徵進行診斷。肝血管瘤的化驗也通常是正常的,僅在出現合併症時會有相應改變。
  • ...母細胞性_漿細胞樣樹突細胞_血液皮膚腫瘤_免疫表型_醫脈通
    其腫瘤細胞呈母細胞性,但具有特徵性免 疫表型 CD4+ CD56+ CD123+ ,不表達髓系、T 細胞以及 B 細胞特異性標誌。迄今尚缺乏標準的治療方案與共識, 急性髓系、淋系白血病及侵襲性淋巴瘤的化療方案均被 用於治療此病,目前傾向於採用高強度化療聯合造血幹 細胞移植(HSCT)。
  • :納米NO載體促進腫瘤血管正常化並增強抗癌治療
    腫瘤血管異常對腫瘤的進展和治療反應有重要影響。一氧化氮(NO)調節血管生成和維持血管穩態,因此可以被遞送以使腫瘤脈管系統正常化。
  • 盤點| 淺談腫瘤異質性
    廣義而言,腫瘤異質性可分為腫瘤間異質性和腫瘤內異質性兩類,其中前者指的是不同腫瘤的細胞之間的基因與表型不同,後者指的是相同腫瘤的不同細胞之間的基因與表型也不同。在此,若無特別提及的話,談及的腫瘤異質性指的是腫瘤內異質性。
  • ...了篇53分的頂級綜述|細胞|腫瘤微環境|免疫|腫瘤|腫瘤細胞|葡萄糖
    腫瘤細胞的高代謝活性和腫瘤微環境內混亂的血管系統可能會導致營養耗竭和缺氧,從而在腫瘤細胞和浸潤的免疫細胞之間建立代謝競爭。在小鼠模型中,抗腫瘤CD4+T細胞的葡萄糖攝取和效應功能與腫瘤細胞的糖酵解活性成反比,提高腫瘤微環境中葡萄糖的可獲得性可以改善抗腫瘤CD8+T細胞的細胞因子表達。
  • 科學家發現腎癌腫瘤血管生成新機制
    腫瘤血管生成在腫瘤的形成和轉移過程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抑制腫瘤血管的生成是現代治療腫瘤的一個重要策略。
  • TGF-β抑制腫瘤的2型免疫
    本文作者發現CD4+T細胞中轉化生長因子-β受體2(TGFBR2)的缺失,而非CD8+T細胞,由於組織癒合和血管系統重塑而阻止癌症的進展,導致遠處無血管區域癌細胞缺氧和死亡。值得注意的是,宿主導向的保護性反應依賴於輔助性T細胞因子2白細胞介素4(IL-4),而不是輔助性T細胞因子1幹擾素-γ(IFN-γ)。因此,2型免疫可以作為一種有效的組織水平的癌症防禦機制。
  • 2017血管、淋巴管新生與腫瘤研討會
    2017血管、淋巴管新生與腫瘤研討會2017 Symposium on Angiogenesis,淋巴管新生是繼血管新生又一全新領域,隨著對腫瘤免疫以及腫瘤微環境的認識,對淋巴管新生的研究進行全新的「視界」;淋巴管新生「微環境」:腫瘤經血道還是淋巴管侵襲與轉移,不僅與腫瘤本身的特性有關,還是腫瘤的微環境有關,何種微環境有利於淋巴轉移
  • Nature提出腫瘤異質性和耐藥性的罪魁禍首
    腫瘤異質性是指同一種惡性腫瘤在不同患者個體間或者同一患者體內不同部位腫瘤細胞間從基因型到表型上存在的差異。這種差異發生在不同個體中可表現出不同的遺傳背景如染色體量與質的差異,不同細胞病例類型、不同臨床階段不同分化程度細胞演進的多樣性,同質腫瘤在分子水平也存在顯著差異:比如基因表達譜、網絡調控、突變譜等方面的不同。發生在同一腫瘤患者體內可表現出不同部位腫瘤細胞間的突變基因譜和生物學特性等方面的不一致,體現了惡性腫瘤在演進過程中的高度複雜性和多樣性。
  • 轉移性ITH和譜系多樣性的單細胞解析
    轉移性ITH和譜系多樣性的單細胞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6 16:41:48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Linghua Wang和Jaffer A. Ajani團隊合作在研究中取得進展。
  • 腫瘤細胞的異質性,你了解多少?
    腫瘤異質性是指同一種惡性腫瘤在不同患者個體間或者同一患者體內不同部位腫瘤細胞間從基因型到表型上存在的差異。這種差異發生在不同個體中可表現出不同的遺傳背景如染色體量與質的差異,不同細胞病例類型、不同臨床階段不同分化程度細胞演進的多樣性,同質腫瘤在分子水平也存在顯著差異:比如基因表達譜、網絡調控、突變譜等方面的不同。
  • 【抗癌】牛樟芝中抑制血管新生活性成分之研究
    對於大多數實質腫瘤而言,血管新生對於腫瘤的生長與轉移是必要的。藉由抑制血管增生進一步抑制腫瘤的生長,為近年來相當熱門的研究課題。牛樟芝為臺灣特有的藥用真菌,其已被證實具有抗癌、抗腫瘤的活性;本研究目的在於評估從牛樟芝子實體乙醇粗萃取物 ( ACCE )中利用管柱層析法所分離出來的兩個分離物 ( Fra-10, Fra-13 ),是否具有抑制血管新生的潛力。
  • 具有遺傳多樣性的自交系紅葉萵苣類胡蘿蔔素水平的圖像表型分析
    點擊藍色字免費訂閱,每天收到這樣的好資訊本文旨在評估紅葉萵苣種質資源的遺傳多樣性,並評估利用圖像表型分析鑑定富含類胡蘿蔔素基因型的價值,植物表型資訊介紹如下。30個萵苣自交系與一個對照利用常規方法和基於Phantom 4無人機(UAV)的航空圖像表型分析法,評估每種處理的六種不同農藝特性和類胡蘿蔔素水平。結果表明,該種質庫內存在大量遺傳多樣性。此外,無人機圖像表型與傳統方法高度相關(r=-0.8732,決定係數=76.25%)。因此基於無人機圖像的表型分析法可以被視為在種質庫中識別不同遺傳背景的替代方法。另外本文還指出該方法也可以用來監測作物的生物強化水平。
  • Nature:簡單的DNA扭曲決定了胎盤的命運
    耶魯大學的研究小組還發現了一種分子調控因子,它作用在這條單鏈上,可以加速或停止胎盤的發育,這一發現不僅對妊娠疾病有意義,而且對理解腫瘤細胞是如何增殖也有意義。"胎盤組織生長非常快,刺激血管形成,並侵入鄰近組織,和腫瘤一樣,"資深作者Andrew Xiao說道,他是耶魯大學幹細胞中心(Yale Stem Cell Center)的遺傳學副教授和研究員。然而,與腫瘤不同的是,胎盤通過一種精確、協調和良好控制的方式生長。
  • Cell丨「天使」和「惡魔」的共育之地——腫瘤-胚胎生態系統
    撰文 | 鹹姐責編 | 兮腫瘤的發生是一個多步驟的過程,在最初的癌細胞轉化遇到瓶頸之後,它的最終生存依賴於它在有利的環境中定居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取決於一個極其複雜的體系,即「腫瘤生態系統」,它是腫瘤細胞在其微環境中與其他腫瘤細胞和宿主細胞的相互作用,並通過進化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的一個多樣性群落。
  • 孫承操/李得加/譚功軍合作發表細胞外囊泡和腫瘤免疫綜述論文
    近日,國際著名腫瘤學期刊Molecular Cancer(《分子腫瘤》IF=15.302)發表了武漢大學健康學院孫承操副教授、李得加教授和暨南大學譚功軍副教授課題組,在細胞外囊泡和腫瘤免疫方面的綜述論文。
  • 腫瘤相關巨噬細胞的預後意義:過去、現在和未來
    不同部位組織的內在多樣性、巨噬細胞亞型的多樣性以及不同的實驗方法可能導致了這種完全相反的結果。可能是由於不同的研究計算巨噬細胞數量的方法和標準不同,如不同的研究可能計算不同區域(瘤周區域和血管周圍)的Mφ 密度或數量,或者一些研究通過激活或激化標誌只考慮部分巨噬細胞。總的來說,不同的巨噬細胞的類型(亞群)可能與不同的預後相關聯。
  • PNAS:Treg突變產生常規效應T細胞表型並具有抗腫瘤活性
    腫瘤組織中存在大量能夠識別自身抗原的Treg,其中包括識別腫瘤相關抗原(TAA)的Treg細胞。這意味著我們通過抑制腫瘤相關Treg的活性,能夠提高抗腫瘤免疫反應的效果。另外,一些研究表明Treg一旦失去穩態平衡,將會產生效應T細胞的表型,並表達促炎性細胞因子。
  • Cancer Cell|腫瘤耐藥研究又有新進展!「基因突變」或許不是必要條件
    有研究表明,腫瘤細胞產生抗藥性的機制之一,就是改變其表型特徵。對激素治療敏感的前列腺癌細胞,可轉變為不依賴激素生長的細胞類型,從而躲避藥物的殺傷!值得注意的是,腫瘤細胞異質性*的出現和維持也是由HPCS驅動的。該研究為腫瘤異質性的研究和未來以HPCS為靶向治療提供了指導和借鑑2。*腫瘤的異質性是惡性腫瘤的特徵之一,是指腫瘤在生長過程中,經過多次分裂增殖,其子細胞呈現出分子生物學或基因方面的改變,從而使腫瘤的生長速度、侵襲能力、對藥物的敏感性、預後等各方面產生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