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了翻《我喜歡書》,首次對他的作品感到失望。
因為這本書的內容實在是太簡單了。不信你看,它所有的文字都在這裡:「我喜歡各種各樣的書。好笑的書……和恐怖的書。 童話故事……和兒歌集。 漫畫書……和填色書。胖胖的書…… 和瘦瘦的書 。有關恐龍的書……和講怪獸的書。 數數兒的書 …… 和字母書。介紹太空的書 …… 和講海盜故事的書。 唱歌的書……和怪怪的書 。我真的很喜歡書。」在我眼裡,這樣的文字實在很無趣。
後來我參加了一個繪本分享會,那一晚的主題恰好是安東尼·布朗。我的朋友咔咔媽跳起來說她想重點談談《我喜歡書》。當時我還頗為驚訝,這本簡單的書有什麼可以分享的?
咔咔媽才講了幾頁,我就意識到以我高高在上的成人心態,壓根就沒讀懂這本書。舉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第五頁,主人公小猴在看一本兒歌集,它旁邊坐著一個長得像雞蛋一樣的卡通人物。這個畫面蘊含著特別的意義,該卡通形象名叫Humpty Dumpty,它在英文世界中可是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事實上《Humpty Dumpty》是世界上最普及的英文童謠之一,幾乎所有英語國家的小朋友都會唱:「Humpty Dumpty sat on a wall / Humpty Dumpty had a great fall / All the king’s horses and all the king’s men / Couldn’t put Humpty together again」
也就是說,如果是一個英國小孩看到這一頁,他很可能會心一笑,因為看到小猴是在跟著名兒歌裡的主角一起肩並肩地看兒歌集呢。好吧,如果沒看明白這頁還可以歸結為我沒有那樣的文化背景,可是之前關於童話故事的那一頁我也是一翻而過,甚至沒意識到小猴披著紅色連帽披風以及地上大灰狼的影子分明是在呈現《小紅帽》的場景——類似這樣連小兜都能看明白的寓意,我居然沒任何印象,這只能說明我讀得實在是太糙了,又或者,態度過於輕慢。又想起《1隻小豬和100隻狼》的作者宮西達也曾在讀者見面會上抱怨:他花了多少時間和精力去畫那100隻狼啊,可是有些讀者才花了0.8秒就把一頁給翻過去了。
按照咔咔媽的觀點,對孩子們來說像《我喜歡書》這樣的繪本是常看常新的,隨著他們對世界的認識逐漸增加,很可能每一次翻看都會有新的發現。例如等他們知道超人的概念之後,在下一頁看到小猴披著藍色披風看漫畫書,就明白它是在模仿超人了。
繪本跟字書的最大區別,是它在畫面裡或明或暗地蘊含乾坤。還是以安東尼·布朗的作品為例。
在《我爸爸》裡有一頁,說的是爸爸可以從月亮上跳過去。你不該會以為這一頁就像字面說的那麼簡單吧,這裡也體現了一首跟《Humpty Dumpty》同樣著名的兒歌《Hey Diddle Diddle》,歌中提到有一頭母牛跨越了月亮:「Hey, diddle, diddle/The cat and the fiddle/The cow jumped over the moon/The little dog laughed/To see such sport/And the dish ran away with the spoon」。這個母牛跨越月亮的情節讓人印象如此深刻,以至於這首兒歌的另一個名字就叫《The Cow Jumped Over the Moon》。好吧,如果我們再繼續討論繪本和兒歌之間的聯繫,估計已經可以寫一篇專題論文了。
小豬們穿越到《鵝媽媽童謠》中去了,小狗看了哈哈笑,碟子跟著勺子跑。以下是原版童謠:
《THE CAT AND THE FIDDLE》
Hey
diddle diddle,
The cat and the fiddle,
The cow jumped over the moon.
The little dog laughed to see such sport,
And the dish ran away with the spoon.
看圖畫書的介紹,西方很多圖畫書裡會用到童謠的典故,而鵝媽媽童謠在西方美國英國應該流傳甚廣,所以看到這句The cow jumped over the moon,就想起圖畫書《月亮,晚安》的場景裡,文字裡都出現過:跳過月亮的牛,所以這裡也打算這樣翻譯。鵝媽媽童謠(Mother Goose)是英國民間童謠集,中文譯為《鵝媽媽童謠集》。這些民間童謠在英國流傳時間相當久,有的長達數百年,總數約有八百多首,內容典雅,有幽默故事、遊戲歌曲、兒歌、謎語、催眠曲、字母歌、數數歌、繞口令、動物歌等,英國人稱其為 Nursery Rhymes(兒歌),美國人稱其為 Mother Goose(鵝媽媽童謠),是英、美人士從孩童時代就耳熟能詳的兒歌。鵝媽媽童謠的創作方法是其他國家傳到英國的。當中包含的民間故事在1697年被叫做「母親鵝的故事」,且出現在短的吹牛大話或故事中。這些故事在1729年被轉變為英語。 但是在那之後不久,當約翰(可以稱得上是鵝媽媽童謠的創作人)和他的公司已經發現出版這種書是有利潤的時候,他們決定出版收錄這些傳統詩的書。他們給鵝媽媽童謠的曲子起一些適當而又無意義的名字。這個1791年的Newbery版本是最早的《鵝媽媽童謠》,也是世界最早的兒歌集。它包含了五十二首詩,和每首以一個例子說明。
著名的「倫敦鐵橋倒下來」、「瑪麗有隻小綿羊」等童謠,都是所謂的鵝媽媽童謠。隨著時間的流逝,鵝媽媽童謠的內容不斷擴大,至今包涵數百首童謠,不過有少數歌詞內容相當的血腥,其最大的原因,即是由於東、西方對死亡的態度不同,東方人非常避諱談到「死」這個字眼或相關話題;西方人則相反,他們不畏懼談到關於死亡,甚至對於生死有關的教育皆是從小教起。不過鵝媽媽童謠中的歌詞,也可以從它的時代背景來看。18 世紀的英國,發生了工業革命,促使資本主義產生,也造成嚴重的貧富不均與階級對立。使得大多數的人民成了資本主義的工具和犧牲品,他們大多生活困苦艱難,在這種人心動亂、生活環境差的年代,會出現鵝媽媽童謠裡的這類歌詞也不會是稀奇的事。有些歌詞是反應時代背景,有些歌詞則是反映了一部份的現實,發瘋的人、殺人犯、殺了父母的小孩、賣掉小孩的父母…等等,在窮困的時代皆是常見的角色,把他們的故事寫進童謠中,或許現在的人們看了會無法接受,但那卻是一個歷史的悲哀。
《money and the mare》引用一首正巧有知更鳥的童謠,緣起於繪本中那頁也有小鳥。
"lend me thy mare to ride a mile."
"she is lamed,leaping over a stile."
"alack! and i must keep the fair!
I'll give thee money for thy mare."
"oh,oh! say you so?
money will make the mare to go!"
up went pussy-cat,down went he,
down came pussy-cat,away robin ran,
says little robin redbreast: "catch me if you can!
little robin redbreast jumped upon a spade,
pussy-cat jumped after him,and then he was afraid.
little robin chirped and sang,and what did pussy say?
pussy-cat said: "mew,mew,mew," and robin flew away.
中文名字:《金錢和母馬》
「你借給我母馬騎一英裡。」
「她瘸了,只能跳躍。」
「嗚呼!,我必須保持公平!」
「我為母馬而給你錢。」
「哦,哦!說你呢?」
「有錢能使鬼推磨!」
貓上去了,他走後又下去了,
貓來到下面,知更鳥飛遠了,
小羅賓知更鳥說:「如果你能,就追趕我!」
小羅賓知更鳥在鏟子上跳,
貓在他後面跳,然後他害怕。
小知更鳥啁啾和歌唱,貓說了什麼?
貓說:「喵,喵,喵。」知更鳥飛走了。
李一慢,兒童閱讀專家,新閱讀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