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了人類未來?一場持續1780天的實驗,結局發人深省!

2021-01-10 八兩科學

一說起「烏託邦」這個詞,你一般會想到什麼?電視劇《奮鬥》裡的心碎烏託邦,還是文學作品《烏託邦》、《美麗新世界,或是《飢餓遊戲》裡的反烏託邦?在上世紀60年代,美國生物學家約翰·卡爾洪(John B. Calhoun)為老鼠建了一個「烏託邦世界」進行實驗,但沒想這個實驗讓人不寒而慄,以至於被暗喻為人類的結局。

這個實驗叫「老鼠烏託邦(Mouse Utopia Experiment)」,實驗過程是為幾隻老鼠建造了一個封閉空間,裡面有吃不完的食物和水,並且令它們不受氣候變化和疾病、天敵的威脅。簡單來說,就是讓老鼠生活在「天堂」裡。而實驗目的是預測在有限空間,群體數量不斷增加會產生什麼影響,以此來論證人口密度和社會發展的關係。

早期實驗:數量始終

早期實驗:數量始終突破不了200隻!(知道實驗過程的可以略過中間段)

其實早在1947年,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齧齒動物生態計劃的卡爾洪教授就開展過一次實驗。當時他戶外農田為5隻懷孕的母鼠建造了一個面積達10000平方英尺(930平方米)的「鼠城」,可容下5000隻老鼠生活,無限提供食物並保護老鼠免受天敵、疾病威脅。

實驗初期,老鼠數量在預計中成幾何增長。但不知道為什麼,當老鼠數量達到150隻時,就停止了增長。而在為期28個月的觀察時間裡,老鼠的總量始終未能突破200隻,可以說實驗是失敗的,實驗並沒有出現老鼠擁擠的情況。在食物、空間都不是問題的情況下,究竟什麼因素阻礙了老鼠數量的增長?似乎有種無形的力量在操縱著這一切?卡爾洪摸不著頭腦。

中期實驗:老鼠世界禮崩樂壞!

卡爾洪在1954年進入了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署,工作還是研究老鼠。在1958年,他將馬裡蘭州的一個農場的穀倉二樓再次進行實驗。這次他完善了上次的設計,建造了一個類似盒子的空間,設置了4個相通但有差異的方形區域,大小都為3米x4.3米x2.7米。每個區域可容納40隻老鼠舒服生活,然後將32和56隻年輕性別相等的鼠群放進去對比實驗。

結果他發現,母鼠很快就平均分布在各個區域,而公鼠則明顯分成了「三六九等」的階層,分別是佔統治性公鼠、太監鼠和其他三類低端公鼠。當老鼠數量不斷增長、空間日趨擁擠時,統治地位的公鼠變得非常暴力,時常攻擊其他低端公鼠和幼崽。而部分低端公鼠追求無差別結合,並經常吃掉幼鼠屍體;一些則表現無欲無求、行動緩慢,除了吃飯、打扮和睡覺以外,它們不會做任何事情。

當實驗在1962年停止時,卡爾洪還將其中4對最健康的老鼠進行放養,結果它們無一能養育後代(全部夭折)。後來他以此實驗在《科學美國人》雜誌上發表論文,將老鼠行為異常墮落現象稱為「行為沉淪(behavioral sink)」,受到了廣泛關注,並被很多小說作品直接引用。而此論文也被很多學者解釋為世界人口過剩可能發生的事情。

老鼠烏託邦:第25號宇宙!

然而卡爾洪並沒有就此結束實驗,他在1968年展開了更大規模的實驗。他設計了一個更完美的老鼠世界,稱為「25號宇宙(Universe 25)」。

「25號宇宙」是一個長寬2.57米、高1.37米的正方形盒子,裡面設置走廊、樓梯等等,四面都是高層公寓式的築巢區,一共可容納3840隻老鼠。而所有的食物、水、築巢建材都在底部區域供應。

一切準備就緒後,卡爾洪就放入了4對健康、48天大的老鼠。而老鼠也在按計劃繁殖,3個月後第一批幼鼠降臨,一年內達到了620隻。然而,神秘力量又出現了。最初老鼠數量幾乎每隔55天就會翻倍,但在315天後,老鼠的數量需要145天才會翻一番。到了560天,老鼠達到了巔峰的2200隻。

從315天到560天間,理論上達到3840隻老鼠才會出現巢穴短缺的問題也在此時出現了,同時老鼠的行為也發生了變化。在成年老鼠依然統治時,一些年輕的公鼠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它們便往在25號宇宙的中央聚集,表現出兩耳不聞窗外事、無欲無求的狀態,而一樣的母鼠則爬到較高的區域躲了起來。隨著時間推移,無欲無求的公鼠變得暴力起來,開始互相攻擊。

當老鼠數量不斷增加,無處可去的小鼠數量也越來越多,它們堆積在老一代公鼠的領地周圍,以至於老一代公鼠的領地意識變弱。老一代公鼠領地觀淡化,負責哺育母鼠的攻擊性大大增強。而且哺育母鼠的攻擊是無差別,就連自己尚未斷奶的幼崽都被逐出巢外,以至於被遺棄的小鼠甚至會50多隻擠進原本僅能容納15隻老鼠的空間裡。

到600天後,老鼠社會崩潰持續。雌性停止繁殖,而雄性變得不繁殖、不爭鬥,僅僅進食、飲水、睡眠並為自己梳毛,一身光滑無傷疤,故被卡爾洪稱為「美麗的人」(the beautiful one)。後來卡爾洪同事從25號宇宙中借出了幾隻「美麗公鼠」和正常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母鼠放到新『宇宙』,也沒有激起幾隻美麗公鼠心中的一絲漣漪,如同靈魂死掉了一樣。

其實當老鼠數量急速下降時,一些樂觀人士一度猜測老鼠會不會意識到它們種群要滅絕從而恢復活力、重新繁殖。但這樣的事情並沒有發生,而且就算有估計也來不及,因為它們都老了。到1970年5月,最後一隻幼鼠出生便再沒有新生。

到1973年5月23日的時候,最後一隻公鼠死亡,「25號宇宙」的終焉來臨了,歷時1780天。就這樣,「25號宇宙」在沒有經歷災難浩劫、沒有疾病、沒有飢餓的威脅下,從老鼠天堂到毀滅用時不到5年。

後來有沒有「26號宇宙」不知道,可能有,也可能沒有。而前面24個宇宙的結局是什麼,相信大家都能猜到。

寫在最後:

這個實驗在短視頻上被很多大神解讀,將那2000多隻老鼠的命運暗喻為人類的結局。但是這個所謂的「25號宇宙」,在很多科學家看來存在了極大的不嚴謹性。

首先實驗場所的溼度、溫度、光照等條件沒有什麼說明,老鼠出生率分布隨地理位置出現的偏斜也沒有解釋,也沒有對照組。其次2000多隻老鼠都是4對老鼠的後代,近親繁殖的問題沒有考慮。

最重要一點,用於實驗的挪威大鼠是被人類加以馴化過的,其在自然界裡是一種等級分明的社會性動物,每個都有強烈的領地意識。同時成年個體間存在遊戲性質的打鬥,因此在狹小空間下容易升級為攻擊行為。所以當年科學家指出,這個實驗與其說是老鼠密度問題,不如說是『第25宇宙』本身就有問題。

不過個人看來,一些警示性還是存在的,比如心理層面的「擁擠(焦慮)」。時常能聽到或看到小孩要贏在起跑線上、男女比例是多少多少,有心理疾病的人也越來越多等等,不可否認,再多的生活哲學都無法改變現狀,唯有相互關心讓彼此心靈更美好。所以從你我的互動開始可以嗎?

相關焦點

  • 8隻老鼠,一場持續1780天的實驗,真揭示了人類的未來麼?
    1968年7月9日,生態學動物行為學家約翰·卡爾霍恩利用小白鼠進行了一場古怪的實驗,他想知道在排除一切外部因素當然,按照專業的說法,他是為了探究在「烏託邦式」的完美生態系統中,種群密度的演化對個體行為的影響,不出意外的話,他將從小白鼠的行為模式中,推出人類社會的未來。
  • 8隻老鼠,一場持續1780天的實驗,真揭示了人類的未來麼?
    1968年7月9日,生態學動物行為學家約翰·卡爾霍恩利用小白鼠進行了一場古怪的實驗當然,按照專業的說法,他是為了探究在「烏託邦式」的完美生態系統中,種群密度的演化對個體行為的影響,不出意外的話,他將從小白鼠的行為模式中,推出人類社會的未來。
  • 8隻老鼠,一場持續1780天的實驗,真的揭示了人類的未來嗎?
    未來是什麼樣子的?很多人都想知道,卻無法得知,我們看過了太多預言,其中包括了2012年的世界末日,可最終末日沒有到來,也讓人們開始對這些預言產生懷疑。人類的未來真的不能被預言嗎?是有可能的,在上個世紀,美國生物學家卡爾宏用八隻老鼠做了一個實驗,這個實驗持續了1780天,在這個期間,老鼠的發展竟然跟後來的人類有著驚人的相似,難道這個實驗真的會預言到人類的未來嗎?
  • 他用8隻老鼠,進行一場持續1780天的實驗,真的預知了人類未來?
    為了證明這個觀點,生態學動物行為學家約翰·卡爾霍恩(John B Calhoun)曾進行過一個細思極恐的實驗——老鼠的烏託邦,從這個為期1780天的實驗中,我們或許可以看到人類的未來。 實驗第一階段:開拓期 爆發式增長
  • 「老鼠烏託邦」實驗,持續了整整1780天,預示了人類的未來!
    "老鼠烏託邦"實驗,持續了整整1780天,預示了人類的未來!在生物界當中,人類是一種非常複雜動物,人類的行為往往會表現的非常的複雜,但是人類的普遍行為這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出人類過去已經發生和將來即將發生的事情,對此很多的動物行為研究學家,都致力於通過相關的行為,來證實人類的未來。
  • 一場耗時1780天的實驗:8隻老鼠,真的預言了人類的未來?
    他的目的就是想探究在資源完全充足的前提下,人類的結局會如何?當然,在他的實驗裡,人類是由8隻健康的老鼠(4公4母)代替。而所謂的25號宇宙,就是用特殊材料圍住的一塊長2.57米,寬1.37米的鼠窩。不過,這裡的居住環境堪稱五星級。
  • 「老鼠烏託邦」,歷時1780天的黑暗實驗,是否預示了人類的未來?
    總而言之,這個「老鼠烏託邦」擁有老鼠生長和繁殖所需要的一切物質條件,根據估算,這足以支持3840隻老鼠舒適地生存,然而實際上卻並非如此,因為實驗中的老鼠數量最高只達到了2200隻,更令人吃驚的是,在堪稱完美的物質條件下,這個老鼠群體在1780天之後最終走向了滅亡。
  • 25號宇宙實驗:用老鼠模擬人類發展1780天,結局難以接受
    國外的科學家們為了探究人類社會發展的不同可能,使用老鼠進行了一場名為「25號宇宙」的模擬實驗,這場實驗用了1780天來模擬人類的發展進程,但最終的實驗結果卻令人疑惑和害怕。>這個實驗可以說很大程度上展現了人類的發展進程,約翰就是這個實驗的領頭人。
  • 50年前,一場600天的恐怖實驗,也許預示了人類未來的結局
    距今50多年前的美國,一個生態學家做了一個恐怖實驗,該實驗以老鼠為研究對象,實驗持續到600天,產生的實驗結果令人恐懼,然而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卻極具參考價值。或許一次實驗結果無法說明什麼,但實驗過程中出現的許多現象在今天的社會已經有部分端倪顯露,這似乎是任何種群發展到一定程度都會進入的社會階段。
  • 「老鼠烏託邦」實驗,種群崩潰行為,能否預示人類社會的未來?
    ,完美生存條件進行1780天之後,所有實驗小鼠全部死亡,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第三階段(315-559日):動態平衡期到315天,是實驗的轉折點,隨著數量增加,空間逐漸擁擠,整個老鼠社會開始出現一些畸變,越來越多的老鼠表現出十分怪異的行為:1、繁衍速率下降,平均145天數量才增加一倍
  • 曾經的一項老鼠實驗,暗示人類未來走向,結果令人大失所望!
    曾經的一項老鼠實驗,暗示人類未來走向,結果令人大失所望!世間萬物都是從興盛走向衰退的過程,這已經是屢見不鮮的話題,大部分人都認為人類在地球上不可能永遠的存在。因為人的壽命是有限制的,一個正常人是幾十年的壽命,很少有活過100歲的,都逃脫不了命運的制裁。
  • 預言人類結局的實驗,結局很難接受
    大家好,我是小編三娃假如人類置身在一個不用工作,沒有威脅,飯來張口衣食無憂的環境中,會發生什麼呢?你可能會說這簡直就是天堂,但早在1968年,有人用實驗證明了當人們認為老鼠可以在這裡繁衍下去的時候,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僅僅1780天,伴隨25號宇宙最後一隻雄鼠的siwang,25號宇宙徹底終結。這裡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 高福利國家做了一場「不勞而獲」試驗 結局發人深省
    琚理/素描  王鵬  在以高福利聞名世界的北歐國家芬蘭,當地政府用兩年時間做了一場「不勞而獲」試驗,結局發人深省。
  • 人類的未來是怎樣的?科學家進行老鼠實驗,結果或能說明一切!
    人類僅僅花費了數百年的時間,就已經成為了地球上的智慧生物,並且創造出了璀璨的科技財富。很多人也對人類的未來感到好奇,按照如今的發展形勢來看,未來的人類究竟是怎樣的呢?其實科學家也對人類的未來作過研究,它們也選用了小白鼠進行實驗,實驗結果便預示著人類的未來。
  • 熱力學第二定律,揭示出自然法則,或許暗示了人類的結局!
    熱力學第二定律,揭示出自然法則,或許暗示了人類的結局!人類誕生以來,就經歷了各種各樣的文明時代,從原始的採獵生活,到有了分工和階級的氏族,人與動物最本質的區別,其實是人類不必像其他動物那樣,遵循著「物競天擇」的法則。
  • 「老鼠烏託邦」,一個令人細思極恐的實驗,或許預示了人類的未來?
    在上個世紀40年代,就有一位從事生物研究的專家,通過用老鼠來模擬人類的社會的發展,做出了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實驗,而實驗帶來的結果,居然預示了人類的未來? 原來他的實驗研究的是用老鼠來模擬人類社會的生活,從而研究人口密度不斷上升後,會給人類帶來多大的改變,實驗的內容是他造出來了一個容納5000隻老鼠生存的空間,這裡面沒有天敵,食物充足,足以讓老鼠一直繁衍下去。
  • 「老鼠烏託邦」,一個細思極恐的實驗,或許預示了人類的未來?
    在上個世紀40年代,就有一位從事生物研究的專家,通過用老鼠來模擬人類的社會的發展,做出了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實驗,而實驗帶來的結果,居然預示了人類的未來?原來他的實驗研究的是用老鼠來模擬人類社會的生活,從而研究人口密度不斷上升後,會給人類帶來多大的改變,實驗的內容是他造出來了一個容納5000隻老鼠生存的空間,這裡面沒有天敵,食物充足,足以讓老鼠一直繁衍下去。
  • 一場模擬人類的發展歷程的實驗
    在當年美國和蘇聯做的那些稀奇古怪的實驗裡 ,論影響力和駭人程度也是很少能有和它相提並論的,實驗結果一度被人們認為是昭示了人類未來的結局,因為他和我們當下的很多生活現象太相似了(前因)事情發生在1940年代 當時二戰之後 人們向著城市化快速發展 就導致了環境惡化 人口超生等等問題有些專家就聲稱,世界人口的增長是指數型的,但是食物產量的增長是線性的,最終能夠自給自足的人類總數會有一個上限
  • 「老鼠烏託邦」,一個讓人細思極恐的實驗,或許預示著人類的未來
    ,那麼針對這個老鼠烏託邦進行研究,顯然對未來人類人口爆發式增長後,出現的人類密度問題有很大的啟示。,老鼠的種群數量還能再次增加,而是在1780天後所有老鼠全部死去。老鼠和人類一樣,是「社會性」動物,並且老鼠的智商很高,人類的很多實驗都在老鼠的身上進行。最初的8隻老鼠在進入這個「烏託邦」後,並沒有急著投入完美的幸福生活,而是在完全探索整個區域後,開始劃分領地相互鬥爭,明確了各自的領地區域後,才開始繁殖。
  • 一場持續十二個時辰的人性實驗
    ……不過,今天凹叔不是來劇透劇情的,而是想推薦我們磨鐵圖書一位重要的作家——李松蔚老師寫的一篇文章《一場持續十二個時辰的人性實驗》(本文首發自他的公號:李松蔚)。李松蔚老師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學作者,在我們磨鐵出版了《難道一切都是我的錯嗎》等暢銷書。