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觀察 l 天然氣仍還會是未來的能源選擇嗎?

2020-12-05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英國石油公司(BP)表示,到2030年該公司將削減40%的石油和天然氣產量,這是英國石油公司(BP)低碳運營的關鍵舉措。但很多人會疑惑,為什麼天然氣也開始大幅度削減,畢竟天然氣是目前化石燃料過渡到未來可再生能源之間的「橋梁」。

儘管天然氣的碳排放要低得多,但是基礎不穩固、構建能源政策的許多趨勢都在威脅著天然氣。

歐盟綠色新政可能就是最好的例子,證明了這些趨勢的存在及這些趨勢在未來對諸如天然氣等化石能源需求有怎樣的影響。

從該協議可以看出其野心不小,想要到2030年將碳排放從1990年水平降低50%到55%,到2050年降低100%。據Massimo Di Odoardo領導的Wood Mackenzie分析師分析,該協議會造成45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需求損失,或者說是到2040年從目前的年需求減少12%,目前,歐洲消耗天然氣約5000億立方米。

分析機構Wood Mac董事長兼首席分析師Simon Flowers指出,這一數字已低於歐洲大陸出現在十年前的天然氣需求高峰,那時天然氣需求要比現在高出10%。

不過,也有一些好消息:多虧了國際海事組織的新排放法規,海上運輸會創造新的天然氣需求,而陸上運輸的公共運輸也從使用油衍生燃料轉而使用壓縮天然氣。

但歐洲正在建造一個新的液化天然氣的進口碼頭。

歐洲計劃增加其能源進口以使其天然氣供應多樣化。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德國,正全力完成北溪二號管道的建設,該項目會讓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的出口翻倍,而該計劃也尤其有利於滿足德國能源需求。

因此,歐洲似乎正在為更高的天然氣需求做準備,而不是在防備需求降低。

儘管歐洲天然氣需求的增加可能是真的,但他們也正準備在清潔氫氣能源生產上領軍全球,讓清潔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清潔的氫能是通過電能進行電解生產的,而此處電能是用風能或太陽能等可再生資源生產的。

歐洲的計劃很有抱負:歐盟計劃在短短的四年內,從目前清潔氫能電解能力的1GW提升到6GW,到2030年提升至40GW,這意味著年產量1000萬公噸。

換句話說,無論歐洲天然氣需求增長的可能性有多大,最終都會是有限的。

但有亞洲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增長動力在,誰還管歐洲如何。

根據Wood Mac的數據,亞洲進口了相當於3400億立方米天然氣的液化天然氣,而該進口額在2040年將翻一倍。毫無疑問,這對於天然氣出口商來說是個好消息。

然而還有下文。

Wood Mac的弗勞爾斯(Flowers)寫道,「發展中的亞洲市場潛力巨大,但遠不能保證天然氣市場狀況也同樣樂觀,亞洲許多國家基礎建設不完善,天然氣的購買力也是問題,因為在這些國家,進口天然氣必須與國內煤礦進行競爭。」

印度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印度天然氣的市場份額僅佔6%,遠低於政府設定的15%,他們的天然氣市場正努力與煤礦產業和迅速推廣的可再生能源競爭。

有趣的是,很可能是由於上述原因,根據BP最新的《世界能源統計評論》,去年亞洲不是天然氣需求最大的增長地區。取而代之的是美國,其需求增長了270億立方米。而去年亞洲的天然氣需求增長額是240億立方米。

英國石油公司(BP)在報告中指出,2019年全球天然氣需求總增長弱於過去十年平均水平,遠低於去年的增長率。

今年新冠狀病毒大流行,人們都在猜測天然氣需求將受到多大損害。長遠來看,美國能否繼續支撐天然氣需求穩定增長?未來幾年,隨著市場被諸如太陽能之類的具有競爭性質的科技所滲透,天然氣需求會越來越疲軟。

據美國能源情報署數據,2021年,美國商業和住宅天然氣消耗量會緩慢上升1.6%。然而,由於新冠狀病毒和封鎖措施,今年的天然氣消耗量比2019年下降了6.8%。

注意

所有主要市場中天然氣需求的增長都遭受著威脅。這些威脅不會讓天然氣生產者們栽跟頭,至少不會一次性全倒下。但它們是一種隱患,會數年、甚至數十年漸漸地對天然氣需求造成壓力。

除了又一波新冠狀病毒可能導致新一輪封鎖以外,全球天然氣面臨的威脅並不迫在眉睫。

但天然氣生產者們需牢記:

危險一直存在。替代能源變得越來越便宜是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能源輿情,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天然氣水合物:冰凍的能源
    報告題目:天然氣水合物:冰凍的能源覆蓋學科:地質工程、化學工程、能源類主講人:李勝利 建設工程學院時間:2020年12月23日(周三)18:30-19:30地點:吉林大學朝陽校區鑽採樓529主辦單位:吉林大學研究生工作部承辦單位:吉林大學建設工程學院
  • 可燃冰為我國能源安全提供新發展方向,未來發展趨勢如何
    打開APP 可燃冰為我國能源安全提供新發展方向,未來發展趨勢如何 佚名 發表於 2020-04-22 16:46:02 據調查,美國的天然氣價格是中國的1/5,工業電費約1/3,水費價格不到1/3,在這種背景下,未來中國的製造業整體生態成本優勢會被居高不下的能源價格所降低。理論來說,1立方米可燃冰約可分解160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氣,而我國的可燃冰儲量原大於石油儲量。2020年3月26日,我國可燃冰的第二輪試採取得圓滿的成果,國家計劃在2030年將可燃冰推向商業試採階段。
  • 我國還會發生大面積停電嗎?未來能源的發展趨勢是什麼?答案在這裡...
    共青團中央有態度 有溫度 全網青年都在關注能源企業工作人員跟其他行業有什麼不同?中國現在還會發生大面積停電嗎?中國能源企業能「走出去」靠的是什麼?未來能源的發展前景、趨勢是什麼?新員工或者海上風浪比較大的時候,可能還會發生比較嚴重的嘔吐現象,總體條件是比較艱苦的。國家電網中電裝備巴西公司總工程師 巴西美麗山二期特高壓換流站EPC總承包項目總工程師 王中陽:圖片來源:中國製造日直播視頻截圖在海外工作首先要遠離祖國,比如我們的巴西能源項目就在另外一個半球,回國一趟大概需要花費二十二三個小時,距離比較遙遠。
  • 科學家發現新型能源「可燃冰」,超過石油天然氣,網友:人類福利
    科學家發現新型的能源「可燃冰」,超過石油和天然氣,網友:人類福利!隨著人類前進的步伐的持續邁動,人類不僅隨著嫦娥飛奔到了月球之上,還隨著精衛下到了浩瀚深海。其實這個可以燃燒的冰是有名字的,它叫做天然氣水合物,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就被發現了。它的儲量是現今人類掌握的天然氣和石油儲量的兩倍之多。如今,人們給它取了個好記的小名——可燃冰。它生活在冰冷的深海底部,也偶爾會出現在島嶼的斜坡地帶等地。作為天然氣和水在高溫度和低壓強環境下形成的可燃冰有著十分光明的未來,據估計,它的儲量完全可以供人類使用千年之久。
  • 天然氣發電將加速中國能源轉型
    在通用電氣(GE)全球副總裁、GE燃氣發電中國區總裁楊丹看來,全球積極推進能源轉型的態度正為天然氣發電開闢出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而中國更將成為其中的領跑型市場。天然氣發電減排優勢明顯有數據顯示,在所有化石燃料中,天然氣發電機組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低。
  • 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 能源格局或可生巨變
    天然氣水合物是一種資源量豐富且高效的清潔能源:1立方米可燃冰分解後可釋放出約0.8立方米的水和164立方米天然氣,估算其資源量相當於全球已探明傳統化石燃料碳總量的兩倍。因此,天然氣水合物又被科學家稱為「未來全球能源發展的戰略制高點」。在我國,南海海域是可燃冰最主要的分布區。研究表明,中國全國可燃冰資源儲存量約相當於1000億噸油當量,其中有近800億噸在南海海底。
  • 觀點丨可再生能源調峰需求給天然氣帶來機遇
    近日,本報記者就當前天然氣行業存在的問題及未來發展方向,與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天然氣產業政策系統研究》作者陳守海進行了交流。  氣電是改善能源結構現實選擇  中國電力報:如何把天然氣培育成主體能源,未來要重點發展哪個領域?  陳守海:從天然氣市場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提高天然氣在一次能源中所佔比例,主要是提高發電領域用氣量。
  • 未來能源的選擇將何去何從?氫能極大概率將成為能源的終極之路
    人類歷史上每一次能源利用的裡程碑式發展,都會開啟一個新的時代。從木柴到煤炭再到石油,人類文明也隨之飛速進步,同時也越來越離不開能源。 而目前煤炭和石油等石化能源正面臨著枯竭,人類文明又將面臨一個重大的轉折。未來能源的選擇將何去何從? 答案似乎模糊卻也清晰,高效、清潔、可持續是要素,其中高效是必要條件。
  • 天然氣發電將加速中國能源轉型(跨國公司在中國)
    在通用電氣(GE)全球副總裁、GE燃氣發電中國區總裁楊丹看來,全球積極推進能源轉型的態度正為天然氣發電開闢出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而中國更將成為其中的領跑型市場。  天然氣發電減排優勢明顯  有數據顯示,在所有化石燃料中,天然氣發電機組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低。
  • 觀察丨中國石油大學張玉清:2040年天然氣或超煤炭成為第二大能源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導讀:6月22日,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兼職教授張玉清在「2020年上衍能源論壇」發表主題為「新形勢下我國天然氣產業公平開放與市場化發展的思考」的演講,談論世界能源發展趨勢並分析展望我國天然氣發展未來。經中國證監會批准,6月22日,低硫期貨合約在上海期貨交易所子公司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掛牌交易。
  • 今年天然氣還會漲價嗎?漲價潮悄然而至,或將成為造富新風口?
    近期,多地都有人反映天然氣的價格紛紛開始出現上漲趨勢,10月10日的天然氣均價還在3050元/噸,到了13日的時間,天然氣就已經上漲了250元/噸,短短三天的時間天然氣的漲幅就達到了6.4%,收益於此涉及天然氣領域的上市公司紛紛開始蠢蠢欲動。畢竟牽一髮而動全身,天然氣的漲價勢必會連帶著一系列的產業鏈一起上漲。而且近些年來天然氣的市場漸漸變大,未來的需求空間也會越來越大。
  • 能源安全的發展重點—可燃冰的發展前景分析
    中國雖然作為全球製造業「工廠中的工廠」,但能源問題一直是我國製造業戰略性製造因素之一。據調查,美國的天然氣價格是中國的1/5,工業電費約1/3,水費價格不到1/3,在這種背景下,未來中國的製造業整體生態成本優勢會被居高不下的能源價格所降低。理論來說,1立方米可燃冰約可分解160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氣,而我國的可燃冰儲量原大於石油儲量。
  • 斯坦福教授稱可從巖石中提取天然氣提供能源
    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世界上,天然氣等燃料是保證全球經濟持續增長的主要因素,也是世界上的主要能源,但是,新的研究顯示,我們可以使用更加經濟的方法生產天然氣,該項研究的就是將地下頁巖地層的中尋找。如果全部使用天然氣進行發電和電力供應,那碳排放量就會減少大約一半的水平。在一項最新的研究報告中,史丹福大學的地球物理學馬克教授和斯蒂夫(Steve Gorelick)教授認為:從美國本土頁巖中提取的天然氣的數量可以達到足夠多的水平,可以完全取代煤炭在未來的20-30年進行發電。
  • 第二屆中國能源行業前沿論壇在安泰經管學院成功召開
    1月10日由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上海交通大學行業研究院主辦的第二屆中國能源行業前沿論壇成功舉辦,本次論壇主題為「中國能源轉型戰略」,來自中國能源研究會、國家電網、中國石油、中國海洋石油、上海交通大學等能源行業領軍單位的專家學者企業家齊聚上海,就碳中和、碳達峰、能源行業數位化、清潔低碳轉型、能源網際網路建設等熱點問題發表了高屋建瓴的見解。
  • 可燃冰能消除能源危機?但它可能分分鐘被取代
    從海底採集一塊可燃冰拿到地面上,除了放在手掌上會發出一種「嘶嘶」聲,它在視覺和觸覺上都非常像冰塊,但用火柴點燃它時,它不僅會融化,還會燃燒。日本和其他國家的大型國際研究項目和公司都競相從海底提取可燃冰。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預計未來10年內可以開始採集,但是迄今為止,可燃冰的開採仍是困難重重。近期評估數據表明,可燃冰佔石油、天然氣和煤等化石燃料碳總量的三分之一。
  • 《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18》指出:全球天然氣貿易正步入關鍵轉型階段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2日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院長、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黃曉勇主編,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世界能源藍皮書: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18)》9月2日正式在京發布。報告指出,全球天然氣貿易正步入一個關鍵的轉型階段。
  • 「核能是未來能源的最佳選擇」
    歐盟決策諮詢機構聯合研究所主席羅蘭·申克爾不久前表示,核能將是未來幾十年內替代化石燃料、滿足全球能源需求的最好選擇。  申克爾說,1979年美國三裡島核電站的核洩漏事故是歷史上發生在西方國家唯一的一次嚴重事故,不過沒有造成人員死亡。1986年蘇聯車諾比核電站又發生事故,但死亡人數相對較少。
  • 道達爾向廣東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交付第一船液化天然氣
    7月28日,道達爾向廣東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交付了第一船液化天然氣(LNG),經過道達爾中國LNG團隊和道達爾新加坡貿易團隊的共同努力,58,000噸LNG於廣東珠海金灣接收站順利交割。廣東省能源集團是廣東最大的電力公司,總裝機容量超過32吉瓦。
  • 黃震院士出席中國能源行業前沿論壇,與領軍企業齊聚交大,探討中國...
    能源改變世界,能源重塑世界,能源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能源行業影響千家萬戶。在十四五規劃的起點之年,能源行業向何處去成為很多人共同關注的熱點。1月10日由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上海交通大學行業研究院主辦的第二屆中國能源行業前沿論壇成功舉辦,本次論壇主題為「中國能源轉型戰略」。
  • 將天然氣轉化為可燃冰,科學家做到了
    但是轉化為液體需要極低的溫度,並且還會伴隨著蒸發損失。而壓縮為固體則需要高壓,且它不穩定容易爆炸,因此不適合大型存儲系統。目前,最先進的方法是將天然氣轉化為可燃冰,從而可以更安全、更輕鬆地存儲和運輸天然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