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小學數學老師,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體,關注作者,和老師一起學數學。
第一題 如圖,大正方體的稜長為6米,在它的一個角上挖去一個稜長為1米的小正方體,剩下的這個立體圖形的表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思路點撥 :這種題給人一種錯覺:從大正方體上挖去一個小正方體,其表面積好像也減少了。其實不然,看右圖,我們會發現,凹進去的三個面向外平移,正好把大正方體補全,此時表面積沒有變,也就是說現在的立體圖形的表面積正好是大正方體的表面積。所以可求出表面積為:6×6×6=216(平方米)。
第二題 如圖,一個長方體,長是10分米,寬是5分米,高是3分米。在兩個角上各挖去一個長方體後,表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參照第一題,自己試試吧)
第三題 如圖,一個稜長為10釐米的正方體,要在它的前面、右面的中心分別穿一個邊長為2釐米見方的孔,直透到對面,求穿孔後的正方體的體積。
思路點撥:在正方體的中間挖孔,實際上就是挖兩個小長方體。但是,這兩個小長方體有一段重合的部分,只要有一個小長方體的孔穿過,那麼大正方體的核心就變成空的了,同時,另外一個小長方體實際就比原來短了2釐米,因挖去的實際體積不是兩者的和,而是從兩者的體積之和中減去重合部分的體積。一個小長方體的體積2×2×10=40(立方釐米),中間重合部分的體積是2×2×2=8(立方釐米),所以被挖去部分的體積應該、40+40-8=72(立方釐米)。正方體的體積是10× 10×10=1000(立方釐米),所以穿孔後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000- 72=928(立方釐米)
聚焦思維:從一個立體圖形中挖去部分後,再觀察這個立體圖形的體積有什麼變化,這種題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同學們仔細看圖、認真分析,培養空間觀察和想像能力。當一個圖形從中間挖去一個立體圖形後,體積從原來的積中減少了這個被挖去部分的圖形的體積。但是,當被挖去的圖形重疊時,則要小心處理重合部分的體積。
感謝您的關注,我會分享更多小學數學方面的知識,希望對您的孩子的學習有所幫助。如果您覺得有價值,希望您能收藏、轉發、點讚、評論,一起幫助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