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疊加天文大潮 廣東沿海有可能發生嚴重城市內澇

2020-12-02 中國政府網

新華社廣州5月19日電(記者 田建川)記者從廣東省防總獲悉,20日起廣東將迎來新一輪大範圍暴雨和強對流天氣過程。由於恰逢天文大潮,珠三角等沿海地區受天文潮頂託可能發生嚴重城市內澇,賀江、綏江、連江、梅江等中小河流可能發生超警洪水。

天文大潮一般發生在農曆初一和十六前後,此時,太陽、地球和月球排成近似一條直線,對海水的引潮力作用於同一方向,會增大海水的漲落。

據廣東省氣象臺預報,20日凌晨至21日,受低槽和切變線共同影響,廣東省自北向南將有一次強降水和強對流天氣過程,其中粵北、珠江三角洲市縣有暴雨,部分市縣有大暴雨,其餘市縣有大雨到暴雨,雷雨時伴有8級以上的短時大風。

今年以來廣東省降水較歷史同期已偏多七成。氣象部門表示,本次強降水過程具有範圍廣、雨強大的特點,氣象災害風險高,需密切注意,做好防範。

廣東省防總19日召開三防會商會,研判認為本次強降水過程恰逢天文大潮,珠三角等沿海地區可能發生嚴重的城市內澇,山區易引發山洪地質災害,賀江、綏江、連江、武江、潖江、梅江等中小河流可能發生超警洪水。

廣東省防總要求,各地務必加強汛期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強化水庫、水電站等工程安全管理,提前做好應急搶險準備和隊伍設備預置。

相關焦點

  • 水位高漲,注意「天文大潮」!廣東明起雨勢減弱,氣溫上升
    水位高漲,注意「天文大潮」!廣州五羊天象館常務副館長-李建基:6月6號發生了一次「天文大潮」,6月21號還會發生一次「天文大潮」,由於太陽、月亮、地球排成一條直線,其引起的「天文大潮」就比較嚴重。
  • 秦大河:海平面上升對沿海城市影響不容忽視
    沿海城市防洪除澇與供水系統面臨威脅  2015年6月17日,上海北部地區出現特大暴雨,適逢天文大潮,河道洩洪能力沒能經得住考驗,城區出現嚴重內澇。海平面上升正是那次內澇的助推因素之一。  秦大河分析,隨著海平面上升,海水頂託作用加強,導致城市排水能力下降,內澇風險明顯加大。
  • 「杜鵑」登陸恰遇天文大潮 浙江沿海將出現風暴潮
    浙江在線09月28日訊(通訊員 鄭盈盈 記者 段羅君 斯問 施雯 吳崇遠)颱風「杜鵑」備受矚目的另一個原因是,它來臨的時間剛好遇上大潮汛。颱風與天文大潮的高潮位相疊加,沿海地區將出現風暴潮,可能出現「強風、暴雨、巨浪、高潮」四碰頭的局面。
  • 「杜鵑」恰逢天文大潮 溫州某地前晚已發生海水倒灌
    雖然「杜鵑」很大可能不會在溫州登陸,但相關部門預測,受狂風、暴雨、大潮三重影響,「杜鵑」給溫州等地造成的影響,尤其是降雨量,不會弱於以往任何一次颱風。因海水極易形成倒灌,當地城市內澇形勢極為嚴峻。昨晚8時,溫州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將防颱風應急響應等級提升為Ⅰ級。同時,溫州市氣象臺發布颱風橙色預警信號。截至昨天晚上6點,溫州全市已轉移人員157703名。
  • 寧波今起將有大到暴雨
    與天文大潮相遇 浙江福建沿海小心內澇 預計「杜鵑」將於29日早晨到中午在福建連江到龍海一帶沿海登陸,登陸時浙江南部和福建北部沿岸一帶將恰逢天文大潮的漲潮期,將出現風、雨、潮「三碰頭」,且風暴潮有可能給低洼地區造成海水倒灌,加重其災害影響,因此除了防範「杜鵑
  • 高考地理小專題——城市內澇
    典型例題三:(2016·江西九江一中高三月考)2016年7月3日,江西九江遭受暴雨襲擊,九江市城區部分路段積水嚴重,交通受阻。江西九江市氣象臺於7月3日14時30分發布暴雨藍色預警信號。(1)試分析九江市內澇嚴重的原因。(2)簡述解決我國城市內澇的措施。
  • 暴雨下的山體滑坡和城市內澇,怎麼防?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1+1】;6月2日至7月8日,中央氣象臺已連續36天發布暴雨預警。7月7日,中央氣象臺發布了今年首個暴雨橙色預警,8日繼續發布暴雨橙色預警,這意味著過去24小時,有兩個省、市、區已經發生了100毫米的降水,並且有局地250毫米的降水,而未來仍然可能有強降水。近日,我國南方一些地區的強降雨仍在持續,且多地險情不斷。
  • 治城市內澇須綜合施策
    何江華攝  今年入夏以來,多地遭遇暴雨,不少城市出現「看海」現象,內澇問題再次凸顯。即便是建設水平較高的大城市,有些地方也難逃內澇之苦。  城市內澇的癥結到底在哪裡?如何加大力度破解?公眾該怎樣有效防禦?本報記者最近對此進行了調研。  城市規劃建設滯後、強降雨頻發等因素導致內澇  近年「城市看海」現象時常發生。
  • 農曆8月18廣東沿海將不會出現全年最大天文潮汐
    中新社廣州十月五日電 (郭軍 李建基)據廣東天文學會的專家透露,今年農曆八月十八,珠江三角洲以及粵東、粵西沿海地區可能都不會出現全年最大的天文潮汐,廣州珠江也不會出現全年最高潮位,因為廣州珠江全年最高水位已發生在今年八月十一日(農曆七月十八)。
  • 14號颱風莫蘭蒂有幾級?17級以上 最大風速70米/秒
    受颱風「莫拉蒂」及後期冷空氣共同影響,華南、華東地區將先後出現強降雨14日至17日,廣東東部、福建東部和南部、浙江東部、江西東部、上海、安徽東南部、江蘇中南部和臺灣東部等地的部分地區將有大暴雨,局地有特大暴雨(累計雨量250~450毫米),個別站點可超過500毫米。
  • 專家表示,颱風和天文大潮相疊加劇今年我國沿海颱風災害
    新華網北京10月15日電(記者羅沙)記者15日從國家海洋局獲悉,與往年同期相比,今年造訪我國的颱風數量多、強度大,再加上颱風登陸與天文大潮相疊,給我國沿海地區造成嚴重風暴潮、海浪災害。
  • 雙潮疊加 海水倒灌
    南都訊 颱風「天鴿」來襲,珠三角不少堤段超警戒潮,廣東多地更是出現了海水倒灌的現象。南都記者昨日從廣東省防總獲悉,颱風「天鴿」於23日12時50分在珠海金灣區登陸,登錄時中心最大風力14級,並遭遇天文大潮不利組合。    此次颱風,風、雨、浪、潮疊加,多站點超歷史實測最高潮位。
  • 瞭望|問診城市內澇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7月2日、7月10日,四川成都連續遭受暴雨,城區多處積水,市民出行困難。7月4日,江蘇南京也開啟「看海」模式,強降雨致使城區內多處嚴重積水,造成部分路段交通癱瘓。而在此前的6月初,廣東廣州受颱風「艾雲尼」影響,市內11區40餘片區出現城市內澇災害,其中內澇積水引起市民觸電致死的傷害性事件,引發社會強烈關注。
  • 強降雨北方「發力」 需防範地質災害及城市內澇
    同時,北方部分大城市要注意防禦城市內澇。  在北方遭受強降雨的同時,高溫重新回到南方地區。預計 20~22日,江南大部、華南大部等地將有35℃以上的高溫天氣,局地最高溫度可達37℃。在業務實踐中,又可按照發生和影響範圍的大小將暴雨劃分為:局地暴雨、區域性暴雨、大範圍暴雨、特大範圍暴雨。  局地暴雨歷時僅幾個小時或幾十個小時左右,一般會影響幾十至幾千平方千米,造成的危害較輕。但當降雨強度極大時,也可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 颱風「納沙」影響期間將現風雨潮三碰頭 危害較大
    中新網9月29日電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陳振林今日表示,9月29日前後,正是天文大潮汛期,「納沙」影響期間將出現風、雨、潮三碰頭,加之時值汛末,海南等地一些水庫水位較高,可能產生較大危害。  中國氣象局29日召開10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陳振林在會上作如上表述。
  • 《阜陽市城市排水與暴雨內澇防範應急預案》出爐
    近日,今年度《阜陽市城市排水與暴雨內澇防範應急預案》出爐,預案顯示,今年城市防汛防澇,還有許多「短板」要消除。去年暴雨暴露不少問題去年6月9日晚至6月10日,我市普降大到暴雨,降雨強度達到30年一遇標準,我市各個地區,市政道路均出現嚴重積水。
  • 汶川地震可能與天文因素有關 正好發生在上弦日
    汶川地震或與天文因素有關  6月初兩個強天文潮汐值得關注  本報訊(記者/蘇稻香通訊員/李建基)廣東天文學會專家昨日分析,這次汶川大地震發生的日期與時間,可能與天文因素有關。  大地震日期恰好發生在上弦  大地震日期恰好發生在上弦(農曆四月初八)。這天,上弦時刻出現在中午11時47分。上弦時,太陽、地球和月球排列成一個直角三角形;從地球上看,太陽和月球的角度恰好等於90度,上弦這天,有來自兩個不同方向的引潮力對地球施加影響。
  • 直擊四川樂山洪水現場:城區內澇嚴重 樂山大佛「腳趾」被淹
    來源標題:直擊四川樂山洪水現場:城區內澇嚴重 樂山大佛「腳趾」被淹 大渡河、青衣江、岷江三江匯流處江水滔滔,水聲震耳欲聾。渾濁的洪水裹挾著樹枝從樂山大佛「腳趾」旁流過。
  • 颱風「杜鵑」明天白天登陸福建,正遇全年最大天文大潮
    「杜鵑」昨天加強為超強颱風,明天白天登陸福建中北部沿海。  對浙江來說,大風大雨是肯定的。像杭州,今天下午起轉陰雨天氣,明天中到大雨,後天才雨漸止。糟糕的是,偏偏大風大雨還勾搭上了天文大潮期,這才是最致命的。  因為風雨潮三碰頭之下,浙閩等地最高可掀起6米巨浪。而且回過頭來看看前幾年的天文大潮期,碰上颱風這種事情也發生過。
  • 南方暴雨破紀錄,洪澇災害致260多萬人次受災,更令人擔心的是…
    南方洪澇災害有多嚴重?這些天桂林的親們感受最深的就是「這雨咋就沒停過呢……」風光甲天下的陽朔縣城內澇嚴重7日,城市主幹道甲秀橋如「一葉孤舟」橋上停滿了大大小小的車輛避難處在洪水中的桂林象鼻山一半「鼻子」被淹在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