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翻譯大師鳩摩羅什傳》

2020-12-06 佛教在線

 

降生龜茲國、隨母出家、涼州攻讀漢語、長安譯經、最後絕筆……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佛教翻譯大師鳩摩羅什傳》一書記錄了佛教翻譯大使鳩摩羅什一生及佛經翻譯偉業。

作為我國著名三大佛經翻譯家之一的鳩摩羅什出生在古龜茲,也就是今天的庫車縣,並在龜茲生活了40年,他成年時就成為了一代佛教宗師,享有極高的聲望。

近年來,庫車縣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致力於龜茲文化研究。如果說,以往的龜茲文化研究是站在宏觀層面上的話,那麼,《佛教翻譯大師鳩摩羅什傳》則從微觀的人物上開闢了一條專題研究之路,這也預示著龜茲文化研究正在向更深層次邁進。《佛教翻譯大師鳩摩羅什傳》正是對鳩摩羅什光輝、偉大又磨難的一生的全面記錄。

鳩摩羅什一生翻譯了74部384卷佛教經典。他的大乘佛教說,成為中國各個佛教學派、宗派用來建立宗教理論體系重要思想的基礎。他不僅是佛典翻譯的巨匠,而且對於民族團結和文化交流都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該書由庫車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國領和原庫車縣史志辦主任裴孝曾主編,鳩摩羅什圓寂地——長安,今陝西戶縣提供了詳實的文史和圖片資料。

歡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國內)  fo84000@gmail.com(國際)     在線提交
QQ:983700265    電話:010-51662115轉8005      論壇投稿

免責聲明:

1.來源未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註明出處及連結(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註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繫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

相關焦點

  • 鳩摩羅什對中國佛教的影響!天女散花來源於他翻譯的維摩詰經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本《維摩詰經》,是由西域高僧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此經翻譯的年代,正是中國歷史上最戰亂頻仍、最動蕩不安的魏晉南北朝時期。鳩摩羅什大師是在長安,也就是現在的西安翻譯這部佛經的,那時候,大師一邊翻譯一邊講解,參加譯場翻譯和聽講的人大概有一千二百多人。
  • 長安佛教世紀論壇 8位世紀大師登壇讀"佛"
    方立天教授說,隋唐時代是中國佛教的大成時期,而作為當時首都的長安,自然而然成為中國佛教的核心地區,成為僧才聚集、經典翻譯、宗派創立、佛教弘傳和文化交流的五大主要中心。他指出,長安佛教推動了中國佛教,尤其是中國化佛教的發展,同時推動了中國佛教文化的發展。「佛教還推動了長安成為國際化大都市。」
  • 「2019佛教英語培訓班」第五天:學習天台思想 掌握翻譯技巧
    學員們除了進一步深入學習天台思想,還掌握了一些中譯英翻譯的技巧,以「一念三千」、「三諦圓融」等思想莊嚴自己,傳承優秀文化,堅定文化自信。上午,任教於香港大學的廣興教授為大家帶來了《天台宗講座》一課,廣興教授主要從事早期佛教、早期大乘佛教、中國佛教和佛教倫理學等方面的研究。
  • 星雲大師:佛教和政治不對立 應給佛教更多空間
    他倡導的「人間佛教」曾力挽臺灣佛教衰微之勢。禪修班一位學員說,「大師的長處是每到一處都因地制宜地弘法。」2011年5月22日上午,星雲大師在大覺寺接受了《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專訪。佛教和政治不是對立的《瞭望東方周刊》:你提出「人間佛教」,曾解釋過很多次,它的核心是什麼?
  • 翻譯大師季羨林
    長期從事印度古代語言文學、印度佛教史、中印文化關係史及吐火羅語的研究。 》等,翻譯了:《沙恭達羅》、《優哩婆溼》、《羅摩衍那》、《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說集》、《五卷書》等,散文集有:《賦得永久的悔》。
  • 星雲大師參觀山東博物館汶上佛教文物展
    星雲大師一行參觀山東博物館汶上佛教文物展(圖片來源:資料圖)星雲大師與山東博物館人員合影(圖片來源:資料圖)2014年6月8日上午九時許,星雲大師來到山東博物館,觀看了由山東博物館和汶上縣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的
  • 星雲大師:佛教對複製生物的看法
    文/星雲大師佛教對「生命教育」的看法 5佛教對複製生物的看法問:由於近代生物科技發達,中外相繼有「複製羊」、「複製牛」的誕生,請問大師,站在佛教的立場如何看待這件事,佛教認為生命是可以複製的嗎?(待續)【延伸閱讀】佛教問題探討一、佛教對複製動物的看法?宇宙萬有都是從因緣而生,緣起緣滅,世間上任何一法都不能離開因緣果報的定律,儘管現代科技發達,日新月異,還是無法發明生命。
  • 佛教 憨山大師悲心無量,一心不亂方是正行
    據說憨山大師因仰慕華嚴宗的清涼澄觀大師的德範修為,還自字「澄印」,以表自己追思仰慕之情。我們一定要清醒的知道,我們的祖師和古時大德都是在倡導一門深入的同時,也提倡廣聞博學。沒有任何一位祖師大德是閉門造車或是心胸狹隘到只知有己,不是有人的地步。更不會偏執的贊己毀他,攻擊其他佛教宗派。因為佛陀的教誨也是讓我們「無量法門誓願學」啊!
  • 對話翻譯泰鬥許淵衝:大師何以為大師?
    這個時代似乎有很多「大師」,但其實最缺真正的大師。什麼樣的人才能真正符合「大師」這個稱號?1931年,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在就職演講中說過:「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真正的大師,一定是在學術上有所建樹,為人類的知識和智慧做出過卓越貢獻的人——9月8日,到訪裡格177的這位98歲高齡的老先生就是如此。
  • 最後的《紅樓夢》英文翻譯大師
    經濟觀察網 裴鈺/文 近日,我國著名翻譯家楊憲益先生病逝,他的去世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終結,那就是《紅樓夢》英語全本翻譯的時代,在這個寒冷的冬天,落下了厚厚的帷幕。因此,楊憲益是《紅樓夢》最後的英文翻譯大師。
  • 探秘「佛教熊貓」貝葉經:翻譯全靠人工完成
    貝葉經 (圖片來源:資料圖)  我國首家貝葉經研究所日前在西藏拉薩成立,專門從事對貝葉經的挖掘、搶救、整理和翻譯,從而逐步解密上千年來僧人用梵文書寫在貝樹葉上有著「佛教熊貓」之稱的貝葉經。  貝葉經源於古代印度,是寫在貝樹葉子上的經文,多為佛教經典,還有一部分為古印度梵文文獻,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西藏自治區社科院副院長、貝葉經研究所所長仲布·次仁多傑說:「貝葉經研究,對於研究佛學、藏學、佛教歷史、佛教繪畫、古印度文化和中印文化交流史都有著巨大價值。」
  • 《禱靈鰻菩薩文》:省庵大師教導如何解決當代佛教三大弊病
    在佛門聖地,釋迦牟尼舍利塔附近,每年殺豬祭祀,明顯違背佛教倫理,褻瀆佛教徒的宗教感情,卻可以長期持續下去。這反映出在中國古代社會,官府對於宗教事務的全面控制力和「有權任性」的橫蠻作風。而官府受儒家意識形態的影響,眼中只有人,沒有眾生,更談不上對宗教的尊重,佛教因而受到排擠打壓。從另一個角度看,我們也很難相信,在省庵大師之前,當地佛子居然就沒有表達過反對、抗議的聲音。
  • 佛教是釋迦牟尼創立,有人說他只是發揚了佛教,真相究竟如何呢?
    公元前4世紀左右,佛教第一次分裂,產生了兩大部派:上座部和大眾部,後來又繼續分裂,最終發展成為我們知道的: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孔雀王朝時期,由於阿育王的推崇,佛教被尊為國教,在印度獲得了極大的發展,但隨著孔雀王朝的衰落以及印度教的崛起,佛教逐漸衰落,加之內部分裂不斷,最終在印度被邊緣化。但在中國,佛教卻獲得了意想不到的發展,進而成為世界佛教的中心。
  • 佛教:中國最早胡僧的佛經翻譯
    這一時期,外來僧尼到過長江流域的很多,選擇留在長江流域地區生活及進行經典翻譯的也不少。作為南方政權的首都,建康成為了外來僧侶的話動中心和譯佛經的基地,並且與天然、斯裡蘭卡和扶南等國的佛教界建立了聯繫。宋時師子國(斯裡蘭卡)曾兩次派尼眾到建康。
  • 國學大師季羨林簡介
    國學大師季羨林簡介  季羨林,字希逋,又字齊奘。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東方學家、思想家、翻譯家、佛學家、作家。他精通12國語言。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
  • 佛教八大宗派祖庭:雖很多已成為旅遊景區,但仍是教眾心中聖地!
    那麼,佛教八大宗派的祖庭分別在哪裡?佛教八大宗派的祖庭:1、三論宗祖庭:草堂寺草堂寺,「佛教八宗」之一「三論宗」祖庭,是中國第一座國立翻譯佛經譯場,也是佛教三大譯場中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譯場,是佛教中國化的起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戶縣圭峰山北麓。
  • 佛教傳入中國第六階段——從人生佛教、人間佛教到三和理論的提出
    [1]太虛大師人生佛教提出的歷史文化背景:一方面,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猛烈衝擊;另一方面,歐洲學術界對佛教研究卻表現出相當的熱情,以致中國近代佛教(特別是在研究方法上)在相當程度上受到西學各方面的影響。
  • 道教、佛教的千年鬥爭
    佛教又贏了。無論是辯論還是法術都贏了。但佛教也不是總贏,即便在崇佛的南北朝也有另類。北周武帝宇文邕(yōng)對佛教就不感冒,一心想找機會抑佛毀佛。李治常常會請當時佛道代表人物慧立大師和道長任真子來議政論道。慧立大師是大慈恩寺高僧,曾寫過《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記述了玄奘法師西行取經之事。任真子原名李榮道,是道教重玄派代表人物,所謂「重玄派」就是道教中專門搞倫理的,重玄派人物個個都是理論家、哲學家。
  • 佛教:法顯,翻譯多部大乘典籍,創作著名的《佛國記》,影響深遠
    他在建康的道場寺同佛陀跋陀羅、寶雲等人共同翻譯了經典六部六十三卷,計一萬多字。在此之中,包括摩訶僧祗律四十卷,僧祗比丘戒本一卷,僧祗比丘尼戒本一卷,大般泥洹經六卷,雜藏經卷等。這些經典中的摩訶僧祇律,也叫大眾律,為五大佛教戒律之一,對後來中國佛教界的佛教戒律提供了重要文本。
  • 玄奘唯識法相宗體系的構建,除佛教因素外是更深層次的邏輯學試探
    除此之外,他提出的"五不翻原則"為中國的翻譯事業奠定了基礎,而他根據自身經歷所作的《大唐西域記》這一遊記,更是成為了研究天竺以及南亞周邊國家歷史、風物、人文的重要資料。簡而言之,大唐三藏法師玄奘絕對不是吳承恩小說中所描繪的那個唯唯諾諾的唐僧,更不可能是固執迂腐的近乎書生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