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矽晶片開發可能徹底改變雷射雷達

2020-07-17 工程學習


新的矽晶片開發可能徹底改變雷射雷達

矽晶片具有32個蛇形光學相控陣(SOPA)切片,用於小型雷射雷達系統。

光探測和測距 (LiDAR) 是一種利用雷射束測量環境中距離的技術。與回聲定位的光學版本一樣,雷射束從物體反彈到傳感器,傳感器可實時繪製周圍環境的 3D 圖像。

現在,新的研究旨在使雷射雷達更小、更便宜。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一個研究小組最近發表了一項研究,該研究討論了一種新的雷射雷達形式,該研究允許該技術避免目前引導雷射束創建3D圖像的大型旋轉反射鏡。

新方法使用研究人員稱之為蛇形光學相控陣(SOPA)的方法,該陣列串行連接一系列低損耗光柵波導,以提供無源光束轉向。研究人員聲稱,該系統空間高效,可擴展到遠程雷射雷達系統,提高了繪製複雜環境所需的解析度和掃描速度。

首席研究員Nathan Dostart說:&34;第一個使用1450-1650納米波長掃描的SAPA在27x610陣列中產生16,500個可地址點。

新的矽晶片開發可能徹底改變雷射雷達

2016 年的谷歌自動駕駛汽車。注意笨重的雷射雷達帽子。

雷射雷達特別用於自動駕駛車輛,使汽車能夠有效地在複雜的道路上行駛,並且不會發生碰撞(儘管碰撞並不總是可以避免)。這些系統目前相當龐大,一些谷歌自動駕駛汽車車頂上笨重的裝置就證明了這一點。LiDAR還被用作繪製海岸線和高程等地理要素以及各種應用的科學工具,包括林業、農業、空間任務、應急行動和視頻遊戲。蘋果最新的iPadPro甚至採用了雷射雷達。

雷射雷達的這一進步可以解決自動駕駛汽車發展的一個關鍵問題,而自動駕駛汽車正是依靠它來完全取代人類駕駛員的。迄今為止,LiDAR 系統是自動駕駛汽車中最昂貴的部件,有些系統每組成本高達 70,000 美元。這種成本對於在日常消費設備中擴大該技術的使用是令人望而卻步的。加州大學博爾德團隊的研究是利用矽晶片使LiDAR更簡單、更小、更便宜,從而更容易用於自動駕駛汽車、智慧型手機或視頻遊戲等研究的一部分。

&34;合著者米洛什·波波維奇說。

這一創新已經迫在眉睫,據傳蘋果計劃在其即將推出的iPhone 12中包括一臺雷射雷達相機。希望消費類設備的雷射雷達的進步將有助於面部識別安全,幫助繪製登山路線的手和立足點,識別野生動物,以及無數其他應用。

&34;Dostart 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相關焦點

  • 研究人員開發新的雷達系統 或可取代雷射雷達
    據外媒報導,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的電氣工程師開發了一種方法提高現有雷達傳感器的成像能力,可以使其準確預測場景中物體的形狀和大小。新系統在夜間和大霧天氣測試時表現良好。
  • 廉價化雷射雷達的希望:MEMS雷射雷達 vs 固態雷射雷達 | 雷射雷達...
    雷射雷達遲遲沒有在汽車領域大規模應用,原因顯然是幾萬美元的價格太貴了,可能比車還貴。雷射雷達創業公司 Luminar Technologies,從招聘信息推測,對機械旋轉或者MEMS方案的雷射雷達有興趣。其他在微機械設計MEMS領域有技術積累的公司也有可能進入雷射雷達領域,或者成為核心零件供應商。
  • 雷射雷達:ToF與FMCW之爭
    圍繞汽車級雷射雷達的技術路線之爭,愈加激烈。 近日,有報導稱,調頻連續波(FMCW)雷射雷達將徹底改變目前的汽車級雷射雷達市場格局,並倒逼ToF雷射雷達退出主流市場。
  • FMCW雷射雷達:自動駕駛汽車的另一種新選擇
    關於FMCW系統的另一個問題,是它們比飛行時間脈衝雷射雷達更高的成本和複雜性。「在許多方面,FMCW雷射雷達更加困難,對雷射光源的要求更加嚴格。」Smolka說。兩年半來,Insight LiDAR公司一直致力於FMCW雷射雷達的光子學集成,包括掃頻雷射器、片上放大器和探測器,對10%反射率的物體可以測距到至少200m。
  • 瑞士科學家開發出FMCW雷射雷達並行測量新技術
    雷射雷達點雲(圖片來源:洛桑聯邦理工學院)雷射雷達(LiDAR)是通過發射雷射,計算發射和接收光信號之間的時間延遲乘以光速來實現距離測量據麥姆斯諮詢報導,3D雷射雷達傳感技術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應用起源於2007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項目署(DARPA)自動駕駛挑戰賽,當時首次採用Velodyne的128線機械旋轉式雷射雷達。大多數現代雷射雷達傳感器都採用脈衝式飛行時間法(ToF)的原理。脈衝式ToF雷射雷達的原理是通過傳感器孔徑發射出短脈衝或脈衝模式的雷射,並使用平方律光電探測器探測返回的光功率,從而計算出距離。
  • 雷射雷達疊加雷達,解決霧天自動駕駛
    通常,自動駕駛汽車使用雷射雷達和雷達來探測前方道路上的障礙物,但這兩種系統依舊有其局限,尤其不善於在霧氣環境中識別車輛。其中,雷射雷達(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傳感器通過發射雷射脈衝來測量物體的形狀和距離,然後測量光線反射回物體所需的時間,雷射雷達可以在晴朗的天氣裡繪製出高解析度的三維圖像,但在霧、灰塵、雨或雪中卻看不見。而雷達裝發出無線電波,同樣地,這些電波也會被位於其路徑上的物體反射回來。
  • 雷射雷達一度價高又複雜 揭秘蘋果如何將其塞進iPhone 12
    周二的蘋果發布會並沒有提供什麼iPhone12雷射雷達實際工作原理的細節信息,但這並不是蘋果第一款配備雷射雷達的設備。蘋果在今年3月發布新一代iPad時首次推出了這項技術。雖然還沒有人對iPhone 12進行過拆卸,但大可以從拆解新款iPad中學到很多東西。 雷射雷達的工作原理是向目標發射雷射並測量反射回來的時間。
  • 雷射二極體徹底改變了光學傳感和材料加工
    雷射二極體徹底改變了光學傳感和材料加工據麥姆斯諮詢介紹,雷射二極體(Laser Diodes,LD)是一種雷射發生器,其工作物質是半導體,屬於固態雷射器,大部分雷射二極體在結構上與一般二極體相似。由於雷射二極體在工作中,電子的能量轉變過程只涉及兩個能階,沒有間接帶隙造成的能量損失,所以效率相對高。除了效率高,雷射二極體還具有體積小、壽命長的優點,批量生產的產品單價低於1美元。目前,雷射二極體類型主要有單異質結(SH)、雙異質結(DH)和量子阱(QW),市場上的產品能提供從紫外光到長波紅外光的各種波長:中心波長由器件結構和半導體材料決定。下圖為雷射二極體的主要應用領域。
  • 五大雷射雷達公司「大亂鬥」
    Velodyne 新上任的 CTO Mathew Rekow 源自光通訊領域,對共振腔非常熟悉。Velarray 的主要研發工作就是由 Mathew Rekow 負責。他的一項工作就是將雷射雷達縮微並模塊化,以此提高 Velarray 的量產效率,降低成本。而這項工作的難點,在於縮微模塊的同時還要保證高性能,特別是雷射二極體發射需要比較大的電流,傳統功率器件達不到要求。
  • 雷射雷達:智能汽車的下一仗
    去年馬斯克還吐槽「雷射雷達就像人身上長了一堆闌尾,闌尾本身的存在基本是無意義的」,「任何依賴雷射雷達的公司都可能無疾而終」。按理說,雷射雷達已經不在馬斯克的視野範圍內了,為何卻在這個時候因為雷射雷達而親自上陣懟小鵬汽車呢?有趣的是,在汽車圈子之外的華為也開始密集釋放關於量產車規級雷射雷達的消息。
  • 德國Ibeo和SICK合作 開發了一款3D固態雷射雷達傳感器
    打開APP 德國Ibeo和SICK合作 開發了一款3D固態雷射雷達傳感器 OFweek雷射網 發表於 2021-01-15 16:09:24
  • 雷射雷達的中場戰事丨深度
    在趕製參賽車輛的過程中,DAD團隊藉助此前在無線電和傳感器技術上的積累,開發了可視化環境的感知技術。在很快認識到攝像頭視覺技術的局限性後,霍爾果斷地將研究重點轉向了雷射雷達。據悉,團隊研發的第一臺雷射雷達直徑達30英寸,重量接近100磅。
  • 機械雷射雷達群雄鏖戰,固態雷射雷達硝煙再起
    那麼雷射雷達行業目前的發展情況如何?國產雷射雷達在市場究竟佔到了怎樣的份額?未來行業格局如何演變?,應該也是在雷射雷達領域出手中最準的投資機構之一,在國內機械、固態雷射雷達發展拐點之前,都領投了相應頭部企業的A輪融資。」
  • 毫米波雷達進入成像時代,低線束雷射雷達危險了!
    上周,車東西總結了國內的毫米波雷達創業熱潮,列下12家熱門初創公司在毫米波雷達的未來競賽中,他們可能改變行業格局。 就在上周末,車東西與12家初創公司中的技術派——傲酷(oculii)取得了聯繫,與其CMO郄建軍進行了一番深度交流。 在兩個小時的專訪之後,車東西對傲酷的技術、人才、產品規劃和商業打法都有了詳細的了解。
  • 雷射雷達技術應用的詳細分析
    雷射技術與雷達技術相結合便是雷射雷達,絕對的「高」科技產品。雷射雷達的工作原理與雷達非常相近,由雷射器發射出的脈衝雷射由空中入射到地面上,打到樹木上、道路上、橋梁上、房子上、引起散射,一部分光波會經過反射返回到雷射雷達的接收器中,接收器將光信號轉變為電信號,記錄下來,同時通過計時器記錄同一個脈衝光信號由發射到被接收的時間。
  • SOS Lab成功開發了一款1550nm單光子雷射雷達概念原型
    打開APP SOS Lab成功開發了一款1550nm單光子雷射雷達概念原型 MEMS 發表於 2020-12-02 09:53:16
  • 一文看懂雷射雷達
    固態雷射雷達的優勢在於,能夠最大程度地減少了例如電機、軸承等可動機械結構帶來磨損,同時也消除了光電器件因為機械旋轉可能造成故障,其與生俱來的特性使得雷達內部的結構布局更加合理,使整體散熱及穩定性相比於機械式雷射雷達有質的飛躍。
  • 還是對雷射雷達一知半解?趕緊來看看這篇超詳細解讀
    因此,Velodyne 和大批新崛起的雷射雷達新創公司現在的主要目標就是改變這個尷尬的局面。在本文中,我們將對雷射雷達技術進行一次深入剖析。除了雷射雷達的工作原理,本文還會講解它所面臨的挑戰,畢竟想滿足自動駕駛汽車的商用要求可不容易。
  • 青島畫海底地形圖 用上神器機載雷射雷達(圖)
    在這次號稱史上最大規模測繪中,機載雷射雷達、船載三維雷射掃描等全世界最先進的測繪技術手段紛紛派上用場,幾百平方公里海域和灘涂短短一上午就測出最精確的數據。    改變沿海測繪局面    據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我市此前曾多次進行過一些海岸線測繪工程,但大多是局部、間斷、參照標準不統一的,這樣就影響了地圖測繪的精確度。
  • 200線純固態雷射雷達將實現百美元級量產
    雷射雷達迎來量產周期 業內人士表示,雷射雷達行業已經到了大規模量產的關鍵臨界點,資本市場開始對該行業表現出了比以往更大的興趣。 今年以來,雷射雷達領域百花齊放,各家都在主攻自己選擇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