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不像人類,通常情況下動物的孩子們在成年以後都會離開自己父母,不會像人類那樣「啃老」或者讓自己的父母照看自己的孩子,即便年老的動物想告訴自己的孩子,也很難找到他們了,況且動物們能沒有人類那樣「複雜的不能放下的後事」,動物沒有「財產」留給孩子,能給孩子的早在孩子成年之前都全部給他們了!
大象會提前一段時間預知自己的死亡。然後在死前自然前行回到「大象陵園」。野生大象都有自己的墓地。如果有通常中途死亡,其他同類中途遇到骸骨也會捲起來,一直到送到墓地才會放下。不僅僅如此,同胞們也會原地圍成一個圈,進行「緬懷」
其實在殘酷的自然界,野生動物正常死亡的概率比較低,因為弱肉強食的世界裡,被蠶食獵殺是很正常的,即便是強壯如老虎、獅子在過了成年期以後,也會被更加強壯的同類替代,變成老弱病殘。而家養的動物大部分在在沒有衰老之前就會成為餐桌上的食物,或者誤食某種有毒物質,能夠自然老去的動物非常少。
只要是生命體都會知道的,它們從出生就知道先學會生存,死亡時它們也會感覺到自己的身體特徵,行動緩慢,只能等著別的動物來啃食,因為是身體沒有力氣了。至於交代後事我覺得不需要,因為它們是生存在殘酷的食物鏈中的,所以自打一出生,父母就開始教他們生存技能。動物的悲傷方式跟人也不大相同,所以沒法判斷到底有沒有交代後事。
以狗為例。狗在臨死前,都會有些異常表現,譬如黏人、厭食、瞌睡等,會自己偷偷跑出去,找一個沒人的角落,挖個洞臥在裡面等待死亡。儘管狗有子女,但大都從小被人抱走了,很少有留在身邊的,即使有些流浪狗的子女一直跟在身邊,但也不會讓子女做什麼,更不可能像人類一樣靠子女把自己埋了。狗雖然是群居動物,但生死存亡必須依賴個體,它們沒有人類的親情和家庭倫理觀念,也不可能靠子女給自己「養老送終」,一切都必須靠自己,聽天由命,順其自然。動物來自於自然,歸於自然,在弱肉強食的叢林中,生死對它們來說再平常不過了,儘管它們害怕死亡,但也無能為力。
一,動物將死,自己是有預感的。這不包括意外爭鬥等情況。第二,動物將死,不會拖累群體其他動物。這可能是一種生存秩序,自然規則。留下就得吃飯,但是自己又不能夠捕食了。為了保證群體中的幼崽們,能夠得到更多的食物,以延續種族的繁衍,離開是唯一的選擇。
第三,動物對生命的理解,超出了人類的想像。對有些動物,可能只是一種本能,基因遺傳、條件發射,但對家犬、大象、狼等相對聰明的哺乳動物來說,就不僅僅是一種本能了。大象獨自奔赴象冢,其他大象還會舉行個告別儀式。狗在離開時,也會戀戀不捨地四處走走看看,然後毅然離去。
因為至少到現在為止,沒有發現任何動物在臨時前交代後事的先例,也可以說即使交代後事,我們也無法聽懂它們的語言。我們也舉個例子來看一下。
在舉例之前,我們先來說一點,在自然界中的動物,它們在成年後大都自己單獨生存,比如老虎。所以,對於這種成年後獨立生存的動物來說,它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在哪裡,更不用說在臨死前會交代什麼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