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遼市:高分衛星數據成功服務10個重點領域

2020-12-04 中國內蒙古

通遼市:高分衛星數據成功服務10個重點領域

發布日期:2020-03-23 09:47

瀏覽次數:

「高分衛星數據中心數據顯示:霍林河露天煤礦礦山植被覆蓋度已達到69.9%,較中央環保督察時增加了5.26%,這個數據證實該礦已完成全部礦山綠化整治任務。」近日, 通遼市生態環境局總工侯毓介紹說,高分技術的應用,不僅有效銜接中央、地方各層級信息傳遞,同時還能高效檢驗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為建立生態治理快速反應機制,加快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政府管理新模式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技術支持。

侯毓提到的數據中心,就是2019年通遼市率先建成的首個地市級高分衛星數據中心——高分衛星內蒙古通遼分中心。該中心是通遼市創新政府管理模式,依靠科技力量加快實現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提高人民獲得感的一項重要舉措。

2019年2月通遼市首次提出高分中心建設至今,已經初步形成了由20個政府部門組成、覆蓋全市9個旗縣市區的高分衛星數據應用聯盟,成功服務防災減災、生態建設、扶貧攻堅、農牧生產、自然資源、城市管理等10個重點行業領域。

通遼市地處科爾沁沙地腹地,為落實築牢北疆生態安全屏障的總體部署,通遼市全面實施千萬畝科爾沁沙地生態治理工程。但受地域、地形及人員技術力量等限制,政府決策始終缺乏全方位的數據支撐。

通過高分數據分析形成的《科爾沁沙地生態治理評估報告》,能夠明顯看出幾年來全市植被覆蓋度呈上升趨勢,包括森林、草原面積逐步擴大和植物長勢變化情況,成為通遼市生態治理和生態修復行動指南。依託高分應用服務產品準確掌握每個旗縣工程建設情況和成效,並在科爾沁沙地治理過程中進行監督和跟蹤,為科學推進科爾沁沙地治理提供可靠依據。

2019年9月,颱風「玲玲」北上,科左後旗受到波及,通遼高分中心利用高分1號衛星進行了水體提取,並與8月16日颱風「利奇馬」影響期間的上遊洩洪後衛星遙感數據進行對比分析,發現東遼河流域科左後旗段水體面積局部水體寬帶增至1000米左右,為做好預報及防控工作奠定了基礎。科左後旗政府辦副主任劉恆海說:「原來需要人到現場進行測量的工作,現在只要調取高分衛星數據就全部解決了,不僅能清晰看到相關完整畫面,還可以準確測算出受災面積等相關數據。」

高分衛星中心副主任李思慧介紹:「當前,正處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關鍵階段,也是春耕春播生產與森林草原防撲火的重要時期,中心計劃結合全市土壤墒情普查,積極與相關部門合作,依託高分數據開展耕種土地、出苗面積等春耕春播動態監測,跟蹤開展森林草原防撲火地區監測分析,全面助力全市經濟社會發展。」

下一步,通遼市將重點推進高分衛星多源數據管理平臺、高分衛星數據應用共享平臺、農情遙感監測評估系統、生態保障遙感監測評估系統等建設,將「高分」觸角延伸至更多的生產生活領域中,讓高科技更加「接地氣」。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焦點

  • 行業應用|高分衛星服務內蒙古氣象監測
    >高分二號拍攝的巴丹吉林沙漠高分遙感監測的特點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做大做強衛星及應用產業,國家加大衛星遙感領域投入,提升我國衛星遙感數據國產化水平高分遙感技術在各領域的應用隨著高分遙感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已經在多個領域得到了充分應用。目前結合內蒙古的情況來看,高分遙感技術已在多個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生態環境保護、自然資源調查、黃河凌汛監測、農業災害的監測和農作物產量評估的發展等。
  • 數解中國高分系列衛星
    中新社北京12月10日電 題:數解中國高分系列衛星  作者 郭超凱  中國國家航天局10日對外公布高分七號衛星首批立體影像產品。高分七號衛星作為中國首顆民用亞米級光學立體測繪衛星,是實現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高分專項)的重要組成部分。記者提取關鍵數字,解讀高分系列衛星的特點。
  • 高分衛星能看見什麼?
    8月10日,中國山西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長徵四號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三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至此,繼高分一號、高分二號以及高分四號等衛星之後,我國高分專項工程又添一員得力幹將。它的順利升空,使得高分系統在高空間解析度與高時間解析度上實現了更加有機的結合。什麼是高分專項工程?這些不同型號的高分衛星有啥區別,它們各自又有哪些看家本領?給我們生活都帶來了哪些改變?
  • 高分五號、高分六號衛星正式投入使用 高分七號衛星2019年年底發射
    高分五號、高分六號衛星分別於2018年5月9日和6月2日成功發射。高分五號是中國國內光譜解析度最高的衛星,也是國際上首次實現對大氣和陸地進行綜合觀測的全譜段高光譜衛星,可實現多種觀測數據融合應用。高分六號衛星是高分專項(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天基系統中兼顧普查與詳查能力、具有高度機動靈活性的高解析度光學衛星。
  • 高分衛星十年騰飛 行業應用漸入佳境
    今年恰逢高分專項啟動實施十周年,李德仁、吳一戎、李東旭等多位院士和專家學者齊聚長沙,深入商討空天信息產業、對地觀測、遙感應用等話題。高分專項是中國《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所確定的十六個重大專項之一,2010年批准啟動實施以來,已成功發射多顆高分衛星,高分數據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得到廣泛應用。
  • 密雲站當先 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成功接收高分多模衛星數據
    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獲悉,7月3日至5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成功實現了高分多模衛星數據接收。7月3日該衛星發射當天,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密雲站於22點07分至22點16分按計劃成功跟蹤、接收到高分多模衛星首軌下行數據。
  • 航天領域專家齊聚海口 探討我國高分衛星與遙感產業發展
    圍繞這一話題,11月24日下午,國家航天局對地觀測與數據中心邀請了10多名高分專項應用總師代表、優勢行業應用代表、優勢區域應用代表、骨幹企業代表來到海口,就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重大科技專項(以下簡稱高分專項)取得的創新成果、應用成效展開探討交流。
  • 高分衛星,本領越來越強(科技視點)
    高分七號衛星拍攝的北京首都機場真彩色融合正射影像。國家航天局對地觀測與數據中心供圖核心閱讀2019年12月10日,國家航天局發布了高分七號衛星首批22幅亞米級立體影像產品。這不僅是高分七號的首次亮相,也標誌著我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簡稱高分專項)的建設重點將轉入應用階段。從高分一號到高分七號,「高分家族」的規模不斷壯大,本領也越來越強。目前,我國已成功發射高分一號高分寬幅、高分二號亞米全色、高分三號1米雷達、高分四號同步凝視、高分五號高光譜觀測、高分六號陸地應急監測、高分七號亞米立體測繪等7顆民用高分衛星。
  • 高分衛星十年騰飛 中科星圖助力高分應用落地50餘個行業
    今年恰逢高分專項啟動實施十周年,十年間高分行業應用漸入佳境,僅中科星圖一家公司便已助力高分應用落地50餘個行業。高分專項是中國《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所確定的十六個重大專項之一,2010年批准啟動實施以來,已成功發射多顆高分衛星,高分數據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得到廣泛應用。
  • 「高分四號」成功發射:我國遙感衛星進入新時代
    作為我國以及世界首顆地球同步軌道高解析度遙感衛星,高分四號的成功發射,將迎來高低軌遙感衛星協同工作的時代。  目前高分專項工程已經在國土、環保、農業、林業等領域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的應用成果。然而此前發射的衛星都屬於低軌遙感衛星,解析度高的同時也有著天然的局限,比如成像幅寬較小、對同一區域的重訪周期長,再次觀測的時間間隔往往需要幾個小時甚至數天。
  • 「高分四號」衛星數據首公布 「霧霾下的北京」引關注
    高分四號衛星於2015年12月29日成功發射,隨即轉入衛星工程在軌測試階段,經過4次變軌於2016年1月4日成功定點地球同步軌道,並於當日首次開機成像並下傳數據,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北京氣象衛星地面站準時捕獲並成功接收全部數據後,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對獲取的原始數據進行了處理。
  • 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成功實現高分多模衛星數據接收
    新華社北京7月7日電 記者7日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獲悉,該院下屬的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日前已成功實現了高解析度多模綜合成像衛星的數據接收。高分多模衛星是具備亞米級解析度的民用光學遙感衛星,可實現多種成像模式切換。
  • 「吉林一號」高分02C衛星發射成功
    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主任張志芬籤署發射任務書。2020年9月12日13時0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將「吉林一號」高分02C衛星(又稱「內蒙古一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 航天領域專家齊聚海口交流高分衛星和遙感產業「高分」打造「數字...
    圍繞高分衛星和遙感產業,11月24日下午,國家航天局對地觀測與數據中心邀請了10多名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重大科技專項(以下簡稱高分專項)應用總師代表、優勢行業應用代表、優勢區域應用代表、骨幹企業代表齊聚於在海口舉辦的2020文昌國際航空航天論壇,交流高分專項取得的創新成果、應用成效。
  • 高分七號衛星成功發射 可在太空中拍出高清3D地圖
    】昨日,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火箭成功發射高分七號等衛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供圖高分衛星家族又添新成員。高分七號衛星昨日成功升空。它是我國首顆民用亞米級光學傳輸型立體測繪衛星,可以繪製誤差在1米以內的立體地圖,將用於國土測繪、城鄉建設、統計調查等領域。昨日11時22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火箭成功發射高分七號衛星。火箭還搭載發射了精緻高分試驗衛星、蘇丹科學實驗衛星一號、天儀十五號衛星3顆衛星。
  • 高分衛星陸續發射 如何挖掘海量影像數據價值?
    9月7日,高分十一號02星成功發射。這是一顆光學遙感衛星,地面像元解析度最高可達亞米級,主要用於國土普查、城市規劃、土地確權、路網設計、農作物估產和防災減災等領域,可為「一帶一路」建設等提供信息保障。從1972年,世界上第一顆遙感衛星Landsat-1發射成功到今天我國的高分衛星陸續發射投入使用,迅速發展的遙感技術不斷挑戰影像解析度的極限,高分影像意味著比以往更為海量的影像數據隨之而來。
  • 航天領域專家齊聚海口交流高分衛星和遙感產業「高分」打造「數字地球」
    通俗來說,高解析度遙感衛星(以下簡稱高分衛星)就是把相機放在衛星平臺上,從空中向地面進行精準拍攝。圍繞高分衛星和遙感產業,11月24日下午,國家航天局對地觀測與數據中心邀請了10多名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重大科技專項(以下簡稱高分專項)應用總師代表、優勢行業應用代表、優勢區域應用代表、骨幹企業代表齊聚於在海口舉辦的2020文昌國際航空航天論壇,交流高分專項取得的創新成果、應用成效。
  • 打開「天眼」看地球 「高分四號」衛星進入預定軌道
    如今,「高分衛星」遙感數據已逐步取代同等解析度國外衛星遙感數據,在國土資源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  替代了近80%同等解析度的國外衛星數據  2013年4月26日,「高分一號」衛星成功發射,搭載了兩臺2米解析度多光譜相機和4臺16米解析度多光譜相機;2014年8月19日,「高分二號」衛星成功發射,搭載了兩臺高解析度1米全色、4米多光譜相機。
  • 高分七號衛星拍出地球高清3D大片
    我國以往衛星的測繪精度是1∶5萬比例尺,高分七號能達到1∶1萬比例尺,對地物的平面定位精度優於5米,測高精度優於1米,即對於地面物體的平面定位精度誤差在5米以內。高分七號的投入使用,不僅在國民經濟建設等眾多應用領域產生直接的效益,還將服務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今後藉助高分七號獲取的地圖和北鬥的導航信號,可以讓出行線路更精準。
  • 「人民一號」衛星成功發射 人民數據正式進軍衛星大數據領域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太原1月15日訊 (記者 賀浪莎)北京時間1月15日10時53分,「人民一號」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搭載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標誌著人民數據管理有限公司正式進軍衛星大數據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