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紅樓夢》英文翻譯大師

2020-12-08 經濟觀察網

經濟觀察網 裴鈺/文 近日,我國著名翻譯家楊憲益先生病逝,他的去世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終結,那就是《紅樓夢》英語全本翻譯的時代,在這個寒冷的冬天,落下了厚厚的帷幕。因此,楊憲益是《紅樓夢》最後的英文翻譯大師。巨星隕落,從個人角度來講,我非常悲痛;但是,從改革中國和全球化的角度,新的中國文化,新的翻譯大師,我們應該有理由繼續耐心地守候下去。

楊戴譯本鮮為人知的價值

先簡要地回顧一下《紅樓夢》英文翻譯的歷史:

由上表可以看出,《紅樓夢》英譯的歷史已經170多年了。可只有兩個120回的全譯本,一個是1973年,霍克斯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石頭記),美國企鵝出版社出版;另一個是1978年,楊憲益和夫人戴乃迭合譯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紅樓夢),中國外文出版社出版。這兩大英文全譯本《紅樓夢》,風靡英語世界近半個世紀,各有特色,不僅在圖書主流市場,還是在國際漢學界和紅學界,都擁有權威的地位。

霍氏譯本的文學性和生動性最好,譯本達到英文母語小說的境界,所以,在英美世界擁有廣泛的影響力,這是霍氏之長處,但由於過分屈從英美讀者的閱讀習慣,對中國民間信仰不夠尊重,將儒釋道三教改為基督教,這是霍氏本的最大硬傷。

楊戴譯本產生於國內,它的優勢長處在於,第一,所依據的中文《紅樓夢》版本,得到了紅學界的大力支持,所以,楊戴譯本的中文本子最為嚴謹,最為接近原貌;第二,由於楊憲益先生本身就是中國人,傳統文化修養極高,所以,楊戴本的錯誤率大大低於霍氏本,是最為保真的英文譯本。

舉兩個例子,來分析楊戴本《紅樓夢》鮮為人知的價值。

比如,國人很少關心《紅樓夢》中的「樓」是什麼意思,但是在對外傳播中,則需要弄清楚其含義。《紅樓夢》這個書名早在1846年,被Robert Tom翻譯為「Dream of Red Chamber」 (第六回譯文),用chamber 來翻譯「樓」,此後,1868年E.C.Bowra的前八回譯本、1892年Bencraft Joly前56回譯本、1927年王良志95回選譯本、1929年王際真39回選譯本,這些《紅樓夢》的英文選譯本都沿用了「chamber」一詞。可是,1978年,楊憲益和戴乃迭選用了「Mansions」來翻譯「樓」,涵義重點在大觀園之「樓」,是宏觀視野中的亭臺樓榭、府邸大院,我想這和「紅樓夢」的本質涵義是吻合的,所以,真正把《紅樓夢》這個書名翻譯得正確和完美的人,是楊戴二位先生。

第二個例子,在國際紅學界,楊戴譯本最大的功績,就是為《紅樓夢》恢復了「紅」色。霍克斯去除了《紅樓夢》中的「紅色」,比如,「怡紅公子」譯為Green Boy,為了避免出現「紅色」,霍克斯甚至把書名定為《The story of the Stone》(石頭記)。但是,無論基於怎樣的原因,令《紅樓夢》在海外傳播中失去了「紅色」,這是無論如何也無法接受的!楊戴二人的全譯本則完整保留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紅色」涵義,一部文學著作的全文翻譯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感謝楊戴二人的英文全譯,這讓近四十年,《紅樓夢》全本在英語世界,保持著基本的中國文明的面貌而流傳著。
當然,楊戴本也是有弱點的,這個本子過於嚴謹,過於縝密,小說翻譯的文藝性弱,影響了這個譯著在海外的流行,特別是面向英語世界普通讀者時,缺乏足夠的吸引力,其面世以來影響力主要局限在中國內地。

《《紅樓夢》翻譯的三道門檻:漢學+紅學+英語母語

我認為《紅樓夢》翻譯有三道門檻。

第一, 譯者要有深厚的漢學功底。現有的三位英文全譯本譯者,霍克斯是英國牛津大學中文系教授,早年曾經在北京大學中文系就讀,取得中文碩士學位;戴乃迭是牛津大學第一個中文系學士,楊憲益的古文功底也極其深厚,三個人都堪稱漢學大師。

第二, 要有深厚的紅學功力。

第三, 譯本質量要達到英語母語小說的水準。霍克斯和戴乃迭的母語都是英語。楊憲益和戴乃迭的合譯工作是這麼分工的,首先由楊憲益將古漢語轉為白話漢語,並且初步譯成英文,然後,由戴乃迭進行文學加工,譯本呈現的是英語的文學語言。楊戴的這個翻譯組合,彼此配合,楊憲益的漢學功力極強,而戴乃迭的母語又是英語,所以,雙方珠聯璧合,各取所長,終成翻譯大家。

霍克斯、楊戴組合,他們都完全達到了上面三個標準,所以,他們完成了《紅樓夢》英文全譯的壯舉。翻譯作品的價值不是「能不能翻譯」,而是「翻譯得良莠」,霍、戴、楊三人的譯本問世將近半個世紀了,全球再無第三個全譯本出現,真正達到了杜甫詩的境界——:「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在漢學和紅學領域,霍、戴、楊都是「先大師,後翻譯」,先達到了大師級的研究水準,然後動筆翻譯《紅樓夢》,因此,《紅樓夢》翻譯是他們學術頂峰的標誌,是他們人生歷練的積澱,更是他們生命終極的某種歸宿。因此,三位大師駕鶴西歸,基於今天的學術現實,不僅是中國內地,也涵蓋港澳臺,乃至歐美漢學界,已經沒有完全符合三道翻譯門檻的人物。極目未來100年,我可以講,再無第三個舉世公認的權威譯本出現。

近幾年來,不斷有人聲稱要重新全譯《紅樓夢》,可是雷聲大雨點小。其中夭折的原因大抵沒有完全符合上述三項要求的人選。

此外,近幾年來,隨著中國崛起,有人建議中國的傳統文化作品,由中國人自己翻譯並向世界推廣,我以為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上述三個翻譯門檻,特別是第三條「英語是譯者母語」,直接關係到譯本的質量,這跟傅雷翻譯法國小說,是法譯漢,傅雷的漢語是母語,這是傅雷譯本的質量高的基礎。

全民英語熱,造就不了漢譯英的大師

現在是全民英語熱的時代,英語在國人生活裡幾乎無處不在,英語教學被提高到史無前例的重要地位,大中小學教育在某種程度上,是圍繞著英語教學進行。在這樣的時代,為什麼沒有楊憲益這樣的翻譯大家呢?

首先,今天的英語教學已經高度專業化,應試教育推動著英語學習走向孤立化,英語和其他學科大大割裂,我們一直說,要把英語當做一種語言工具,可是,應試教育只是讓學生的英語成為應試工具,而並非真正的語言的應用工具。這樣做的惡果是,專業人員的英語能力差,英語人員的專業能力差,例如,如今一個搞紅學的人不懂英語,一個英語翻譯又不懂紅學,那《紅樓夢》的英文翻譯從何談起呢!

第二,英語口譯和筆譯的比例失常,很多學生集中於口譯方向的學習,而一個出色的翻譯,未必就是一個漢譯英的翻譯家,最典型的例子是冀朝鑄,他是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的英語翻譯,可是,他在漢譯英領域並沒有特別突出的業績。

第三,中國古典作品的翻譯,需要具備極高的傳統文化能力,特別是相對應的專業能力。比如翻譯《史記》,歷史學和古文字學的功力就要非常過硬,而這一點,現今絕大多數的翻譯人員很難達到。現在,中國現當代文學翻譯是一個熱門,因為這個方向的文史門檻不高,所以,大量的翻譯人員集中於此。可是,中國的現當代文學和古典文學無法相比,雖然,現當代文學翻譯能夠出手快,難度小,可是,中國古典文學作品是中華文明的代表,這一點是無法迴避的。

改革中國,讓我們有理由繼續守候

以上三點,有一個最根本的原因,即我們長期以來的孤立狀態和封閉的文化形態,英語教學長期被排斥和壓制,只是改革開放之後,英語教學才被給予應有的關注,但由於高考體制所限,英語教育在復甦之後,一直處於不健康的成長狀態。

值得一提的是,《紅樓夢》第一個英文全譯本誕生於1973年,這一年,中國和美國第一次在對方首都設立大使級的聯絡處,中國終於向世界敞開了大門;第二個英文全譯本,也就是楊憲益和戴乃迭譯本,誕生於1978年,這一年,中國和美國正式建交,中國開始了自己的改革開放。因此,《紅樓夢》的英文全譯,是中國和世界和解的標誌,是改革中國走向全球化和多樣化的文化見證。

我們千萬不要忘記一點, 「三十年」在歷史長河裡微不足道,我們的開放和多樣化才剛剛起步,楊憲益式的翻譯大師,新的中國文化,新的大師級人物——我們有理由耐心地守候下去。

相關焦點

  • 痴情的翻譯家 世界的《紅樓夢》
    歐洲傳播更為廣泛,有羅馬尼亞文、匈牙利文、希臘文、捷克文、斯洛伐克文、俄文、義大利文、荷蘭文、德文、西班牙文、保加利亞文、瑞典文、法文和英文。總體而言,加上我們國家的少數民族語言,翻譯了《紅樓夢》的語言有30多種。全世界最早的《紅樓夢》外文全譯本是漢朝對照文,朝鮮樂善齋藏的一百二十回譯本。這個譯本大致在1884年前後完成,譯者是朝鮮的翻譯官李鍾泰等人。
  • 痴情的翻譯家,世界的《紅樓夢》
    最早的外文全譯本是朝鮮文李晶介紹說,到現在為止,《紅樓夢》的外語翻譯一共有20多種,加上我們國家的少數民族語言,一共翻譯成30多種語言。亞洲語言裡翻譯過《紅樓夢》的一共有七種,朝韓算一種之外,日文翻譯的也比較多,其他還有越南文、泰文、緬甸文、阿拉伯文和馬來文。
  • 《紅樓夢》被翻譯成了多少種語言 外國人如何閱讀和評價
    亞洲語言裡翻譯過《紅樓夢》的一共有七種,有日文、韓文、越南文、泰文、緬甸文、阿拉伯文和馬來文。  歐洲語言相對來講更多一點,有羅馬尼亞文、匈牙利文、希臘文、捷克文、斯洛伐克文、俄文——俄文也是西方語言當中第一個出現《紅樓夢》全譯文的語言——後面有義大利文、荷蘭文、德文、西班牙文、保加利亞文、瑞典文、法文和英文。
  • 用英文唱的《紅樓夢》即將上演!它為啥如此火?
    歌劇《紅樓夢》的成功離不開強大的製作團隊。該劇的華人主創班底被譽為「華人夢之隊」,包括美國麥克阿瑟天才獎獲得者、著名美籍華人作曲家盛宗亮擔任作曲及編劇,首位華裔託尼獎得主黃哲倫擔任聯合編劇,臺灣戲劇大師、《如夢之夢》《寶島一村》導演賴聲川擔任導演,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美術指導(《臥虎藏龍》) 葉錦添擔任舞臺及美術設計。
  • 曾在寧波工作的包臘 是第一個翻譯《紅樓夢》的老外
    第一個翻譯《紅樓夢》的是一個曾在寧波浙海關工作的英國人,叫包臘,他還曾率領首個中國使團訪歐、組織中國首次參展世博會。前天晚上,主持《海關洋員傳記叢書》翻譯工作的中山大學歷史系副教授李愛麗,做客寧波三聯書店·築蹊生活,講述了以包臘為代表的洋大臣們在中國的奮鬥傳奇。
  • 《紅樓夢》|林黛玉如何英譯?
    1《紅樓夢》共翻譯成了多少種語言、有多少外語的全譯本?李晶首先強調,《紅樓夢》的翻譯不僅是外國語言的翻譯,還有少數民族語言翻譯。馮其庸、李希凡先生主編的1990年版《紅樓夢大辭典》,裡面的譯本研究是當前譯介研究的基礎。
  • 網易郵箱大師APP上線新功能:1000字英文1秒內精準翻譯
    近日,網易郵箱大師APP發布了7.0版本。在版本新功能介紹中,官方強調:英文郵件可以在讀信頁「一鍵翻譯」,結合有道翻譯技術,翻譯準確,省時高效。
  • 西方漢學家怎樣翻譯中國古代經典作品
    人民網阿瑟韋利(Arthur Waley)是20世紀初英國的漢學大師。韋利在大英博物館專職研究藝術品,當時大英博物館乏人研究東亞藝術,便請他兼職。出於工作需要韋利開始自學漢語,1917年韋利翻譯出版了《170首中國詩歌》。
  • 不一樣的「紅樓夢」:賈寶玉唱著英文詠嘆調
    杜宇恆 攝   中新網唐山9月5日電(記者 白雲水)原本是中國名著《紅樓夢》裡的人物賈寶玉和林黛玉,如今,以英文唱著詠嘆調和花腔女高音,來到曹雪芹家鄉的舞臺上演繹著女怨男痴的愛情故事。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創作的章回體長篇小說,又名《石頭記》、《金玉緣》。
  • 對話翻譯泰鬥許淵衝:大師何以為大師?
    這個時代似乎有很多「大師」,但其實最缺真正的大師。什麼樣的人才能真正符合「大師」這個稱號?1931年,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在就職演講中說過:「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真正的大師,一定是在學術上有所建樹,為人類的知識和智慧做出過卓越貢獻的人——9月8日,到訪裡格177的這位98歲高齡的老先生就是如此。
  • 林語堂英譯《紅樓夢》原稿塵封半世紀
    [摘要]塵封半個世紀的林語堂英譯《紅樓夢》原稿在日本發現。海內外享有盛譽的作家、翻譯家林語堂是一位著名的「紅迷」,撰寫過大量紅學研究文章,其名著《京華煙雲》即深受《紅樓夢》影響。但他翻譯為英文的《紅樓夢》多年來不知所終。林語堂之女林太乙所著的林語堂傳記中,曾附有「林語堂中英文著作及翻譯作品總目」,未提及林譯版《紅樓夢》。此次發現林譯本的是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2015屆博士宋丹。
  • 美國萬佛聖城的佛經為何仍是中文而非英文?宣化上人也是無可奈何
    玄奘大師是四大譯經師中唯一的漢人目前在外國流行的英文佛經中,都是國外譯經師直接從巴利文(南亞國家的小乘經典)翻譯過去的《水滸》英文名叫《沼澤裡的歹徒》(《outlaw of the marsh》),法文叫《四海之內皆兄弟——獵豹之血》。《紅樓夢》翻譯成《紅色房子裡的夢》,更有甚者,直接譯成《牛郎與織女》,簡直是慘不忍睹,不忍直視!
  • ...亥時三刻」咋翻譯?金庸的小說被譯成英文出版,把翻譯都難哭了……
    今年2月22日,英國麥克萊霍斯出版社面向全球發行由安娜霍姆伍德翻譯的《射鵰英雄傳》第一卷《英雄誕生》,這是這部金庸經典作品首次被譯成英文出版。「九陰白骨爪、懶驢打滾、降龍十八掌」……武俠小說大師金庸筆下的這些招數,用英文怎麼說?2007年6月28日,金庸先生在香港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
  • 翻譯界泰鬥楊憲益辭世:他們創造了翻譯史上的奇蹟
    出於好玩,他一口氣把《離騷》翻譯了出來,譯作充滿了嘲諷與誇張。這一年,他24歲。「我始終認為《離騷》的真正作者不是屈原,而是比他晚幾個世紀的漢代淮南王劉安。」他認為,既然原作都是贗品,譯作就更可以天馬行空了。1953年,楊憲益跟一群科學家、藝術家一起接受毛主席接見。周恩來特別介紹:這是一位翻譯家,已經把《離騷》譯成了英文。毛主席握了握他的手說:「你覺得《離騷》能夠翻譯嗎,嗯?」
  • 《佛教翻譯大師鳩摩羅什傳》
    降生龜茲國、隨母出家、涼州攻讀漢語、長安譯經、最後絕筆……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佛教翻譯大師鳩摩羅什傳》一書記錄了佛教翻譯大使鳩摩羅什一生及佛經翻譯偉業。作為我國著名三大佛經翻譯家之一的鳩摩羅什出生在古龜茲,也就是今天的庫車縣,並在龜茲生活了40年,他成年時就成為了一代佛教宗師,享有極高的聲望。近年來,庫車縣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致力於龜茲文化研究。如果說,以往的龜茲文化研究是站在宏觀層面上的話,那麼,《佛教翻譯大師鳩摩羅什傳》則從微觀的人物上開闢了一條專題研究之路,這也預示著龜茲文化研究正在向更深層次邁進。
  • 英文歌劇《紅樓夢》把中國觀眾看哭了 用世界語言演繹中國故事
    老和尚忽然開口,以一句英文臺詞拉開了歌劇《紅樓夢》的序幕;在乞丐們的合唱、和尚與石頭、花的對唱,以及賈府的僕人們合唱之後,黛玉、賈母、王夫人、寶玉、寶釵、薛姨媽、賈元春等《紅樓夢》中的經典人物相繼登場,一個個用美聲和英文唱起了讓中國觀眾覺得既熟悉又陌生的大觀園故事……歌劇 《紅樓夢》 閻彤攝昨晚,耗時五年創作,花費300多萬美元,將120章回經典文學巨著精縮成兩個多小時舞臺演出的當代英文歌劇
  • 為什麼平面大師喜歡用英文設計元素?
    填充作用填充作用的目的是補充沒有必要的留白,當然,設計師常用的手法就是使用英文字母設計元素,這樣也就避免因畫面空而缺少內容和細節,當作品內容感缺失、視覺重心不穩定、畫面空等等的情況出現時,都可以用英文作為填充物去補足畫面,常用填充的英文可以是關鍵字或詞的翻譯、LOGO、數字等等。
  • 從「甘道夫」朗誦杜甫詩作,看中國古詩是如何被翻譯的
    BBC還請到《指環王》中甘道夫的扮演者麥克萊恩用英文朗誦了《壯遊》《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夢李白》《春望》等十五首杜甫的詩文譯作。杜甫戰亂中的和晚年詩歌中的沉鬱鏗鏘被譯為散文化的英文表述,麥克萊恩以莎劇腔的昂揚來演繹,在氣韻上有共通性,但因為翻譯之「隔」,總有些疏離感。
  • 做好字幕翻譯 僅看懂英文是遠遠不夠的
    版權系晨輝翻譯所有,如需要轉載,請聯繫晨輝翻譯!字幕與翻譯作品其實很不一樣。因為我們看完一行字幕,沒法去回味,或者聯繫上下文。現在有些字幕會讓人跳戲,這也許跟當下人的心態有關。新世紀草根字幕組組織的大規模的影視翻譯,與鳩摩羅什、玄奘對佛經的翻譯、近代林琴南與嚴復等人對西方文化思想的翻譯和八十年代各大出版社對西方現代文化思想的翻譯,並列為改變中國歷史與文化的四次大規模翻譯。所以翻譯出一份好字幕到底有多難?真的很難。但即便擁有了足夠的知識儲備和語言天賦,仍然不代表他或她能產出完美的作品。
  • 測評:網易郵箱大師APP7.0的「千字一秒」翻譯功能到底有多牛?
    測評:網易郵箱大師APP7.0的「千字一秒」翻譯功能到底有多牛? 近日,網易郵箱大師APP7.0版本已經正式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