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ZipSeq」可用於單細胞轉錄體實時定位

2020-07-08 科學網

作者丨小柯

新技術!「ZipSeq」可用於單細胞轉錄體實時定位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Matthew F. Krummel課題組發展了一種利用光控空間編碼進行實時單細胞空間轉錄組學研究的技術,稱為ZipSeq。


這一研究成果於2020年7月6日發表在《自然—方法學》上。


課題組人員開發了名為「ZipSeq」的方法,通過特定模式照明和光籠寡核苷酸將DNA編碼(『zipcodes') 標記到完整組織的活細胞上,為後續單細胞組學數據記錄細胞位置信息,具有實時和動態選擇模式的特點。


研究人員還利用ZipSeq對三個生物體系(體外傷口癒合、活淋巴結組織切片和活腫瘤微環境)的基因表達模式進行了映射。


在所有體系下,研究人員都發現了與組織結構相關聯的新的基因表達新模式。


在腫瘤微環境中,基因表達模式表明了骨髓和T細胞由外圍向內的分化軌跡。


新技術!「ZipSeq」可用於單細胞轉錄體實時定位


ZipSeq的組合變體可以有效地縮放所定義區域的數量,從而為實時或微擾之後活組織基因表達模式的完整繪製提供了途徑。


據介紹,空間轉錄組學技術需要同時獲取單細胞轉錄組數據及其在多細胞生物中的三維空間位置信息。


然而在活組織水平,將細胞位置與其單細胞轉錄組信息進行關聯的現有方法仍存在多種限制。


相關論文: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2-020-0880-2

小柯報導: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paper/2020/7/20207715394738057431.shtm

相關焦點

  • 新技術!「ZipSeq」可用於單細胞轉錄體實時定位
    Krummel課題組發展了一種利用光控空間編碼進行實時單細胞空間轉錄組學研究的技術,稱為ZipSeq。這一研究成果於2020年7月6日發表在《自然—方法學》上。課題組人員開發了名為「ZipSeq」的方法,通過特定模式照明和光籠寡核苷酸將DNA編碼(『zipcodes') 標記到完整組織的活細胞上,為後續單細胞組學數據記錄細胞位置信息,具有實時和動態選擇模式的特點。研究人員還利用ZipSeq對三個生物體系(體外傷口癒合、活淋巴結組織切片和活腫瘤微環境)的基因表達模式進行了映射。
  • 新技術可同時讀取單細胞中的基因表達和轉錄因子結合
    新技術可同時讀取單細胞中的基因表達和轉錄因子結合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28 15:16:16 近日,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Robi D.
  • 大事件、新技術引領單細胞進入新時代
    2009年第1篇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文章橫空出世,2015年10x Genomics第1個實現商業化高通量單細胞解決方案,到今天單細胞測序技術在生命科學研究的各個層面都有著廣泛的應用。 2019年可以稱得上是單細胞技術全面應用的元年,年度發文數量達到683篇,每個月都有不少重量級文章發表。
  • 高歌團隊發布單細胞轉錄組數據檢索新方法和參考資料庫
    本文來源:北大生科作為細胞異質性研究的重要工具,近年來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蓬勃發展,並積累了大量研究數據。若能有效利用現有的單細胞數據進行檢索與推斷,研究者便能更好地進行新測序單細胞的注釋,以及綜合多數據集的研究。
  • 空間轉錄組測序用於免疫治療研究
    空間轉錄組檢測技術特點 空間轉錄組檢測技術逐漸受到廣大研究學者的青睞,其不僅可以提供研究對象的轉錄組數據信息,同時還能定位其在組織中的空間位置,這將有助於確定腫瘤異質性的來源,並揭示致病機制、潛在的藥物靶標和新型生物標誌物。因此,運用該技術可以分析免疫治療如何改變TME結構和免疫環境,TME中腫瘤細胞,脂肪組織,血管,三級淋巴結構和基質之間的動態相互作用。
  • 免費領取 | 單細胞轉錄組測序,市面罕見的單細胞技術書籍
    前陣子,小編發現了一篇單細胞測序的文章,看到之後震驚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只有這些:細胞培養、單細胞製備、單細胞測序、質量控制、技術驗證,而且只獲得了單細胞測序數據就結束了據統計,單細胞測序相關文章的單月平均影響因子達到了20.4!由此可見其影響之大,而單細胞轉錄組測序的文章已經發表很多了,現在再不應用就趕不上熱度了! 為響應熱潮,滿足同學們的需求,解螺旋和聯川生物一起給大家送出這本《單細胞轉錄組測序》實體書。
  • 微陣列空間轉錄組與單細胞測序揭示胰腺癌結構
    微陣列空間轉錄組與單細胞測序揭示胰腺癌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6 10:36:33 美國紐約大學Itai Yanai團隊利用基於微陣列的空間轉錄組學和單細胞RNA測序
  •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構建空間轉錄組測序新方法
    細胞的異質性對解釋腫瘤的發生、幹細胞或前體細胞的多能性與譜系分化、幹細胞與微環境的相互作用等具有重要意義。近些年,單細胞測序技術迅速發展,使得研究細胞之間的異質性成為可能。然而,目前單細胞測序的方法均會丟失細胞在體內原有的位置信息,而對某些研究領域如發育生物學、腫瘤生物學而言,細胞來源的位置信息是十分關鍵的。
  • Nat Immuno | 單細胞轉錄組測序發現新的淋系祖細胞
    這種傳統的樹狀分化路徑隨著單細胞技術的發展受到了諸多的挑戰。例如通過單細胞譜系示蹤(lineage tracing)技術Shalin Naik等發現LMPP這一曾經被認為具有多能性的祖細胞類型,在單細胞層面具有顯著的異質性,只有少數的細胞具有真正的多能性,大部分細胞已經具有確定的分化路徑並且缺乏分化成為其他類型細胞的能力
  • 希望組正式推出納米孔單細胞全長轉錄組測序分析服務
    單細胞RNA測序(scRNA-Seq)是分析細胞間異質性的一項關鍵技術,但是基於短讀長的單細胞測序缺乏識別全長轉錄本的能力,不能開展更深入的細胞間異質性研究,例如可變剪接、基因融合事件等。因此,結合了長讀長測序技術的單細胞全長轉錄組備受矚目。
  • 科學家構建空間轉錄組測序新方法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景乃禾課題組新近創立了一種技術方法,可以獲得具有空間位置信息的少量細胞轉錄組圖譜
  • 單細胞測序技術原理
    換個姿勢來問就是,單細胞測序技術能解決什麼傳統方法解決不了的問題?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對於多細胞生物來說細胞與細胞之間是存在差異的,很多時候是基因組、轉錄組上的失之毫釐,功能上的差之千裡。
  • Cell Stem Cell |單細胞譜系追蹤解析造血幹細胞命運與轉錄組特徵
    但是單細胞測序技術缺乏細胞譜系(祖代細胞-子代細胞關係)信息,因此單時間點的單細胞轉錄組數據尚不足以揭示細胞在連續時間軸上的發育命運。通過單細胞測序技術捕獲單個細胞的轉錄組,並利用RNA條形碼的流向確定每個細胞的發育命運,該工作實現了在單細胞水平整合細胞譜系信息與基因表達信息(圖1A, B)。
  • 我國科學家實現單細胞表觀組學新突破:兩種革新單細胞ChIP-seq技術...
    、風格迥異的單細胞ChIP-seq技術,可適應於不同課題研究需要,解析發育與疾病狀態下細胞命運決定調控機制。目前研究多集中在單細胞轉錄組水平,單細胞水平解析表觀調控機制也鮮有報導,而從單細胞、全基因組範圍研究組蛋白修飾和轉錄因子如何控制細胞譜系發生、命運決定則尚屬空缺。 技術的革新為解析細胞命運決定的機制帶來了新的可能性。染色質免疫共沉澱(ChIP-seq)是研究表觀遺傳調控的重要技術手段,可以在全基因組範圍內捕獲DNA-蛋白質的相互作用。
  • 從單細胞窺探生命奧秘!新技術揭開人類細胞生長發育之謎
    被用於檢測超過5萬個線蟲單細胞的轉錄組測序,從而構建了世界首個生物個體水平的單細胞轉錄組圖譜。曹俊越等人研發了另一項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sci-RNA-seq3。該技術可以同時檢測幾百萬個單細胞轉錄圖譜,其費用是以往技術的1/10。同時這項技術不依賴於特殊的儀器設備,可以廣泛應用於世界大部分研究機構。
  • 從單細胞窺探生命奧秘 新技術揭開人類細胞生長發育之謎
    之前,11月13日,《科學》還刊登了洛克菲勒大學、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羅特曼·巴蒂研究所等機構研究人員利用這些新技術創造的兩個細胞圖譜,以追蹤人類細胞類型和組織發育過程中的基因表達和染色質可及性。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華盛頓大學Jay Shendure實驗室4年讀博研究期間,曹俊越研發了高通量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sci-RNA-seq)等4項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相對於傳統的生物學領域,新技術研發的困難主要在於要發明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事物,因此這一過程風險很高,往往要經歷很多失敗和挫折。」
  • ...Bio成功舉辦高通量單細胞轉錄組測序和單細胞液滴包裹技術交流會
    因此,針對單個細胞的研究技術,單細胞基因組學研究(Single Cell Genomics Study)成為生物學研究迫切的方向,並成為再生醫學,發育生物學,腫瘤研究,免疫學研究必不可少的關鍵研究手段。
  • 新技術實現對單細胞中基因表達動態的表徵
    新技術實現對單細胞中基因表達動態的表徵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19 23:10:24 2020年4月13日,《自然—生物技術》雜誌在線發表了美國華盛頓大學Jay Shendure
  • 吳昊團隊開發檢測單細胞mRNA動態變化新技術scNT-seq
    傳統的mRNA代謝標記技術利用尿苷類似物4-硫尿苷(4sU)可以有效的標記新生mRNA,但是技術上的局限性不能達到單細胞解析度;而常規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雖然可以揭示不同細胞類型的穩態轉錄組,但是不能精確分辨特定時間裡新生成的和已有的mRNA,因此用於定量研究細胞類型特異的mRNA動態調控機制十分困難。
  • Cell子刊新成果:建立人類精子發生過程高精度轉錄組圖譜
    8月30日,這一由中國團隊完成的新研究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Cell Stem Cell》上在線發表,他們首次從單細胞水平系統闡明了人類精子發生過程中的基因表達調控網絡和細胞命運轉變路徑,繪製了人類精子發生的高精度單細胞轉錄組圖譜,解析了成年男性全部生殖細胞類型及其關鍵的分子標記,並初步探索了將單細胞轉錄組技術用於人類非梗阻性無精症的研究和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