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缸壁呈現黃色物質或者水色發黃,和硝化細菌生成有何必然關係?

2020-11-30 養魚老道

關注養魚老道,關注更多觀賞魚實踐知識,讓我們簡單養水、輕鬆養魚!

關於魚缸出現了黃水的現象,我們是不一定非要去進行處理的,這一點養魚老道已經說過多次了,除非是我們從視覺上感覺到有礙瞻觀,大部分的魚缸黃水現象,都不是水質不好而引起的問題。

一、為什麼我的魚池子這個顏色我也不管

有魚友問道我的那兩個魚池子為什麼水質已經是如此顏色了,我也根本毫不在乎?

那是因為魚池在室外落入了大量的落葉和灰塵,這個與魚池裡的有機物過多,或者說是魚兒排洩的糞便過多,引起的氨氮、亞硝酸鹽招標等現象完全是兩回事。

如果大家去飼養金魚的漁場裡看看,這樣水色的池子到處都是,只要不是沉澱的糞便過多,我們是完全沒有必要去採取任何措施的,只是欣賞起來不大好看罷了,就是這麼簡單的道理。

因為我的魚池子水體龐大,我也是有定期添水,所以說在水質問題上我根本無需擔心,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視而不見是完全可以的。

二、以下幾種情況的黃水現象全部不是水質的問題

這裡我們所說的黃水問題,指的是並不是因為水質敗壞的黃水,其中包括了魚食掉色、沉木掉色和藥物掉色。

在這幾種情況下,僅僅是魚缸的水色受到了染色而已,我們不要去遇到魚缸黃水現象就一驚一乍的,如果飼養的是普通觀賞魚,即使魚缸不是因為上述原因造成的輕微黃水,我們基本上都可以不管。

頂多就是少量換點水就完事了,沒有什麼必要的複雜的操作程序。

三、魚缸壁上的粘附物很多,水色越來越暗,必須處理

只有這一種情況,我們是必須處理的。

在這裡再和魚友們強調一點,很多魚友認為魚缸養水成功的標誌,就是魚缸壁上摸起來滑滑的,很多業內人士稱之為菌膜。

這個理論正確與否,目前沒有任何科學證據,我們看魚缸養水成功也不是單單靠目測缸壁嗎這一個條件,必須與水色、魚兒的狀態、魚缸投餵魚食後的自淨能力,等等因素綜合比較分析,必要時可以用到水質測試劑。

但是,有一點肯定是不對的,那就是魚缸壁上雖然摸起來是滑滑的,但是絕對是清澈透明的,如果我們肉眼能夠看到缸壁發蒙、發暗、粘附有各種白點、白斑、白毛,那麼一定證明,我們的魚缸水質有問題,而不是什麼養水成功了的標誌。

四、哪些情況下魚缸壁上會粘附雜物?

1、用藥過多時

我們在使用一些人用或者獸用藥給觀賞魚治病時,藥物裡面可能有一定的澱粉成分,如果我們的魚缸過濾不及時,我們就會發現有很多的藥物成分粘附在缸壁上,這種情況怎麼可能說明魚缸壁上的雜物是菌膜呢?

2、整缸魚兒患上了重病

我們比如說整缸觀賞魚患上了白毛病或者融鰭、蒙眼等症狀,它們的體表粘液都會大幅度的脫落到魚缸裡,如果過濾系統不強大,在很短的時間內,魚缸壁上照樣會出現各種蒙狀的雜物。

這些我們通過平時的觀察,都是輕易而舉的就可以發現的,我們又憑什麼去說,這些東西就是什麼菌膜,或者我們開缸成功了?

3、魚缸內有中大型觀賞魚產卵

我們比如說魚缸裡的金魚、錦鯉或者鸚鵡魚等,它們在魚缸裡產卵了,這個時候整個的魚缸極有可能出現水質的白濁現象,這個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那麼這個時候如果魚缸的過濾設備不強大,魚缸壁上也會粘附雜物。

五、雜物不能有效清除,和魚糞粘附一起,缸壁就開發暗、發黃

以上這些粘附在缸壁的白濁物質,如果我們沒有及時的發現,那麼,由於時間的推移,過濾的無效,久而久之,魚缸的水色必定是逐漸地暗淡,發黃,摸起來一定也是滑滑的,其中也包括了魚缸底部的雜質,都是同樣的道理。

再就是一些殘餘雜物在水體中不斷的漂浮,過濾棉溢流,棉上的雜質不斷落入水中,這些所有的問題,最終都會導致雜物在魚缸的某處堆積過多,它們就會逐漸的加深魚缸的水色,這些東西就是魚缸裡各種毒素的來源。

我們千萬別再去把魚缸壁摸起來滑滑的,或者出現黃色的物質,都去作為養水成功的唯一標準了,即使如此,魚缸的缸壁和缸底,也一定是乾乾淨淨,水色絕對的清澈透明,魚兒各鰭舒展的正常巡遊,偶爾一次稍微投餵過量,魚缸的水質在短時間內也能夠迅速恢復,這些都可以作為魚缸養水成功的標誌。

六、處理魚缸黃水的關鍵就是換水慢慢調理

無論是哪種方式的魚缸黃水,我們都要依據實際情況去處理,至於活性炭、蛋白棉或者色母片等等東西的添加,事實上都不可能有具體的數量,全部是靠我們自己根據實際情況酌情添加,因為水體的大小和水黃的程度它都不一樣。

而且有些問題也需要我們找到問題的根本,比如下藥或魚飼料以及有機物過多等等,大部分情況下,我們通過幾次多頻次、少劑量的換水,都可以把魚缸的黃水問題解決掉的,只是一個時間問題罷了,但是這種最笨的方法反而是最有效的,也是對於觀賞魚或者說是魚缸水體傷害最小的。

而且每次清理時,如果缸壁過髒,出現了大量的黃色垃圾,其中也包括了褐藻,我們必須要擦拭缸壁予以去除。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魚缸水色一發黃,觀賞魚就患病或死亡,有這種可能性嗎?
    飼養觀賞魚不會看水色,這個問題其實很嚴重,為什麼今天想起來這個話題?是因為老鄒大叔今天到我這裡拿魚,說起來這件事情。具體的經過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他的,某缸七彩神仙魚飼養密度過大、投餵量過多,最後過濾系統或者說濾棉達到了飽和狀態,然後有機物在魚缸裡大量沉澱,魚缸的水色就開始發黃、發暗,緊接著,觀賞魚就開始患病。
  • 養魚,卻發現魚缸水總是發黃怎麼辦?
    便便太多,泡水時間長也會導致水體發黃。為什麼?你餵飼料魚吃了就拉便便,飼料黃水便便自然也會黃水。因此,需要定期清洗棉,控制餵食量。餵的多拉的就多,太久不洗,自然就發黃了。建議:定期清洗濾棉,定量換水。即使你定期清洗濾棉,但長時間不換水,水色也是黃色的,只有換水才能減輕水色。沉木沉木是出了名的黃水,有些沉木甚至怎麼處理都會黃水。
  • 加入硝化細菌水質立刻清澈,只是魚缸壁有很多絮狀物,原因在哪?
    加入所謂的硝化細菌後,水質很快清澈,效果確實不錯,為什麼魚缸壁看起來模糊,有很多的毛毛呢?那麼,為什麼這位魚友往魚缸裡添加完所謂的硝化細菌溶液以後,水質清了,缸壁髒了呢?所以說,魚缸的水清了,但是缸壁髒了,這個過髒的缸壁,一個是會嚴重影響到了我們的欣賞效果,和對於觀賞魚的觀察力,另一個就是它們的粘性很大,會繼續粘附魚缸裡的各種有機物,導致魚缸裡的有機物殘留過多,繼而敗壞水質。如何判斷我們購買的硝化細菌或者水質調節劑中含有淨水劑的成分?
  • 詳解魚缸水變白的原因並給出對策。硝化細菌生成不易,且養且珍惜
    希望我的文章能給新老魚友們一些幫助或者參考。如果您覺得有用的話,還請魚友們鼓勵和支持一下。下面是今天的正文。魚友們都希望自己的魚缸清澈、透亮、汙染物可控,但不是總能如願。有的時候是水自己變白,有的時候是換水之後變白,還有的時候是反反覆覆變白,讓人非常頭疼。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您接著看。
  • 養好觀賞魚第一步:學會判斷魚缸硝化細菌系統是否建立,用此方法
    造景後,放清水,讓魚缸過濾系統正常使用,三天後,便可開始設置硝化系統。有專門出售硝化細菌的市場,形態各異,有液體也有顆粒,當然它們都可以用。因為硝化細菌是好氧細菌,他們喜歡陰暗的環境,所以我們的過濾盒要經常保持陰暗,不需要經常開燈,這樣只需循環3-4天,待硝化系統建立。
  • 魚缸的水色發黃,用活性炭來解決到底好還是不好?
    1、對於活性炭的使用周期,普遍的認為是兩三個月就要更換,養魚老道也不知道這些理論有什麼科學依據,說的那麼斬釘截鐵,每個魚缸的雜物和水質以及魚兒的飼養密度都不一樣,添加的活性炭數量和質地也不一樣,絕對不會是同一個比例,何來必須兩個月就更換一說?
  • 我們如何能夠判斷魚缸裡的水過肥或者過瘦?
    所以說水質過肥我們得通過魚缸的水色,缸內的糞便,過濾棉以及生化濾材的乾淨程度,缸壁的光滑程度、水面的油膜以及魚兒的反應等綜合因素去考慮。水質肥瘦與水新水老也會有一定的關係,當我們們在正常的投餵飼料情況下,如果連續的超過十天半個月不去給魚缸換水或者加水,我們就要仔細的觀察一下魚缸的水質了。
  • 闢謠:魚缸裡的魚糞不是硝化細菌分解,保持魚缸水質清澈還得靠它
    而且這些事情,雖然肉眼看不見,但是對一個正常魚缸的運行卻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及作用。魚缸淨水不可磨滅的存在-硝化細菌硝化細菌承擔著重大的重任,他是水質清潔的重要因素之一。他的工作就是將魚缸中有害的物質轉化成無害物質。
  • 魚缸里舖設底沙飼養錦鯉到底好不好,為什麼有說好,有的說不好?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本來就應該是眾說不一的,因為如果按正理來講,飼養錦鯉的魚缸裡它就不應該鋪設底沙,除非是水體特別的大。否則的話,錦鯉的攝食量和排洩量都會很大,我們在水質上並不是那麼容易處理的。底沙中是否可能生成硝化細菌?
  • 魚缸水質由白到黃,再由黃到白,有些魚友玩得很嗨,早晚得出事
    但就算是我們經過了魚缸養水的過程之後,魚缸的水質在我們每次換水或者清洗濾棉之後,還是會有一兩天的白濁期,之後經過了幾天短暫的水色正常期,我們會看到魚缸的水質又發黃了,好像是又該換水了。等到了我們換完水之後,天哪,魚缸的水質又發白了,這不是在和我們鬧著玩麼,這個觀賞魚怎麼能夠飼養的好?
  • 飼養觀賞魚有一種換水方式,叫做蜻蜓點水式,適合哪一種情況?
    我們比如說大換水,常常指的是整缸換取大於五分之四的魚缸水,還有半缸換水,顧名思義就是換水一半,還有定期換水,指的是每周或者十天左右換取四分之一,另外一種就是抽底換水,適合於過濾不強,底部雜物過多的情況,我們只需抽取底部雜質,點到即可。那麼,何為蜻蜓點水式換水呢?
  • 大量絮狀物出現在魚缸壁,到底是不是菌膜,必須全部清除嗎?
    一、大量觀賞魚的體表粘液脫落在飼養觀賞魚的過程中我們一定會發現,這些所謂的絮狀物或者生物絮團之類的東西,在觀賞魚入缸之前,可以說是幾乎沒有,所謂的有,也只是魚缸的水體放置時間過長,溫度表或者加熱管以及供氧的水管上會有那麼一星半點,缸壁上按理說應該是乾乾淨淨,我們這裡只說
  • 想要魚缸的硝化系統穩定形成,關鍵在水質調理的第二個階段!
    是的,我們不管魚缸裡有沒有生化過濾系統,即使有一塊濾棉,也有可能達到最佳的水質,也就是說魚缸裡照樣是硝化系統完備的,但是維持的時間不會太長,我們需要不斷的調理,這個我們通過水色是完全能夠看出來的。但是、可是,如果魚缸的水色過於明亮,那只能說明一個問題,我們的硝化系統根本沒有建立,或者說生化濾材不夠。
  • 魚缸水變白、變黃或變綠,你可以這麼辦!
    也不知是什麼原因,最近來諮詢譁仔的魚友,很多人都在問水色異常的問題,尤其是水色發白的狀況,尤為多見。所以,譁仔決定今天說一說水色的問題,給小白玩家們一點思路。不廢話,開課啦!本文適合寵物魚新手小白,本文不適合海水缸和草缸。
  • 魚缸內加鹽對硝化細菌會有影響嗎?
    所以說,我倒是從來也沒感覺到我這種加鹽的方法對魚缸中的硝化細菌有過什麼影響,加完鹽後,也就是正常的換水、餵食就行,況且海水魚缸中就沒有硝化細菌了嗎?其實呢無論是海水魚缸和淡水魚缸,添加適量的鹽對硝化細菌影響都是特別特別小的,我們甚至可以忽略不計,海水魚缸用鹽調製海水也都是有比例的,淡水魚缸給魚兒治療疾病也是有比例的,除非是一缸水我們加上半缸鹽,那麼觀賞魚也肯定活不了,更不用說硝化細菌了。
  • 原來能夠管住魚缸水質清澈度的過濾系統,真的與硝化細菌無關!
    3、實際上養魚老道以前也說過,嚴格意義上講這根本不算是什麼菌膜,真正的菌膜是一簇簇的,而且絕對不會是到處都有,而這種所謂的菌膜,我們姑且可以稱之為生物絮團,或者說是某些細微雜物粘附在濾材或者濾棉上所致。
  • 導致魚缸裡硝化細菌死亡,可能會與下列因素有關,我們如何改善?
    飼養觀賞魚,主要的第一大工作就是養水,很多魚友只要一談到養水問題,必然會談到硝化細菌,魚缸裡的硝化細菌這個東西是看不到也摸不著的,除非我們自己手裡有一定的檢測工具,否則的話很難去判斷,那麼我們可以通過下列的方法做出一個大致的結論:魚缸水質良好的判斷標準魚缸的水質一定是通透明亮的、缸壁上摸起來會有一定的滑膩感
  • 魚缸的氧氣管上總是出現一些黏性的物質,這些東西需要清理嗎?
    對於這種東西,網上有很多種解釋,什麼菌膜、生物絮團,或者說只要是看到此類物質,那麼就可以證明我們的硝化系統培養成功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一、這種東西最常在哪裡見到?二、這種粘性物質到底是什麼,是硝化細菌嗎?那麼這種粘性物質是硝化細菌嗎?這種東西就是一些初生的多種菌類和各種魚缸雜質的混合物而已,確切地講可以叫做生物絮團,其主要的應用範圍現在還是局限於在對蝦的飼養上,需要提供一定的糖分和有機碳源,是多種細菌和雜物的粘合物。
  • 請仔細閱讀,別再繳養魚智商稅,魚缸添加硝化細菌的底層邏輯揭曉
    硝化細菌什麼時候加?加多少?大家似乎對魚缸添加硝化細菌這個事很在意。可如果我告訴你,我的魚缸從沒加過硝化細菌,水質和裡頭的魚兒狀態都非常好,你會怎麼想呢?在文章的開頭,我就需要提前告訴大家一個結論,其實養觀賞魚可以不用額外添加硝化細菌,因為它們會自動生長出來。
  • 水色及其與藻類的關係,你知道嗎?
    藻類群落的胞形狀、大小、適應性分布和體色是水色的重要內容,是水體環境質量的外觀表現,在環境保護和水產養殖日益受到重視的今天,藻類已經成為水環境評價的一個重要生物指標。藻類對水色具有重要意義,但關於二者之問關係的專門研究報導卻很少見,本文綜述了藻類對水色的影響以及不同水色中的優勢藻類群落,使人們詳細了解藻類和水色的關係, 為識別水色和管理水質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