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地已知最早英文年鑑將翻譯出版,一睹1852年的上海

2020-12-05 澎湃新聞

如果說歷史是棵大樹,那麼年鑑就是年輪,呈現豐富多樣的肌理。

《上海年鑑(1852)》(英文版)是目前所知中國內地的第一本城市年鑑。這份年鑑刊載了當時西方人繪製的最詳細上海地圖,收錄了上海歷史上第一次連續且系統的氣象統計史料,還記錄中國通商五口岸外僑一覽、洋行名錄、大事年表、港口章程、上海概況等珍貴史料。

3月19日,由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上海市文史資料研究會、上海市年鑑學會共同主辦的《上海年鑑(1852)》專家研討會在上海市政協召開。

《上海年鑑(1852)》計劃於今年6月由世紀出版集團上海書店出版社影印並全文翻譯出版。該書為2018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徐家匯藏書樓珍稀文獻整理研究」成果之一。

《上海年鑑(1852)》(英文版)

它是上海歷史上的第一本年鑑,也是已知中國內地第一本年鑑

尋找國內最早年鑑一向為年鑑界關注,先後存在1909年《新譯世界統計年鑑》、1879年《澳門年鑑》、1864年《海關中外貿易年刊》等說法。

2013年,復旦大學教授周振鶴提及上海圖書館收購羅氏藏書中有一冊1854年版的《上海年鑑》,為學者復原上海開埠初期的面貌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有學者認為這一發現「把上海城市綜合年鑑的編纂歷史推前八十餘年」。2016年,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重印《上海年鑑(1854)》並出版專題研究文集。

一度有說法稱《上海年鑑(1854)》已是「中國內地現存最早的年鑑」。然而學界經考證發現,1854年版《上海年鑑》是該系列年鑑中的第三冊, 目前所知中國內地的第一本城市年鑑應是該系列的第一冊——出版於1852年的《上海年鑑》。

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中心主任黃顯功透露,尋找《上海年鑑(1852)》的過程並不容易。據記載,《上海年鑑》有1852年到1863年十種,但今天已不能得其全。上海圖書館徐家匯藏書樓雖保存有1854、1860-1862的《上海年鑑》,然而檢索世界大公共圖書館網絡資料,發現1852年版、1853年版《上海年鑑》俱未見收藏,僅見於2015年某次海外拍賣信息。

2016年,《上海年鑑(1852)》終於在北京的一次拍賣活動上「露面」,上海圖書館拍下收藏,並授權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影印翻譯。目前學界認為,它是上海歷史上的第一本年鑑,也是已知中國內地第一本年鑑。

作為早期西方人在中國內地編纂的年鑑,《上海年鑑(1852)》如果與同時代的《香港年鑑》比較,既有「曆書」(Kalendar)的內容,如歷表,月相和日、月食,口岸和管理規章,有關機構、商業和僑民,進出口關稅以及揚子江航行指南等,又另增「文獻」(Misellany)一編,佔全書的四分之三,以至其篇幅在當時外人在中國編纂的年鑑中首屈一指。

《上海年鑑(1852)》(英文版)刊載了當時西方人繪製的最詳細的上海地圖

保留上海開埠初期的重要信息,包括當時西人繪製的最詳細上海地圖

《上海年鑑(1852)》(英文版)主要翻譯者、上海師範大學教授周育民稱,這份年鑑保留了開埠初期上海歷史的許多重要信息。

尤其,《上海年鑑(1852)》(英文版)刊載了當時西方人繪製的最詳細的上海地圖,北至吳淞江虹口到曹家渡一線,南至白蓮涇到龍華一線,東至黃浦江陸家嘴,西至徐家匯、法華鎮,包括了境內重要的河道、步道、橋梁、寺廟以及其他地理信息,地名均分別用中英文標註,也解決了中國讀者閱讀早期西方人對於上海敘述的許多困惑。年鑑還提供了開埠以來外國僑民在上海租界的人口統計、機構行號等資料。在這些資料中,外國僑民在上海的職業、身份和地位清晰可辨。

同時,該年鑑所收錄的《上海口岸 1840-1850 年氣候觀測均值一覽表》和《氣象測量記錄摘要》是上海歷史上第一次連續的、系統的氣象統計史料。

有趣的是,這份年鑑還涉及上海地區的黃曆、婚俗、燈會,甚至於有上海人物的長篇文章《徐光啟記略》。周育民提及,《徐光啟記略》記載了作者親自考察過的一些遺蹟,包括城內徐光啟的故居與祠堂、徐光啟晚年居住過的「雙園」以及徐家匯徐家老宅的情況,並根據採訪和地方志書敘述了徐家後代在上海地區的一些情況。其中有些銘文、碑刻、墓葬等史料上海地方史書缺載,這些英文史料多少可以彌補一些缺憾。

與會專家認為,在上海日益成為全球熱點城市的今天,不斷挖掘上海的歷史史料對於今天城市管理借鑑富有意義。

「上海這個城市非常具有吸引力,既有近代的輝煌,又有當代的成就。但上海史有非常複雜。許多人認為年鑑就是對一個城市的介紹,大多是平面的知識,比如南京路有什麼店,但這本《上海年鑑(1852)》其實是一本小型百科全書,對天文地理算術社科皆有涉及,對上海周邊地區甚至琉球都有著墨。通過它,讀者能一睹上海1850年代的風貌。」

上海師範大學教授蘇智良說,這樣的珍稀史料還有不少,各研究機構可合力發掘更多資料。

《氣象測量記錄摘要》

相關焦點

  • ...開埠初期的「老上海」《1852年上海年鑑與商務指南》影印翻譯出版
    新華社上海10月30日電(記者 孫麗萍)167年前的「老上海」是什麼樣?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近日將北華捷報社出版的《1852年上海年鑑與商務指南》(即《上海年鑑(1852)》)影印並翻譯成中文出版。據悉,這是上海歷史上的第一本年鑑和已知的中國內地首本年鑑,也是一本西方人眼中開埠初期上海的「百科全書」。1850年,英商在上海創辦第一份英文周刊《北華捷報》。1851年12月,北華捷報社刊印了這本年鑑。據悉,該年鑑記載中國的風土人情,記載上海開埠初期的重要信息,反映了早期西方人對中國人的初步認識。
  • 中國內地最早的年鑑將全文翻譯出版 兼具史料及文獻學價值
    上海年鑑(1852)》專家研討會舉行。 陳靜 攝中新網上海3月19日電 (記者 陳靜)《上海年鑑(1852)》(英文版)是中國內地最早的年鑑。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19日透露,《上海年鑑(1852)》(英文版)計劃於今年6月影印並全文翻譯出版。
  • 2020年度《上海年鑑》英文版發布,將走進第三屆進博會媒體中心
    在進博會召開前夕,《上海年鑑(2020)》英文版發布暨走進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媒體中心首發式舉行。《上海年鑑》英文版創刊於2002年,由《上海年鑑》編纂委員會主持編纂,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主辦。每年一卷,已連續出版19卷,為全國最早的英文版省級年鑑。
  • 統計局召開紀念中國統計年鑑出版30周年座談會
    張為民說,作為第二屆中國統計開放日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我們在這裡共同紀念《年鑑》出版30周年,這是中國統計界的一件值得慶賀的大喜事。    張為民表示,《年鑑》在國家統計局歷屆領導班子和各位老領導的正確領導和親切關懷下,在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和各省(市、區)統計機構的積極配合下,在所有參與年鑑編輯、出版、發行工作人員的辛勤工作和無私奉獻下,從1982年10月出版第一本《年鑑》至今,經過30年的創新、發展,《年鑑》內容不斷充實和更新,形式越來越精美,特色越來越明顯,作用越來越突出。
  • 讓世界了解中國抗戰:是誰冒險翻譯並出版了毛澤東的《論持久戰》?
    為了讓世界上更多的國家和人民了解中國革命的重要性、艱巨性、長期性,中國共產黨決定將該著作儘快翻譯成英文傳播到國外去。當時,黨經過慎重考慮,把翻譯《論持久戰》的任務交給了一位名叫楊剛的女地下黨員。楊剛原名楊季徵,又名楊繽,祖籍湖北,1905年1月30日出生在江西萍鄉,父親任江西道臺。
  • 看最早的《共產黨宣言》是如何翻譯和保存的
    由陳望道翻譯的 《共產黨宣言》 的出版,有力推動了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工作。  其中,陳望道譯 《共產黨宣言》1920年8月初版本全國僅發現11本,十分珍貴。  躲在老家柴屋裡翻譯「宣言」  陳望道在翻譯 《共產黨宣言》 時「蘸著墨汁吃粽子,還說味道很甜」,說這是「真理的味道」,這則故事如今已傳為佳話。
  • 《中國能源統計年鑑—2014》
    《中國能源統計年鑑—2014》圖書英文名    China Energy Statistical Yearbook 2014書號       978-7-5037-7499-7開本       880mm×1230mm,1/16成品尺寸       210mm×297mm 字數       1200千字裝幀       平裝出版時間
  • 賈平凹《廢都》完成英文翻譯 有望今年內出版
    西北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胡宗鋒教授透露,他與英國學者羅賓博士歷時三年,悄然完成了40萬字的《廢都》的英文翻譯,爭取今年內出版。賈平凹只提了一個要求:翻譯時,原文一句也不要刪。按照賈平凹的意見,譯本參照1993年第一版《廢都》,所以也將保留「□□□□(此處作者刪去××字)」。《廢都》譯為The Abandoned Capital,主人公莊之蝶則翻成Butterfly。
  • 目前已知最早的電吹管
    本文節選自即將出版的《安頤爸爸電吹管入門指南》第二章目前已知最早的電子吹管樂器是20世紀70年代美國人Bill Bernardi和 Roger Noble發明的Lyricon,這支保留了傳統單簧笛頭、金屬材質、半手工、機械按鍵的樂器,是YAMAHA WX7的雛形。
  • 最後的《紅樓夢》英文翻譯大師
    可只有兩個120回的全譯本,一個是1973年,霍克斯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石頭記),美國企鵝出版社出版;另一個是1978年,楊憲益和夫人戴乃迭合譯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紅樓夢),中國外文出版社出版。這兩大英文全譯本《紅樓夢》,風靡英語世界近半個世紀,各有特色,不僅在圖書主流市場,還是在國際漢學界和紅學界,都擁有權威的地位。
  • 【方志四川•出版資訊】《資陽市志(1998—2015)》《遂寧年鑑...
    【方志四川•出版資訊】《資陽市志(1998—2015)》《遂寧年鑑(2020)》《阿壩州年鑑(20… 2020-12-04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漢源年鑑(2020)》出版發行
    11月底,2020年版《漢源年鑑(2020)》由開明出版社出版發行。《漢源年鑑(2020)》系統記錄漢源縣2019年自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發展現狀,為各級領導和部門提供決策參考和服務,為縣內外各界人士了解和研究漢源提供資料。
  • 近代日本大間諜的自白書:沉睡90年的密檔首次翻譯出版
    他1884年秋來到上海,1887年開始間諜活動,1923年在上海去世。其間雖多次返回日本,但他一生的大半時間都生活在中國,是日本海軍省間諜。宗方小太郎在中國的公開身份多變,先後包括上海日清貿易研究所學生監督、漢口漢報社社長、東亞同文書院漢口支部長、上海同文書院代理院長、東方通訊社社長。他長期在漢口、上海生活,不僅在這些公開身份掩飾下進行間諜活動,還直接參與了對日本間諜人員的培養。
  • 這部中國最知名的武俠小說,被譯成英文出版了……
    2月22日,農曆大年初七,英國麥克萊霍斯出版社面向全球發行由她翻譯的《射鵰英雄傳》第一卷。這是這部金庸經典作品首次被譯成英文出版。以「謙卑的心」翻譯金庸因原著情節豐滿、篇幅很長,出版商決定將《射鵰英雄傳》(The Legends of the Condor Heroes)分為4卷陸續翻譯出版。
  • 讓世界聽到中國呼聲 | 美國夫婦在上海創辦的進步英文雜誌
    原創 史海拾趣 上海美國研究20世紀上半葉的上海誕生了中國最早一批支持民族解放運動的英文出版物,其中就包括美國人格蘭尼奇夫婦參與創辦的《中國呼聲》雜誌。「我們久已議論要在上海辦一份英文雜誌,幫助中國人提供可在反對日本帝國主義鬥爭中使用的事實情況。當時,國民黨正想方設法粉碎抗日運動。在上海的愛國進步人士找不到可以暢所欲言的出版物。」紐西蘭作家、教育家路易•艾黎(Rewi Alley)在其自傳中這樣寫道。「但是,帝國主義的一個矛盾是,一份在外國登記的雜誌,在上海公共租界出版就可以免受中國人辦的報刊所必須接受的檢查和壓制。」
  • 永遠的女排精神——《中國年鑑》四十年全景記錄中國女排「奪冠...
    女排精神作為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重要象徵,不僅成為中國體育的一面旗幟,更成為中華民族銳意進取、昂首前進的精神動力。《中華人民共和國年鑑》(簡稱《中國年鑑》)作為中國唯一的綜合性國家年鑑,忠實記錄了中國女排近四十年來拼搏奮進的熱血歷程。
  • 《資陽市志(1998—2015)》《遂寧年鑑(2020)》《阿壩州年鑑(2020)》出版發行
    《資陽市志(1998—2015)》出版發行2020年12月1日,資陽市委黨史研究室(資陽市地方志編纂中心)組織編纂的《資陽市志(1998—2015)》由中國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該書編修歷時5年半,是資陽設地建市以來正式出版的第一部市級志書,也是全市二輪修志「收官」之作。
  • 契訶夫謝世110周年,早期作品將被首次翻譯成英文
    這次,那個長於創作短篇小說的契訶夫形象將再一次回歸歐美大眾讀者面前。作為契訶夫辭世110周年的一個禮物,契訶夫基金會近日宣布將啟動一項計劃,將契訶夫早期的小說作品翻譯為英文。這些作品集中在1880至1888年期間,幾乎完全沒有英譯本。由於這些待翻譯的小說數量巨大,基金會將從第一卷開始,以幾個卷本的形式對這些小說逐步翻譯出版。
  • 《繁花》輸出英文日文版權,金宇澄:希望用本國流暢口語翻譯
    據《繁花》國際版權代理人彭倫透露,經過近半年的評估,美國著名文學出版社法勒-史特勞斯-吉魯出版社(Farrar, Straus and Giroux,簡稱FSG)最終決定籤下《繁花》的全球英文版權,並將使用美國翻譯家、蒙特雷國際研究學院教授陶忘機(John Balcom)已經翻譯了兩年的譯本,全書預計將於2019年8月完成翻譯初稿。
  • 上海靜安區護照英語翻譯排名榜
    上海靜安區護照英語翻譯排名榜 報考2020年遼寧省監獄戒毒系統公務員(人民警察)的考生,除符合《2020年度遼寧省考試錄用公務員》(以下簡稱《招考》)規定的基本條件以及招考職位所要求的資格條件外,還要具備以下條件:一、年齡18周歲以上、30周歲以下〔1989年3月1日至2002年7月13日(含)期間出生〕;應屆碩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職)及報考醫療護理、心理矯正等有特殊要求職位的年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