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升空 「眼睛」核心技術來自西安交大

2020-11-26 西部網

11月24日,「嫦娥五號」探測器搭載「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嫦娥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目標的圓滿成功。嫦娥探月工程自2004年正式立項啟動以來,歷經16年終於贏得了如今的收官之戰,其背後凝聚著眾多科技人員的力量,西安交大科研人員也為這項偉大的事業貢獻了一份力量。

記者獲悉,「嫦娥五號」直接影響自主採樣任務成敗的表取採樣視覺信息處理系統,是由西安交大人工智慧學院鄭南寧院士指導下的視覺信息處理與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空間視覺團隊完成,項目負責人是王飛教授。

反覆測試 確保每個環節精確無誤

此次承擔月表採樣任務的為著陸器和上升器的組合體,由著陸器搭載著上升器降落在月球正面的呂姆克山脈附近,並由著陸器身上安裝的「巖心鑽探機」和「機械臂」等多樣化採樣工具完成月巖和月壤的自動採樣,而後送至上升器的器具中封裝保存。因此,採樣的視覺信息處理系統直接關係到採樣任務的成敗,交大團隊負責這一重要環節——通過表取採樣視覺信息處理系統引導機械臂進行自主採樣並確保效率和精確度,還要將採樣過程中的圖像壓縮傳送回來,供地面工作人員進行精準研究和分析。

項目總體負責人王飛表示,在實際採樣抓取過程中,必須讓機械臂滿足視覺閉環各項指標要求,視覺自主引導,確保採樣工具成功抓取並完成封裝動作。月晝狀態下,光照強度遠超地球,而且月球表面地形複雜,團隊必須反覆模擬和測試各種工況下視覺信息處理系統的處理結果是否滿足需求。

綜合多個條件輕微的改變,他們需要反覆測試視覺系統的精度,一般一個實驗需要持續1到2個月。

在圖像壓縮傳輸可靠性實驗驗證中,團隊使用彩色小球和複雜標記驗證圖像壓縮算法。軟體負責人張秋光說:「我們購買了20萬個直徑約5mm左右的彩色小球,模擬複雜環境,測試圖像壓縮算法,確保在各類場景下圖像壓縮算法滿足指標要求。」同時,列印多張大幅面的複雜圖案進行測試,通過不同距離和姿態下誤差分析,完成三維位姿精度測試和目標識別率測試。

最難的並不是實驗耗時長、實驗條件複雜,最難的是「歸零」——只要一個數據或者算法出現了偏差,哪怕是概率極低的情況,也會導致軟體「歸零」。 團隊成員普遍表示,在做這些實驗的時候,按照航天質量要求完成「歸零」既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也是一個團隊成長的助推器,他們沒有退縮。

以15分鐘為單位制定工作計劃 嚴卡每一步工作成效

在各種嚴苛的技術指標要求下,團隊發揚西遷精神,一路披荊斬棘,經過預研階段、初樣階段、正樣階段的埋頭苦幹,經過無數次的試驗與驗證,終於圓滿完成了任務。

王飛說:「通宵做項目是家常便飯,最忙的時候,連續一周時間,不分白天黑夜,團隊以15分鐘為單位制定工作計劃,嚴卡每一步工作成效,並確保達標,否則就會影響後續科研工作進度。」

楊海偉是項目算法負責人,他說:「自從參與到國家航天項目相關研究中,我對『奉獻』這個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感受。」王飛表示,「交大人身上有西遷精神的烙印,我們參與這項工作,團隊整體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提升和進步。這不僅是一個科研項目,更是一場歷練,是人生的成長和收穫。」

據介紹,空間視覺團隊成立於2007年,是一支由青年教授、視覺信息處理領域專家和具有豐富航天產品研製經驗的中青年工程師組成的集科研能力、生產能力和管理能力為一體的專業化團隊。該團隊在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空間機器人等多個領域都承擔著重要任務。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任娜 通訊員車孟瑩 李莉)

編輯:融媒體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採樣的「慧眼」核心技術來自西安交大
    本報訊 (記者任娜 通訊員車孟瑩 李莉) 記者獲悉,嫦娥五號直接影響自主採樣任務成敗的表取採樣視覺信息處理系統,是由西安交大人工智慧學院鄭南寧院士指導下的視覺信息處理與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空間視覺團隊完成
  • 嫦娥五號升空 揭秘背後的西安「交大力量」
    11月24日,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搭載「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這標誌著我國嫦娥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目標的圓滿成功。作為目前全球最大噸位無人深空探測飛船的「嫦娥五號」,將實現中國航天探月史上的多個「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著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 嫦娥五號升空 揭秘背後的「交大力量」
    中新網西安11月24日電 (田進 車孟瑩 李莉)24日,嫦娥五號探測器搭載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五號」的表取採樣視覺信息處理系統,正是由西安交大人工智慧學院鄭南寧院士指導下的視覺信息處理與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空間視覺團隊完成,項目負責人是王飛教授。
  • 「嫦娥五號」成功發射,西安交大做出關鍵貢獻!
    今天,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搭載"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這標誌著我國嫦娥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目標的圓滿成功。嫦娥探月工程自2004年正式立項啟動以來,歷經16年終於贏得了如今的收官之戰,其背後是成百上千家科研單位和數以萬計的航天科技工作者的辛苦付出,西安交通大學科研人員也為這項偉大的事業貢獻了一份力量。"嫦娥五號"直接影響自主採樣任務成敗的表取採樣視覺信息處理系統,正是由西安交大人工智慧學院鄭南寧院士指導下的視覺信息處理與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空間視覺團隊完成,項目負責人是王飛教授。
  • 嫦娥五號上天攬月,總設計師背景揭秘,竟來自西部非985高校
    前不久,我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世界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10909米處坐底,實現了「可下五洋捉鱉」;昨天,嫦娥五號發射升空,將要去月球上採集月壤並帶回來,真正實現「可上九天攬月」。作為嫦娥五號總設計師的楊孟飛,更是一位追求科研真理、踐行歷史責任的優秀科學家。
  • 嫦娥五號上天攬月,總設計師背景揭秘,竟來自西部非985高校
    作為嫦娥五號總設計師的楊孟飛,更是一位追求科研真理、踐行歷史責任的優秀科學家。神舟號的成功升空,讓楊孟飛的科研事業平步青雲。研發新的飛船制導導航控制系統,為神舟三號飛船升空立下新功,成為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的領軍人物。
  • 長徵五號遙三火箭發射成功!西安交大校友王珏擔任總指揮
    12月27日20時45分,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2000多秒後,與實踐二十號衛星成功分離,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第323次發射。西安交通大學1978級渦輪機專業校友王珏擔任長徵五號火箭總指揮!
  • 「嫦娥五號」開啟月球採樣之旅 西安硬科技貢獻「最強大腦」
    2020年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發射升空,開啟了人類時隔48年的月球探測地月往返之旅。  此外,771所還為嫦娥五號探測器上升器、返回器數管分系統的綜合管理單元研製了核心部件——CPU模塊。
  • 嫦娥五號探測器工作情況正常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接力測控
    本報訊(何耀記者石喻涵)11月24日凌晨,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作為我國航天測控網的主幹力量,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及其所屬各測控站點相繼實施接力測控。目前,嫦娥五號探測器工況正常。「陵水發現目標!」「廈門發現目標!」……火箭升空不久,在距離文昌航天發射場僅160多公裡的西安衛星測控中心陵水測控站,快速準確地捕獲了目標。
  • 助力嫦娥五號奔月採樣返回 中科院承擔突破系列關鍵技術
    記者當天從中國科學院(中科院)獲悉,作為中國月球探測工程的發起者、參與者、實施者,中科院所屬14家科研機構承擔嫦娥五號相關任務,突破月球樣品長期儲存條件的維持、月球軌道交會對接雷射雷達等多項關鍵技術。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上海天文臺、雲南天文臺、新疆天文臺、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光電技術研究所、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金屬研究所、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等14家單位承擔嫦娥五號相關任務,突破月球樣品長期儲存條件的維持
  •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將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升空
    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將運送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記者 趙磊)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中國日報 徐京星 攝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 剛剛,長徵五號託舉嫦娥五號發射升空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海南文昌11月2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11月24日4時30分許,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運送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將執行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完成最後一步——「回」。此次任務因此備受矚目。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西安科技助一「臂」之力
    本報訊 (記者 關穎) 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此次,位於西安的航天科技四院為嫦娥五號採樣任務助一「臂」之力。
  • 「嫦娥五號」升空奔月 把月球土壤帶回地球!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周二(24日)凌晨4時30分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升空,把「嫦娥五號」探測器運送至預定軌道。
  • ...所:月球上玩「自拍」 為嫦娥五號月球取土提供「眼睛」和「大腦...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劉權鋒)嫦娥五號探測器中科院西安光機所為嫦娥五號探測器提供的相機以及視覺系統,不僅為實現月球表面取土採樣提供「眼睛」和「大腦」,確保採樣任務完成,還能讓嫦娥在月球表面玩「自拍」。嫦娥五號探測器實現月球正面預選區域軟著陸後,正在按計劃開展月面自動採樣等後續工作,西安光機所研製的兩臺全景相機將承擔採樣區月表形貌和月面國旗成像任務。
  • 「嫦娥五號」月球上挖「土」打包 「手臂」動力是咱西安造
    西安發布訊 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我國首次月面採樣任務順利完成。此次,位於西安的航天科技四院為嫦娥五號採樣任務助一「臂」之力。
  • 嫦娥五號順利升空!這些數字帶你一鍵認識嫦娥"五姐"
    原標題:剛剛,嫦娥五號順利升空!這些數字帶你一鍵認識嫦娥「五姐」 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又一次「重量級」發射舉世矚目。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點火升空,託舉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西安交大10餘年研發關鍵技術!
    陝西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蘭建文、陝西省科技廳副廳長蘭新哲、陝西省工信廳總工程師崔躍民、陝西省產學研合作促進會常務副理事長田力、西安交大校長助理洪軍、西安理工大學教授蔣百靈、西安交大教授柴東朗、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地區總經理劉振宇等出席會議,與會領導專家一致表達對鎂鋰合金產業化及在國防重大裝備上的應用的高度肯定,同時也讚許了西安交通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在全省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發揮的排頭兵作用。
  • 嫦娥五號探月的「金剛鑽」來自這家企業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順利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月壤自動採樣是本次探月的核心任務,而隨嫦娥五號登月執行鑽採任務的「金剛鑽」,正是由長江大學校友企業深圳新速通石油工具有限公司參與研發和精心打造的。
  • 嫦娥五號成功「剎車」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全程測控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喀什深空站。西安衛星測控中心供圖中新網北京11月29日電 (呂炳宏 寇瑞強 郭超凱)「近月制動軌控開機!」「『林海』跟蹤正常!遙外測數據正常!」11月28日20時58分,西安衛星測控中心佳木斯深空站成功上注來自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遙控指令,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動機成功點火,約17分鐘後發動機正常關機。根據實時遙測數據監視判斷,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進入環月橢圓軌道,第一次近月制動獲得圓滿成功。目前嫦娥五號探測器工況正常。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科研人員正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