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的書畫,離不開精緻的裝幀。在湖北文藝界,醉心於此的書籍裝幀設計家孔藝,贏得了人們的讚許。
行吟山水,千年恍如一夢。近日,記者專訪孔藝,他一如當年那個戲水於富水河中的少年,坦坦蕩蕩,悠悠然然,簡簡單單。
精心播灑書香
「出畫冊,找孔藝。」這是出版界流行的說法。
孔藝工作室是孔藝設立的專門團隊,一年要出數百本畫冊,平均每天不止一本。
孔藝,祖籍山東曲阜, 1960年出生於通山,武漢大學畢業,著名出版人,系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湖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1989年獲首屆「武漢青年攝影十佳」。作品多次參加國際、國內的大型攝影展覽並獲獎,並被收入《中國當代青年名人大辭典》、《中國攝影家全集》等重要名錄。
上世紀80年代,孔藝工作業餘喜歡攝影、繪畫,時有作品見諸報章。當時,湖北電視臺攝製組正在通山拍九宮山,因偶然的機緣,孔藝於1985年調入出版社,從此成為一名專業的美術出版人,和書籍的裝幀設計打上了交道。
然而,他不願甘於平淡,於2001年獨自一人下海創業,追求自己的文藝夢想。「設計出版一本書畫專著,而且內容要是精品。」抱著這樣簡單卻堅定的想法,他的目標如皎日之高懸,像大山一樣穩固。這決心一下,接下來便是幾十年的篤行。
世人出書,不算稀奇。可是,真正出一本好書,既要瓶子好還要裝好酒,也即設計裝幀雅致,內容又鮮活可人,讓讀者一瞥便產生別樣的新鮮感,一讀便獲得別樣的收穫感,卻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尋美論道》正應了「尋美」的初心和「論道」的立意。這是「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書(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一本書,是書堆裡透著異彩,讓人拿在手中便能產生好感的一本書。
《尋美論道》共收入孔藝近四十篇敘述藝術家的美文(少數是展覽或者作品集序言),文字優美,篇篇珠璣。這緣於作者對藝術界的工作者都很熟稔,對各人不同的藝術特點,拿捏得準,尺寸把握得好,在描述時能呈現出鮮活獨特的藝術氣息,不至於千人一面,以至淪落為自說自話。
赤子故鄉情結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儘管常年居於武漢,孔藝先生的家鄉情結卻只增不減,長江水日夜流淌從不曾洗去他的故鄉夢,梓山湖碧波蕩漾卻觸動了遊子心弦。幾十年風吹雨打,幾十年辛勤耕耘,就在功成名就之時,他選擇回到了鄉梓之地——湖北鹹寧。
2019年11月,孔藝先生在鹹寧日報、楚天都市報發表了「五個一」文章,這是他傾情奉獻給故鄉的禮物。「五個一」的內容包含了一首歌、一首詩、一本檯曆、一首詞、一篇賦,其中的賦即為《梓山湖賦》,也是「五個一」中的亮點之作,它一經發表便在湖北文藝界掀起了一股浪潮,鹹寧梓山湖也因此走向了全國人民的視野,一時間引得無數遊客前來觀光。
「世外桃源,名不虛傳;山水新城,美不勝收。我本鹹寧人,能不愛鄉梓?喜居梓山湖,從此解鄉愁。窗含山色,晨聽鳥鳴看花開;門接波光,夜枕濤聲夢魚遊。樂哉!美哉!詩意棲居,人之共求,山水為伴,可賽王侯。為此作賦,呼朋喚友:多情梓山湖,碧波濃如酒;仙島洗凡塵,靜好渡春秋!」這是《梓山湖賦》的一個章節。
「我本鹹寧人,能不愛鄉梓?喜居梓山湖,從此解鄉愁。」一句是為整篇賦的點睛之筆,大多人眼裡的鄉愁大多是一種對已逝的美好事物的眷戀,而孔藝眼裡的鄉愁則是一種對時代進步、社會發展、故地萬象更新的感嘆。靜讀《梓山湖賦》看似思鄉而愁,實則,筆者在作賦之時是滿心歡喜、激動的。
回歸故裡,他眼裡的梓山湖如詩如畫如歌。他鍾情於水鄉新村那橫生的野趣;他也獨愛小鎮那味道鮮美的雞湯;他徘徊於江南裡那九曲迴廊;他也喜歡流連於玫瑰園那十裡紅妝。
回歸故裡,他或持一卷詩書,憑欄獨望;或扛著相機野外拾趣;亦或是執筆揮灑潑墨於庭院之中。他描繪的梓山湖碧野明珠,燦若星鬥、水綠如綢、島浮如鷗,他奉它為「王冠之珠」,對它有著欲上青天覽明月的衝動。
執著文藝之旅
馮友蘭說「凡美都含有主觀的成分。這就是說美含有人的賞識,正如顏色含有人的感覺。離開人的賞識,不能有美,正如離開人的感覺,不能有顏色。」孔藝的審美無疑是獨特的,眼光是敏銳的。
比如說,他在《尋美論道——孔藝書畫評論選》一書中談到饒宗頤喜愛蓮花,實則喜歡蓮花的高潔之風;提及周韶華豪放的畫風,便向讀者解讀出其中至大至剛的民族精神;寫到人物肖像大師梁巖,便感悟到了歲月滄桑、青春可貴、希望永存,感悟到世間最珍貴的愛和中華的民族魂魄。在這本書中,字裡行間無不透露著孔藝的用心,就連書中的書畫圖也都是孔藝親自所拍,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何孔藝背著沉重相機時,大多是汗流浹背的,因為所有的累累碩果,都是由辛勤的汗水滋養澆灌而成。
《第八屆中國藝術節》(大型主題畫冊),是孔藝書裝藝術的又一件得意之作。為了凸現楚文化絢爛、浪漫的底蘊,孔藝別出心裁地選擇最能呈現楚文化浪漫主義傳統的馬王堆帛畫和絲綢花紋、戰國時期楚漆器圖案紋飾上的鳳鳥羽紋,作為這部大型畫冊的前後書衣,同時選擇了楚文化中的虎座鳳架鼓、虎座飛鳳圖案、漢屆藝術中的青衣與花臉臉譜藝術等,作為書衣上裝飾元素,書套設計、書衣材料的選擇也獨具匠心……整個裝幀設計既具有中國傳統書裝的莊重與熨帖,又不失現代書籍的輕靈、俊美和時尚感。
經年的積累,孔藝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以厚重、雅致和細膩見長,並且善於從豐厚的傳統文化、地域文化特色中去發現和吸取獨有的元素,融入書裝創意。目前,孔藝工作室每年設計出版書籍達300多本,幾乎每天都有新書問世。在播灑書香中表達藝術追求,其工匠精神和「書香人生」,被譽為湖北文藝事業發展浪潮中一朵美麗的浪花。
2019年是孔藝追求書畫夢想的豐收年。回首365個日日夜夜所經歷過的艱辛歷程,他激動地說:「時間歷練了我的心智,豐滿了我創作作品的姿彩,也獲得了社會各界文藝人士們的肯定。但這些已經成為過去。時不待我,唯有自勉一句,不用揚鞭自奮蹄。追夢人,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